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年龄阶段,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要重视起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使学生对数学充满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终身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兴趣培养;初中数学;教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但是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到严重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多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导致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了机械式的训练,学生对数学难以产生积极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使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关键环节,符合教学内容特征与学生兴趣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形成全面的思考意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十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师要大胆地进行创新,合理地应用多种课堂导入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学习氛围,利用课堂导入向学生展示数学学科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去引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迪尔卡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在笛卡尔生病的时候,他还在一直思考是否能够使用几何图形来表示方程这个问题。之后,他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只蝴蝶被困在了窗户上,这只蝴蝶一直飞来飞去,想要出去。梦醒之后,笛卡尔忽然想到,可以用窗户相连的两条边去确定蝴蝶的位置,从而创立了直角坐标系。这样,通过数学文化去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构建丰富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导入、谜语导入、歌曲导入等方式去引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投入进来,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提升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提问贯穿着课堂教学的始终,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有效互动的关键形式。初中学生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课堂提问环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索,从而使学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获得较高的学习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起课堂提问的启发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度。
比如,在学习“利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以学到的各种数据描述方法展示出来,让每个学生都作为记者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你使用的扇形图、折线图、条形图是从哪里来的?”“各种图示都表示了什么意思?”“从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等问题,引起学生的强烈讨论,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另外,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一些无意义的提问,如“对不对”“好不好”等,这些问题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给出的范围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兴趣的发展。同时,教师还要避免满堂问的情况,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失去兴趣。
三、提升数学课后作业的开放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往往都是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设计的,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了排斥的情绪,限制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也要将开放的教育理念融入进来,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下学习生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项课下任务:用火柴棒去搭一个正方形,那么搭x个正方形时火柴棒的数量可以怎么算出来?这个问题看似比较简单,但是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会首先想到各个正方形是相互独立的,有的会想到有一条边相邻的正方形组合,有的会想到各个正方形随意地拼接在一起的方式……在这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由于学生解题思路的不同,最后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这样的课后作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察类、调查类的作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文化,同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针对基于兴趣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领略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兴趣培养的重要性,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力,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微.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探究[D].河南大学,2015.
[2]屈鹏飞.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关键词:兴趣培养;初中数学;教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但是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到严重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多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导致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了机械式的训练,学生对数学难以产生积极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使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关键环节,符合教学内容特征与学生兴趣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形成全面的思考意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十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师要大胆地进行创新,合理地应用多种课堂导入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学习氛围,利用课堂导入向学生展示数学学科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去引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迪尔卡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在笛卡尔生病的时候,他还在一直思考是否能够使用几何图形来表示方程这个问题。之后,他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只蝴蝶被困在了窗户上,这只蝴蝶一直飞来飞去,想要出去。梦醒之后,笛卡尔忽然想到,可以用窗户相连的两条边去确定蝴蝶的位置,从而创立了直角坐标系。这样,通过数学文化去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构建丰富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导入、谜语导入、歌曲导入等方式去引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投入进来,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提升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提问贯穿着课堂教学的始终,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有效互动的关键形式。初中学生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课堂提问环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索,从而使学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获得较高的学习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起课堂提问的启发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度。
比如,在学习“利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描述数据”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以学到的各种数据描述方法展示出来,让每个学生都作为记者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你使用的扇形图、折线图、条形图是从哪里来的?”“各种图示都表示了什么意思?”“从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等问题,引起学生的强烈讨论,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另外,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一些无意义的提问,如“对不对”“好不好”等,这些问题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给出的范围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兴趣的发展。同时,教师还要避免满堂问的情况,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失去兴趣。
三、提升数学课后作业的开放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往往都是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设计的,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了排斥的情绪,限制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也要将开放的教育理念融入进来,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下学习生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项课下任务:用火柴棒去搭一个正方形,那么搭x个正方形时火柴棒的数量可以怎么算出来?这个问题看似比较简单,但是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会首先想到各个正方形是相互独立的,有的会想到有一条边相邻的正方形组合,有的会想到各个正方形随意地拼接在一起的方式……在这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由于学生解题思路的不同,最后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这样的课后作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察类、调查类的作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文化,同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针对基于兴趣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领略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兴趣培养的重要性,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力,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微.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探究[D].河南大学,2015.
[2]屈鹏飞.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