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2019年10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印发的首个教育科研规范性文件,《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科研的总体要求,从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教育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提高教育科研工作保障水平等四个方面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每一个方面既有明确的要求,又有具体的实施措施,为做好新时代的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使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备受鼓舞。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科研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教育科研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素养,通过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支撑和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使命
在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者要明确自己承担什么样的使命,这是做好教育科研工作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回答与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教育科研旨在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相应的程序,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愈是发展,教育科研愈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教育科研需要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对此,《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上提出了新时代教育科研的总体要求,其中也包含了对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使命要求。新时代的教育科研要“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这也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每一个教育科研工作者都要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引领。
实现这样的教育科研使命,在指导思想上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遵循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实践需求、激发创新活力、弘扬优良学风的基本原则。教育科研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意见》从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全面提高服务决策能力、推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进行贯彻落实,不同主体由于所从事具体工作的性质不同,在落实上有不同的侧重,体现出差异性和独特性。
《意见》梳理、总结了教育科研的六支队伍,明确了不同队伍各自的职责定位。这六支队伍分别是:教育科学规划领导机构、教育科研专门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教育学术团体和社会教育研究机构。其中,教育科研专门机构要重点加强教育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践研究,提高服务决策能力和指导实践水平。教育科研机构从性质上属于公益服务的应用部门,作为教育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是要加强教育理论研究,丰富理论体系。任何教育科学研究都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撑,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没有理论支撑的教育科研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提出的解决教育问题的政策措施就会非常肤浅,所以,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首先要强化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理论。《意见》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思想武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科研的能力,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从理论上对教育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例如:在基础教育领域,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现代化、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探索。
二是要注重政策特别是教育政策研究,提高服务决策能力。政策是由政府或行政部门作出的计划或者规划,表明了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教育政策是一种公共政策,是教育行政部门为实现某一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制定的行动准则,体现了官方的意志。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政策的重要性。教育政策也是教育科研的生命线,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关注政策研究,特别是教育政策研究。
《意见》提出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把握大形势大趋势,强化预研预判,加强基础性、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教育政策研究。例如:区域性发展战略、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政策、科技发展政策,都会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对于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教育政策都需要加强研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育政策研究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以人为本导向,要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为取向,坚持价值导向,并且始终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而不是以利益为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民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提高教育决策服务水平,增强教育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能力。
三是要加强教育实践研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教育科研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既包括教育理论问题,也包括教育实践问题。教育科研机构的教育科研工作者要面向教育实践、关注教育实践。正如《意见》所指出的,要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因此,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教育实践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寻求破解教育难题的有效策略和办法。我们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加强理论研究、比较研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不能满足于纯粹的学理研究,漠视教育实践。例如:对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等现实问题,就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这需要研究方法的创新,加强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一线掌握资料,用实证数据说话,而不能局限于理论分析。 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素养,实现教育科研的担当
新时代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如何才能承担教育科研的责任,实现教育科研的担当,通过教育科研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意见》针对“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从信念坚定、学识广博、敢于创新、求真笃行四个方面对增强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一是要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动力,是人的精气神。“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坚定教育的理想信念,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科研,要致力于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不断奉献。教育科研工作者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教育科研的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才能在为时代书写、为人民做学问中成就“大学问”。从历史上看,老一辈的教育家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民教育家”于漪曾经说过: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一位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理想和坚持,教育科研工作者也要立志一辈子做教育科研,一辈子学做教育科研。
二是要学识广博。教育科研的专业性非常强,教育科研工作者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素养,才能胜任科研工作,产生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教育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从不同的视角,运用多学科甚至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才能解决。例如:关于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就需要多学科、多角度研究解决。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学识广博,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素养,而且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工作者首先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要努力掌握全面、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积极拓展自然科学等跨学科理论支撑,具有全球视野和历史眼光,具备多视角、多领域、多层次研究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一专多能,每个教育科研工作者都应该有个人擅长的领域,在某一领域有深刻的、独到的见解,拥有专业的理论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实践领域提出的不同教育问题也都能作出专业的回答。
