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由于办学时间短,所以没有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本文将通过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生源、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师资水平、专业社会实践、专业特色建设等方面的现状,来谈一下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 声乐教学体系 专业特色 学科建设
目前,在中国的高等综合性大学,几乎都开设有音乐学院或者音乐系,这也是自从国家教育部发文“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调整师范院校的层次与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以来的成效。由于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办学时间尚短,只有短短的十余年,所以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那么,本人就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院校声乐专业的教学体系作以对比。
音乐专业院校(包括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的声乐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积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精、尖独唱、重唱等演唱型人才。就业方向也是相对应的歌舞剧院、歌舞团体等。在这些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体系中,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就拿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比较来说,中国音乐学院是以民族声乐为主要特色发展方向,中央音乐学院是以美声唱法为主要特色发展方向。而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方向的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占有70%~80%左右,可以看出音乐专业院校对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侧重性。
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同样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来完善声乐教学体系,师范院校与音乐专业院校不同的是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师,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不是只强调声乐专业的重要性,而是多专业方向,如:声乐、钢琴、美术、舞蹈等等都要掌握,由于对学生的培养是专业的多样性,使其专业的深度不够。一般师范院校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学的教师,所以专业的多样性发展是必要的。
综合性大学的声乐专业是近十年才得以蓬勃发展的,由于办学年限尚短,直到目前仍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综合性大学需要个性的发展,即不能效仿音乐专业院校对声乐专业的顶尖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不能效仿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多样性,而是要结合音乐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取其精华,形成综合性大学高品质声乐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
一、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教学体系现状
目前,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也有很多弊端,如毕业生专业水平低,适应社会能力不足,就业率差等等诸多问题,那么,我将通过生源、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师资水平、社会实践、专业特色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现状。
(一)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生源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生源90%以上来自于普通高中,很多学生学习声乐和音乐基础的时间较短,水平参差不齐。师范院校的生源基本和综合性大学的生源相同,基本都是普通高中学生,但师范院校对于专业的要求不会过高,而是对技能的多样性比较看重,所以,生源质量问题对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音乐专业院校的生源80%~90%来自于全国各地的音乐学院附中,一般附中的学生都是从小就开始接受专业训练才考进附中的,附中可以说是大学的后辈力量,在这个教育期间,学生们会学很多声乐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和训练,相对于普通高中的生源在专业质量方面好很多,由此可见综合性大学在生源问题上十分被动。
(二)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课程设置
全国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标准,所以产生一些乱象,比如有一些学校很重视理论培养,所以开设了很多的专业理论课程,还有些学校只开设声乐专业课,而缺少了声乐舞台实践课,再有就是一些专业基础课的缺乏问题,比如:“正音课、中外歌剧赏析、台词课、戏剧表演课、重唱、声乐艺术作品赏析等”这些专业基础课都非常重要,就拿正音课来说,因为四面八方来的人多,说话什么地方的都有,都要用普通话讲话,要正音,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还得学地方戏曲、说唱,各地方民歌,在风格和语言上,包括演唱技巧上,都要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再就是戏剧表演课、重唱等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使声乐单一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歌剧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和神秘,而歌剧表演人才的缺乏也正是我们提高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就业率的突破点,不难看出开设戏剧表演课、重唱、中外歌剧赏析等课程对培养学生歌剧表演方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培养目标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一直以来都很模糊,没有明确的界定,有些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按照音乐专业学院来设定的,但在实践中证明,这种效仿是不可行的,首先,综合性大学的声乐专业生源水平参差不齐,想达到音乐学院的专业水平几乎难以实现,并且容易让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恐惧和倦怠心理。另外有一些院校的培养目标过多的借鉴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但在实际教学培养中和就业问题上都产生了一些矛盾,按照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高度较差,每样技能都只学了皮毛,并没有深入,再者和师范院校最实际的差距是不具备师范院校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而这也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东西,需要较高专业能力的岗位不能胜任,当教师又不在师范院校毕业,没有资格证书,以上足以体现过多的借鉴师范院校培养目标出现的不良后果。
