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说“红楼”(上)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1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中国是追求财富的潮流席卷一切,物质崇拜、金钱崇拜、品牌崇拜正在成为时尚,在此语境下,《红楼梦》这部心灵大书,书中蕴含的心灵光辉对于抑制人的物化与异化将起巨大的调节作用
  
  曹雪芹的梦中国,正是以少女为主体的青春共和国,站立于泥浊世界彼岸的净水共和国
  
  周作人说“五四”有三大发現,即发现人、发现妇女、发现儿童。《红楼梦》正是这三大价值发现的先驱,如果说,“五四”是中国现代意识的觉醒,那么《红楼梦》早已为这一觉醒拉开了序幕。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近期在各土地电视台播出后,来自学界和民间的各科质疑和批评此起彼伏,从另一角度佐证了《红楼梦》的恒久魅力。
  作为读者或观众,究竟可以从《红楼梦》中得到什么?
  自《红楼梦》问世226年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和议论一直在延续,以至逐渐形成一门显学一“红学”。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首创从哲学与美学角度评论《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其所著《红楼梦评论》被视为“红学史”的里程碑式著作。
  “五四”之后兴起的“新红学”是考证派的天下,从胡适、俞平伯直到周汝昌,均更多地关注作者、版本问题,注重文献资料,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红楼梦》。
  近年来,著名旅美学者刘再复,在《红楼梦》的阅读与探索上独辟蹊径,如其所言,将《红楼梦》“作为生命感悟和精神开掘的对象”而非“学问对象”。在他看来,“《红楼梦》本来就是生命大书、心灵大书,本就是一个无比广阔瑰丽的大梦。梦可悟证,但难以实证,更难考证。”
  他试图把《红楼梦》研究拉回文学和人生的意境。
  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研究员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名誉教授的刘再复,曾经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著有种《性格组合论》、《论文学主体性》等名作。上世纪80年代末,他旅居美国,离乡别土之际,包中仅放两本最心爱的书,其中一本就是《红楼梦》。漂泊异乡二十载,他对《红楼梦》的醉心有增无减,甚至将其视为“袖珍祖国”和“袖珍故乡”,是自己的“心灵存放之所”。
  2009年初,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了刘再复所著的“红楼四书”(《红楼梦悟》、《共悟红楼》、《红楼人三十种解读》、《红楼哲学笔记》),在这些书中,刘再复一再透过《红楼梦》体认个体生命价值,用心灵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 近日,本刊记者就《红楼梦》的有关问题,通过电子邮件独家专访了身在大洋彼岸的刘再复。
  在洋洋数千言的回复中,刘再复谈及以“悟法”读《红楼梦》的因由,也揭示了《红楼梦》作为一部“心灵大书”对当代中国人的意义一“《红楼梦》每一页都在告诉中国人,人生的根本在于心,而不在‘色’,不在于物,千万不要心为物役”。
  对《红楼梦》,他不吝赞誉,将之与《西游记》并视为中国的“原型文化”,认为这两部书是中国文学正典;而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他则认为是变质变态的“伪型文化”,是中国文学“负典”。
  刘再复指出,充分尊重每一个体尊严的《红楼梦》,乃是“中国现代意识的伟大开端”,与“五四”运动灵魂相通,“如果说,‘五四’是中国现代意识的觉醒,那么《红楼梦》早已为这一觉醒拉开了序幕。”
  访谈全文近万字,本刊将分两次发表,本期发表上半部分。
  
  “红楼之心”
  《瞭望东方周刊》:当年去国离乡时你仅携两本书,其中之一就是《红楼梦》,你把它视为自己的“袖珍祖国”与“袖珍故乡”,为什么这么说?在海外这么多年,《红楼梦》对你的意义是什幺?在你看来,《红楼梦》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意义又在哪里?
