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高人才出菜谱
内森·麦沃尔德,微软公司前首席技术官兼高级顾问,拥有三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至少有500项发明专利的科学怪人,2000年从微软辞职后创办了后来号称“专利兵工厂”的知识风险公司,任首席执行官。
“知识风险”因为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通过运作知识产权而不是资本而成为了搜索引擎上的热点词汇,公司中的人员配置自然是顶级豪华:数十名员工拥有博士学位、近百名员工拥有硕士学位,这里几乎可以算是高智商、高学历、高技能的三高人才大本营。
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些天才在内森·麦沃尔德的带领下,用时三年,编纂了一套《现代主义烹饪》菜谱。这套书2011年3月第一版印刷全部售罄,10月进行第二版印刷,且正被翻译成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发行。
这套《现代主义烹饪》共五册,厚达2438页,重约50磅,售价625美元。包含了从近15万幅照片中精选出来的3216张美图与超过1500种美食的详尽制作方法,而这些“方法”可不是教你放多少盐加多少糖这么简单,而是用科学眼光将食材分解成基本元素,然后用科学方法精确量化加工,最后再用科学手段重组完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当我们看见猪排和土豆泥的时候,他们看见的则是一团蛋白质在特定温度下凝结在淀粉和脂肪旁边。这样的台词简直就是谢尔顿专有的!他们从这种纯理性、纯量化、纯科学的角度研究烹饪其结果是什么呢?
科学家的另类造型
内森·麦沃尔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如果你就此判断他是那种肯为了三只几内亚大虾飞渡重洋的富豪级“吃客”,那就太小瞧这位敢想敢做的前微软高级顾问了。
没有受困于所有厨艺作者的共同障碍——调料秘方,他做出了一个只有科学家才敢付诸实施的决定。在图书定位上,他并没有选择和Paula Wolfert, Patricia Wells, Michael Ruhlman, Mark Bittman, James Peterson, Wayne Gisslen这些大腕级“厨作者”分羹,而是跳出了生活类厨艺的圈子,转向了尚为空白区的“科学流派”。
位于华盛顿Bellevue的一个实验室就是“知识风险”公司的名义厨房,从书的彩图上我们见识了这群高知分子戴着套袖、围上围裙在这里忙碌的另类造型。此书的合著者兼厨师长马克西姆·比利特在搅拌鱼苗;内森·麦沃尔德在为技术做饭调节旋转蒸发器;而三个大男孩克里斯·杨、格兰特和山姆费伊·伯克则在剖杀一头整猪……这群本该在会议室里传阅文件的人摇身一变都成了厨师和助手,看到这些亲自上阵的实干家,我们还需要怀疑《现代主义烹饪》的特殊和强大吗?
这本书耗费了这个29人团队的多年心血,更为重要的是内森·麦沃尔德率领的这个团队还并非科班出身。大部分的研究、配置、开发、设计以及拍摄都在实验室厨房内。之所以选择这么封闭狭小的试验台,为的就是让这本书更具自身特点:它并不期望通过眼球俘获你的胃,而是在试图告诉你,我们独家研发的饭菜是怎么个原理。
非主流做派
或许是在抛砖引玉,也可能是按部就班,在第一册书的开始内森·麦沃尔德并没有太早地显露出“科技做饭”的真面目,只是详细地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烹饪知识,譬如自古以来烹饪的变迁,抑或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等。而在后面出现的,令多数人费解的“热量和能量”、“水和食物中的物理”章节则开始显现出了霍金门生的专属做派。
第二册书对烹饪技法做了深刻探究,传统形式的烹饪、现代烤箱中的烹饪,内森·麦沃尔德用十分学术化的语言和图片加以描述、分析。或许在此之前我们从未考虑过一颗绿油油的西兰花经过油烹后会变成别的什么东西。在这一册书中我们还有幸见识了一种全新的烹饪技法:真空烹饪。
看完烹饪技法,接下来就到了原材料的处理。在后三本书里,这些学者给我们介绍了处理肉类、海鲜和蔬菜的基本方法,例如肉类的烘焙、腌制和风干,以及如何通过压力锅、微波炉甚至真空箱做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
