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全面贸易战可能性比较低,但激烈的贸易冲突或许不可避免。风向的转变,除了朝鲜因素,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棘手程度,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和预案。
7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他还没有对是否征收钢铁反倾销税做出最终决定,将等到医改、税改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优先议题解决后,再做定夺。
钢铁业是上下游关联性相当高的行业,特朗普政府在进口钢铁方面的态度,被外界视为其贸易政策调整的一个风向标。与此同时,是否以及针对哪个贸易伙伴国征收惩罚性钢铁税,对美国来说历来都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问题。
在目前这个阶段,“政治性”最明显的作用对象就是中国。目前,特朗普政府已经启动针对钢铁进口的调查;根据美国相关法律,2018年1月将是做出决定的最后期限。中美围绕贸易争议的角力,在这个时间点前后都不容乐观。
7月19日,首次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在华盛顿召开。与此前中美在战略与经济对话后都会发表共同声明不同,这次会议后两国没有发表共同声明。中方通过新华社发表了一份声明,美方则以商务部长罗斯和财长姆努钦的名义发表声明。中美两国原定的记者会也被取消。
对于这次会议的评价,中方的声明称对话“取得积极成果”,美方的声明也表示“就一些重要议题取得进展”,双方虽然还算乐观,但都表现谨慎。
中美之间是否会爆发贸易战?去年11月特朗普当选总统后,这样的声音就突显出来。那时外界还普遍猜测,视贸易赤字为国家安全威胁的特朗普,对中国这个美国最大贸易逆差国绝不会手软。然而,今年4月中美首脑海湖庄园会晤后,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5月11日,中美双方还就经贸“百日行动计划”的初步合作内容达成协议。对于态度的转变,特朗普的解释很直白: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帮我们,我们为何要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风向的改变,与经贸问题本身没有直接关系。有分析称,近来朝鲜频繁试射导弹,助长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负面情绪。朝鲜因素成了中美经贸矛盾的助燃器,并扩散至外交和安全领域。6月29日,美国财政部制裁中国的丹东银行,理由是后者帮朝鲜洗钱。同一天,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台军售。朝鲜7月4日试射洲际弹道导弹后,特朗普发推特称,美国制定了一些世界史上最糟糕的贸易协议,我们为何要继续对那些不帮我们的国家履行这些协议?
由此可见,在中美首次全面经济对话召开前,总体氛围已经变得不太乐观。对于这次对话,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学者斯考特·肯尼迪的评价是“有进展,但很有限”。风向的转变,除了朝鲜因素,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棘手程度,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美经贸问题角力,还处在互探底线的阶段。
现阶段中美贸易问题还没有白热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当前在贸易问题上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与加拿大和墨西哥重新谈判北美自贸协定上。虽然靴子还没有落下来,但美国把“枪口”对准中国是否只是时间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特朗普简单的交易逻辑,从根本上说与复杂的外交不兼容。安全问题与经贸问题,运行逻辑不一样,完全套用商业思维显然行不通。这事实上就为中美经贸问题的合作埋下了隐患。特朗普政府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另一个隐患。中美贸易逆差是数十年来形成的结构性问题,解决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特朗普政府急于消除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迫切心态,也预示着中美经贸角力不会是一片坦途。
“与这个国家除了打贸易战,别无选择。”这是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提及中美贸易问题时说的话。他还说过,如果我当选总统,我将任命自己为美国的贸易代表,我保证偷窃美国的行为将被终结。特朗普的这类话透露出两点信息:他的政府会高度重视美国贸易逆差问题,而且会高度重视对华贸易逆差问题。竞选语言当然不会直接变成现实政策,但对政策的影响将无时不在。
根深蒂固的保护主义倾向,是特朗普“贸易观”的底色。他在今年2月28日国会讲话中说:“第一任共和党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警告过,美国政府放弃保护性的政策,将造成贫穷和毁灭,我们是时候聆听他的忠告了。”1980年代特朗普开始关注政治以来,他在贸易问题上有个理念从未改变,那就是任何其他经济体的经济成功,都是以牺牲美国经济利益为代价的。此前是日本和德国,如今是中国。
入主白宫以来,特朗普执政一路磕磕碰碰、步履蹒跚,直到现在政府人员都还未完全就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任职不到百日就换人,最近又传出国务卿蒂勒森萌生辞职念头,尽管蒂勒森出面否认。相比之下,特朗普的经贸团队是最早组建的,人员也最为稳固。而且,在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克劳德·巴菲尔德看来,这是一个带有强势经济民族主义情结,推行强硬路线、在乎贸易主权的团队,“那些想捍卫传统经贸理念的理性经济学者与政治人物,一开始就面临不利的局面”。
