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指出:“要迅速在全国上下造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和发展农业的热潮,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把农业搞上去已成为我国国情的大气候,如何把农业搞上去?中央提出:“三靠方针”即: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靠政策有一定的局限性;靠投入有一定的制约性;只有靠科学,才有无限的广阔性。国务院最近决定,依靠科技兴农,推广科技成果,有识之士都感到科技兴农是发展中国农业后劲之后劲。但谁来普及科学种田的知识?谁来推广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谁来建立农民科普阵地?作为乡镇农技站,它的职能就是普及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科技兴农的主导军,在农村多方位、多层次科技兴农的舞台上,乡镇农技站应当成为主角,应唱好这一主角,为农业升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一、科技兴农是乡镇农技站的主旋律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又依赖于教育,在农业、科技、教育三点一线上,科技兴农是主心骨,在科技兴农全方位、多部门、多层次,普及推广科学种田的交响曲中,乡镇农技站应是这部曲子的主旋律。“三农”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大事,中央历来重视,连续多年发了涉及“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每次党代会都用较长篇幅论述“三农”工作,在党的十八大全会报告更是突出论述“三农”工作,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在党中央的英明正确领导下,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揭开了崭新一页。数月以来,笔者通过调查,农业形势仍十分严峻,粮棉产量几年来徘徊不前,主要农产品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农民实际纯收入呈缓慢趋势,工农剪刀差明显存在。工、农、副之间再次出现严重失衡现象,加之,舆论导向失控和政策上失误,农民不高兴务农,干部不愿抓农,部门不向支农,农村出现“天兵天将搞工业、精兵良将搞副业、重兵老将糊农业”的局面,这些负因素增长造成农村农民致富“三缺”(缺信息、缺项目、缺科技),农民素质“三缺”(缺知识、缺能力、缺技术),从而大大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以习见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党中央领导集体,接二连三深入基层,调研出台一系列强农重大决策,反复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兴农政策限制性、投入局限性,唯一出路依靠科学。例如:价格政策也有很大的不合理性,种粮不如种棉,种棉不如种菜,种菜不如种特经作物,种植业不如养殖业,养殖业不如服务业,服务业不如搞工业,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靠投入非常重要,但又受一定物质条件的制约,唯独科技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科技是生产力,但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科技只有被劳动者所掌握,用于生产过程,真正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兴农如何兴法?这就是归根到底农民的教育,而农民教育只能依靠乡镇农技站技术教育,而不少镇农技站技术人员不是唱科技兴农的主角,而是忙于种别人的责任田,甘当配角,出现“三多三少”现象,即:跑片多,蹲点做本职工作的少;中心工作多,向农民推广科学技术的少;嘴上喊得多,实际抓得少,出现少化本,增产显著适应强的良种技术,栽培技术、施肥技术没有很好得到推广和应用的现象,毗邻我市通州区的几个乡镇,他们人少田多,但田间杂草少,而一河之隔的几个乡村,人多田少,杂草丛生,关键所致是在于向群众普及和推广化除技术做得如何?因此乡镇政府对农技工作人员要摆正位置,从工作目标和手段措施上,要确保农技人员、位置、精力三到位,抓好农技普及和推广工作,作为乡镇农技站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勤劳工作,要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广农業技术上来,真正唱好科技兴农的主角。
二、科技培训是科技兴农的主题歌
科技兴农的关键是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传授给重视农业的农民、使之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使科技知识由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传授的过程需要教育这个环节,农村教育最佳形式是科技培训,即: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因此科技培训是科技兴农的主题歌,科技培训的主要任务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成果,使其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培训主要内容,向农民普及推广若干项花钱较少、增产效果显著、适用性强、良好的栽培技术、施肥技术、防病治虫技术和其它科学技术。在科技培训中就乡镇农技站而言,必须增强自我意识,客观超前意识,科技培训必须坚持“三实”原则,即:实际性、实用性、实效性原则。
