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育人的路径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mgx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学科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大气宽博的家国情怀,在实践教学课堂,教师应突破以往的教学瓶颈,转换教学视角,从理论讲授逐步向树人、育人、立人的教学方向过渡,使学生在学史过程中,从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现象上面受到启发和教育,进而确立一种正向的价值观理念,成为一名有作为、有智慧、有德行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高中历史育人教学策略
  历史是一面镜子,每一桩历史事件、每一个鲜活人物、每一种历史现象所影射出来的民族大义、家国情怀、优秀品质、高尚情操都为学生的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学史可以明智,学史同样可以端正品行、净化心灵,因此,教师应当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从历史学科当中汲取更多的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养分。
  一、评述历史人物,感悟高尚品质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当中,不仅孕育出灿烂的艺术文化,同时,也缔造出历久弥新的人类文明,而每一个历史事件的缔造者和参与者,也被永久地载入历史史册,被后世人口口相传。如何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感受他们高尚的民族气节、忠孝大义以及优秀品质,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历史教学课堂,教师首先可以从剖析历史人物开始,结合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引述出某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并引导学生对该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述,使学生在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人物的同时,能够从他们的感人事迹当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受到鞭策。
  以《戊戌变法》为例,当教师讲授该知识点时,多数学生的脑海当中会立刻闪现出“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戊戌六君子的身影,由于变法失败,这六位维新人士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梳理知识点,使学生对实施和参与戊戌变法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时间交由学生支配,让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公正评价。
  例如有的学生这样评述道:“在晚清时期,清政府软弱无能,加之外国侵略者的入侵,导致清政府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境遇,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大力发展农、工、商的改良运动。虽然最后的变法失败了,但是,维新派代表人物的壮举却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维新派代表人物的身上能够看到心系民族与国家兴旺的爱国热情与情怀,他们一心想着国家能够繁荣富强,百姓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他们身上的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高中生学习和推崇。”当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师可以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展示在大屏幕上面,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当时历史背景下维新派代表急于施行改革政策的迫切心理,學生的内心深处的敬佩之情也将油然而生。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努力,进而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二、借助历史事件,提炼育人元素
  每一个历史事件背后都有许多历史故事做铺垫,才使得历史事件更具感染力,更具代表性。而每一个历史事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或改变了历史前进的轨迹,或改变了一大批历史人物的命运,或推动了社会进步。因此,需要融入真实的事件场景当中,使学生的意识形态在历史事件的冲击与感召下发生变化,进而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某一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播放出来,然后设置一些合作讨论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教育人、警示人的目的。
  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时,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及时调整了经济建设规划,并于1978年12月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正一步步朝着生机勃发的市场经济机制迈进。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快速吸收和消化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市场经济”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阐述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例如学生甲表述的内容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我国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格局,这就调动了人们生产劳动积极性,在这一体制下,大批的有识之士纷纷选择下海经商,而深圳在当时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从市场经济机制施行以后,涌向深圳的创业人士络绎不绝。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天的变化。”接下来,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继续提出问题:“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大家能够从中受到哪些教育和启发?”当学生在面前这一问题时,通过结合教材内容,能够快速产生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学生:“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重要制度与政策保障,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贫困地区的数量正在逐年递减,我们国家也变得更加富强,我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幸福和自豪。”学生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阐述,可以发现学生不仅对市场经济体制产生了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进而达到激励和鼓舞学生学习斗志的目的。
  三、借助史实资料,陶冶学生情操
  学习历史学科既可以了解和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同时,从心里、精神上也能够受到教育和触动,继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确立正向的个人价值观念。为了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在讲授历史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着播放一些真实的史实资料,让学生对资料中讲述的历史事件产生深刻印象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正向价值观的快速养成。
  以《抗日战争》为例,由于高中生通过平时里的观察和积累,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比较熟悉,加之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因此,学生不仅能够说出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抗日英雄的故事,也能够深刻体会到“八年抗战”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创痛。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燃起对中国抗日军民的无限崇敬之情,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史实资料,制作成视频教学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感人故事。1937年,杨靖宇带领的革命队伍被改编成为东北抗日联军,自此,抗日联军给日本侵略者一次次沉痛的打击,杨靖宇的威名也响彻整个东北。后来,日军调集重兵,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围剿,并在1940年初,将杨靖宇带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团团包围,在这危急时刻,杨靖宇只身一人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直到用尽最后一颗子弹。杨靖宇牺牲后,日本侵略者残酷地将杨靖宇的尸体解剖,发现他的胃里是一片片干瘪的树皮与没有消化的棉絮,竟然找不到一粒粮食。在杨靖宇将军遇害后,吉林省将原来的蒙江县改为靖宇县,以深切悼念和缅怀这位伟大的抗日英雄。   当视频资料播放完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内容,与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杨靖宇将军的感人事迹,写一篇观后感,以表现出对杨靖宇将军的深深怀念与敬佩之情。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被历史人物的英雄情结与事迹所打动和感染,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也将受到熏陶,这样既可以扭转学生错误的价值观趋向,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外化实际行动,内化精神世界
