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小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反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让学生每天写一个片断,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
【关键词】学生写作 提高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确定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胸有全局,循序渐进。即不管是课时、单元等局部目标,还是学年、学段等整体目标,都要服务和服从于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首先,以片断写作为手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化人格,不断拓展学生的人生境界,把“做人”和“作文”、“作品”和“文品”统一起来。其次,以片断写作为桥梁,认识社会、关注人生。生活是学生展翼高飞的翅膀,片断写作应与风光无限的社会接轨,使学生放眼天下,胸怀祖国,而不是固官运亨通一隅,浅吟低唱。最后,以片断写作为熔炉,培养学生清新朴实、明白洗练的文风。现代生活和信息传递的加快,要求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真淳文风,不以条条框框去束缚扼杀学生的天性,而要细心呵护学生可贵的“真心”,学生的“精诚”会冲破“金石”的堤坝!
二、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指导思想
社会生活异彩纷呈,如何使其深入学生身心,并诱发学生的智慧和个性,运用之妙在乎教师一心。其一,片断训练与教材同步。即以教材作文训练序列为“纵”,以单元作文训练为“横”,以每篇课文编织片断训练的“能力点”,外引内联,局部突破,分进合击,克服盲目、随意的状态。其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但读的侧重点不一样,课内求精,学技法;课外求博,练技能。其三,片断训练要反映听说训练的内容。听说是读写的基础,特别是在实际运用中,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既是二者追求的目标,更是二者结合的极致。其四,训练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或述或评,或扩缩或改续等皆可。基本采用命题形式,命题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具有启迪性,且有字数规定。
三、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基本立足课内,向课外辐射延伸。
(一)紧扣教材,设计与课文有关的“写”的内容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绝妙篇章,它以语言为载体,承载着悠悠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1、思想品德训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如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修齐治平的远大抱负,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等。教师在挖掘作品深刻的思想精髓后巧妙设题,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学生灵魂,如欣赏《海上日出》时,让学生抒发心中《我的祖国》;教授《西风胡杨》时,进行命题训练《胡杨的自述》;学习《十年后的礼物》时,引导学生写作《诚信,在我心中》;阅读《七律长征》时,体会《我的中国心》;品味《武松打虎》、《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时,讨论《名著的魅力》。
2、智力训练:教材里面内容广泛,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供了绝佳素材。有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消化的,如《七律长征》、《望大陆》、《山海关》对文章内容要理解、领悟等;有训练学生续写童话故事能力的训练,如五年级上册童话世界这一单元,要求学生联系本单元五篇文章,利用这些文章里的多个人物来写一篇文章:有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如将《卖火柴的小女孩》、《花木兰》改写为课本剧等。
3、作文技能训练:某些作文技法教师虽已明之昭昭,而学生依然用之昏昏,如记叙文中学生容易为人物贴上性格标签,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叙述、细节描写来体现。如《少年闰土》中“雪天捕鸟”片断、“月夜看瓜”片断、“海边拾贝”片段,要求学生以《童年拾趣》为题进行仿写。
(二)从课外阅读中筛选写作的内容
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主要承担着思想教育的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去,增智博识,开拓心胸。现在,报章杂志林林总总,网络世界浩瀚无垠,娱乐与休闲、启迪与实用文体如清风扑面,似涓涓细流,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每日一摘或写每日一得,另一方面通过命题形式加强引导。如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交流心得体会、为同学们推荐你认为好的书等等。
(三)从生活中汲取片断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一道永不褪色的人生风景线,广阔丰富的社会,美好无限的风光,纷至沓来,应接不暇。教师一方面通过命题与社会大潮紧密勾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拥抱时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参与新文体的写作实践。当然,老师引导要兼顾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如低年级重在技法、技能的培养,学生基本以感性思维为主,老师就要通过命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高年级重在语言实际运用,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就要通过命题引导学生正确深刻地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四)从学生自身的个性心理开掘片断写作素材
教师通过命题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完善个性品质。
从整体上看,片断写作给学生也给教师带来了收益。首先,整个过程以塑造学生心灵为红线,体现了素质教育“培养人”、“发展人”这个根本任务。其次,在这样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中,以写为手段,促进了听、说、读其他环节的发展,特别是大量的写作实践使学生“自悟其理法”,提高了写作能力。再次,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需要奠定了良好基础。最后,教师不仅为学生“开源”、“导流”,自身也要广读博览,嗜书成癖,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学生写作 提高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确定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胸有全局,循序渐进。即不管是课时、单元等局部目标,还是学年、学段等整体目标,都要服务和服从于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首先,以片断写作为手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化人格,不断拓展学生的人生境界,把“做人”和“作文”、“作品”和“文品”统一起来。其次,以片断写作为桥梁,认识社会、关注人生。生活是学生展翼高飞的翅膀,片断写作应与风光无限的社会接轨,使学生放眼天下,胸怀祖国,而不是固官运亨通一隅,浅吟低唱。最后,以片断写作为熔炉,培养学生清新朴实、明白洗练的文风。现代生活和信息传递的加快,要求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真淳文风,不以条条框框去束缚扼杀学生的天性,而要细心呵护学生可贵的“真心”,学生的“精诚”会冲破“金石”的堤坝!