(一)实际性原则即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文化,技术素质的实际,着手制订科技培训长远规划和年度规划,并协调有关部门议订相对应的措施,把农民培训工程列入政府考核行列,真正使培训落实到科技兴农的实处。例如:正余镇在完善联产承包制基础上,全面实行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等管理体制上创新,镇成立农业服务中心,村成立了农业综合服务站,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全镇流转土地近3.6万亩,占全镇总面积70.8%,其中:中高效农田占比达78.5%,全镇建起了种养农业科技园21个,各种形式涉农经济组织78个,基本上形成“公司 农户”经营模式,成为南通市一个较具规模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强盛园区,占地2000亩,注册的“真诺”牌无公害蔬菜成功打进并牢牢占据肯德基、麦当劳的原料供货市场,园区效益达1200万元以上。农业由过去的分散型、自由型、独立型转向集约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转化。镇荣获南通市高效农业规模先进单位,荣获海门市设施农业高效化目标管理特等奖项,在此荣誉中,乡镇农技站功不可灭。农技站在三个年头累计培训逾4万人次。近年来,镇财政拔款500万元建造农技培训综合大楼,添置各种培训设备30余万元,村村建立农民培训学校,可一次容纳200余人的培训教室,每年要自行开展12批次的各类农技培训活动,农技站配备具有中、高级职称技术兼职教师,镇聘任园区土专家现场讲课,利用多形式、多渠道向农民传授设施农业种养技术,镇农技站开通农技110咨询电话,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好评。
(二)实用性原则。即科技培训的重点。就是要大力搞好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这个应用因是实用,而实用就是传授给农民少投入、多产出、易接受、能做到的某些科学种养、加工技术,这就是实用原则的具体内涵。 在贯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实用性原则过程是,正余镇农技站实行三步曲。(1)练内功。农技站技术人员实行一、二、三,即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自学,每周不少于二个小时互学,每季不少于三天市农干校进修,实行知识自主更新,及时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信息。(2)培训内容多样化。实行一、二、三、四、五,即:一是切实辅导文化基础知识,开设实用电脑培训工程,每年不少于四批次进市农干校培训,人数不少于120人;二是努力辅导学习科学种养、农产品加工技术每年不少于12批次培训人数不少于2400人;三是切实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农药管理条例》及农业有关法律法规;四是学习先进思想理论,使农民素质整体提高,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五是培训农民学习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3)培训方法简单化。做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点。一是请进来学习与走出去相结合;二是理论学习与实践生活相结合;三是文化知识学习与技,R相结合;四是生产知识教育与精神文明教育相结合;五是守法经营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六是整体教育与个别培训相结合;七是重点指导与面上培训相结合;八是官教民、民教官、民教民相结合等,使农民在培训过程中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增强胆识、掌握技术,从而达到实用性目的。
(三)实效性原则,科技培训是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一种形式,最主要的要使科学技术运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变为农民的行动,产生出实际效果,这样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培训落实到科技兴农的实处。
在贯彻科技培训的实效性原则过程中,正余镇农技站牢牢盯在效果上,有了效果,科技培训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农技站工作重点在“三农”,解决难点在“三农”,培训关键在“三农”,农技培训根本出路也是在“三农”。目前,农村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缺知识、缺能力、缺技术,以前的男耕女织已成为极为普遍“女耕男织”,男外出挣钱,女在家务农。农村中大多数中、老妇女,文化知识缺少、不仅缺政治、经济道德、法律、历史、地理、天文、生物等基础文化知识,而且缺土壤、肥料、良种、农药、时令气候、合理密植、作物培管、收获保管、加工销售等农业生产上和专业知识,由于知识水平低,培训过程困难重重。正余镇农技站采用田头会诊、现场讲解方法,解决各种技术上难点难题。例如:棉花生产中,一部分农民没有掌握科学施肥技术,结果导致了“出钱”买低产的局面,这不仅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还严重影响产量,挫伤了农民植棉积极性。一位棉农在培训班发言中说:“棉花棉花待你不差,三天二天田头跑跑,四天五天田间摸摸,肥料人工用得不少,到頭来长得都是杈杈”。另一位菜农深有感触地说:“油菜油菜,春过半尺,一看不对,白糖水一杯抓(施尿素),结果是头重脚轻,只收半袋”。从以上两位农民感言表白中可知,前一位农民虽然精耕细作,结果不懂施肥技术,导致棉花疯长,后者则懒惰种田,只靠化肥待收,结果是出钱买了低产量,鉴于这普遍情况存在,镇农技站有责任向农民推广传授施肥技术,使有限的肥料发挥最佳边际效应。正余镇农技站把农村中常规作物的科学施肥,绘制成图片,在全镇巡回展览,使全镇大部分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既受到农民的称赞,又促使全镇粮、棉、油、蔬产量效益持续稳定地增长,成为南通市唯一高效农业先进乡镇,海门市高效农业目标管理特等奖。
三、村级办学是科技培训的主舞台
