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中医按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按摩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疾病的复发,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按摩;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
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并且极易引发患者出现脑溢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血管痉挛等。传统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按摩治疗可以达到扩张血管,促进气血循环的目的,加快了对药物的吸收,不仅可以治疗中风症状,而且还能有效的缓解中风后遗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检查之后确诊为中风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口眼歪斜、下肢体瘫痪无力、语言不清、知觉迟钝、肌肉萎缩抽搐等。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为45.5岁,体力劳动者4例、脑力劳动者6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为44.5岁,体力劳动者5例、脑力劳动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工作性质、患病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中医按摩治疗。中医按摩方法主要是在瘫痪区域进行反复按压、按点、按拨、按捻等强刺激手法,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大脑皮层细胞活动,推动损伤神经细胞恢复其主要功能。具体按摩方法如下:(1)头颈部操作:医生用一手拇指和小指放在患者的头部两侧,另外三根手指放于头顶,并逐渐向下推至大椎穴两侧为止,上述操作需要反复进行数次。按摩过程中要轻揉风府、哑门和风池穴。最后重拿整个头皮。患者仰卧,医生一手拇指和多指自印堂到上关、下关、头维、颊车至地仓,反复无常揉、推、拿、搓等手法。重点揉头维穴、上关穴以及下关穴,推或拿颊车穴、印堂穴。最后用搓法对瘫痪部位进行反复搓拿,以透热为宜;(2)锁骨至手指操作:医生需要用手掌或掌根在上肢躯肌面进行揉、拿、推、搓等操作,重揉巨韶、肩俞穴,重推肩上部、肩前,重拿捏手三里穴、曲池穴或肘关节周围,反复推臂脯穴。最后用搓法对瘫痪部位进行反复搓拿,以透热为宜;(3)背腰部操作:医生用手掌或手根沿着患者的脊柱两侧由上向下逐渐进行推、揉、拿、搓等操作,重揉法操作的重点放在膀胱经一、二侧线,而肩胛骨内缘一般采用轻推法,重揉脾俞、大肠俞、肝俞,重拿三交俞、肾俞,重搓腰底部,以透热为宜;(4)髋前至足背操作方法:医生采用手掌或掌根在患者患病部位的内外侧进行推、揉、拿、搓等操作,重点推髋部周围。重推风市、髀关、伏兔穴,揉膝阳关穴。拿揉悬钟、阳陵泉、解溪穴。重推足背及足趾,重揉踝关节周围。最后搓揉整个患腿,以透热为宜。
1.3疗效判定标准
按摩操作每10次为一个疗程,完成3个疗程之后,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痊愈:患者神经系统的各项指标全部或基本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神经系统的各项指标出现了好转。无效:患者神经系统的各项指标未见改善。显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了SPSS16.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了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100%)明显好于对照组(90%),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中医研究认为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气血衰少、肝肾不足;其标为气血郁阻、火痰湿壅。中医按摩治疗主要以疏经活络、活血化瘀、激发经气为主。穴位按摩已经成为辅佐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和、消淤止痛、气机通畅、活血通络的目的,此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调动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其它病情发作。按摩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安全、疗效明显等特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采用按摩方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如果患者坚持科学的锻炼还能加快病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杨晓敏等.218例中药按摩涂擦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6(1):94-95.
[2]张红杰等.浅谈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体会[J].健康之路,2013,15(8):124-125.
关键词:按摩;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
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并且极易引发患者出现脑溢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血管痉挛等。传统的药物治疗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按摩治疗可以达到扩张血管,促进气血循环的目的,加快了对药物的吸收,不仅可以治疗中风症状,而且还能有效的缓解中风后遗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检查之后确诊为中风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口眼歪斜、下肢体瘫痪无力、语言不清、知觉迟钝、肌肉萎缩抽搐等。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为45.5岁,体力劳动者4例、脑力劳动者6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为44.5岁,体力劳动者5例、脑力劳动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工作性质、患病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中医按摩治疗。中医按摩方法主要是在瘫痪区域进行反复按压、按点、按拨、按捻等强刺激手法,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大脑皮层细胞活动,推动损伤神经细胞恢复其主要功能。具体按摩方法如下:(1)头颈部操作:医生用一手拇指和小指放在患者的头部两侧,另外三根手指放于头顶,并逐渐向下推至大椎穴两侧为止,上述操作需要反复进行数次。按摩过程中要轻揉风府、哑门和风池穴。最后重拿整个头皮。患者仰卧,医生一手拇指和多指自印堂到上关、下关、头维、颊车至地仓,反复无常揉、推、拿、搓等手法。重点揉头维穴、上关穴以及下关穴,推或拿颊车穴、印堂穴。最后用搓法对瘫痪部位进行反复搓拿,以透热为宜;(2)锁骨至手指操作:医生需要用手掌或掌根在上肢躯肌面进行揉、拿、推、搓等操作,重揉巨韶、肩俞穴,重推肩上部、肩前,重拿捏手三里穴、曲池穴或肘关节周围,反复推臂脯穴。最后用搓法对瘫痪部位进行反复搓拿,以透热为宜;(3)背腰部操作:医生用手掌或手根沿着患者的脊柱两侧由上向下逐渐进行推、揉、拿、搓等操作,重揉法操作的重点放在膀胱经一、二侧线,而肩胛骨内缘一般采用轻推法,重揉脾俞、大肠俞、肝俞,重拿三交俞、肾俞,重搓腰底部,以透热为宜;(4)髋前至足背操作方法:医生采用手掌或掌根在患者患病部位的内外侧进行推、揉、拿、搓等操作,重点推髋部周围。重推风市、髀关、伏兔穴,揉膝阳关穴。拿揉悬钟、阳陵泉、解溪穴。重推足背及足趾,重揉踝关节周围。最后搓揉整个患腿,以透热为宜。
1.3疗效判定标准
按摩操作每10次为一个疗程,完成3个疗程之后,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痊愈:患者神经系统的各项指标全部或基本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神经系统的各项指标出现了好转。无效:患者神经系统的各项指标未见改善。显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了SPSS16.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了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100%)明显好于对照组(90%),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中医研究认为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气血衰少、肝肾不足;其标为气血郁阻、火痰湿壅。中医按摩治疗主要以疏经活络、活血化瘀、激发经气为主。穴位按摩已经成为辅佐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其主要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和、消淤止痛、气机通畅、活血通络的目的,此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调动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其它病情发作。按摩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安全、疗效明显等特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采用按摩方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如果患者坚持科学的锻炼还能加快病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杨晓敏等.218例中药按摩涂擦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6(1):94-95.
[2]张红杰等.浅谈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体会[J].健康之路,2013,15(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