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在理想状态下的完全竞争市场上,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是要素禀赋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情况决定该国的对外贸易走向。直接投资理论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之上,是一种微观层面的经济理论,与前者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两者在解释经济问题上各有利弊,怎样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引入产业经济学,本文就旨在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解释经济现象,并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指导意见。
关键词:国际贸易;直接投资;产业经济学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传统贸易理论分析框架在解释实际问题上出现偏差,例如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美国的对外贸易状况直接相反。因为美国这个资本密集型国家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这个劳动密集型国家也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下文以此为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
一、公司的成本收益分析
公司的成本包括公司的管理成本、研发成本以及宣传成本,本土公司包含国内工厂的固定成本。若将产品出口,同时还要承担关税和运费。海外直接投资办节省了关税和运费,增加了海外工厂运营的固定成本。与国内相比较,运营海外工厂要产生更多的成本,例如在国外的信息成本还有国外设厂的其他政策性费用。一个公司是选择出口还是国外直接投资,主要取决于能否产生更大的利润。商品资本的流动还是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成本较高是选择进出口或直接投资的根本。因此一般来说,单位售价较低的大宗笨重性产品,如原油、铁矿石等,不管是选择铁路还是海运,运输成本都较高比较不适合出口。单位产品售价中内含的关税高,也不适宜出口而适宜进行国外直接投资,例如化妆品、酒水等产品。如果运营一个海外工厂的固定成本比较小,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就是较好选择。例如中国采取的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使外国投资者减少了海外工厂的运营成本,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偏低,使外企遍地开花。
全球化的今天,当公司的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产品异化费用等日常费用相对于价格来说较高时,这些无形资产的支出鼓励企业进入横向市场,拓展海外直接投资进行全球化运营,例如手机、汽车、电脑等产品实现全球化运营就是追逐利润的结果。
二、市场结构分析及影响
市场结构包括企业的规模及分布、壁垒和进入条件、产品差异以及企业成本结构和政府管制的程度。市场结构一般用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程度来衡量。
如果我们把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这是因为,产品差别化倾向于对一种产品的多角度开发,规模经济却鼓励在单个国家生产单一产品,不同国家的公司专业化生产之后进出口贸易,即在全世界整合资源。因此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的结合鼓励国际贸易,但是并不鼓励外国直接投资。
产业经济学指出,一个在国内市场上受到政策保护的公司,国际市场上将要面对更大的竞争。企业更倾向于在国外市场确定比国内市场更低廉的价格。这样就导致了倾销的出现,在WTO准则的规范下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存在的,因此在国外直接投资就成为首选。如果这种外国工厂所供给的产品可以低成本差异化,这种差别化使对不同的市场索取不同的价格的方式变得有可能,但是反倾销法要求统一价格,那么进行外国直接投资就是首选。相反,如果一种产品国内价格较高,就会刺激国外企业进入相关领域,是采取进口还是直接投资取决于上文提到的公司成本收益分析。
三、对外贸易对国内市场绩效的影响
研究表明,劳动力受教育时间越长,劳动力中科学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越大,即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能力越强,出口商品占国内产量的比率就越大。根据国际贸易理论,由于美国拥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它更有可能出口那些要求具有熟练劳动力的产品。因为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说,它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单位时间内可以生产更多的商品,占有比较优势。当别国超越了这种优势之后,美国又以提高生产率的方式取得更大的比较优势,出现了一直被复制难以被超越的现象。可见,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性,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受破坏程度最低的国家是拥有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和一线科研人员的德国,原因在于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能力强的德国倾向于出口,资本稳定性较强。
四、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形成的新型市场,国外资本在中国投资大多以新建居多,由此,打破了中国市场的固有模式,让市场竞争更加活跃。2O世纪9O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相关经济部门逐级配齐,并购逐级成为跨国公司资本进入中国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主要表现在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集中在电子、服装、日用品等行业,而农业投入比例很小,因此国家也制定相关补贴政策支持农业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科技信息,也促进了中国在产能、科技附加值、市场竞争力方面的提升。但在中国产业市场中盲目竞争依然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制约中国的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多数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是比较低的,市场份额较大的大型企业往往是通过政府手段而不是通过市场手段取得的。
在现实情况来看,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虽然在广泛进行,但是发达国家的母公司和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还存在歧视和部队等交换的现象。母公司一般让子公司以高价购买机器,在以低价支付安装费用,高技术控制在母公司,很难在子公司发展,以免技术外泄。同时国外资本的进入也多我国市场结构和经济安全产生影响,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结语: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者需求的旺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中国而言,究竟是选择国际贸易还是对外直接投资,其决策主要取决于企业对自身竞争优势的优化、成本和收益的权衡、市场结构均衡的评估以及扶持政策的考虑。这对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参与国际竞争,对各管理层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招商局)
