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底上映的电影,叫座的有《丁丁历险记》和《龙纹身女孩》之类动作大片,热闹、赚钱,难得有什么深度。但也有一些艺术片,不为大众,只为艺术趣味,有深度。不过,若过于小众化,也会让人不知所措。
前不久看的一部艺术片《忧郁症》,值得一说。“忧郁”乃心理术语,指内分泌失调,古人认为是黑色胆汁过多而出现的忧伤和郁闷。在现代社会,“忧郁”指心情抑郁情绪低落,实为现实生活给人造成精神压力,使人身心低潮郁积成病,谓忧郁症。
好莱坞电影《忧郁症》是丹麦籍导演拉尔斯?特里尔的作品,此人曾获金棕榈奖。出演女主角的邓丝特,也是星级演员,十年前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有出色表演。我上网看了电影预告,虽是片段的组合,但色彩和氛围很诱人,有惊悚感,是少见的好影片,于是我在周末去电影院看了个晚场。
蒙特利尔是英法双语城市,影院也分语种。二十年前刚到此地,看电影时不明就里,开映听出是法文版,观影如看天书。此后买电影票,便先问是不是英文版。有时明知是英文电影,可开映前的广告却英法混杂,让人心神不宁,怕买错了票,急得东张西望,直至听到电影的英文对白才放心。
二十年后没这焦虑了,心安理得坐等电影开映。《忧郁症》的序幕是一组长长的慢镜头,慢得像静止的照片,暗示莎士比亚剧中的奥菲丽娅漂浮水上,画面几乎一动不动。静心坐等的观众一旦进入这画境,便能享受唯美的摄影,并体验柔曼的心理进程。尽管电影开篇的节奏过于缓慢,但我还是佩服导演的立意构思和摄影师用慢镜头营造的意境,享受那宁静和永恒的忧郁感。
这组慢镜头将我带至古希腊,去思考先哲所言的忧郁气质,而电影女主角对这气质的梦幻般演绎,则让我想起八十年代关于魅力女人的流行说法:“偶尔微带愁容”,听起来像是林黛玉。不过,忧郁气质总让我联想到十六世纪德国画家杜勒的版画《忧郁》,美术史学家潘诺夫斯基对此画做过经典解读,由此推进了现代图像学的发展。其实,电影《忧郁症》那近乎静止的慢镜头,正是精美绝伦的忧郁图像。
终于熬过了漫长的慢镜头,《忧郁症》的第二组镜头是宾士车里的男女主角,二人身穿婚纱,乘车行驶在狭窄弯曲的山间小路上。由于车身过长,转弯困难,这段山路费尽周折,二人的婚礼被耽误了。为了让崎岖的山路与心理焦虑相呼应,电影从慢镜头转入摇晃镜头。导演不用固定摄影机,而是在车内手动拍摄,不仅使画面一路颠簸,也使观众的眼睛一路颠簸,更使观众的心脏也一路颠簸。这组激烈摇晃毫无节奏的颤动镜头看得我眼花缭乱心惊胆颤,想起七十年代初看过的越战纪录片《铜墙铁壁的永灵》,拍摄美国B52轰炸机对北越的狂轰滥炸,那画面晃得人头昏目眩。
漫长的崎岖山路总算结束,这对新人来到了婚礼现场。但是,久等了两小时的客人早已不耐烦,而婚礼的主持人更是强忍愤怒。烦躁中,新娘的母亲出言不逊,让女主角心烦意乱。不消说,这组心烦意乱的婚礼镜头仍是晃动拍摄,让观众也心烦意乱。颤抖晃动的婚礼镜头漫长得让人苦不堪言,我坐在影院里先是抖得眼花,然后晃得头晕,接着耳鸣、胸闷、呼吸不畅、坐立不安、一身虚汗,就像大病将临。那一刻,我只盼着摇晃的婚礼赶紧结束,并自我告诫:也许是自己状态不好,要镇静、耐心、再坚持一下。可是,观众席出现了骚动,有人退场。我咬着牙继续看电影,但终于忍无可忍:这是什么心理电影,分明是心理折磨和生理迫害。突然,我感觉自己像晕船一样要呕吐了,赶紧从座位上跳起来,冲出这蒸气浴般憋闷的电影院。
