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克”是一个日本词,汉字的翻译能顾名思义:超越与克服。日本在他们辞别传统、进入现代,即“脱亚入欧”“明治维新”及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都认真地进行过“近代的超克”这样的全知识界的大讨论,讲的就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大历史中日本的问题、烦恼、出路及其反思。
我没有探讨日本的意思,但觉得这个词很有趣,超越与克服——超克,在汉语词汇中没有这个组合,内涵是好的,也比较酷。我今天拿它来说中国青少年的事。曾经整整三年时间,我在一个每期发行量40万册的中学生杂志高中版上开了为他们身心困惑解答的专栏,三年认真聆听之后,我最想说的、最能概括我心思的、对诸位中学生也最有用处的词其实就是这个:“超克”。如果套用生命力、判断力、执行力这样的造词结构,我就愿意提出一个全新的“超克力”,让我们的青年、少年明白这是我们个体的一种能力、一种权力、一种知行合一的力量。
为什么要这么说,或者为什么要首选“超克力”给年轻人,我是有很靠谱也很要紧的理由的。如果青少年学生和家长、老师、所有关心青少年身心问题的人士看过那些来信,就会发现,当下正在最关键的成长时刻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深深地受到了时代的压抑。他们有的遇到了父母不得其法的教育和恶言秽语,有的遇到了分崩离析的家庭和残损扭曲的爱,有的不能驰骋自己的兴趣而禁锢在短浅的规划里,有的则仅仅是重复又重复青春期的情感却苦无长者点拨……也许,从来就没有过脱离时代压力的人,哪怕像网络小说的主角般穿越重生,都照样要面对一样和不一样的社会问题、人际关系、生命抉择——不过,中国眼前的几个代际的年轻人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国际化,一方面依然要面对沉重的中国转型之际的旧文化、旧规则、旧势力——比如高考、比如城乡级差、比如父母的传统观念……新旧因素的平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未必没有好处,但我觉得总要新的比旧的多一点才好,使人有创新和乐观的动力;还有就是父母和子女、长辈和晚辈之间要互相智慧地相处,换句话说,聪明的宽阔的爱总要比粗糙的狭隘的爱让人愉悦和怀念,可惜我们很多成人不懂、不会、不够。
面对中国现阶段的实际问题,除了父母辈都应该进行一场人生教育方面的再学习、再启蒙、再讨论——即“为爱找方法”的运动之外,我觉得同步应该有一场号召年轻人“超克”(超越与克服)时代惰性的运动。要知道,愿望的坚持就是真实。未来的中国确实是从每一个国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梦想开始的。这种梦想有比没有好、执行比不执行好、立意高一点比低到尘埃里好、超越你们的父母比纠缠游斗在跟他们的口角中好、克服旧大陆的压抑领略世界的最高处比匍匐在过去历史的威权之下成为鬼祟的附体好——现在到了換一副眼镜来看世界和中国的时候了,也是到了换一代更有能力和价值观的年轻人来建设中国、捍卫个体与国家尊严的时候了——不“超克”便会落后,没有“超克力”就会没有自觉和自信转化某种复杂的现实。
我常常会想到将近120年前梁启超先生写的《少年中国说》,那种崇拜少年的精神固然会被后来的所谓研究者们分析出时代病的成分,但我恰恰认为这种关于个体独立和国家复兴寄于少年的热望没有得到真正的读懂和继承,中国还是太“老大”,难免是上面爬满了虱子,如果我们都愿意让中国是一个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并且还腹有六块肌的帅哥,就得崇拜少年精神,就得有超克力!
所以说,为爱找方法和少年超克力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有爱的几代人彼此理解、关怀,追寻现世幸福的钥匙。
愿人性丰盈,爱得其法。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民盟盟员。)
我没有探讨日本的意思,但觉得这个词很有趣,超越与克服——超克,在汉语词汇中没有这个组合,内涵是好的,也比较酷。我今天拿它来说中国青少年的事。曾经整整三年时间,我在一个每期发行量40万册的中学生杂志高中版上开了为他们身心困惑解答的专栏,三年认真聆听之后,我最想说的、最能概括我心思的、对诸位中学生也最有用处的词其实就是这个:“超克”。如果套用生命力、判断力、执行力这样的造词结构,我就愿意提出一个全新的“超克力”,让我们的青年、少年明白这是我们个体的一种能力、一种权力、一种知行合一的力量。
为什么要这么说,或者为什么要首选“超克力”给年轻人,我是有很靠谱也很要紧的理由的。如果青少年学生和家长、老师、所有关心青少年身心问题的人士看过那些来信,就会发现,当下正在最关键的成长时刻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深深地受到了时代的压抑。他们有的遇到了父母不得其法的教育和恶言秽语,有的遇到了分崩离析的家庭和残损扭曲的爱,有的不能驰骋自己的兴趣而禁锢在短浅的规划里,有的则仅仅是重复又重复青春期的情感却苦无长者点拨……也许,从来就没有过脱离时代压力的人,哪怕像网络小说的主角般穿越重生,都照样要面对一样和不一样的社会问题、人际关系、生命抉择——不过,中国眼前的几个代际的年轻人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国际化,一方面依然要面对沉重的中国转型之际的旧文化、旧规则、旧势力——比如高考、比如城乡级差、比如父母的传统观念……新旧因素的平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未必没有好处,但我觉得总要新的比旧的多一点才好,使人有创新和乐观的动力;还有就是父母和子女、长辈和晚辈之间要互相智慧地相处,换句话说,聪明的宽阔的爱总要比粗糙的狭隘的爱让人愉悦和怀念,可惜我们很多成人不懂、不会、不够。
面对中国现阶段的实际问题,除了父母辈都应该进行一场人生教育方面的再学习、再启蒙、再讨论——即“为爱找方法”的运动之外,我觉得同步应该有一场号召年轻人“超克”(超越与克服)时代惰性的运动。要知道,愿望的坚持就是真实。未来的中国确实是从每一个国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梦想开始的。这种梦想有比没有好、执行比不执行好、立意高一点比低到尘埃里好、超越你们的父母比纠缠游斗在跟他们的口角中好、克服旧大陆的压抑领略世界的最高处比匍匐在过去历史的威权之下成为鬼祟的附体好——现在到了換一副眼镜来看世界和中国的时候了,也是到了换一代更有能力和价值观的年轻人来建设中国、捍卫个体与国家尊严的时候了——不“超克”便会落后,没有“超克力”就会没有自觉和自信转化某种复杂的现实。
我常常会想到将近120年前梁启超先生写的《少年中国说》,那种崇拜少年的精神固然会被后来的所谓研究者们分析出时代病的成分,但我恰恰认为这种关于个体独立和国家复兴寄于少年的热望没有得到真正的读懂和继承,中国还是太“老大”,难免是上面爬满了虱子,如果我们都愿意让中国是一个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并且还腹有六块肌的帅哥,就得崇拜少年精神,就得有超克力!
所以说,为爱找方法和少年超克力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有爱的几代人彼此理解、关怀,追寻现世幸福的钥匙。
愿人性丰盈,爱得其法。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民盟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