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心中美好的记忆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ms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始是这样的,某天主管丢了几张明信片和一个Facebook粉丝团链接,问我有什么想法,如果做成书会怎么做?
  这是编辑任务的第一步,看到有趣的东西之后,找到一个让他化为纸本得以出版的方法,但这对“纸上行旅”这个案例来说其实有点儿复杂,因为他本来就以纸张为媒介,只是以明信片的形式独立出版,成品无论质感和触感都让人惊艳。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中,主人公无论身处何处都有可爱柴犬相伴,在质朴的线条中仿佛可见柴犬伸舌头摇尾的模样,也透过他们将旅行和生活中的吉光片羽记忆于纸上。已独立出版的《你好,邮差先生》《左京散步道》《台湾小角落》虽为不同系列作品,背后都有完整的故事系统,正因如此所以反而不容易重新创作,那么该从哪里开始呢?
  第一次开会,作者邓彧(人称“邓邓”,或者“或三撇”),以和笔下人物相似度百分之八十的样貌出现。从最有亲近感的《台湾小角落》开始,我们聊起关于创作的初衷,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小吃系列,但他是这样说的:“这开始于对轮子的观察记录,有天从便利商店出来,看到对面的车轮饼摊车,口味手写招牌高高低低地垂挂着,深灰绿色的车棚顶由上而下延续到改造的机车车头,绿色配色在整体占了恰到好处的比例,看到眼前摊车老板用心打造赖以为生的工具,内心感到佩服和尊敬,原来这些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是如此被用心经营着,每台都是老板的精心设计。”
  原来如此,也因此我们的想法迅速得到共识。有人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或许不是每个人都同意,但这些努力生活、认真工作的人,却是城市中让人无法忽视的移动风景。这个主轴拉出来之后,剩下来的部分就快了,由纸上行旅(观察者),以画笔记录轮子(移动)和劳动的人(风景)的故事,所以单元的配置很简单,用手推的推车,用脚踩的脚踏车,在台湾无处不在的机车,和小生意人必备的发财车。我们一起搜寻着那些记忆中的影像,那些因地制宜而改装的造型和熟悉的叫卖声,就在相互的激荡中一一被召回成形,在交换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不同世代的差异,某些已经很少见,或是即将消失的行业,像是传统的卖货郎、行动柑仔店,也在讨论中成了书中一景。
  虽然图像才是主角,但仍需要透过简要的文字说明背景,修理皮鞋雨伞的阿伯、青草茶铺的身世、关于卖菜发财车的记忆等等,用文字让行走于城乡中的工作者,多了血肉和情感,再次鲜活地跃然于纸上,也更显立体。在情感奔放不可自拔之余,这本书的大纲企划、审核签呈,以某种行云流水的速度完成通过,但难题才开始。
  作者是优秀的绘画和设计者,但最爱往往是你的克星:
  编辑:“可以画那个车吗?感觉好有故事喔!”
  作者:“但我不想画这个造型。”
  编辑:“……”
  作者:“口袋书的大小,和明信片的尺寸相近,也符合品牌印象。”
  编辑:“这这这,放到平台会消失啊啊啊!”
  作者:“或许可以有比较实验性的东西?除了内容以外,现在的书的形态是否已经饱和,是不是应该要跳脱它本身的印象?”
  编辑:“书这个载体啊,就是个必须被丢到平台、上到书架的东西,除了服务读者,也要服务门市陈列,这么小很难陈列啊!”
  作者:“附上封面,请确认!说明如下:
  a主角骑着单车和狗分布在画面的某处,运用留白的空间感和骑乘单车营造出移动的动态与浏览的风景。
  b一排小人和主角骑着协力车,小人代表着读者,主角则是作者,阅读此书就像是和作者来一趟旅行。”
  编辑:“很美很美,但是好像有点儿……太安静、太抽象?”
