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扎悬吊加注射法治疗小儿Ⅱ~Ⅲ度直肠脱垂临床观察(附60例报告)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ffrey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Ⅱ~Ⅲ度小儿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Ⅱ~Ⅲ度小儿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结扎悬吊加注射法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58例,治愈率96.7%。结论:结扎悬吊加注射法手术治疗直肠脱垂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程短、复发率低等优点。
  关键词 直肠脱垂 注射 结扎悬吊 手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38
   2003年10月~2009年10月采用结扎悬吊加注射法手术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患儿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60例,男42例,女18倒;年龄2~10岁,平均5.8岁;病程1个月~8年,1年以上40例。Ⅱ度直肠脱垂39例,Ⅲ度直肠脱垂21例(以1975年全国衡水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为准),12例曾行单纯直肠黏膜注射疗法。本组病例,便后均需在家长的协助下,用手助其复位。15例有腹泻或痢疾病史。
   方法:术前禁食水,1000ml生理盐水清洁灌肠2次,氯胺酮基础麻醉50例,腰麻8例,局麻2例。患儿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组织钳钳夹直肠黏膜,尽量拉出脱垂肠管,分别于直肠壁3、7、1l点位距肛门缘约6~8cm处开始,组织钳提起直肠黏膜,两把弯血管钳依次纵行钳夹,松开组织钳,两钳间双股7#丝线紧贴直肠肌层穿过,上下两钳钳夹组织“8”字缝合结扎,间距约1~1.5cm向下连续柱状缝合,距肛缘2cm处为止。后将结扎后之脱垂肠管向上送入肛门内。后肛周再次碘伏消毒,10ml一次性注射器抽1:1消痔灵注射液,后接B22号细长腰穿针头,距肛门缘约1.5cm取3、6、9点位进针。先注3点位:术者右手食指先慢慢从肛门口伸入直肠内引导,左手持注射器,针尖刺入皮肤、皮下,在右手食指直肠内的导引下,针头缓缓刺入,穿过肛提肌至骨盆直肠间隙,进针深度约为齿线上2.5~4cm为宜,直肠内指尖能触及针尖确定针尖在肠壁外后缓慢注入药物,边退针边注射,后针头不退出皮肤,于原进针方位向两侧呈15°扇形注射共约10ml。男孩要摸清前列腺,严禁针头刺人并注药于前列腺,以致造成排尿困难等严重并发症。同方法9点位注药。最后于6点钟处注射,沿直肠后壁进针至直肠后间隙,注射药物约5ml。注射完毕后直肠指诊无肠腔狭窄,局部消毒,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注射术后尽量卧床1~2天,流质饮食,控制排便2~3天,忌用力排便。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直肠全层不再脱出肛外;②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脱出显著减轻;③无效:经治疗与术前无明显变化。
   结果
   本组患儿60例,住院8~10天,1次治愈58例,治愈率96.7%。上述患者术后随访1~2年无症状复发、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等后遗症。
   讨论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的一种慢性疾病。中医被称为“脱肛”、“脱肛痔”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一般小儿和老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1]。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主要有两个发病学说。一是滑动疝学说,即直肠脱垂是疝的发生过程,在腹腔内脏的压力下,直肠前壁通过盆底筋膜缺损处向下移位,疝入直肠经肛门脱于肛外。另一个是内套叠学说,初起套叠点位于直肠正常固定处的最高点。由于套叠肠管的牵拉,直肠上端与骶骨分离,套叠起点随直肠固定点下降,直肠与骶骨的固定点越来越低,最终骶直分离,直肠脱出肛外。其病理解剖学变异包括:肛提肌分离、Douglas窝加深、直肠骶骨分离、肛门括约肌松弛及乙状结肠冗长。几个病理变异常互为因果[2]。
   直肠黏膜脱垂最常见于3岁前小儿,且多为单纯直肠黏膜脱垂,但由于家长的忽视或治疗不当导致病程加重发展为直肠全层脱垂,由于小儿骶骨弯曲度尚未形成,直肠在骶骨内未形成弯曲度,加之盆地组织薄弱,当受腹腔压力及其他诱因时,如季节性腹泻,慢性炎症刺激等,直肠缺少骶骨有效的支持,极易下移脱垂。据临床观察,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对于直肠黏膜脱垂多采用单纯硬化剂黏膜下注射[3],就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于较重小儿直肠脱垂患者,由于其好动及治疗不配合,单纯的硬化剂注射复发率较高。采用直肠黏膜结扎悬吊加直肠周围间隙消痔灵注射法治疗,对60例Ⅱ~Ⅲ度小儿直肠脱垂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随访两年,治愈58例,治愈率96.7%。
   消痔灵注射液是以五倍子、明矾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制剂,具有收敛固脱的作用。五倍子含鞣酸,对组织有较强的收敛作用,能使血液凝固;明矾水溶液对局部组织产生较强的致炎作用,通过炎症使局部组织产生明显的异物胶原纤维,从而起到粘连固定作用,通过直肠周围间隙,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使松弛的直肠黏膜与肌层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固定[4],从而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直肠黏膜柱状缝合结扎悬吊是利用缝合后形成柱状瘢痕,且缩短了多余的直肠黏膜,同时结扎线的异物刺激产生局部炎症,使直肠黏膜与直肠肌层间起到粘连固定的作用。通过消痔灵注射、固定直肠周围组织、结扎消除过多的直肠下段黏膜,从而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上述两种手术方式的联合应用,减少了单一手术易复发的缺点,提高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金根.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35.