  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需要实际行动予以证实和体现,而在学习历史学科过程中,由于多数时间教师采取理论讲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几乎很少有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个人潜能以及内化于心的优秀品格与高尚道德情操也无法显现出来,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知识,将个人身上所带有的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教师应当以历史教材内容为纲,为学生创建一个实践体验课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每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这一节日到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观看一些抗日题材的电影,像《太行山上》《狼牙山五壮士》《七七事变》等,学生可以将观看过程中产生的真情实感,以文字记述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召开主题班会的契机,让学生将自己感受与大家分享。例如:“当看过《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后,我不禁潸然泪下,对五壮士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所打动,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不畏牺牲的民族气节,他们的这一品质不仅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和颂扬,同时,也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生在表述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表情和动作,以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选择学生代表,将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以舞台剧的方式演绎出来。
  例如当五壮士退到狼牙山的山顶以后,在面对敌人雪亮的刺刀时,所表现出来的不畏惧的表情,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设一个五壮士与日军对话的真实场景。通过这种亲身实践与体验的方法,学生能够牢记这血的教训,而且对“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这一铮铮誓言也将产生深刻的记忆。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学生的实践行动,既是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改良,同时,也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以“育人”为主,尤其对高中历史学科来说,它所承载的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或者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同时,经过千百年的积淀,这一厚重的历史已经逐步演化成为启人心智、催人奋进、助人功成的某一種精神、某一种品质、某一个道理。因此,学生学史不仅仅对历史产生表象认知,更重要的是提炼出历史赋予这个时代以及当代学生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在扮演教书角色的同时,更应该将育人理念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进而为学生优秀品质以及正向价值观的养成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史桂荣.学科育人:高中历史教学贯彻民族精神教育之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20(12):17-18.
  [2]翟小燕.基于育人功能的职业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文渊(高中版),2019(3):35.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这些年,人们对教育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对档案管理与工作效率的提升非常关注。学校教育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如果对其档案管理不够到位,甚至出现档案缺失等问题,那么对学校历史研究、学校教育发展历史研究等都会出现各种瑕疵。所以,本文首先对我国学校档案管理和工作效率提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揭示,然后结合工作实践对其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帮助学校管理好档案,并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学校更好的发展提供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电化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产物,受到了学生与教师广泛的青睐,电化教育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清新有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培养了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中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就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培养中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探讨与分析,以供教育专家与学者的参考与评价。  【关键词】电化教育手段 培养 中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初中一门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应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使得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研究  传统教学方式单一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做好信息技術教学设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掌握学
【内容摘要】中学生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思想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如何提高认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古典文学的精髓,是语文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孔乙己》《范进中举》两篇文章为研究范例,对文中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剖析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让学生深入文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形象分析 人物精神世界 剖析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
【内容摘要】初中历史学科主要讲述的是历史的人文发展以及事物的进化过程,尤其是新课改下的新历史教材,里面增加了历史对现实的影响。教师要在教学中利用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历史教材上讲述的真实事件,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情感共鸣,用历史发展的事实为他们展示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有效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教学效果发挥出最好。本文就针对情感教学方式对初中历史课的应用展开分析和研究,发掘出对初中历史
【内容摘要】初中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学习物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学科,但以往的教学方法在这一方面的成绩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所以教育主体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教学方式的升级。微课具有明显优势的新方法导入课堂后,凭借自身的优点——精、短、高度概括性等特点揉入初中物理课堂,成为当下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手法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師需要灵活的运用微课,让学生通过微课迅速进入主题。因此本文主
【内容摘要】《散步》是我国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所创作的一篇短篇散文,它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经典的当代散文。在教学中,它还承担着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作用。本文中希望结合多层次审美探究这篇隽永细腻的美文,深入探究作者莫怀戚所描述刻画的审美意境世界,以期待达到审美教育目的。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意趣初中语文当代散文赏析共鸣  审美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心灵健康发展与核心
【内容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对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与小学、初中的数学教学相比,高中数学对高中生来说难度较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编纂数学教材所包含的内容要有教育性和专业性,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接受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门对初中历史学科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了“重视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1]。也就是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特征,引入新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历史素养,还能够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理念 初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换,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中,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有效的问题引导带领学生在探究规律,寻找规律的过程当中,以充分了解数学这一门科目的内涵。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找不到已知条件,解题的思路不够明确,从而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因而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带领学生积极思考,结合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内在规律,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全面提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