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文本阅读选择古诗词文本的几个原则实际上是一个综合使用的过程,把几篇古诗词编排在一起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走进一组古诗词的意境,而不是一首古诗词的意境,与多位诗人产生共鸣。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鉴赏能力。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选择古诗词原则
“多文本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古诗词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一组选文,如果没有主题来贯穿,是难以成群的。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体现了设计者对这一课的设计意图。它能让多个文本紧密聚合起来。例如以“爱情”为主题、以“送别”为主题、以“爱国”为主题、以“情景交融”为主题、“以乐景抒哀情”为主题。也就是,选择与之相同或相近的多个诗词形成文本。主题贯穿选文始终,同时又是每篇选文的重要内容。 一组选文,如果没有主题来贯穿,是难以成为有机统一的一组的。另外,如果主题不是每篇选文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那篇文章主要部分吸引走,结果整组选文就难以作为一个整体被大家认识。
一、我选择古诗词的几种原则
〈一〉不同体裁相结合原则选择诗词,体裁多样化是关键,按不同体裁表现同一
主题选择诗词,让多个文本灵活起来。例如:八年级下期,我以“爱情”为主题,组合了李商隐的《无题》、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汉乐府中的《上邪》。第一篇是体裁是律诗,第二篇是绝句,第三篇是古体诗。既满足了我们选文体裁的多样性,更使学生们通过阅读群文的各种选文开阔了视野,思维的张力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得到滋养。
〈二〉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选择诗词,课内是指在初中阶段被选进课本的诗词,课
外是指在初中阶段没有被选进课本的诗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目的是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降低了一节课的难度。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中,以“爱国”为主题,把杜甫的《春望》(课内)、杜牧的《泊秦淮》(课内)和课外的陆游的《书愤》 原诗:“镜里流年两鬓残”组合。
《春望》中的杜甫在春天里看到祖国山河破碎,一片荒芜,引发的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中的杜牧听到那些达官贵人醉生梦死,引发了杜牧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书愤》中的陆游是因为国家有难而自己却只能闲居在家袖手旁观而感到愤慨。通过学习鉴赏这三首诗,让学生理解在同一个“爱国”主题下可以从不同角度表达。
〈三〉新诗和已学的诗相结合选择诗词,新诗和已学的诗相结合选择诗词的原则是指设计者根据这一课的设计意图,使所选诗词在这一设计意图下保持具有新诗,即以前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诗,同时具有已经学过的诗。新诗是这一课的重点,是教学目标重点体现的载体,已学过的诗是对这一课的拓展与补充,而这个拓展与补充采用已学过的诗,又降低了课的难度,节约了时间,为突破新诗提供了时间,提供了比较,提供了练习的内容。
〈四〉比较性原则选择诗词。 比较性原则选择诗词是指设计者根据这一课的设计意图,使所选诗词在这一设计意图下保持所选文本的可比较性,相异性。例如:很多学生提出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而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就设计了《解读“诗圣”与“诗仙”》的古诗词多文本教学,选择杜甫的《春望》和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两篇诗歌作为文本。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圣人”的特点是有着儒家追求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是为了国家、社会、大众而忧而乐的,《春望》体现的就是这种为国家的残破而忧,为国都的荒芜而忧,为老百姓的流离失所而忧,为家人的生存而忧,所以杜甫被称为“诗圣”;“仙人”的特点是注重自身的修为,注重自己的情感,是像仙人一样不受世俗理想责任的约束,是潇洒的,李白的诗中体现的是因内心的不如意而忧伤,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
1.可以在同一主题下进行不同体裁的比较。例如: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多文本课,可以选择律诗《春望》、七言绝句《泊秦淮》、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相同题材不同主题情感的多文本阅读课,如《叶 》专题,可以选择《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题红叶》、《山中》。
3相同诗人不同主题的多文本阅读课,例如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4.相同主题不同写法的多文本阅读课 例如以爱情为主题的李商隐的《无题》、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汉乐府的《上邪》。这三篇是以“爱情”为主题组合而成的,前两篇是婉约的风格,后一篇是直接抒情的风格。通过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两种风格的特点。