每一章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和烹饪关系不大的东西,例如葡萄酒、咖啡,甚至是增稠剂、凝胶、乳液,这些东西的具体作用是弥补在烹饪过程中对菜品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损伤”,而这些弥补大多是与元素流失有关的,而非对菜式或形状的改造。
这三册不仅包括了家禽、鱼、蛋、淀粉蔬菜的选择配置,还对一些特殊的肉类处理方式做了明确分类。譬如如何让肉的品色更细腻,或者硬度更软,这可不是厨师掌握了火候就能做得到的。
作为附送本,第六册仅仅是一个小型食谱卷,但防水防油的特性让它特别适合摆在灶台上边看边做饭,而具体的调料、菜料参数也对足了完美主义者的胃口。
显微镜下制大餐
花2个小时做一包薯条,肯德基如果是这个产出效率,肯定会被麦当劳叔叔挤出市场。而“知识风险”公司的这群人就真的做出了这种费时费力又费心的薯条,具体步骤也肯定让你下巴掉了又掉。
切好土豆条后,先用清水将其表面的淀粉漂洗掉,然后把带水土豆条放入塑料袋,均匀地铺成一层,再真空密封,将塑料袋在摄氏100度的恒温环境中加热15分钟,让土豆条在里面享受“蒸汽浴”。随后便要用到超声波技术,让水产生空化作用,土豆条的每一面都要处理45分钟。之后还要把塑料袋放入烤箱,加热到摄氏100度,为时5分钟,将滚热的薯条放在真空室的网架上晾干水分,用摄氏170度的油炸三分钟。冷却之后,再放进摄氏191度的油温中深炸三分多钟,直到它们变得爽脆,然后用纸巾将油沥干——这道耗时两个多小时、经过科学化精密制作的炸薯条就大功告成了。
这么费尽周折做出来的薯条简直妙绝!一口咬下去,外表爽脆,几乎碎掉,内里却如乳脂般幼滑,秘诀在于超声波引发的气穴现象——它在薯条的表面造就数千个细小的裂缝,使薯条炸完后变得极其松脆。这一份“薯条之王”毫无悬念地把米其林三星级的肥鸭餐厅的老板赫斯顿·布鲁曼瑟发明的“三烹”薯条挤到了身后。
麦沃尔德经常喜欢给别人出一道关于“1英寸厚牛排”和“2英寸厚牛排”烘烤时间的问题,一半人会回答后者所需的时间是前者的两倍。而正确答案是四倍,因为两者的体积差大约为4倍。
通过这个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他想说的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热力学基本定律是烹饪的核心定律,而热的物理性质便是扩散。所以在传统厨师区分菲力牛排和肋眼牛排的区别时,他更注重的是研究透整头牛每一寸肌腱,这就要求你事先明白这头牛的年龄、体格、性别——开玩笑地说——还要考虑它是不是左撇子。
当以作者的身份出现时,麦沃尔德往往会表现得很严肃,每句话都尽力对菜谱负责。他说:如果要按照菜谱做几道菜完全没什么挑战,如果你想来点新鲜的,就必须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换言之,且不说每头牛都不一样,就算是同一头牛,他的两枚前蹄都不能做出一样的菜肴来;所以纯粹地按这本“科技菜谱”来烹饪牛肉是非常不明智的,人们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做恰当处理,让已经失去生命的肉类保持最优秀的状态,从而进一步全程掌控烹饪它的流程。
“不务正业”的大佬
他们个个腰缠万贯稳坐高位,却仍旧闲不下来,总想去搞点新玩意,为了这个目的甚至不惜辞掉工作从头做起。微软创始人搞航空、Apple副总裁做暖气……这些大佬是不务正业的“花花公子”,更是放哪儿都发光的金子。以下这几位玩的新花样都被美国科普杂志《popular science》列入了2012年科技大事预告,“这些可能影响世界的发明也许现在还只是实验室里的模型,但它们注定会突然冒出来改变你的生活。”
CEO开发激光灭蚊器
WMD,难道是新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有着这样响亮名称的除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外还有激光灭蚊器,消灭疟疾的伟大战士——移动激光灭蚊器WMD。它的发明者正是前面提到的编菜谱儿的这位。WMD的零件全部从ebay上购买,激光每秒可击毙50到100只蚊子。除了速度快之外,该激光器还很精准,它能区别蝴蝶和蚊子,也能分辨雌蚊子和雄蚊子。它就像栅栏防御系统,把疾病全部杀掉。听起来似乎有些许疯狂,但考虑到世界上每43秒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的现实,它的实用性是不能忽视的。
IT大鳄造航天飞船