二、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指导思想
社会生活异彩纷呈,如何使其深入学生身心,并诱发学生的智慧和个性,运用之妙在乎教师一心。其一,片断训练与教材同步。即以教材作文训练序列为“纵”,以单元作文训练为“横”,以每篇课文编织片断训练的“能力点”,外引内联,局部突破,分进合击,克服盲目、随意的状态。其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但读的侧重点不一样,课内求精,学技法;课外求博,练技能。其三,片断训练要反映听说训练的内容。听说是读写的基础,特别是在实际运用中,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既是二者追求的目标,更是二者结合的极致。其四,训练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或述或评,或扩缩或改续等皆可。基本采用命题形式,命题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具有启迪性,且有字数规定。
三、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基本立足课内,向课外辐射延伸。
(一)紧扣教材,设计与课文有关的“写”的内容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绝妙篇章,它以语言为载体,承载着悠悠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1、思想品德训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如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修齐治平的远大抱负,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等。教师在挖掘作品深刻的思想精髓后巧妙设题,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学生灵魂,如欣赏《海上日出》时,让学生抒发心中《我的祖国》;教授《西风胡杨》时,进行命题训练《胡杨的自述》;学习《十年后的礼物》时,引导学生写作《诚信,在我心中》;阅读《七律长征》时,体会《我的中国心》;品味《武松打虎》、《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时,讨论《名著的魅力》。
2、智力训练:教材里面内容广泛,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供了绝佳素材。有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消化的,如《七律长征》、《望大陆》、《山海关》对文章内容要理解、领悟等;有训练学生续写童话故事能力的训练,如五年级上册童话世界这一单元,要求学生联系本单元五篇文章,利用这些文章里的多个人物来写一篇文章:有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如将《卖火柴的小女孩》、《花木兰》改写为课本剧等。
3、作文技能训练:某些作文技法教师虽已明之昭昭,而学生依然用之昏昏,如记叙文中学生容易为人物贴上性格标签,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叙述、细节描写来体现。如《少年闰土》中“雪天捕鸟”片断、“月夜看瓜”片断、“海边拾贝”片段,要求学生以《童年拾趣》为题进行仿写。
(二)从课外阅读中筛选写作的内容
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主要承担着思想教育的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去,增智博识,开拓心胸。现在,报章杂志林林总总,网络世界浩瀚无垠,娱乐与休闲、启迪与实用文体如清风扑面,似涓涓细流,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每日一摘或写每日一得,另一方面通过命题形式加强引导。如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交流心得体会、为同学们推荐你认为好的书等等。
(三)从生活中汲取片断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一道永不褪色的人生风景线,广阔丰富的社会,美好无限的风光,纷至沓来,应接不暇。教师一方面通过命题与社会大潮紧密勾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拥抱时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参与新文体的写作实践。当然,老师引导要兼顾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如低年级重在技法、技能的培养,学生基本以感性思维为主,老师就要通过命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高年级重在语言实际运用,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就要通过命题引导学生正确深刻地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四)从学生自身的个性心理开掘片断写作素材
教师通过命题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完善个性品质。
从整体上看,片断写作给学生也给教师带来了收益。首先,整个过程以塑造学生心灵为红线,体现了素质教育“培养人”、“发展人”这个根本任务。其次,在这样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中,以写为手段,促进了听、说、读其他环节的发展,特别是大量的写作实践使学生“自悟其理法”,提高了写作能力。再次,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需要奠定了良好基础。最后,教师不仅为学生“开源”、“导流”,自身也要广读博览,嗜书成癖,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