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集中办学、恢复教学点工作的开展,师资队伍总量超编、结构性缺编给边远农牧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教学造成一定的师缺口。为切实解决边远农牧区缺师少教问题,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信息化相关要求,探索以信息化手段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已成为边远农牧区提升教学质量的新突破口。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同步直播课堂;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教育部等六部门于2016年12月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教育信息化作为任务举措的一部分占据重要地位,要加大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在贫困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在此背景下,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提出“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农牧区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的研究”这一课题。目前来看,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解决缺师少教难题,提升教学质量
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2019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制定出台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广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帮助缺乏师资的边远农牧区学校我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通过我县两年多的直播间线上教研、集体备课、同步直播课堂等线上教学教研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城乡教师间的交流,对农牧区教师特别是教学点的教师如何备好课、如何上好课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教师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教师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能手和质量的提升,农牧区缺师少教、师资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仍很严重,用县城优秀师资及乡村缺乏的专业教师上课,同步覆盖乡村学校,在解决师资的基础上实现优质师资共享,逐步缩小城乡教学差距。通过试点发现:乡村学校的学生经过直播课堂的学习,成绩提升显著,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二、解决城乡师资不均问题,减小优质学校就学压力
优秀的骨干教师、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县城和部分乡镇,通过同步直播课堂的开通,可以让县城的优质资源和优秀师资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同步课堂一拖二的模式(县城教师给本班上课的同时,利用同步直播设备同时和两个乡镇或村点的班级同步上课,交流互动)有效解决优秀骨干教师少和分布不均的现状,让听讲端学生在自己的班里享受和县城学校、乡镇学校孩子一校的教育,一样的师资。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有了空前的提高,特别是身居牧区的少数民族孩子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的学校,不惜让自己的孩子过早的住宿或在优质学校附近租房,夫妻俩一人离开家照顾孩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负担,同时住宿的孩子因过早地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不适应,必定对其心理带来一定影响。现在,农牧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和县城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转学现象明显减少,极大程度缓解了县城学校的就学压力。
三、解决农牧区教师国语水平不强,专业素质不高问题,确保开齐开足课程
通过县城小学或乡镇中心校的优质师资和课堂阵地,向其他乡镇、教学点辐射,开展教师培训、名师示范课、集体备课、直播说课等网络教研活动,提升薄弱学校、教学点教师专业素质;通过直播课堂远程上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内容,利用优质校各学科优秀师资,辅助薄弱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还可以让听讲端教师在本校听县乡中心小學优质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标准在本年级的具体落实,提升薄弱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课下,还可通过屏幕实时交互,共同探讨,解决了双方学校交流不便、联系不深及指导不足的短板问题。
从项目实施带来的效果不难看出,信息化教学做为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辅助手段,其使用功能已显而易见。但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它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凡事都有两面性,信息化教学也是如此,它在有效解决师资不均衡等问题上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
一是薄弱学校教师在同步直播时担任本节课配班教师,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任务不明确。通过观课,我们给配班老师安排了两项任务,其一是随班听课,观摩优秀教师的上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其二是配合讲课端的老师做好现场的服务(传递话筒、发放习题单等)和信息反馈工作,实际操作中,因教师自身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弱或其他原因,导致这两项工作都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后与这部分教师交流,询问听课感受,很多都只能用“挺好的”或“讲得特别好”来概括学习情况,谈不出自身学到的教法或学法;二是听讲端教师有偷懒现象,总认为这节课有好的老师帮自己讲解完了,这项内容自己就不用再去讲了,忽略了后续的课后辅导和督促,导致学生上课学的很好,下课忘得干净,没有把课前、课中与课后各环节有序衔接起来。三是学生通过屏幕与讲课端教师互动,有一定的时空距离,且这种上课方式新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久了,学生会缺少亲近感,对直播课堂的期待值会减少,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直播课堂的讲课效果。四是主讲端老师因为要顾及本班学生的学习,在互动过程中有时会忽略听讲端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因为上课中班级还有两个电视屏幕,会有不同的同学与自己互动,也会一定程度影响讲课端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讲课形式和学生调动上还需要更好地改进。
为有效解决以上短板问题,哈巴河县通过课题“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农牧区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的研究”在推进同步直播课堂教学的进程中逐步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和配班教师操作规范及听讲端学生质量跟踪监测,通过狠抓薄弱学校听讲端教师与学生,逐步缩小城乡教学质量差距。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哈巴河县全面展开,但研究的脚步还在继续:如何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辅助当前边远农牧区的教学工作,更好地缩小城乡教学质量差距等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智能村小: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升
基金项目:
本项目由自治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名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农牧区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的研究 项目编号:XJJG201730)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同步直播课堂;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教育部等六部门于2016年12月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教育信息化作为任务举措的一部分占据重要地位,要加大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在贫困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在此背景下,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提出“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农牧区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的研究”这一课题。目前来看,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解决缺师少教难题,提升教学质量
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2019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制定出台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大力推广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帮助缺乏师资的边远农牧区学校我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通过我县两年多的直播间线上教研、集体备课、同步直播课堂等线上教学教研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城乡教师间的交流,对农牧区教师特别是教学点的教师如何备好课、如何上好课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教师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教师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能手和质量的提升,农牧区缺师少教、师资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仍很严重,用县城优秀师资及乡村缺乏的专业教师上课,同步覆盖乡村学校,在解决师资的基础上实现优质师资共享,逐步缩小城乡教学差距。通过试点发现:乡村学校的学生经过直播课堂的学习,成绩提升显著,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二、解决城乡师资不均问题,减小优质学校就学压力
优秀的骨干教师、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县城和部分乡镇,通过同步直播课堂的开通,可以让县城的优质资源和优秀师资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同步课堂一拖二的模式(县城教师给本班上课的同时,利用同步直播设备同时和两个乡镇或村点的班级同步上课,交流互动)有效解决优秀骨干教师少和分布不均的现状,让听讲端学生在自己的班里享受和县城学校、乡镇学校孩子一校的教育,一样的师资。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有了空前的提高,特别是身居牧区的少数民族孩子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的学校,不惜让自己的孩子过早的住宿或在优质学校附近租房,夫妻俩一人离开家照顾孩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负担,同时住宿的孩子因过早地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不适应,必定对其心理带来一定影响。现在,农牧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和县城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转学现象明显减少,极大程度缓解了县城学校的就学压力。
三、解决农牧区教师国语水平不强,专业素质不高问题,确保开齐开足课程
通过县城小学或乡镇中心校的优质师资和课堂阵地,向其他乡镇、教学点辐射,开展教师培训、名师示范课、集体备课、直播说课等网络教研活动,提升薄弱学校、教学点教师专业素质;通过直播课堂远程上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内容,利用优质校各学科优秀师资,辅助薄弱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还可以让听讲端教师在本校听县乡中心小學优质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标准在本年级的具体落实,提升薄弱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课下,还可通过屏幕实时交互,共同探讨,解决了双方学校交流不便、联系不深及指导不足的短板问题。
从项目实施带来的效果不难看出,信息化教学做为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辅助手段,其使用功能已显而易见。但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它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凡事都有两面性,信息化教学也是如此,它在有效解决师资不均衡等问题上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
一是薄弱学校教师在同步直播时担任本节课配班教师,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任务不明确。通过观课,我们给配班老师安排了两项任务,其一是随班听课,观摩优秀教师的上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其二是配合讲课端的老师做好现场的服务(传递话筒、发放习题单等)和信息反馈工作,实际操作中,因教师自身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弱或其他原因,导致这两项工作都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后与这部分教师交流,询问听课感受,很多都只能用“挺好的”或“讲得特别好”来概括学习情况,谈不出自身学到的教法或学法;二是听讲端教师有偷懒现象,总认为这节课有好的老师帮自己讲解完了,这项内容自己就不用再去讲了,忽略了后续的课后辅导和督促,导致学生上课学的很好,下课忘得干净,没有把课前、课中与课后各环节有序衔接起来。三是学生通过屏幕与讲课端教师互动,有一定的时空距离,且这种上课方式新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久了,学生会缺少亲近感,对直播课堂的期待值会减少,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直播课堂的讲课效果。四是主讲端老师因为要顾及本班学生的学习,在互动过程中有时会忽略听讲端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因为上课中班级还有两个电视屏幕,会有不同的同学与自己互动,也会一定程度影响讲课端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讲课形式和学生调动上还需要更好地改进。
为有效解决以上短板问题,哈巴河县通过课题“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农牧区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的研究”在推进同步直播课堂教学的进程中逐步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和配班教师操作规范及听讲端学生质量跟踪监测,通过狠抓薄弱学校听讲端教师与学生,逐步缩小城乡教学质量差距。目前,此项工作已在哈巴河县全面展开,但研究的脚步还在继续:如何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辅助当前边远农牧区的教学工作,更好地缩小城乡教学质量差距等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智能村小: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升
基金项目:
本项目由自治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名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农牧区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水平的研究 项目编号:XJJG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