(四)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师资水平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甚至不具备高校教学资格,声乐专业课有些老师只能教不能唱或者只会唱不会教的例子都有存在,这种专业教师是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的,再拿声乐专业基础课的形体和戏剧表演两门课程来说,有一些教师在教授形体课时带着学生跳个通俗舞,从学期开始到学期末,这门课程就结束了,而这些声乐专业学生们的舞台形象、气质、台风没有任何改善。戏剧表演课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声乐老师会给学生们布置一些歌剧选段,这些歌剧选段是带有人物特性的,所以,如何抓住所演唱的人物特点是尤为重要的,也是表演课应该解决的问题,而现在大多数声乐专业的表演课和影视表演专业的表演课授课内容相似,都是表演小品,与声乐专业所需的表演课内容差距过大。这样的教学漏洞几乎每个高校都有存在,这些课程授课教师应该更多考虑到授课对象是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对于授课内容应做一定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 (五)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社会实践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是学生与社会接触非常好的机会,一、是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验证。二、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知道社会的需求,使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社会所需。声乐专业是最需要社会实践的一个专业,声乐专业学生只有通过很多的社会实践表演和研究才能找到自己准确的艺术定位。
(六)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专业特色
全国综合性大学有800多所,所创办的声乐专业却如出一辙,没有专业特色,拿中国音乐学院来说,众所周知中国音乐学院的民族声乐专业是全国最好的,它是我国唯一一所以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为主要特色的高校,所以全国最好的民族声乐生源都蜂拥而至到中国音乐学院,这就是专业特色魅力。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缺少专业特色,也是导致高水平生源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根据以上综合性大学教学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本人从以下几点对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在教学系统的优化与创新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学科特色建设与生源的关系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生源问题其实与其专业特色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一个专业只有具备独特性,才能吸引高水平生源的目光,那么,如何建立声乐专业的专业特色?这要从全国综合性大学所处地理位置说起,每所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在的地方特色音乐也不同,那么这些地方特色音乐就可作为当地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特色发展的一个基础,拿广东海洋大学来说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的湛江。这里是雷剧之乡,有丰富的雷歌、姑娘歌、东海嫁等广东民歌素材,我们可以将这些艺术瑰宝引进高校,作为科研方向和学科特色,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不仅可以学习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艺术歌曲、咏叹调、各地民歌,还可以学习到独具特色的广东传统民歌,通过把特色民族音乐引进高校,不仅可以使这些民族艺术得以科学的发展和传承,也能为国家培养出这方面特色人才,从而提升综合性大学的教学成果与社会影响力。
(二)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
在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上,主要要强调实用性,要理论联系实践,而目前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声乐表演和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基本相同的,这样的课程设置会模糊培养目标,影响教学成果。学习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应更多注重舞台实践,包括形体课、正音课、戏剧表演课这些专业基础课,而声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更多的设置些声乐教学法、教学实践课程、声乐理论基础等课程等,将专业特性区分开,才能更明确专业培养方向,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应效仿音乐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表演方向应为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具有较高水平的演唱能力、对当地的特色音乐有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教育方向应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较高水平的专项教学能力、对当地的特色音乐有较好的科研能力。
(三)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社会实践一般来说只是有这门实践课的学分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实践机会,虽然很多高校和一些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但有真正意义上的实习往来单位极少,在社会实践这点上,一些师范院校做得非常好,在大四的下学期,学校会把每个学生分配到各个单位实习,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使学生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得到转化,也使学生能更快的融入社会,能准确的找到职业定位。所以综合性大学落实实习基地的建设才是解决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少的关键。
(四)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师资建设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师资建设是教学水平的重点,提升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大教师校内培训和交流学习的力度,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次,要树立以教学为主的师资队伍培养观念。高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导,高校师资队伍培养要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各高校师资队伍管理部门,要从全面了解教学、促进教学发展的角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高校领导者和师资队伍管理者,要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以开放的观念,为教师尤其是青年骨干教师多提供参加上级学术交流的机会,多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声乐学科的前沿知识,获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师资培养的质量。
教学系统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组合,对于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这个年轻的专业方向来说,其教学系统的完整性还需要广大教学一线的高校声乐教师们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去规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2]戴勇.高校民族声乐学科建设的思考[J].艺术研究,2011.05.
[3]岳李.关于高师声乐专业教学课程的优化设置初探[J].音乐时空,2011.11.
[4]彭湃.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时代教育,2014.04.
[5]周云玲.地方综合性大学学院设置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
[6]梁麓.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3.07.
[7]陈振濂.先“学”后“术”──综合性大学艺术学专业办学新思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4.02.
[8]方洪锦,严燕.我国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办学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8.11.
[9]唐斌,赵一标.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办学目标及课程设置评述[C].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2009.09.