  刘再复:《红楼梦》第一回就嘲笑世人“反认他乡是故乡”,也就是重新定义故乡。受其影响,我也一再定义故乡。界定来界定去,中心意思是说,故乡不仅是我的诞生地,更重要的是我的心灵存放之所。哪里可以存放我的本真本然的心灵,哪里就是我的故乡,哪里就是我的祖国。在海外漂流二十年,《红楼梦》和我一起浪迹天涯,有它在,我就感到心灵有落脚之处,有存放之所,所以它就是故乡和祖国。
  我一直把祖国分解为表层祖国与深层祖国。表层祖国是江河土地、田园城乡,深层祖国则是中华文化。而《红楼梦》正是中华原型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儒、道、释三大文化精华凝聚的晶体,带着它东西穿行,总是感到祖国和我一起漂泊四方。这一意义的祖国,只是一部书籍,所以可称它为“袖珍祖国”。“袖珍祖国”是德国诗人海涅的概念,我只是借用它来表述一种情感。我常说,一个人,重要的不是身在哪里,而是心在哪里。我觉得自己的心灵存放在《红楼梦》之中,也就时时连结着自己的祖国。
  在海外这么多年,《红楼梦》对我的意义非同一般。这除了我在《红楼四书》的总序中所说的,没有讲述《红楼梦》,生活就没趣,呼吸就不顺畅,也就是《红楼梦》与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之外,我今天还想说,《红楼梦》一直是我的“护身符”与“文学圣经”。
  说是“护身符”,是因为有它在,我就能赢得身体的健康与灵魂的健康。有一点才能,读一点书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心灵方向,《红楼梦》就启示我心灵的方向。
  我把《红楼梦》当作“文学圣经”,第一意义也在于《红楼梦》给了我对于真、对于美的信仰,即推动我的心灵向真向美靠近,然后才是第二意义一把《红楼梦》视为最高的文学典范与最高文学参考系,以此参考系来看文学,才明白文学为何物,也才明白各种文学作品的优劣。《红楼梦》在我心灵中不断“积淀”,这对我生命质量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相信,《红楼梦》对中国的未来的影响将不可估量。如果暂时放下“未来”不说,仅说对当代中国人的意义,其意义也极为重大。这意义首先是调节文化心理,当下的中国追求财富的潮流席卷一切,物质崇拜、金钱崇拜、品牌崇拜正在成为时尚,在此语境下,《红楼梦》这部心灵大书,书中蕴含的心灵光辉对于抑制人的物化与异化将起巨大的调节作用。《红楼梦》每一页都在告诉中国人,人生的根本在于心,而不在“色”,不在于物,千万不要心为物役。
  我国古圣人说要“为天地立心”,我们不敢作此妄念,但可以给自己和帮助同胞立心。我认为,立《红楼梦》就是立心。“红楼之心”一旦立起来,就不怕被俗气的潮流所吞没,所异化。《红楼梦》可以帮助当代中国人对物质潮流保持一种批判性的距离。
  
  “槛外人”是现代“局外人”的开端
  《瞭望东方周刊》:你从《红搂梦》中感悟到7哪些深刻内涵?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现代意识的伟大开端”?你认为曹雪芹是与“五四”新文化灵魂最相通的,为什么?