  作者:“……”(摔笔)
  作者:“附上纸单,请参考”
  编辑:“……”(好贵好贵)
  作者:“内页纸用米漫。”
  编辑:“手感和颜色比较对,但印务说会背印(注:因为纸张的厚度和膨松度,让油墨从正面透到背面,称为背印)耶。”
  是的,编辑的过程中,有太多返往的讨论、推翻、调整、再来一次,正因为爱很多,所以从尺寸开本、版型字体、封面构成、选纸印刷、追加赠品,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尽管好多次也觉得这样就够了吧!但是不停的测试和加压后才发现,还可以做到这个地步啊!印象中最激烈的沟通大概是“不然你们自己画吧!”(作者留下帅气的背影),不过终究在共同强烈的信念下,让书顺利出版。
  在网络时代和电子书的全面冲击下,纸本书到底还能提供什么呢?我想,可能就是温度吧!从每个细节中细细反复推敲,纸的触感,印刷的深浅,在可能不会被发现的地方坚持,相信这样近乎职人手工的虔诚,能提供读者和滑动屏幕不同的阅读乐趣和收藏价值。是街头巷尾日常的百工剪影和路边小食的迷人风情,是一种一直在我们身旁的生活姿态,那些美好年代还历历在目,在一本书中细腻地被呈现。如果说当编辑有什么值得开心的地方,大概就是这样,全心全意地爱着一本书,也用着最大力量,让书抬头挺胸地出版。可以让我骄傲地说我曾参与过这本书的诞生,我想这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吧!也将此热情献给所有认真工作、努力生活的人们。
其他文献
关于姓氏的定义,中国权威辞典《辞海》定义如下:姓,标志家族系统的字。姓氏,姓和氏。最早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后来姓氏不分,统称姓氏,专指姓(《辞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11月)。《新明解国语辞典》定义如下: 1.公家、武家の階級に属することを表す家の名。2.明治維新以降は、家の象徴としての氏(《新明解国语辞典》第五版)。由此可见,姓氏是家族的代号,是家族象征的一个显着标志。  中日姓氏的
期刊
“甲骨文”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追求。它以译介国外经典学术著作和学术畅销书为主。独特视角、人文关怀、思想性、可读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于细节处精心雕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极致是它对自己的要求。  甲骨文书系的设计,一向以“形式服务内容”为根本理念。  没有固定的模式拘束,不用过多的言语评论。  一切,从美出发。  伊丽莎白女王  最后一块拼图终于拼上,女王的一生也就此展现。  上帝与黄金  这里,有
期刊
印象中,最初遇见王行恭,是在台北龙泉街的旧香居书店。家住师大附近的他,经常会在某个闲暇的午后骑着脚踏车,一身素雅轻装,悠然走逛台北城南一带的巷弄书店淘书寻宝,南来北往、自得其乐。  与生俱来艺术家的质朴与浪漫情怀,由内而外都透着一股东方传统文人特有的温和内敛及典雅气息,自云从小身体虚弱、因而养成爱看书的习惯,经常流连于古书店和旧书摊的王行恭,年少时期曾一度梦想成为毕加索,同时也颇向往建筑师的创作职
期刊
前一阵子,台湾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一个号称展出达芬奇真迹的展览会场上,有位手拿饮料的男童,走路时不小心被自己绊倒,整个人跌向一幅画作,他虽然本能反应的想闪避却还是让手撞上了名画。  一开始,主办单位宣称该幅画是某位和达芬奇同时代的知名画的真迹,要价不斐。新闻炒了好几天,又是责难男童又是检讨主办单位的防护不周。直到主办单位大器地说没关系,有修复师会负责处理,不会要男童赔偿,会找保险公司处理。接着
期刊
2011年,“我的码头”出现在韩寒主编的《独唱团》上,“下班米妮”“朝天门贵妇”“拈花大叔”等,很多人是通过这组11张照片第一次知晓了严明。  那个时候严明已经从报社辞职,身份是“自由摄影师”。而此前,他在报社做了9年的记者,再之前,他玩了10年的摇滚乐。更更早些,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中文系毕业生曾经有一份教职,贴紧着父母的期待。  离开了既定的轨迹,离自己却越来越近。从教师到摇滚青年,再到记者、
期刊
书封是书的脸面。好的书封会自然激起读者购书的欲望,书业界有“书封定生死”的说法,可见书封美的重要性。  书封怎样才算美?大千世界各人有各人对美的标准,但仍有美的共识:  一、书封应是由表及里的美。书封是图书内在的表象,好的书封应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书的内涵,即由表及里勾起读者阅读的欲望。所以封面设计者应该首先了解作者,了解书的基本内容,了解书的风格,知己知彼才能设计出表里一致的书封来。  二、书封美是
期刊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亚马逊中国也因应启动了贯穿全年的“亚马逊挚爱阅读”系列活动。5月8日,活动来到厦门。在海沧“纸的时代”书店,频临湖水的落地窗边聚集着各路媒体和读者,共同参与由亚马逊中国带来的相关阅读分享活动。  厦门阅读量超全国,  Kindle成最受欢迎电子书阅读器  活动以亚马逊中国区Kindle市场副总裁于洪的演讲作为开场。他结合PPT的演示,为现场观众生动解读了亚马逊中国201
期刊
博客来12月份畅销榜及推荐
期刊
最近注意到台湾出现了几个在线招募、群众协力的翻译网站,有的是号召翻译外电新闻,有的是征求翻译美国著名的在线教育学院。这些网站有个共同特色,就是他们都有充满理想的计划,因此藉以征求志愿者,无偿翻译国外的原文内容。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所有志愿者都可以自由认领,即刻开译。  这有什么问题吗?有的,最大的问题是,就我所见,在线招募的群众协力翻译计划,通常都会招来大量的、抱着藉此锻炼语文能力的志愿者。
期刊
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主题是“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讲述了他从高密东北乡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小说家的历史。其实,不仅从事文学创作需要讲故事,做科学研究也需要讲故事。只是文学家是用想象力讲故事,而科学家则用事实讲故事。  爱听故事是人的共性,因此,那些经典的故事才会广为流传。如何把深奥枯涩的科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是对一位科学工作者的巨大挑战,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