〈五〉一致性原则选择诗词。一致性是指设计者根据这一课的设计意图,使所选诗词在这一设计意图下保持一致。例如,八年级下期古诗词复习中,在复习《天净沙 秋思》时,为了强调“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中的“以乐景写哀情”这一知识点,就将杜甫的《春望》一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放在一起复习。基于这一点就设计了古诗词中“以乐景写哀情”为主题的多文本阅读课,第一篇一般是重点讲解的内容,第二篇可以成为学生举一反三的进行练习的内容。又例如,九年级下期教学《山坡羊 潼关怀古》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地理解“怀古诗”的特点,就设计了以《山坡羊 潼关怀古》为主、以学过的诗《赤壁》(杜牧)和《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为辅助练习的多文本古诗词阅读课。怀古诗的特点:1.有一个引发怀古的具体地点和事物,如《赤壁》中长江边上的一个地点“赤壁”一个事物沉在沙中被捞起的“戟”;《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的一个地点“潼关”;《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一介地点北固亭;2.作品中会联想到一些与这个地点有关的经典的事件,如《赤壁》中与赤壁这个地点有关的曹操、孙权之间的赤壁之战;《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项羽攻破秦朝都城咸阳后火烧阿房宫的传说故事;《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三国时期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围绕在京口北固亭下的长江进行的争战;3.诗人对这些古人古事有独到的感悟与理解。如《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结果的另一种推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张养浩对兴建阿房宫与烧毁阿房宫都是人民的苦难的创新理解;《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对于能像孙权那样率兵在长江防线抗击金兵,建功立业的渴盼。
运用一致性原则选择诗词的好处是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进行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进行学习和练习。因为语文具有非常个性化的特点,古诗词更是如此,很难像数学、物理那样容易筛选出特征性相似的案例来。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就要求我们运用一致性原則去筛选组合一些多文本阅读案例来。
多文本阅读选择文本的几个原则实际上是一个综合使用的过程,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在这一主题的统领下,设计者可以以一原则为主,其它多个原则为辅,把几篇古诗词编排在一起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走进一组古诗词的意境,而不是一首古诗词的意境,与多位诗人产生共鸣。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林 ,通过群文阅读走进古诗词的情与境
[2]魏刚,群文阅读中的多文本选择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选择古诗词原则
“多文本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古诗词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一组选文,如果没有主题来贯穿,是难以成群的。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体现了设计者对这一课的设计意图。它能让多个文本紧密聚合起来。例如以“爱情”为主题、以“送别”为主题、以“爱国”为主题、以“情景交融”为主题、“以乐景抒哀情”为主题。也就是,选择与之相同或相近的多个诗词形成文本。主题贯穿选文始终,同时又是每篇选文的重要内容。 一组选文,如果没有主题来贯穿,是难以成为有机统一的一组的。另外,如果主题不是每篇选文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那篇文章主要部分吸引走,结果整组选文就难以作为一个整体被大家认识。
一、我选择古诗词的几种原则
〈一〉不同体裁相结合原则选择诗词,体裁多样化是关键,按不同体裁表现同一
主题选择诗词,让多个文本灵活起来。例如:八年级下期,我以“爱情”为主题,组合了李商隐的《无题》、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汉乐府中的《上邪》。第一篇是体裁是律诗,第二篇是绝句,第三篇是古体诗。既满足了我们选文体裁的多样性,更使学生们通过阅读群文的各种选文开阔了视野,思维的张力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得到滋养。
〈二〉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选择诗词,课内是指在初中阶段被选进课本的诗词,课
外是指在初中阶段没有被选进课本的诗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目的是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降低了一节课的难度。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中,以“爱国”为主题,把杜甫的《春望》(课内)、杜牧的《泊秦淮》(课内)和课外的陆游的《书愤》 原诗:“镜里流年两鬓残”组合。
《春望》中的杜甫在春天里看到祖国山河破碎,一片荒芜,引发的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中的杜牧听到那些达官贵人醉生梦死,引发了杜牧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书愤》中的陆游是因为国家有难而自己却只能闲居在家袖手旁观而感到愤慨。通过学习鉴赏这三首诗,让学生理解在同一个“爱国”主题下可以从不同角度表达。