[10]李德仁.综合性大学与大学教育的综合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0.04.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 声乐教学体系 专业特色 学科建设
目前,在中国的高等综合性大学,几乎都开设有音乐学院或者音乐系,这也是自从国家教育部发文“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调整师范院校的层次与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以来的成效。由于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办学时间尚短,只有短短的十余年,所以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那么,本人就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院校声乐专业的教学体系作以对比。
音乐专业院校(包括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的声乐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积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精、尖独唱、重唱等演唱型人才。就业方向也是相对应的歌舞剧院、歌舞团体等。在这些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体系中,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就拿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比较来说,中国音乐学院是以民族声乐为主要特色发展方向,中央音乐学院是以美声唱法为主要特色发展方向。而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方向的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占有70%~80%左右,可以看出音乐专业院校对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侧重性。
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同样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来完善声乐教学体系,师范院校与音乐专业院校不同的是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师,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不是只强调声乐专业的重要性,而是多专业方向,如:声乐、钢琴、美术、舞蹈等等都要掌握,由于对学生的培养是专业的多样性,使其专业的深度不够。一般师范院校的就业方向是中小学的教师,所以专业的多样性发展是必要的。
综合性大学的声乐专业是近十年才得以蓬勃发展的,由于办学年限尚短,直到目前仍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综合性大学需要个性的发展,即不能效仿音乐专业院校对声乐专业的顶尖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不能效仿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多样性,而是要结合音乐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取其精华,形成综合性大学高品质声乐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
一、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教学体系现状
目前,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也有很多弊端,如毕业生专业水平低,适应社会能力不足,就业率差等等诸多问题,那么,我将通过生源、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师资水平、社会实践、专业特色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现状。
(一)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生源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生源90%以上来自于普通高中,很多学生学习声乐和音乐基础的时间较短,水平参差不齐。师范院校的生源基本和综合性大学的生源相同,基本都是普通高中学生,但师范院校对于专业的要求不会过高,而是对技能的多样性比较看重,所以,生源质量问题对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音乐专业院校的生源80%~90%来自于全国各地的音乐学院附中,一般附中的学生都是从小就开始接受专业训练才考进附中的,附中可以说是大学的后辈力量,在这个教育期间,学生们会学很多声乐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和训练,相对于普通高中的生源在专业质量方面好很多,由此可见综合性大学在生源问题上十分被动。
(二)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课程设置
全国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标准,所以产生一些乱象,比如有一些学校很重视理论培养,所以开设了很多的专业理论课程,还有些学校只开设声乐专业课,而缺少了声乐舞台实践课,再有就是一些专业基础课的缺乏问题,比如:“正音课、中外歌剧赏析、台词课、戏剧表演课、重唱、声乐艺术作品赏析等”这些专业基础课都非常重要,就拿正音课来说,因为四面八方来的人多,说话什么地方的都有,都要用普通话讲话,要正音,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还得学地方戏曲、说唱,各地方民歌,在风格和语言上,包括演唱技巧上,都要接受这方面的训练。再就是戏剧表演课、重唱等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使声乐单一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歌剧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和神秘,而歌剧表演人才的缺乏也正是我们提高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就业率的突破点,不难看出开设戏剧表演课、重唱、中外歌剧赏析等课程对培养学生歌剧表演方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培养目标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一直以来都很模糊,没有明确的界定,有些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按照音乐专业学院来设定的,但在实践中证明,这种效仿是不可行的,首先,综合性大学的声乐专业生源水平参差不齐,想达到音乐学院的专业水平几乎难以实现,并且容易让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恐惧和倦怠心理。另外有一些院校的培养目标过多的借鉴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但在实际教学培养中和就业问题上都产生了一些矛盾,按照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高度较差,每样技能都只学了皮毛,并没有深入,再者和师范院校最实际的差距是不具备师范院校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而这也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东西,需要较高专业能力的岗位不能胜任,当教师又不在师范院校毕业,没有资格证书,以上足以体现过多的借鉴师范院校培养目标出现的不良后果。
(四)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师资水平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甚至不具备高校教学资格,声乐专业课有些老师只能教不能唱或者只会唱不会教的例子都有存在,这种专业教师是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的,再拿声乐专业基础课的形体和戏剧表演两门课程来说,有一些教师在教授形体课时带着学生跳个通俗舞,从学期开始到学期末,这门课程就结束了,而这些声乐专业学生们的舞台形象、气质、台风没有任何改善。戏剧表演课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声乐老师会给学生们布置一些歌剧选段,这些歌剧选段是带有人物特性的,所以,如何抓住所演唱的人物特点是尤为重要的,也是表演课应该解决的问题,而现在大多数声乐专业的表演课和影视表演专业的表演课授课内容相似,都是表演小品,与声乐专业所需的表演课内容差距过大。这样的教学漏洞几乎每个高校都有存在,这些课程授课教师应该更多考虑到授课对象是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对于授课内容应做一定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 (五)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社会实践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是学生与社会接触非常好的机会,一、是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验证。二、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知道社会的需求,使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社会所需。声乐专业是最需要社会实践的一个专业,声乐专业学生只有通过很多的社会实践表演和研究才能找到自己准确的艺术定位。
