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加牵引方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88例,男64例,女24例,年龄1~13岁,平均8.5岁。骨折部位:上1/3者18例,中1/3者54例,下1/3者16例。其中10例为陈旧性骨折,3例为开放性骨折。均为移位性骨折。结果:骨折愈合时间22~56天,平均33.5天。骨折对位对线均达到解剖或功能复位标准,无1例骨折不愈合,远期随访无1例出现明显跛行,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法复位加牵引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手法复位 牵引方法 小儿股骨干骨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12
小儿股骨干骨折是临床多发骨折之一,2001~2010年收治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88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8例,男64例,女24例,年龄1~13岁,平均8.5岁。骨折部位:上1/3 18例,中1/3 54例,下1/3 16例。陈旧性骨折10例,开放性骨折3例。
治疗方法:①手法复位:新鲜骨折,皮肤完好,采用折顶、牵拉挤压手法复位。陈旧性骨折,一般≤2个月,先在麻醉下行折骨术造成类似新鲜骨折,再予手法复位。开放性骨折,先行常规伤口处理,若为骨尖刺破小伤口污染不明显,清理伤口后无菌纱布包扎后可行手法复位;若伤口大污染明显,先行清创缝合,可未行手法复位。②牵引固定:一般情况,皮肤完好,手法复位后均予下肢直腿滑动式皮肤牵引,小夹板外固定,维持牵引。对个别大龄偏重儿童采用股骨髁上骨骼牵引;对个别<3岁便于喂奶、护理和保持体位者,采用胶布黏贴双下肢悬吊牵引法加小夹板固定。陈旧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伤肢骨折部位皮肤损害不宜做皮牵引者,均采用骨牵引。③其他治疗:本组病例(3岁以下除外)在治疗过程中,均以中药活血内外兼治,指导下患儿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伤肢早期瘀肿消退及功能恢复。
结果
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22~56天,平均33.5天。骨折愈合对位对线均达到解剖或功能标准,无1例骨折不愈合,无1例感染病例,远期随访无1例出现明显跛行,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讨论
采用手法复位、滑动式皮肤牵引、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操作简单,对肢体长度恢复、活动功能恢复均能达到预期效果,避免手术治疗之痛苦和石膏固定对小儿细嫩皮肤的损害,疗效良好,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皮肤牵引对个别小儿易发生皮肤过敏或出现水疱,甚则引起皮肤的损害。对个别大龄偏重儿童及陈旧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伤肢骨折部位皮肤损害不宜做皮牵引者,应该采用骨牵引。儿童采用骨骼牵引要区别于成年人,进针位置要远离骨骺线2~3cm为宜,防止对骨骺损伤。进针位置要平行,防止上下或左右倾斜,以免歙骨折端产生成角或远折端旋转移位而影响骨折对位以及功能的恢复。小儿好动,尤其对股骨上1/3骨折,虽骨折复位良好,但由于近端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群的牵拉容易产生再移位,造成复位容易而固定困难,可以通过对伤肢轴向活动牵引,伤肢置外展体位,外加纸压垫及小夹板固定,有效克服上述不足之处,对3岁以下小儿采用双下肢悬吊式牵引,效果更好。由于儿童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生长快,自身修复能力强,治疗原则首要保证对线及等长(即将消除成角、旋转和缩短畸形),对陈旧性骨折重叠2cm以内,成角25°以内,可不再行手法纠正,对年龄较小的新鲜骨折对位仅有皮质接触或斜形骨折有轻度重叠移位者,不强求骨折对位再行手法纠正,以免产生再度损伤。年龄越小,其骨折生长及自身塑形修复能力越强,由于骨折后刺激骨骺生长,成骨活跃,生长加速,复查时发现个别患肢较健肢长约0.5~1cm,均不影响行走活动功能,其结果同样良好。
关键词 手法复位 牵引方法 小儿股骨干骨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12
小儿股骨干骨折是临床多发骨折之一,2001~2010年收治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88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8例,男64例,女24例,年龄1~13岁,平均8.5岁。骨折部位:上1/3 18例,中1/3 54例,下1/3 16例。陈旧性骨折10例,开放性骨折3例。
治疗方法:①手法复位:新鲜骨折,皮肤完好,采用折顶、牵拉挤压手法复位。陈旧性骨折,一般≤2个月,先在麻醉下行折骨术造成类似新鲜骨折,再予手法复位。开放性骨折,先行常规伤口处理,若为骨尖刺破小伤口污染不明显,清理伤口后无菌纱布包扎后可行手法复位;若伤口大污染明显,先行清创缝合,可未行手法复位。②牵引固定:一般情况,皮肤完好,手法复位后均予下肢直腿滑动式皮肤牵引,小夹板外固定,维持牵引。对个别大龄偏重儿童采用股骨髁上骨骼牵引;对个别<3岁便于喂奶、护理和保持体位者,采用胶布黏贴双下肢悬吊牵引法加小夹板固定。陈旧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伤肢骨折部位皮肤损害不宜做皮牵引者,均采用骨牵引。③其他治疗:本组病例(3岁以下除外)在治疗过程中,均以中药活血内外兼治,指导下患儿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伤肢早期瘀肿消退及功能恢复。
结果
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22~56天,平均33.5天。骨折愈合对位对线均达到解剖或功能标准,无1例骨折不愈合,无1例感染病例,远期随访无1例出现明显跛行,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讨论
采用手法复位、滑动式皮肤牵引、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操作简单,对肢体长度恢复、活动功能恢复均能达到预期效果,避免手术治疗之痛苦和石膏固定对小儿细嫩皮肤的损害,疗效良好,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皮肤牵引对个别小儿易发生皮肤过敏或出现水疱,甚则引起皮肤的损害。对个别大龄偏重儿童及陈旧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伤肢骨折部位皮肤损害不宜做皮牵引者,应该采用骨牵引。儿童采用骨骼牵引要区别于成年人,进针位置要远离骨骺线2~3cm为宜,防止对骨骺损伤。进针位置要平行,防止上下或左右倾斜,以免歙骨折端产生成角或远折端旋转移位而影响骨折对位以及功能的恢复。小儿好动,尤其对股骨上1/3骨折,虽骨折复位良好,但由于近端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群的牵拉容易产生再移位,造成复位容易而固定困难,可以通过对伤肢轴向活动牵引,伤肢置外展体位,外加纸压垫及小夹板固定,有效克服上述不足之处,对3岁以下小儿采用双下肢悬吊式牵引,效果更好。由于儿童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生长快,自身修复能力强,治疗原则首要保证对线及等长(即将消除成角、旋转和缩短畸形),对陈旧性骨折重叠2cm以内,成角25°以内,可不再行手法纠正,对年龄较小的新鲜骨折对位仅有皮质接触或斜形骨折有轻度重叠移位者,不强求骨折对位再行手法纠正,以免产生再度损伤。年龄越小,其骨折生长及自身塑形修复能力越强,由于骨折后刺激骨骺生长,成骨活跃,生长加速,复查时发现个别患肢较健肢长约0.5~1cm,均不影响行走活动功能,其结果同样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