科技兴农,乡镇农技站的主旋律,科技培训则是科技兴农的主题,而科技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普及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科技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直接重视农业的农民,可见培训对象之众多,涉及面之广阔,内容复杂,单纯依靠乡农技站这个舞台是不能完成科技培训任务的,笔者认为江苏省海门市正余镇做法不妨一试,该镇政府把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实事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并将这一任务交给镇农技站和成教中心联合组织实施。列入镇政府村干部考核中,做到落实一个阵地,建立一套班子,挂起一块牌子,订好一个计划。
(一)建立村分校做到四个一
1、落实一个阵地,村村都要因地制宜建立一个能容纳200人培训教室,作为村级农技培训分校。
2、建立一套班子,阵地落实好,建立一套职能班子,镇分管农业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农技站配备专职站长与二个技术员专职抓这项工作,村由分管农业负责人担任此项工作,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3、挂起一块牌子,村分校落实好,必须挂牌,做到名符其实、名正言顺,实行双向管理,行政上的村管,业务上归镇农技站分管。
4、订好一个计划,镇农技站在宏观上对全镇科技培训要有一个总体规划,分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真正做到培训计划科学化,具体实施计划化。
(二)在培训方法上做到四个结合
村分校在实施科技培训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讲究科学的培训方法,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将农闲与农忙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字、图、音、像相结合;现场示范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1、农闲与农忙相结合。村分校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农闲与农忙相结合,农闲培训一些常规技术培训,农忙培训一些实用应急技术培训,闲时多学,忙时少学。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后,基本上形成了一家一户的家庭农业型,村分校要相对集一些户长、村民组长的培训,再由他们辐射到每个农户,同时村分校根据农村难统易分的特点,搞一些联户群体培训,真正做到送教到田头、宅头、户头。
3、字、图、音、像相结合,在科技培训中,村分校一定要注重提高培训质量,防止花架子、空理论,图任务的错误倾向,扎扎实实把科学技术传授给每个农户,村农技分校充分编制农技小知识,搞一些实用技术小资料,发至到每个农户手中,镇农技站把科技制图,利用市场集会展示,从而真正使科技兴农深入到每个农户。
4、现场示范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农民文化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往往课堂讲课效果差,农民难以接受,应多搞一些现场形式的讲授,采用直观教学法,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除此以外:作为乡镇农技站要切实加强对各分校业务指导,培训教师提供教材,改进方法,真正在科技兴农的舞台上,唱好科技兴农的主角。
(作者单位:226100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农技站江苏省海门市正余镇农技站)
一、科技兴农是乡镇农技站的主旋律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又依赖于教育,在农业、科技、教育三点一线上,科技兴农是主心骨,在科技兴农全方位、多部门、多层次,普及推广科学种田的交响曲中,乡镇农技站应是这部曲子的主旋律。“三农”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大事,中央历来重视,连续多年发了涉及“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每次党代会都用较长篇幅论述“三农”工作,在党的十八大全会报告更是突出论述“三农”工作,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在党中央的英明正确领导下,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揭开了崭新一页。数月以来,笔者通过调查,农业形势仍十分严峻,粮棉产量几年来徘徊不前,主要农产品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农民实际纯收入呈缓慢趋势,工农剪刀差明显存在。工、农、副之间再次出现严重失衡现象,加之,舆论导向失控和政策上失误,农民不高兴务农,干部不愿抓农,部门不向支农,农村出现“天兵天将搞工业、精兵良将搞副业、重兵老将糊农业”的局面,这些负因素增长造成农村农民致富“三缺”(缺信息、缺项目、缺科技),农民素质“三缺”(缺知识、缺能力、缺技术),从而大大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以习见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党中央领导集体,接二连三深入基层,调研出台一系列强农重大决策,反复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兴农政策限制性、投入局限性,唯一出路依靠科学。例如:价格政策也有很大的不合理性,种粮不如种棉,种棉不如种菜,种菜不如种特经作物,种植业不如养殖业,养殖业不如服务业,服务业不如搞工业,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靠投入非常重要,但又受一定物质条件的制约,唯独科技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科技是生产力,但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科技只有被劳动者所掌握,用于生产过程,真正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兴农如何兴法?