(六)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专业特色
全国综合性大学有800多所,所创办的声乐专业却如出一辙,没有专业特色,拿中国音乐学院来说,众所周知中国音乐学院的民族声乐专业是全国最好的,它是我国唯一一所以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为主要特色的高校,所以全国最好的民族声乐生源都蜂拥而至到中国音乐学院,这就是专业特色魅力。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缺少专业特色,也是导致高水平生源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根据以上综合性大学教学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本人从以下几点对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在教学系统的优化与创新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学科特色建设与生源的关系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生源问题其实与其专业特色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一个专业只有具备独特性,才能吸引高水平生源的目光,那么,如何建立声乐专业的专业特色?这要从全国综合性大学所处地理位置说起,每所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在的地方特色音乐也不同,那么这些地方特色音乐就可作为当地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特色发展的一个基础,拿广东海洋大学来说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的湛江。这里是雷剧之乡,有丰富的雷歌、姑娘歌、东海嫁等广东民歌素材,我们可以将这些艺术瑰宝引进高校,作为科研方向和学科特色,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不仅可以学习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艺术歌曲、咏叹调、各地民歌,还可以学习到独具特色的广东传统民歌,通过把特色民族音乐引进高校,不仅可以使这些民族艺术得以科学的发展和传承,也能为国家培养出这方面特色人才,从而提升综合性大学的教学成果与社会影响力。
(二)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
在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上,主要要强调实用性,要理论联系实践,而目前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声乐表演和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基本相同的,这样的课程设置会模糊培养目标,影响教学成果。学习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应更多注重舞台实践,包括形体课、正音课、戏剧表演课这些专业基础课,而声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更多的设置些声乐教学法、教学实践课程、声乐理论基础等课程等,将专业特性区分开,才能更明确专业培养方向,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应效仿音乐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表演方向应为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具有较高水平的演唱能力、对当地的特色音乐有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教育方向应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较高水平的专项教学能力、对当地的特色音乐有较好的科研能力。
(三)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社会实践一般来说只是有这门实践课的学分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实践机会,虽然很多高校和一些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但有真正意义上的实习往来单位极少,在社会实践这点上,一些师范院校做得非常好,在大四的下学期,学校会把每个学生分配到各个单位实习,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使学生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得到转化,也使学生能更快的融入社会,能准确的找到职业定位。所以综合性大学落实实习基地的建设才是解决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少的关键。
(四)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师资建设
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师资建设是教学水平的重点,提升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大教师校内培训和交流学习的力度,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次,要树立以教学为主的师资队伍培养观念。高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导,高校师资队伍培养要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各高校师资队伍管理部门,要从全面了解教学、促进教学发展的角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培养方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高校领导者和师资队伍管理者,要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以开放的观念,为教师尤其是青年骨干教师多提供参加上级学术交流的机会,多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声乐学科的前沿知识,获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师资培养的质量。
教学系统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组合,对于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这个年轻的专业方向来说,其教学系统的完整性还需要广大教学一线的高校声乐教师们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去规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2]戴勇.高校民族声乐学科建设的思考[J].艺术研究,2011.05.
[3]岳李.关于高师声乐专业教学课程的优化设置初探[J].音乐时空,2011.11.
[4]彭湃.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时代教育,2014.04.
[5]周云玲.地方综合性大学学院设置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
[6]梁麓.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3.07.
[7]陈振濂.先“学”后“术”──综合性大学艺术学专业办学新思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4.02.
[8]方洪锦,严燕.我国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办学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8.11.
[9]唐斌,赵一标.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办学目标及课程设置评述[C].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2009.09.
[10]李德仁.综合性大学与大学教育的综合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