  2 丁义江.丁氏肛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40.
  3 韩宝,聂广军.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脱垂266例[J].人民军医,2008,51(3):165.
  4 杨新庆,韩进.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795-79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断指再植的手术技巧及治疗体会。方法:收治实施断指再植术患者32例(44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4指存活43指,术后经6~12个月随访,按对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33指,良10指。结论:具备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技巧,术后妥善处理是断指再植成活重要因素。  关键词创伤 断指再植 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诊断及鉴别,足月宫角妊娠的并发症及其病因和处理。方法:对分娩的产妇35897例中,经剖宫产或剖腹探查术中明确诊断的6例足月宫角妊娠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均发生胎盘滞留,均以手术结束分娩,均发生产后出血,4例为臀位,2例为足月低体重儿,1例新生儿有并指畸形。结论:足月宫角妊娠易发生胎位不正、先兆子宫破裂、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胎盘滞留、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多以手术结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24   会阴切开缝合术虽是产科常用的小手术,但却存在切口愈合不良的可能。切口愈合不良是产科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继发于皮下脂肪液化、岀血、感染、缝合不当以及营养不良。会阴切开愈合不良不论从精神上还是从肉体上都给产妇带来不良影响,应尽力避免。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会阴切口愈合不良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加牵引方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88例,男64例,女24例,年龄1~13岁,平均8.5岁。骨折部位:上1/3者18例,中1/3者54例,下1/3者16例。其中10例为陈旧性骨折,3例为开放性骨折。均为移位性骨折。结果:骨折愈合时间22~56天,平均33.5天。骨折对位对线均达到解剖或功能复位标准,无1例骨折不愈合,远期随访无1例出现明显跛行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面罩供氧和鼻导管给氧对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行无痛人流术中氧饱和度的影响,探讨有效预防术中呼吸抑制的供氧方式。方法:收治自愿接受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的孕妇180例,随机分为M1组(面罩+布托0.5mg)、M2组(面罩+布托1.0mg)、B1组(鼻导管+布托0.5mg)、B2组(鼻导管+布托1.0mg),每组45例。观察术前、扩宫、诱导后2分钟、吸宫、手术结束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O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插管通液在治疗单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证实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按要求分两组,A组(宫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插管通液术组)30例;B组(子宫输卵管通液术组)30例,分别记录输卵管疏通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的输卵管通畅率均有增加;其中A组术后输卵管通畅病例(输卵管双侧通畅及一侧通畅)达到80%,妊娠病例63%。B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传统助产模式下分娩的480例单胎头位产妇对照组A组,实行分娩镇痛的592例单胎头位的产妇为观察组B组,将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B组较对照组A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阴道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有显著降低,产程总时间有显著降低。结论:分娩镇痛及导乐助产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普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戊二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治疗的效果。方法:稽留流产180例,随机分为两组(n=90),试验组使用戊二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4小时内排出妊娠组织、完全流产、不完全流产、清宫以及清宫术中失血量等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排胎时间5.23±0.8小时、完全流产率68%、清宫术中失血量31.5±7.1ml均优于对照组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治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采用丙泊酚2.0~2.5mg/kg麻醉诱导,术中丙泊酚维持;观察组9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间苯三酚,在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脉注射间苯三酚40~80mg,比较两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对人工流产手术引起的疼痛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丙泊酚组(P<
期刊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产科 原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36   本文从产科角度分析新生儿窒息原因,探讨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对214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密切相关。加强孕期保健,预防并及时处理有关并发症,重视产前、产时电子监护及B超监测,及时处理胎儿窘迫,适时选择正确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