这就是归根到底农民的教育,而农民教育只能依靠乡镇农技站技术教育,而不少镇农技站技术人员不是唱科技兴农的主角,而是忙于种别人的责任田,甘当配角,出现“三多三少”现象,即:跑片多,蹲点做本职工作的少;中心工作多,向农民推广科学技术的少;嘴上喊得多,实际抓得少,出现少化本,增产显著适应强的良种技术,栽培技术、施肥技术没有很好得到推广和应用的现象,毗邻我市通州区的几个乡镇,他们人少田多,但田间杂草少,而一河之隔的几个乡村,人多田少,杂草丛生,关键所致是在于向群众普及和推广化除技术做得如何?因此乡镇政府对农技工作人员要摆正位置,从工作目标和手段措施上,要确保农技人员、位置、精力三到位,抓好农技普及和推广工作,作为乡镇农技站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勤劳工作,要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广农業技术上来,真正唱好科技兴农的主角。
二、科技培训是科技兴农的主题歌
科技兴农的关键是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传授给重视农业的农民、使之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使科技知识由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传授的过程需要教育这个环节,农村教育最佳形式是科技培训,即: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因此科技培训是科技兴农的主题歌,科技培训的主要任务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成果,使其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培训主要内容,向农民普及推广若干项花钱较少、增产效果显著、适用性强、良好的栽培技术、施肥技术、防病治虫技术和其它科学技术。在科技培训中就乡镇农技站而言,必须增强自我意识,客观超前意识,科技培训必须坚持“三实”原则,即:实际性、实用性、实效性原则。
(一)实际性原则即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文化,技术素质的实际,着手制订科技培训长远规划和年度规划,并协调有关部门议订相对应的措施,把农民培训工程列入政府考核行列,真正使培训落实到科技兴农的实处。例如:正余镇在完善联产承包制基础上,全面实行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等管理体制上创新,镇成立农业服务中心,村成立了农业综合服务站,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全镇流转土地近3.6万亩,占全镇总面积70.8%,其中:中高效农田占比达78.5%,全镇建起了种养农业科技园21个,各种形式涉农经济组织78个,基本上形成“公司 农户”经营模式,成为南通市一个较具规模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强盛园区,占地2000亩,注册的“真诺”牌无公害蔬菜成功打进并牢牢占据肯德基、麦当劳的原料供货市场,园区效益达1200万元以上。农业由过去的分散型、自由型、独立型转向集约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转化。镇荣获南通市高效农业规模先进单位,荣获海门市设施农业高效化目标管理特等奖项,在此荣誉中,乡镇农技站功不可灭。农技站在三个年头累计培训逾4万人次。近年来,镇财政拔款500万元建造农技培训综合大楼,添置各种培训设备30余万元,村村建立农民培训学校,可一次容纳200余人的培训教室,每年要自行开展12批次的各类农技培训活动,农技站配备具有中、高级职称技术兼职教师,镇聘任园区土专家现场讲课,利用多形式、多渠道向农民传授设施农业种养技术,镇农技站开通农技110咨询电话,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好评。
(二)实用性原则。即科技培训的重点。就是要大力搞好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这个应用因是实用,而实用就是传授给农民少投入、多产出、易接受、能做到的某些科学种养、加工技术,这就是实用原则的具体内涵。 在贯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实用性原则过程是,正余镇农技站实行三步曲。(1)练内功。农技站技术人员实行一、二、三,即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自学,每周不少于二个小时互学,每季不少于三天市农干校进修,实行知识自主更新,及时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信息。(2)培训内容多样化。实行一、二、三、四、五,即:一是切实辅导文化基础知识,开设实用电脑培训工程,每年不少于四批次进市农干校培训,人数不少于120人;二是努力辅导学习科学种养、农产品加工技术每年不少于12批次培训人数不少于2400人;三是切实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农药管理条例》及农业有关法律法规;四是学习先进思想理论,使农民素质整体提高,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五是培训农民学习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3)培训方法简单化。做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点。一是请进来学习与走出去相结合;二是理论学习与实践生活相结合;三是文化知识学习与技,R相结合;四是生产知识教育与精神文明教育相结合;五是守法经营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六是整体教育与个别培训相结合;七是重点指导与面上培训相结合;八是官教民、民教官、民教民相结合等,使农民在培训过程中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增强胆识、掌握技术,从而达到实用性目的。