三是要敢于创新。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事物、新技术等不断涌现。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教育实践在不断发展变革,教育科学的各个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教育科研工作者要主动学习新知识,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研究,创新教育理论。当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认知科学、脑科学、生命科学、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等领域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教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互联网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影响教育的发展,教育科研工作者一定要及时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及时将其运用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勇于、敢于从科研意识、能力素养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教育决策和基层实践,以教育科研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四是要求真笃行。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过:“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育科研的重要价值也在于求真,在于发现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教育科研工作者求真就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热爱教育、崇尚真理;笃行则要求教育科研工作者脚踏实地、潜心研究,遵循科研规律,加强学术自律,自觉防范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教育科研工作者要直面时代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把握大势,找准方向,转变思维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浮躁情绪,很多人急功近利,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教育科研工作者要静下心来做研究,长期坚持教育科研,做到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要坚持正确的科研价值导向,加强学术自律,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产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三、为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提供教育科研保障
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需要相应的教育科研保障。一般来说,需要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政策保障。《意见》从加强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政策保障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教育科研的保障。
在教育科研经费方面,教育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经费不足,一些支出项目受限制,使得有钱花不出去,经费管理程序多,很多科研人员几乎成了专职的会计。《意见》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对骨干团队和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给予重点支持;扩大自主权,简化项目预算编制要求。
一是改革教育科研评价。评价就是指挥棒和风向标,只有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热情。目前,在教育评价中存在着类型单一、重论文轻业绩的现象,一些决策成果和服务基层的工作没有纳入考核标准,影响了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意见》提出构建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教育科研评价体系。对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等,分类设置不同的教育评价标准,从而使从事不同类型教育科研的成绩都能得到认可,纳入考核标准。此外,在职务晋升上更加有利于学术创新和青年科研人员成长。这些都触及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现实问题,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重视教育科研人员专业发展。在当今的学习型社会中,对人的终身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者需要先接受教育,教育科研工作者也需要不断学习,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除了个人自学之外,相应的制度安排也是十分重要的。《意见》针对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专业发展特点,提出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健全教育科研人员专业培训制度,每5年一个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持久、良性的“旋转门”机制;探索建立学术休假和学术进修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性的设计和安排,为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
注:本文為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促进特色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BE1065)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吴淑媛)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科研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教育科研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素养,通过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支撑和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充分认识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使命
在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者要明确自己承担什么样的使命,这是做好教育科研工作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回答与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教育科研旨在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相应的程序,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愈是发展,教育科研愈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教育科研需要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对此,《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上提出了新时代教育科研的总体要求,其中也包含了对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使命要求。新时代的教育科研要“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这也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每一个教育科研工作者都要努力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引领。
实现这样的教育科研使命,在指导思想上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遵循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实践需求、激发创新活力、弘扬优良学风的基本原则。教育科研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意见》从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全面提高服务决策能力、推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进行贯彻落实,不同主体由于所从事具体工作的性质不同,在落实上有不同的侧重,体现出差异性和独特性。
《意见》梳理、总结了教育科研的六支队伍,明确了不同队伍各自的职责定位。这六支队伍分别是:教育科学规划领导机构、教育科研专门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教育学术团体和社会教育研究机构。其中,教育科研专门机构要重点加强教育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践研究,提高服务决策能力和指导实践水平。教育科研机构从性质上属于公益服务的应用部门,作为教育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是要加强教育理论研究,丰富理论体系。任何教育科学研究都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撑,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没有理论支撑的教育科研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提出的解决教育问题的政策措施就会非常肤浅,所以,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首先要强化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理论。《意见》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思想武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科研的能力,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从理论上对教育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例如:在基础教育领域,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现代化、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探索。
二是要注重政策特别是教育政策研究,提高服务决策能力。政策是由政府或行政部门作出的计划或者规划,表明了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教育政策是一种公共政策,是教育行政部门为实现某一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制定的行动准则,体现了官方的意志。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政策的重要性。教育政策也是教育科研的生命线,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关注政策研究,特别是教育政策研究。