7月12日,特朗普提名前美中经济与安全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对华鹰派人物丹尼斯·谢伊为美国贸易副代表。謝伊向来认为中国国企是政府的臂膀。他在获得提名后对媒体表示,我们不想让美国政府收购美国的企业,为何我们要允许中国政府收购美国的企业?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视“贸易政策缺陷”为原罪。他曾说:“每当我看到贸易赤字时,我就会问自己,美国与那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出了什么问题?” 特朗普政府今年3月1日发布的《2017年贸易政策日程及2016年年度报告》写道,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16年,美国工业产出增长了71%,但在2000年至2016年仅增长不到9%。该报告强烈暗示,中国是美国制造业萎缩的罪魁祸首。3月31日,美国在正文长达471页的《2017年国家贸易评估报告》中,评估了其与64个贸易伙伴的状况,用在中国上的篇幅高居首位,长达20頁,而且尤为关注中国对美贸易壁垒问题。
上述贸易评估报告还称,特朗普政府将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为美国企业打开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市场。但与此同时,美国针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以及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限制,却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被认为是平衡中美贸易的重要举措,双方谈判已历时9年。目前来看,特朗普对这项谈判态度消极。美国财长姆努钦近日表示,中美双边投资谈判在我们的日程范围内,但不是我们的优先考虑。
根据美方统计,2016年美中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6482亿美元,美国贸易逆差3096亿美元,占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总额的近一半。中美这样的贸易格局下,特朗普经贸团队清一色的对华鹰派人物,已经清楚表明,美国试图在对华贸易政策上做多大幅度的调整。可以想见,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经贸关系或将经历深刻的变化。虽然特朗普正变得越来越务实,但他也不会轻易在经贸问题上让步。中美全面贸易战可能性比较低,但激烈的贸易冲突或许不可避免。
与二战后历任美国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在经贸问题上最大的不同,是其对现有规则的不信任甚至排斥。《2017年贸易政策日程及2016年年度报告》在多处批评了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曾公开表示,世贸组织不是与中国这样的国家打交道的有效平台。由此可见,中美经贸角力更多地将在双边层面展开。特朗普政府动用法律赋予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对中国商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频率绝不会低于以往。
对这一切,中国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和预案。
中国对美贸易存在巨额顺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即便中美爆发有限的贸易战,中国也难以对美国实施“对等”的报复。但与美国相比,中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有着明显的决策优势。美国国内不同产业之间的利益诉求差异,更是中国不应忽视的潜在优势。7月11日,美国农业领域的18个协会、组织,联名致信商务部长罗斯,呼吁美国不要挑起贸易战,警告称美国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进口的国家。
针对美国可能的贸易施压,中国不能“对等”报复,但却完全可能抵消施压的强度。为何美国农业部门强烈反对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016年美国对华出口商品中,农业出口额为150亿美元,与客机出口并列第一。美国农业就业人口超过200万,远高于钢铁行业的14万。“美国优先”好理解,但哪部分美国就业人口应该“优先”,则并不好下定论。誓言未来十年创造2500万就业岗位的特朗普,不得不权衡利弊。
尽管特朗普抱怨贸易规则不公平,同时他也在为贸易“赋能”,寄望于通过贸易让美国复兴制造业、创造就业岗位。根据美方统计,美国2016年对华商品出口1158亿美元,比对日本(633亿美元)和德国(499亿美元)的总和还多。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杜大伟(David Dollar)近日撰文称,快速且健康成长的美国对华出口,是特朗普政府对采取可能招致报复的保护主义政策,态度小心谨慎的一个原因。
特朗普任命莱特希泽为美国贸易代表,让外界猜测他可能会对中国采取高压政策,重现里根政府时代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的成功案例。莱特希泽当时是里根政府的贸易副代表,是美日谈判的关键人物。但历史不可能重现。1980年代的全球化深度和广度,全球供应链的密集程度,跟目前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美国的贸易80%处在全球供应链上。特朗普政府的任何一项贸易政策,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中美经贸角力,美国着眼双边较量,中国布局全球,当属上策。