(三)实效性原则,科技培训是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一种形式,最主要的要使科学技术运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变为农民的行动,产生出实际效果,这样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培训落实到科技兴农的实处。
在贯彻科技培训的实效性原则过程中,正余镇农技站牢牢盯在效果上,有了效果,科技培训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农技站工作重点在“三农”,解决难点在“三农”,培训关键在“三农”,农技培训根本出路也是在“三农”。目前,农村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缺知识、缺能力、缺技术,以前的男耕女织已成为极为普遍“女耕男织”,男外出挣钱,女在家务农。农村中大多数中、老妇女,文化知识缺少、不仅缺政治、经济道德、法律、历史、地理、天文、生物等基础文化知识,而且缺土壤、肥料、良种、农药、时令气候、合理密植、作物培管、收获保管、加工销售等农业生产上和专业知识,由于知识水平低,培训过程困难重重。正余镇农技站采用田头会诊、现场讲解方法,解决各种技术上难点难题。例如:棉花生产中,一部分农民没有掌握科学施肥技术,结果导致了“出钱”买低产的局面,这不仅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还严重影响产量,挫伤了农民植棉积极性。一位棉农在培训班发言中说:“棉花棉花待你不差,三天二天田头跑跑,四天五天田间摸摸,肥料人工用得不少,到頭来长得都是杈杈”。另一位菜农深有感触地说:“油菜油菜,春过半尺,一看不对,白糖水一杯抓(施尿素),结果是头重脚轻,只收半袋”。从以上两位农民感言表白中可知,前一位农民虽然精耕细作,结果不懂施肥技术,导致棉花疯长,后者则懒惰种田,只靠化肥待收,结果是出钱买了低产量,鉴于这普遍情况存在,镇农技站有责任向农民推广传授施肥技术,使有限的肥料发挥最佳边际效应。正余镇农技站把农村中常规作物的科学施肥,绘制成图片,在全镇巡回展览,使全镇大部分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既受到农民的称赞,又促使全镇粮、棉、油、蔬产量效益持续稳定地增长,成为南通市唯一高效农业先进乡镇,海门市高效农业目标管理特等奖。
三、村级办学是科技培训的主舞台
科技兴农,乡镇农技站的主旋律,科技培训则是科技兴农的主题,而科技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普及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科技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直接重视农业的农民,可见培训对象之众多,涉及面之广阔,内容复杂,单纯依靠乡农技站这个舞台是不能完成科技培训任务的,笔者认为江苏省海门市正余镇做法不妨一试,该镇政府把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实事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并将这一任务交给镇农技站和成教中心联合组织实施。列入镇政府村干部考核中,做到落实一个阵地,建立一套班子,挂起一块牌子,订好一个计划。
(一)建立村分校做到四个一
1、落实一个阵地,村村都要因地制宜建立一个能容纳200人培训教室,作为村级农技培训分校。
2、建立一套班子,阵地落实好,建立一套职能班子,镇分管农业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农技站配备专职站长与二个技术员专职抓这项工作,村由分管农业负责人担任此项工作,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3、挂起一块牌子,村分校落实好,必须挂牌,做到名符其实、名正言顺,实行双向管理,行政上的村管,业务上归镇农技站分管。
4、订好一个计划,镇农技站在宏观上对全镇科技培训要有一个总体规划,分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真正做到培训计划科学化,具体实施计划化。
(二)在培训方法上做到四个结合
村分校在实施科技培训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讲究科学的培训方法,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将农闲与农忙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字、图、音、像相结合;现场示范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1、农闲与农忙相结合。村分校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农闲与农忙相结合,农闲培训一些常规技术培训,农忙培训一些实用应急技术培训,闲时多学,忙时少学。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后,基本上形成了一家一户的家庭农业型,村分校要相对集一些户长、村民组长的培训,再由他们辐射到每个农户,同时村分校根据农村难统易分的特点,搞一些联户群体培训,真正做到送教到田头、宅头、户头。
3、字、图、音、像相结合,在科技培训中,村分校一定要注重提高培训质量,防止花架子、空理论,图任务的错误倾向,扎扎实实把科学技术传授给每个农户,村农技分校充分编制农技小知识,搞一些实用技术小资料,发至到每个农户手中,镇农技站把科技制图,利用市场集会展示,从而真正使科技兴农深入到每个农户。
4、现场示范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农民文化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往往课堂讲课效果差,农民难以接受,应多搞一些现场形式的讲授,采用直观教学法,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除此以外:作为乡镇农技站要切实加强对各分校业务指导,培训教师提供教材,改进方法,真正在科技兴农的舞台上,唱好科技兴农的主角。
(作者单位:226100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农技站江苏省海门市正余镇农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