同样是微软公司创始人的保罗·艾伦——这位早在2000年就因身体问题而退居二线的IT界骨灰级大鳄又有新的大手笔了,这次他点开了一个新的窗口——航空航天。保罗想研发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器,并把它打造成低价发射卫星的移动平台。他将建造一艘带有两个窄机身的巨型航天运载飞船,翼展将达到惊世骇俗的117.3米,配备六个波音747引擎,底部还有一个小型火箭发射器。这个合成飞行器的重量可能在544.8吨左右,在飞行到约9100米的高度时,飞船会把火箭发射出去,然后这枚火箭会借助四到五个引擎的联合推力进入轨道。保罗不惜自掏腰包投入2亿美元来研究这个项目,他说这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
iPod之父做温控器
有着ipod之父美誉的苹果iPod业务部高级副总裁,38 岁的 Fadell放着好好的“苹果”不摘,却辞职做起了温控器。原来Tony Fadell有着自己更伟大的计划和目标——绿能产业,他渴望运用科学技术来帮助改善我们的环境。可别小看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圆盒子,它能为你全年节省相当大的一笔钱。外观简单精致,内在功能也是不在话下。它就像一个智能眼睛,能够观察你每天的生活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你的作息时间来调整室内温度。它小小身躯却含有6个传感器,结合着像智能学习、云端科技这样的先进技术,同时还能够配合着iPhone App远端遥控使用,让你随时随地都能调整自己家里的温度。满脑子鬼点子的Tony Fadell绝对不会就满足于一个智能温控器的,期待着他的更多产品吧!
内森·麦沃尔德,微软公司前首席技术官兼高级顾问,拥有三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至少有500项发明专利的科学怪人,2000年从微软辞职后创办了后来号称“专利兵工厂”的知识风险公司,任首席执行官。
“知识风险”因为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通过运作知识产权而不是资本而成为了搜索引擎上的热点词汇,公司中的人员配置自然是顶级豪华:数十名员工拥有博士学位、近百名员工拥有硕士学位,这里几乎可以算是高智商、高学历、高技能的三高人才大本营。
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些天才在内森·麦沃尔德的带领下,用时三年,编纂了一套《现代主义烹饪》菜谱。这套书2011年3月第一版印刷全部售罄,10月进行第二版印刷,且正被翻译成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发行。
这套《现代主义烹饪》共五册,厚达2438页,重约50磅,售价625美元。包含了从近15万幅照片中精选出来的3216张美图与超过1500种美食的详尽制作方法,而这些“方法”可不是教你放多少盐加多少糖这么简单,而是用科学眼光将食材分解成基本元素,然后用科学方法精确量化加工,最后再用科学手段重组完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当我们看见猪排和土豆泥的时候,他们看见的则是一团蛋白质在特定温度下凝结在淀粉和脂肪旁边。这样的台词简直就是谢尔顿专有的!他们从这种纯理性、纯量化、纯科学的角度研究烹饪其结果是什么呢?
科学家的另类造型
内森·麦沃尔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如果你就此判断他是那种肯为了三只几内亚大虾飞渡重洋的富豪级“吃客”,那就太小瞧这位敢想敢做的前微软高级顾问了。
没有受困于所有厨艺作者的共同障碍——调料秘方,他做出了一个只有科学家才敢付诸实施的决定。在图书定位上,他并没有选择和Paula Wolfert, Patricia Wells, Michael Ruhlman, Mark Bittman, James Peterson, Wayne Gisslen这些大腕级“厨作者”分羹,而是跳出了生活类厨艺的圈子,转向了尚为空白区的“科学流派”。
位于华盛顿Bellevue的一个实验室就是“知识风险”公司的名义厨房,从书的彩图上我们见识了这群高知分子戴着套袖、围上围裙在这里忙碌的另类造型。此书的合著者兼厨师长马克西姆·比利特在搅拌鱼苗;内森·麦沃尔德在为技术做饭调节旋转蒸发器;而三个大男孩克里斯·杨、格兰特和山姆费伊·伯克则在剖杀一头整猪……这群本该在会议室里传阅文件的人摇身一变都成了厨师和助手,看到这些亲自上阵的实干家,我们还需要怀疑《现代主义烹饪》的特殊和强大吗?