7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他还没有对是否征收钢铁反倾销税做出最终决定,将等到医改、税改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优先议题解决后,再做定夺。
钢铁业是上下游关联性相当高的行业,特朗普政府在进口钢铁方面的态度,被外界视为其贸易政策调整的一个风向标。与此同时,是否以及针对哪个贸易伙伴国征收惩罚性钢铁税,对美国来说历来都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问题。
在目前这个阶段,“政治性”最明显的作用对象就是中国。目前,特朗普政府已经启动针对钢铁进口的调查;根据美国相关法律,2018年1月将是做出决定的最后期限。中美围绕贸易争议的角力,在这个时间点前后都不容乐观。
风向在变
7月19日,首次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在华盛顿召开。与此前中美在战略与经济对话后都会发表共同声明不同,这次会议后两国没有发表共同声明。中方通过新华社发表了一份声明,美方则以商务部长罗斯和财长姆努钦的名义发表声明。中美两国原定的记者会也被取消。
对于这次会议的评价,中方的声明称对话“取得积极成果”,美方的声明也表示“就一些重要议题取得进展”,双方虽然还算乐观,但都表现谨慎。
中美之间是否会爆发贸易战?去年11月特朗普当选总统后,这样的声音就突显出来。那时外界还普遍猜测,视贸易赤字为国家安全威胁的特朗普,对中国这个美国最大贸易逆差国绝不会手软。然而,今年4月中美首脑海湖庄园会晤后,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5月11日,中美双方还就经贸“百日行动计划”的初步合作内容达成协议。对于态度的转变,特朗普的解释很直白: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帮我们,我们为何要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风向的改变,与经贸问题本身没有直接关系。有分析称,近来朝鲜频繁试射导弹,助长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负面情绪。朝鲜因素成了中美经贸矛盾的助燃器,并扩散至外交和安全领域。6月29日,美国财政部制裁中国的丹东银行,理由是后者帮朝鲜洗钱。同一天,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台军售。朝鲜7月4日试射洲际弹道导弹后,特朗普发推特称,美国制定了一些世界史上最糟糕的贸易协议,我们为何要继续对那些不帮我们的国家履行这些协议?
由此可见,在中美首次全面经济对话召开前,总体氛围已经变得不太乐观。对于这次对话,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学者斯考特·肯尼迪的评价是“有进展,但很有限”。风向的转变,除了朝鲜因素,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棘手程度,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美经贸问题角力,还处在互探底线的阶段。
现阶段中美贸易问题还没有白热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当前在贸易问题上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与加拿大和墨西哥重新谈判北美自贸协定上。虽然靴子还没有落下来,但美国把“枪口”对准中国是否只是时间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特朗普简单的交易逻辑,从根本上说与复杂的外交不兼容。安全问题与经贸问题,运行逻辑不一样,完全套用商业思维显然行不通。这事实上就为中美经贸问题的合作埋下了隐患。特朗普政府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另一个隐患。中美贸易逆差是数十年来形成的结构性问题,解决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特朗普政府急于消除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迫切心态,也预示着中美经贸角力不会是一片坦途。
阴云密布
“与这个国家除了打贸易战,别无选择。”这是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提及中美贸易问题时说的话。他还说过,如果我当选总统,我将任命自己为美国的贸易代表,我保证偷窃美国的行为将被终结。特朗普的这类话透露出两点信息:他的政府会高度重视美国贸易逆差问题,而且会高度重视对华贸易逆差问题。竞选语言当然不会直接变成现实政策,但对政策的影响将无时不在。
根深蒂固的保护主义倾向,是特朗普“贸易观”的底色。他在今年2月28日国会讲话中说:“第一任共和党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警告过,美国政府放弃保护性的政策,将造成贫穷和毁灭,我们是时候聆听他的忠告了。”1980年代特朗普开始关注政治以来,他在贸易问题上有个理念从未改变,那就是任何其他经济体的经济成功,都是以牺牲美国经济利益为代价的。此前是日本和德国,如今是中国。
入主白宫以来,特朗普执政一路磕磕碰碰、步履蹒跚,直到现在政府人员都还未完全就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任职不到百日就换人,最近又传出国务卿蒂勒森萌生辞职念头,尽管蒂勒森出面否认。相比之下,特朗普的经贸团队是最早组建的,人员也最为稳固。而且,在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克劳德·巴菲尔德看来,这是一个带有强势经济民族主义情结,推行强硬路线、在乎贸易主权的团队,“那些想捍卫传统经贸理念的理性经济学者与政治人物,一开始就面临不利的局面”。