参考文献:
[1]李飞.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Ol0(11)
[2]钟辉.跨国直接投资区位的行为经济学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2)
关键词:国际贸易;直接投资;产业经济学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传统贸易理论分析框架在解释实际问题上出现偏差,例如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美国的对外贸易状况直接相反。因为美国这个资本密集型国家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这个劳动密集型国家也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下文以此为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
一、公司的成本收益分析
公司的成本包括公司的管理成本、研发成本以及宣传成本,本土公司包含国内工厂的固定成本。若将产品出口,同时还要承担关税和运费。海外直接投资办节省了关税和运费,增加了海外工厂运营的固定成本。与国内相比较,运营海外工厂要产生更多的成本,例如在国外的信息成本还有国外设厂的其他政策性费用。一个公司是选择出口还是国外直接投资,主要取决于能否产生更大的利润。商品资本的流动还是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成本较高是选择进出口或直接投资的根本。因此一般来说,单位售价较低的大宗笨重性产品,如原油、铁矿石等,不管是选择铁路还是海运,运输成本都较高比较不适合出口。单位产品售价中内含的关税高,也不适宜出口而适宜进行国外直接投资,例如化妆品、酒水等产品。如果运营一个海外工厂的固定成本比较小,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就是较好选择。例如中国采取的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使外国投资者减少了海外工厂的运营成本,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偏低,使外企遍地开花。
全球化的今天,当公司的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产品异化费用等日常费用相对于价格来说较高时,这些无形资产的支出鼓励企业进入横向市场,拓展海外直接投资进行全球化运营,例如手机、汽车、电脑等产品实现全球化运营就是追逐利润的结果。
二、市场结构分析及影响
市场结构包括企业的规模及分布、壁垒和进入条件、产品差异以及企业成本结构和政府管制的程度。市场结构一般用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程度来衡量。
如果我们把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这是因为,产品差别化倾向于对一种产品的多角度开发,规模经济却鼓励在单个国家生产单一产品,不同国家的公司专业化生产之后进出口贸易,即在全世界整合资源。因此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的结合鼓励国际贸易,但是并不鼓励外国直接投资。
产业经济学指出,一个在国内市场上受到政策保护的公司,国际市场上将要面对更大的竞争。企业更倾向于在国外市场确定比国内市场更低廉的价格。这样就导致了倾销的出现,在WTO准则的规范下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存在的,因此在国外直接投资就成为首选。如果这种外国工厂所供给的产品可以低成本差异化,这种差别化使对不同的市场索取不同的价格的方式变得有可能,但是反倾销法要求统一价格,那么进行外国直接投资就是首选。相反,如果一种产品国内价格较高,就会刺激国外企业进入相关领域,是采取进口还是直接投资取决于上文提到的公司成本收益分析。
三、对外贸易对国内市场绩效的影响
研究表明,劳动力受教育时间越长,劳动力中科学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越大,即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能力越强,出口商品占国内产量的比率就越大。根据国际贸易理论,由于美国拥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它更有可能出口那些要求具有熟练劳动力的产品。因为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说,它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单位时间内可以生产更多的商品,占有比较优势。当别国超越了这种优势之后,美国又以提高生产率的方式取得更大的比较优势,出现了一直被复制难以被超越的现象。可见,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性,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受破坏程度最低的国家是拥有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和一线科研人员的德国,原因在于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能力强的德国倾向于出口,资本稳定性较强。
四、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形成的新型市场,国外资本在中国投资大多以新建居多,由此,打破了中国市场的固有模式,让市场竞争更加活跃。2O世纪9O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相关经济部门逐级配齐,并购逐级成为跨国公司资本进入中国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主要表现在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集中在电子、服装、日用品等行业,而农业投入比例很小,因此国家也制定相关补贴政策支持农业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科技信息,也促进了中国在产能、科技附加值、市场竞争力方面的提升。但在中国产业市场中盲目竞争依然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制约中国的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多数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是比较低的,市场份额较大的大型企业往往是通过政府手段而不是通过市场手段取得的。
在现实情况来看,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虽然在广泛进行,但是发达国家的母公司和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还存在歧视和部队等交换的现象。母公司一般让子公司以高价购买机器,在以低价支付安装费用,高技术控制在母公司,很难在子公司发展,以免技术外泄。同时国外资本的进入也多我国市场结构和经济安全产生影响,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结语: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者需求的旺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中国而言,究竟是选择国际贸易还是对外直接投资,其决策主要取决于企业对自身竞争优势的优化、成本和收益的权衡、市场结构均衡的评估以及扶持政策的考虑。这对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参与国际竞争,对各管理层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招商局)
参考文献:
[1]李飞.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Ol0(11)
[2]钟辉.跨国直接投资区位的行为经济学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