这本书耗费了这个29人团队的多年心血,更为重要的是内森·麦沃尔德率领的这个团队还并非科班出身。大部分的研究、配置、开发、设计以及拍摄都在实验室厨房内。之所以选择这么封闭狭小的试验台,为的就是让这本书更具自身特点:它并不期望通过眼球俘获你的胃,而是在试图告诉你,我们独家研发的饭菜是怎么个原理。
非主流做派
或许是在抛砖引玉,也可能是按部就班,在第一册书的开始内森·麦沃尔德并没有太早地显露出“科技做饭”的真面目,只是详细地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烹饪知识,譬如自古以来烹饪的变迁,抑或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等。而在后面出现的,令多数人费解的“热量和能量”、“水和食物中的物理”章节则开始显现出了霍金门生的专属做派。
第二册书对烹饪技法做了深刻探究,传统形式的烹饪、现代烤箱中的烹饪,内森·麦沃尔德用十分学术化的语言和图片加以描述、分析。或许在此之前我们从未考虑过一颗绿油油的西兰花经过油烹后会变成别的什么东西。在这一册书中我们还有幸见识了一种全新的烹饪技法:真空烹饪。
看完烹饪技法,接下来就到了原材料的处理。在后三本书里,这些学者给我们介绍了处理肉类、海鲜和蔬菜的基本方法,例如肉类的烘焙、腌制和风干,以及如何通过压力锅、微波炉甚至真空箱做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
每一章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和烹饪关系不大的东西,例如葡萄酒、咖啡,甚至是增稠剂、凝胶、乳液,这些东西的具体作用是弥补在烹饪过程中对菜品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损伤”,而这些弥补大多是与元素流失有关的,而非对菜式或形状的改造。
这三册不仅包括了家禽、鱼、蛋、淀粉蔬菜的选择配置,还对一些特殊的肉类处理方式做了明确分类。譬如如何让肉的品色更细腻,或者硬度更软,这可不是厨师掌握了火候就能做得到的。
作为附送本,第六册仅仅是一个小型食谱卷,但防水防油的特性让它特别适合摆在灶台上边看边做饭,而具体的调料、菜料参数也对足了完美主义者的胃口。
显微镜下制大餐
花2个小时做一包薯条,肯德基如果是这个产出效率,肯定会被麦当劳叔叔挤出市场。而“知识风险”公司的这群人就真的做出了这种费时费力又费心的薯条,具体步骤也肯定让你下巴掉了又掉。
切好土豆条后,先用清水将其表面的淀粉漂洗掉,然后把带水土豆条放入塑料袋,均匀地铺成一层,再真空密封,将塑料袋在摄氏100度的恒温环境中加热15分钟,让土豆条在里面享受“蒸汽浴”。随后便要用到超声波技术,让水产生空化作用,土豆条的每一面都要处理45分钟。之后还要把塑料袋放入烤箱,加热到摄氏100度,为时5分钟,将滚热的薯条放在真空室的网架上晾干水分,用摄氏170度的油炸三分钟。冷却之后,再放进摄氏191度的油温中深炸三分多钟,直到它们变得爽脆,然后用纸巾将油沥干——这道耗时两个多小时、经过科学化精密制作的炸薯条就大功告成了。
这么费尽周折做出来的薯条简直妙绝!一口咬下去,外表爽脆,几乎碎掉,内里却如乳脂般幼滑,秘诀在于超声波引发的气穴现象——它在薯条的表面造就数千个细小的裂缝,使薯条炸完后变得极其松脆。这一份“薯条之王”毫无悬念地把米其林三星级的肥鸭餐厅的老板赫斯顿·布鲁曼瑟发明的“三烹”薯条挤到了身后。
麦沃尔德经常喜欢给别人出一道关于“1英寸厚牛排”和“2英寸厚牛排”烘烤时间的问题,一半人会回答后者所需的时间是前者的两倍。而正确答案是四倍,因为两者的体积差大约为4倍。
通过这个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他想说的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热力学基本定律是烹饪的核心定律,而热的物理性质便是扩散。所以在传统厨师区分菲力牛排和肋眼牛排的区别时,他更注重的是研究透整头牛每一寸肌腱,这就要求你事先明白这头牛的年龄、体格、性别——开玩笑地说——还要考虑它是不是左撇子。