《意见》提出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把握大形势大趋势,强化预研预判,加强基础性、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教育政策研究。例如:区域性发展战略、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政策、科技发展政策,都会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对于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教育政策都需要加强研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育政策研究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以人为本导向,要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为取向,坚持价值导向,并且始终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而不是以利益为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民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提高教育决策服务水平,增强教育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能力。
三是要加强教育实践研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教育科研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既包括教育理论问题,也包括教育实践问题。教育科研机构的教育科研工作者要面向教育实践、关注教育实践。正如《意见》所指出的,要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因此,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教育实践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寻求破解教育难题的有效策略和办法。我们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加强理论研究、比较研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不能满足于纯粹的学理研究,漠视教育实践。例如:对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等现实问题,就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这需要研究方法的创新,加强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一线掌握资料,用实证数据说话,而不能局限于理论分析。 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素养,实现教育科研的担当
新时代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如何才能承担教育科研的责任,实现教育科研的担当,通过教育科研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意见》针对“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从信念坚定、学识广博、敢于创新、求真笃行四个方面对增强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一是要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动力,是人的精气神。“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坚定教育的理想信念,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科研,要致力于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不断奉献。教育科研工作者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教育科研的学术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才能在为时代书写、为人民做学问中成就“大学问”。从历史上看,老一辈的教育家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民教育家”于漪曾经说过: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一位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理想和坚持,教育科研工作者也要立志一辈子做教育科研,一辈子学做教育科研。
二是要学识广博。教育科研的专业性非常强,教育科研工作者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素养,才能胜任科研工作,产生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教育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从不同的视角,运用多学科甚至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才能解决。例如:关于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就需要多学科、多角度研究解决。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学识广博,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素养,而且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工作者首先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要努力掌握全面、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积极拓展自然科学等跨学科理论支撑,具有全球视野和历史眼光,具备多视角、多领域、多层次研究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一专多能,每个教育科研工作者都应该有个人擅长的领域,在某一领域有深刻的、独到的见解,拥有专业的理论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实践领域提出的不同教育问题也都能作出专业的回答。
三是要敢于创新。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事物、新技术等不断涌现。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教育实践在不断发展变革,教育科学的各个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教育科研工作者要主动学习新知识,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研究,创新教育理论。当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认知科学、脑科学、生命科学、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等领域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教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互联网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影响教育的发展,教育科研工作者一定要及时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及时将其运用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工作者要勇于、敢于从科研意识、能力素养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教育决策和基层实践,以教育科研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四是要求真笃行。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过:“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育科研的重要价值也在于求真,在于发现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教育科研工作者求真就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热爱教育、崇尚真理;笃行则要求教育科研工作者脚踏实地、潜心研究,遵循科研规律,加强学术自律,自觉防范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教育科研工作者要直面时代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把握大势,找准方向,转变思维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浮躁情绪,很多人急功近利,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教育科研工作者要静下心来做研究,长期坚持教育科研,做到一辈子而不是一阵子;要坚持正确的科研价值导向,加强学术自律,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产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三、为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提供教育科研保障
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需要相应的教育科研保障。一般来说,需要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政策保障。《意见》从加强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政策保障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教育科研的保障。
在教育科研经费方面,教育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经费不足,一些支出项目受限制,使得有钱花不出去,经费管理程序多,很多科研人员几乎成了专职的会计。《意见》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对骨干团队和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给予重点支持;扩大自主权,简化项目预算编制要求。
一是改革教育科研评价。评价就是指挥棒和风向标,只有正确的评价才能激发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热情。目前,在教育评价中存在着类型单一、重论文轻业绩的现象,一些决策成果和服务基层的工作没有纳入考核标准,影响了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意见》提出构建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教育科研评价体系。对于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等,分类设置不同的教育评价标准,从而使从事不同类型教育科研的成绩都能得到认可,纳入考核标准。此外,在职务晋升上更加有利于学术创新和青年科研人员成长。这些都触及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现实问题,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重视教育科研人员专业发展。在当今的学习型社会中,对人的终身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者需要先接受教育,教育科研工作者也需要不断学习,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除了个人自学之外,相应的制度安排也是十分重要的。《意见》针对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专业发展特点,提出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健全教育科研人员专业培训制度,每5年一个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持久、良性的“旋转门”机制;探索建立学术休假和学术进修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性的设计和安排,为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
注:本文為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促进特色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BE1065)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