夜晚的星空深邃透明,冬季的空气清新宜人,外面的世界竟然如此美丽。这电影没看完也罢,若看完了兴许会染上忧郁症。
前不久看的一部艺术片《忧郁症》,值得一说。“忧郁”乃心理术语,指内分泌失调,古人认为是黑色胆汁过多而出现的忧伤和郁闷。在现代社会,“忧郁”指心情抑郁情绪低落,实为现实生活给人造成精神压力,使人身心低潮郁积成病,谓忧郁症。
好莱坞电影《忧郁症》是丹麦籍导演拉尔斯?特里尔的作品,此人曾获金棕榈奖。出演女主角的邓丝特,也是星级演员,十年前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有出色表演。我上网看了电影预告,虽是片段的组合,但色彩和氛围很诱人,有惊悚感,是少见的好影片,于是我在周末去电影院看了个晚场。
蒙特利尔是英法双语城市,影院也分语种。二十年前刚到此地,看电影时不明就里,开映听出是法文版,观影如看天书。此后买电影票,便先问是不是英文版。有时明知是英文电影,可开映前的广告却英法混杂,让人心神不宁,怕买错了票,急得东张西望,直至听到电影的英文对白才放心。
二十年后没这焦虑了,心安理得坐等电影开映。《忧郁症》的序幕是一组长长的慢镜头,慢得像静止的照片,暗示莎士比亚剧中的奥菲丽娅漂浮水上,画面几乎一动不动。静心坐等的观众一旦进入这画境,便能享受唯美的摄影,并体验柔曼的心理进程。尽管电影开篇的节奏过于缓慢,但我还是佩服导演的立意构思和摄影师用慢镜头营造的意境,享受那宁静和永恒的忧郁感。
这组慢镜头将我带至古希腊,去思考先哲所言的忧郁气质,而电影女主角对这气质的梦幻般演绎,则让我想起八十年代关于魅力女人的流行说法:“偶尔微带愁容”,听起来像是林黛玉。不过,忧郁气质总让我联想到十六世纪德国画家杜勒的版画《忧郁》,美术史学家潘诺夫斯基对此画做过经典解读,由此推进了现代图像学的发展。其实,电影《忧郁症》那近乎静止的慢镜头,正是精美绝伦的忧郁图像。
终于熬过了漫长的慢镜头,《忧郁症》的第二组镜头是宾士车里的男女主角,二人身穿婚纱,乘车行驶在狭窄弯曲的山间小路上。由于车身过长,转弯困难,这段山路费尽周折,二人的婚礼被耽误了。为了让崎岖的山路与心理焦虑相呼应,电影从慢镜头转入摇晃镜头。导演不用固定摄影机,而是在车内手动拍摄,不仅使画面一路颠簸,也使观众的眼睛一路颠簸,更使观众的心脏也一路颠簸。这组激烈摇晃毫无节奏的颤动镜头看得我眼花缭乱心惊胆颤,想起七十年代初看过的越战纪录片《铜墙铁壁的永灵》,拍摄美国B52轰炸机对北越的狂轰滥炸,那画面晃得人头昏目眩。
漫长的崎岖山路总算结束,这对新人来到了婚礼现场。但是,久等了两小时的客人早已不耐烦,而婚礼的主持人更是强忍愤怒。烦躁中,新娘的母亲出言不逊,让女主角心烦意乱。不消说,这组心烦意乱的婚礼镜头仍是晃动拍摄,让观众也心烦意乱。颤抖晃动的婚礼镜头漫长得让人苦不堪言,我坐在影院里先是抖得眼花,然后晃得头晕,接着耳鸣、胸闷、呼吸不畅、坐立不安、一身虚汗,就像大病将临。那一刻,我只盼着摇晃的婚礼赶紧结束,并自我告诫:也许是自己状态不好,要镇静、耐心、再坚持一下。可是,观众席出现了骚动,有人退场。我咬着牙继续看电影,但终于忍无可忍:这是什么心理电影,分明是心理折磨和生理迫害。突然,我感觉自己像晕船一样要呕吐了,赶紧从座位上跳起来,冲出这蒸气浴般憋闷的电影院。
夜晚的星空深邃透明,冬季的空气清新宜人,外面的世界竟然如此美丽。这电影没看完也罢,若看完了兴许会染上忧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