当以作者的身份出现时,麦沃尔德往往会表现得很严肃,每句话都尽力对菜谱负责。他说:如果要按照菜谱做几道菜完全没什么挑战,如果你想来点新鲜的,就必须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换言之,且不说每头牛都不一样,就算是同一头牛,他的两枚前蹄都不能做出一样的菜肴来;所以纯粹地按这本“科技菜谱”来烹饪牛肉是非常不明智的,人们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做恰当处理,让已经失去生命的肉类保持最优秀的状态,从而进一步全程掌控烹饪它的流程。
“不务正业”的大佬
他们个个腰缠万贯稳坐高位,却仍旧闲不下来,总想去搞点新玩意,为了这个目的甚至不惜辞掉工作从头做起。微软创始人搞航空、Apple副总裁做暖气……这些大佬是不务正业的“花花公子”,更是放哪儿都发光的金子。以下这几位玩的新花样都被美国科普杂志《popular science》列入了2012年科技大事预告,“这些可能影响世界的发明也许现在还只是实验室里的模型,但它们注定会突然冒出来改变你的生活。”
CEO开发激光灭蚊器
WMD,难道是新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有着这样响亮名称的除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外还有激光灭蚊器,消灭疟疾的伟大战士——移动激光灭蚊器WMD。它的发明者正是前面提到的编菜谱儿的这位。WMD的零件全部从ebay上购买,激光每秒可击毙50到100只蚊子。除了速度快之外,该激光器还很精准,它能区别蝴蝶和蚊子,也能分辨雌蚊子和雄蚊子。它就像栅栏防御系统,把疾病全部杀掉。听起来似乎有些许疯狂,但考虑到世界上每43秒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的现实,它的实用性是不能忽视的。
IT大鳄造航天飞船
同样是微软公司创始人的保罗·艾伦——这位早在2000年就因身体问题而退居二线的IT界骨灰级大鳄又有新的大手笔了,这次他点开了一个新的窗口——航空航天。保罗想研发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器,并把它打造成低价发射卫星的移动平台。他将建造一艘带有两个窄机身的巨型航天运载飞船,翼展将达到惊世骇俗的117.3米,配备六个波音747引擎,底部还有一个小型火箭发射器。这个合成飞行器的重量可能在544.8吨左右,在飞行到约9100米的高度时,飞船会把火箭发射出去,然后这枚火箭会借助四到五个引擎的联合推力进入轨道。保罗不惜自掏腰包投入2亿美元来研究这个项目,他说这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
iPod之父做温控器
有着ipod之父美誉的苹果iPod业务部高级副总裁,38 岁的 Fadell放着好好的“苹果”不摘,却辞职做起了温控器。原来Tony Fadell有着自己更伟大的计划和目标——绿能产业,他渴望运用科学技术来帮助改善我们的环境。可别小看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圆盒子,它能为你全年节省相当大的一笔钱。外观简单精致,内在功能也是不在话下。它就像一个智能眼睛,能够观察你每天的生活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你的作息时间来调整室内温度。它小小身躯却含有6个传感器,结合着像智能学习、云端科技这样的先进技术,同时还能够配合着iPhone App远端遥控使用,让你随时随地都能调整自己家里的温度。满脑子鬼点子的Tony Fadell绝对不会就满足于一个智能温控器的,期待着他的更多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