7月12日,特朗普提名前美中经济与安全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对华鹰派人物丹尼斯·谢伊为美国贸易副代表。謝伊向来认为中国国企是政府的臂膀。他在获得提名后对媒体表示,我们不想让美国政府收购美国的企业,为何我们要允许中国政府收购美国的企业?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视“贸易政策缺陷”为原罪。他曾说:“每当我看到贸易赤字时,我就会问自己,美国与那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出了什么问题?” 特朗普政府今年3月1日发布的《2017年贸易政策日程及2016年年度报告》写道,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16年,美国工业产出增长了71%,但在2000年至2016年仅增长不到9%。该报告强烈暗示,中国是美国制造业萎缩的罪魁祸首。3月31日,美国在正文长达471页的《2017年国家贸易评估报告》中,评估了其与64个贸易伙伴的状况,用在中国上的篇幅高居首位,长达20頁,而且尤为关注中国对美贸易壁垒问题。
上述贸易评估报告还称,特朗普政府将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为美国企业打开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市场。但与此同时,美国针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以及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限制,却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被认为是平衡中美贸易的重要举措,双方谈判已历时9年。目前来看,特朗普对这项谈判态度消极。美国财长姆努钦近日表示,中美双边投资谈判在我们的日程范围内,但不是我们的优先考虑。
根据美方统计,2016年美中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6482亿美元,美国贸易逆差3096亿美元,占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总额的近一半。中美这样的贸易格局下,特朗普经贸团队清一色的对华鹰派人物,已经清楚表明,美国试图在对华贸易政策上做多大幅度的调整。可以想见,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经贸关系或将经历深刻的变化。虽然特朗普正变得越来越务实,但他也不会轻易在经贸问题上让步。中美全面贸易战可能性比较低,但激烈的贸易冲突或许不可避免。
与二战后历任美国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在经贸问题上最大的不同,是其对现有规则的不信任甚至排斥。《2017年贸易政策日程及2016年年度报告》在多处批评了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曾公开表示,世贸组织不是与中国这样的国家打交道的有效平台。由此可见,中美经贸角力更多地将在双边层面展开。特朗普政府动用法律赋予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对中国商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频率绝不会低于以往。
对这一切,中国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和预案。
未雨绸缪
中国对美贸易存在巨额顺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即便中美爆发有限的贸易战,中国也难以对美国实施“对等”的报复。但与美国相比,中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有着明显的决策优势。美国国内不同产业之间的利益诉求差异,更是中国不应忽视的潜在优势。7月11日,美国农业领域的18个协会、组织,联名致信商务部长罗斯,呼吁美国不要挑起贸易战,警告称美国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进口的国家。
针对美国可能的贸易施压,中国不能“对等”报复,但却完全可能抵消施压的强度。为何美国农业部门强烈反对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016年美国对华出口商品中,农业出口额为150亿美元,与客机出口并列第一。美国农业就业人口超过200万,远高于钢铁行业的14万。“美国优先”好理解,但哪部分美国就业人口应该“优先”,则并不好下定论。誓言未来十年创造2500万就业岗位的特朗普,不得不权衡利弊。
尽管特朗普抱怨贸易规则不公平,同时他也在为贸易“赋能”,寄望于通过贸易让美国复兴制造业、创造就业岗位。根据美方统计,美国2016年对华商品出口1158亿美元,比对日本(633亿美元)和德国(499亿美元)的总和还多。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杜大伟(David Dollar)近日撰文称,快速且健康成长的美国对华出口,是特朗普政府对采取可能招致报复的保护主义政策,态度小心谨慎的一个原因。
特朗普任命莱特希泽为美国贸易代表,让外界猜测他可能会对中国采取高压政策,重现里根政府时代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的成功案例。莱特希泽当时是里根政府的贸易副代表,是美日谈判的关键人物。但历史不可能重现。1980年代的全球化深度和广度,全球供应链的密集程度,跟目前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美国的贸易80%处在全球供应链上。特朗普政府的任何一项贸易政策,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中美经贸角力,美国着眼双边较量,中国布局全球,当属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