  刘再复:关于《红楼梦》的深刻内涵,我在《红楼四书》中作了比较充分的表述, 今天很难再作简化性说明。但我可以借你访问的机会,再强调一下,我从哲学上感悟到两点最重要的东西,即“最高价值”与“最高智慧”。
  第一是最高价值。《红楼梦》启示我:人世间最宝贵的无价之宝是真情感,真品格,换句话说,人间最宝贵的是心灵。不管你是出身豪门还是出身寒门,不管你身处什么社会地位,从事什么职业,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还是内在的心灵。心灵高于一切,心靈重于一切。心灵不仅高于财富、功名、权力,而且高于知识和学问。
  做人最难的是像贾宝玉那样,在什么都有(有钱有势有地位等)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质朴的内心,社会的泥浊无论如何也污染不了他。这位小说主人公五毒不伤,永远不会生长出世人普遍具有的,诸如嫉妒、贪婪、仇恨、猜忌等负面生命机能。贾宝玉的心灵是中国最美的心灵,所以我说他像创世纪第一个黎明出现的婴儿。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最高智慧。《红楼梦》充满人间智慧,但最高的智慧是中道智慧。“假作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中道。开篇借贾雨村讲历史哲学,也是排除大仁大恶的中道。中道是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也是浸透于《红楼梦》的最基本的世界态度与人生态度。中道不走极端,它超越世俗社会中互相冲突的两端,站在更高层面用悲悯的眼光加以审视,对冲突双方的理由都给予同情的理解。
  我的确说过《红楼梦》是现代意识的伟大开端。所谓现代意识,在我的理解系统里,它乃是个人从人身依附的关系网络中独立出来的意识。简单地说,便是个体独立、个性解放的意识。应当承认,现代意识首先是在西方觉醒。其觉醒并非在一朝一夕中实现,而是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一系列大历史变动以后才发展为包括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等内容的成熟体系。但最初现代意识的发生,是从反叛中世纪的人身依附关系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一项重大历史成果,是把中世纪的身份制(领主与农奴的固定化身份)转变成契约制(农奴开始作为独立的人与领主签约)。经济地位的转变使个人独立的意识也随之产生。我国明代李卓吾及泰州学派,其学说思想中也包含着鲜明的个体独立意识,到了清代反而倒退了,清朝的思想禁锢打击的正是以个体独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意识。而《红楼梦》恰恰在文字狱极其猖獗的时代里写成,它不是时代的产物,而是天才的个案。
  《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所呈现的思想意识,正是个体独立与个性解放的意识。妙玉自称“槛外人”,实际上宝玉和黛玉才是最典型的“槛外人”。所谓“槛”,就是原有的皇统、道统观念网络,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依附等级罗网,他们意识到只有从槛中跳出来,才有自由,才有个人的生命权利。
  西方现代意识成熟后,在上世纪的文学中产生了一种反抗形象,这就是法国加缪的“局外人”(也译为“异乡人”)形象,这种“局外人”从流行的中心格局中跳出来,追求人的自然化和个性化。而在加缪之前的大约二百年,曹雪芹就创造了“槛外人”形象,这种异端形象和加缪的“局外人”形象有点不同的时代内涵,但都包含着从传统格局中跳出来的个体独立意识。
  我把《红楼梦》“槛外人”看作现代“局外人”的开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是突出个体,张扬个性。我在《近百年来中国三大意识的觉醒》一文中用“三个觉醒”概说中国近代思潮史。第一次觉醒是康、梁时代“民族一国家意识”的觉醒;第二次是“五四”时代“人—人意识”的觉醒;第三次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阶级意识的觉醒。《红楼梦》所以和“五四”灵魂最为相通,就因为它也是“人一个体意识”的觉醒。《红楼梦》要求尊重每一个体的尊严,哪怕是丫环、奴婢、戏子,也要尊重她们的生命尊严。周作人说“五四”有三大发现,即发现人、发现妇女、发现儿童。《红楼梦》正是这三大价值发现的先驱,如果说,“五四”是中国现代意识的觉醒,那么《红楼梦》早已为这—觉醒拉开了序幕。
  
  红楼大梦:人可以诗意地栖居于地球之上《瞭望东方周刊》:你说《红楼梦》是“生命大书、心灵大书,本就是一个无比广阔瑰丽的大梦”一能否描述一下《红楼梦》是什么样的“大梦”?