〈三〉新诗和已学的诗相结合选择诗词,新诗和已学的诗相结合选择诗词的原则是指设计者根据这一课的设计意图,使所选诗词在这一设计意图下保持具有新诗,即以前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诗,同时具有已经学过的诗。新诗是这一课的重点,是教学目标重点体现的载体,已学过的诗是对这一课的拓展与补充,而这个拓展与补充采用已学过的诗,又降低了课的难度,节约了时间,为突破新诗提供了时间,提供了比较,提供了练习的内容。
〈四〉比较性原则选择诗词。 比较性原则选择诗词是指设计者根据这一课的设计意图,使所选诗词在这一设计意图下保持所选文本的可比较性,相异性。例如:很多学生提出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而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就设计了《解读“诗圣”与“诗仙”》的古诗词多文本教学,选择杜甫的《春望》和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两篇诗歌作为文本。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圣人”的特点是有着儒家追求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是为了国家、社会、大众而忧而乐的,《春望》体现的就是这种为国家的残破而忧,为国都的荒芜而忧,为老百姓的流离失所而忧,为家人的生存而忧,所以杜甫被称为“诗圣”;“仙人”的特点是注重自身的修为,注重自己的情感,是像仙人一样不受世俗理想责任的约束,是潇洒的,李白的诗中体现的是因内心的不如意而忧伤,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
1.可以在同一主题下进行不同体裁的比较。例如: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多文本课,可以选择律诗《春望》、七言绝句《泊秦淮》、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相同题材不同主题情感的多文本阅读课,如《叶 》专题,可以选择《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题红叶》、《山中》。
3相同诗人不同主题的多文本阅读课,例如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4.相同主题不同写法的多文本阅读课 例如以爱情为主题的李商隐的《无题》、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汉乐府的《上邪》。这三篇是以“爱情”为主题组合而成的,前两篇是婉约的风格,后一篇是直接抒情的风格。通过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两种风格的特点。
〈五〉一致性原则选择诗词。一致性是指设计者根据这一课的设计意图,使所选诗词在这一设计意图下保持一致。例如,八年级下期古诗词复习中,在复习《天净沙 秋思》时,为了强调“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中的“以乐景写哀情”这一知识点,就将杜甫的《春望》一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放在一起复习。基于这一点就设计了古诗词中“以乐景写哀情”为主题的多文本阅读课,第一篇一般是重点讲解的内容,第二篇可以成为学生举一反三的进行练习的内容。又例如,九年级下期教学《山坡羊 潼关怀古》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地理解“怀古诗”的特点,就设计了以《山坡羊 潼关怀古》为主、以学过的诗《赤壁》(杜牧)和《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为辅助练习的多文本古诗词阅读课。怀古诗的特点:1.有一个引发怀古的具体地点和事物,如《赤壁》中长江边上的一个地点“赤壁”一个事物沉在沙中被捞起的“戟”;《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的一个地点“潼关”;《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一介地点北固亭;2.作品中会联想到一些与这个地点有关的经典的事件,如《赤壁》中与赤壁这个地点有关的曹操、孙权之间的赤壁之战;《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项羽攻破秦朝都城咸阳后火烧阿房宫的传说故事;《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三国时期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围绕在京口北固亭下的长江进行的争战;3.诗人对这些古人古事有独到的感悟与理解。如《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结果的另一种推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张养浩对兴建阿房宫与烧毁阿房宫都是人民的苦难的创新理解;《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对于能像孙权那样率兵在长江防线抗击金兵,建功立业的渴盼。
运用一致性原则选择诗词的好处是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进行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进行学习和练习。因为语文具有非常个性化的特点,古诗词更是如此,很难像数学、物理那样容易筛选出特征性相似的案例来。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就要求我们运用一致性原則去筛选组合一些多文本阅读案例来。
多文本阅读选择文本的几个原则实际上是一个综合使用的过程,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在这一主题的统领下,设计者可以以一原则为主,其它多个原则为辅,把几篇古诗词编排在一起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走进一组古诗词的意境,而不是一首古诗词的意境,与多位诗人产生共鸣。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林 ,通过群文阅读走进古诗词的情与境
[2]魏刚,群文阅读中的多文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