  刘再复:因为现实世界没有自由,所以人类才需要通过文学艺术赢得瞬间对自由的体验,这便是文学存在的理由。梦是一种自由情感的虚幻形式,进入文学,便成了作家诗人的审美理想。
  《红楼梦》中的梦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它包括梦中天(太虚幻境)、梦中乡(大荒山无稽崖、三生石畔等)、梦中国(“大观园”、诗国、理想国)、梦中人(恋人、情人、意中人)。我说它是一个无比广阔瑰丽的大梦,就因为此梦的内涵极为丰富,要详尽回答你的问题,即详尽描述此梦,恐怕得写一部专著。
  不过,我认为,《红楼梦》的核心之梦,我们至少可以悟到两点:一是作为曹雪芹的审美理想的象征—少女,他希望(梦)这种生命之美、青春之美永远不要消失,永存永在。曹雪芹把“女儿”二字放到释迦牟尼和元始天尊之上,这是中国最早的“以审美代宗教”大思索的形象表述。《红楼梦》之梦,梦的是“女儿”不要出嫁,永远处于净水世界之中。因为一旦出嫁便落入男权的泥浊世界之中,便成了“死珠”和“鱼眼睛”,所以他最心爱的少女,如林黛玉、晴雯、鸳鸯等都宁可让她们死,也不让她们嫁出去。
  曹雪芹的梦中国,正是以少女为主体的青春共和国,站立于泥浊世界彼岸的净水共和国。“大观园”里的诗社,便是梦中国(理想国)的一种具体存在形式。这一理想国和柏拉图理想国相反,柏拉图把诗人逐出理想国,曹雪芹则以少女诗人为理想国主体。
  在这一国度里,有抒写自由、言论自由、批评自由,而且“一国两治”(一府两治,园内园外是两种世界)。最宝贵的是虽有赛诗,却人人皆有“不争之德”,贾宝玉(怡红公子)每每被评为最后—名,但他却鼓掌拍手称赞“评得好”,身上没有嫉妒等生命机能。
  这是直接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意象展示出来的梦。还有一个是蕴含于《红楼梦》全书的大梦,也可以说是小说的主旨,这就是它梦想人们可以诗意地栖居于地球之上。我在《红楼梦与西方哲学》一节中,说曹雪芹与德国诗人哲学家荷尔德林很相似,都在做“诗意栖居”的大梦。
  人到地球上来走一回,时间很短,生命只有一次,人该怎么生活?《红楼梦》展示了两种活法,即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非诗意的活法,这就是《好了歌》所嘲讽的“唯有功名忘不了”、“唯有金钱忘不了”,把人生投人追求财富、权力、功名的活法,这是贾府大小权贵的活法,另一种则是诗意活法,则远离功名利禄的妄心妄行而追求生命个体的自由、尊严与幸福,这是贾宝玉的活法。
  《红楼梦》塑造贾宝玉这个主人公,寄托着曹雪芹诗意栖居的大梦,这是活得有隋、有味、有尊严、有自由的梦,是从“国贼禄鬼”的“槛”中跳出来的充当“槛外人”的得大自在的梦。
  《红楼梦》全书启迪人们:人生诗意的源泉不是功名、财富与权力,而是情感与心灵。
其他文献
“鸡肋。”自称肚里没有多少墨水的陈辉(化名),在形容石家庄今年推出的两个经济适用房小区时,用了这个在他眼里看起来很有文化的词汇。  几个月前还庆幸能排上号的他,如今发现挑中的经济适用房既不“经济”,也不“适用”。  自上世纪末从原石家庄某机械厂下岗后,陈辉一家三口就在石家庄市长安区的一条偏僻街道上开了一家十多平米的小吃店。拖妻携子的陈辉,梦想着能在石家庄拥有一套楼房。  然而在幸运地排到号后,选择
“楼市黑嘴”正在成为“国六条”落实的“干扰器”    与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开发商表现出“强烈反应”不同,此次“国六条”出台后开发商大多选择了沉默。但开发商的“沉默”并没有减少反对调控的“噪音”:“房地产常态就是涨的”、“房价不存在泡沫”、“警惕房价骤跌”……  这些声音显示,房地产商作为目前中国一个发育程度很高的利益群体面对“国六条”风暴并没有真正沉默,而是以隐秘的方式通过各式各样的“楼市黑
5月27日是星期六,前一段时间持续喷发浓烟和岩浆的默拉皮火山似乎周末也想休息一下,忙碌了一周、也被火山折腾得睡卧不安的居民们都想好好睡上一觉。  但祸从天降。清晨5点53分,巨大的震动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许多人还未缓过神来,已被压倒在废墟之中。地震的震中在距印尼日惹市南部25公里的班图尔县附近海域,由于那里离海岸线很近,加之房屋建筑结构简单,顷刻间该地区80%的房屋倒塌,交通被瓦砾堵塞,电力和通讯
国务院要求在设计思想上要和历代剥削阶级的陵墓建筑划清界限。    1977年3月,北京。春寒料峭。  清晨,高亦兰坐上公交车,从清华园出发,到天安门上班。  已经4个月了,45岁的清华大学建筑系教师高亦兰,一直在毛主席纪念堂的施工现场忙碌着。  毛泽东逝世后不到一周,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辽宁、江苏、广东、陕西8省市的40余名建筑和美术工作者,被召集到前门饭店,为遗体安置选址并设计建筑方案。1
“十一度青春”等网络电影的成功实践证明,“制播合一”探索出集播出、广告、制作、发行为一体的全新商业模式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2010年深秋,讲述两个北京普通小人物梦想与现实的影片《老男孩》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打动了不少已经不再年轻的“男孩女孩们”的心。而其同名片尾主题曲更是得到无数网友的追捧。  与中影集团以往出品的电影不同,这部影片并不是
“年轻人,到中国去求职,”在日本国内经济持续疲软的当下,日本主流媒体《读卖新闻》罕见地在头版头条位置推出这样的标题    中日政治关系一直像过山车般起起伏伏,然而这并不能阻断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之间的民间交往。  在日本媒体工作的中国人夏良根说,隔壁邻居、同事甚至他的日本太太,都没有因此与他发生任何争执和讨论。渐进的日本印象  夏良根已经在日本待了8年。2001年从复旦大学日语系毕业后,留学镀金成了
【摘要】2018年高考数学北京理科卷和文科卷都有“注重宽度、轻于深度、基础常规、考查本质”的鲜明特色.文章给出了部分试题的别解和建议,及若干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关键词】2018年;高考;数学;北京卷;宽度;基础;本质;备考  1试卷的最大特色是“注重宽度、轻于深度”  2018年的全国普通高考已落下帷幕,笔者在第一时间认真钻研了2018年高考数学北京理科卷和文科卷,发现它们的最大特色是“注重宽
一个旷日持久、从无数历史来源中点滴积累起来的法系,一定具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大陆法与英美法的区别,每个法学院出来的学生都能说上一套。    大陆法讲究成文至上,而英美法判例第一;大陆法提倡法官纠问,而英美法强调法庭控辩;大陆法国家立法机构发达,而英美法国家盛行“法官造法”,等等。   中国选择大陆法系之路似乎是顺理成章之事:悠久的皇权专制历史,大一统的集权国家,刑官断案的传统,都似乎注定了英美判
目前从事人体冷冻的公司,几乎没有医疗机构介入。遗体冻存机构的火多数成员没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其中没有正式医生    近日,国内外多家媒体转载了来自英国的一则新闻:英国一家医院为一个年仅一个月的婴儿萨玛实施了心脏手术,为确保手术时间,“他们将萨玛‘冰冻’起来,让她在低温下‘冻死’23分钟。”术后5个月,患儿完全康复。  从专业眼光看,“冷冻手术”并非新兴技术,早在现代心脏外科最初的探索阶段就已出现。
它最终未能写完,根本原因,恐怕是这种悲剧的力量已经威胁到作者的心理平衡,也远远超出那个时代读者的承受能力。需要一个高鹗把故事调整到平庸的水准  《红搂梦》留下一个未完成的文本。对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多数读者感到不满意,因此小说中人物最终结局如何,引起各种各样的推测。  第五回写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一本“金陵十二钗正册”,对十二名女子的命运有隐约的暗示。关于妙玉,象征性的画面是“一块美玉,落在泥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