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创造出适合青少年成长的绿色网络通道,应是封丘县各相关部门共同承担的责任。
乡村“黑网吧”
2010年2月25日,元宵节前夕。宽敞平坦的马路,热闹欢庆的街市,笑逐颜开的人群,封丘县鲁岗乡鲁岗村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在一个路口处,三个学生模样的小青年扶着自行车站在那里,其中一个戴眼镜的不停地打着电话,他们在等待一个同伴同去上网。而环顾四周,街道两旁,到处是商店、服装店、移动营业厅等各种大小店铺,与城市相比,这里唯独找不到网吧。
“网吧不在大街上,从这个路口向西走,然后向南拐,到那里再问问。”一名小青年比划着说,“前面路口向东走,里面也有两家。网吧都在村里面,很不好找。”
“听说这儿有个网吧,在哪儿?”在拐角处,记者问一名中年男子。
“你们不是本地人吧,这儿的网吧不开了。”他迟疑着说,很警惕的样子。
25日下午2:00左右,在一个小男孩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个农家院。院外面没有任何标志,仅从外表看,根本看不出是一家网吧。与其他农家院不同的是,这里摆放着十几辆自行车,不时有男女青年进进出出。
来到院内,掀开房屋门帘,记者发现,25台电脑分三排摆列在正屋内,隔壁房间,还有15台电脑分成两排。上网者大约有20多人,他们神情专注,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用QQ聊天,许多人还悠闲地抽着烟,屋内散发着浓浓的烟味。
屋内,找不到安全出口和任何安全设施,也没有“未成年人不准入内”、“不准吸烟”等警示语,更看不到营业执照。
正门口,坐着两个小男孩,他俩正在玩游戏。“我俩是同班同学,上初中二年级,我14岁,他15岁,都是本村的,在这上网每小时2块钱,花的是过年的压岁钱。”其中,一个小男孩边玩边说:“你们不就是来了解情况的吗?别问我们名字了。”听记者问他们名字,15岁的小男孩接过话说,“我们刚来,玩一会儿就走了”。
一张桌子旁边,坐着40多岁的男主人,他抽着烟,自由自在做着“网管”。上网手续非常简单,不需要登记也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只要交钱,就可以。
“我没办营业执照。”男主人说,“生意很不好做,工商部门经常来查……年前还来了一次”。他坦言,仅鲁岗村就有8家网吧,在鲁岗乡,几乎每个村里都有网吧,年前,旁边的村刚开了一个新网吧,这些网吧都没有营业执照。在鲁岗乡,记者又随机走访了两家网吧,正如男主人所说,这些网吧也没有营业执照,其规模、摆设和上一家大致相同。
鲁岗乡南边是封丘陈桥镇陈桥村。与鲁岗村相比,陈桥村的网吧紧邻马路,好找一些,但也必须询问才能找到,这里的网吧同样没有挂牌子。
在两个鞋店中间,有一个挂着帘子的门面房,房前停放五六辆自行车,屋内有20台电脑,网吧规模不大,设施简陋,没有营业执照。七八个上网者兴致正浓,有几个在玩“CS”,他们一边玩一边喊。
靠近过道处,一对兄弟在玩一个“对打”游戏,哥哥叫李宽(化名),弟弟叫李广(化名)。他俩双眼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控制键盘和鼠标的双手娴熟灵巧,稚嫩的小脸随着游戏的情节变换着表情,一副非常投入的样子。
见到记者问情况,李宽停下手中的游戏,怯生生地说:家里有电脑,但父母不让玩游戏,所以才来网吧的。李宽,13岁上六年级,弟弟12岁上五年级。在这里上网每小时1.5元,花的是自己过年攒的压岁钱。
“这是我侄子,放假了,没事来玩一会儿。”见到记者询问情况,女老板慌忙走过来解释说,“我们网吧生意不好,工商部门经常来查,刚开业没几天”。
这个网吧向北大约30米,还有一个规模一样的“黑网吧”。
采访中记者发现,“黑网吧”潜滋暗长在封丘县每个乡镇,他们隐蔽性强,已经成了这里充满隐患的独特行业。
外紧内松管理规则
“孩子还没上初中,自从迷上网络游戏,成绩直线下降。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孩子还是偷偷往网吧跑,我们已经没办法了。”在鲁岗乡,一位名叫王盼(化名)的学生家长说起网吧,苦不堪言。
王盼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在家做些小生意,在村里,自己家的条件还算不错。去年,看到同村几家买了电脑,自己也买了一台。听说在网上可以学到好多东西,本想让孩子也通过网络多学些知识,没想到孩子却迷上了网络游戏。起初发现孩子玩游戏时,她在电脑上加了密码。可没想到,孩子虽然不能在家里玩了,却跑到了网吧。直到有一天,孩子老师找到她,说孩子因玩游戏成绩大幅度下降时,她才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来不打骂孩子的丈夫大发脾气,把孩子痛打了一顿,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孩子上网。
“要是没有那些‘黑网吧’就好了!”王盼无奈地说,“许多村民,特别是一些孩子家长,都深受‘黑网吧’之害。有的村民也打电话举报过,但绝大多数网吧老板要么有关系,要么有钱,上面来查,他们托人说说情,或者给俩钱儿,也就没事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乡政府工作人员说:一般情况下,能开设“黑网吧”的都和一些管理部门关系不错,遇到上面有检查,老板们都会提前得到信息;由于对“黑网吧”的打击力度很大,“黑网吧”都不挂牌营业,且不开在繁华大街上。
在陈桥村采访时,网吧女老板的言辞与此不谋而合。当记者发现网吧里放有一台苹果机时,女老板这样解释:“这台苹果机是领导放的。”
在封丘县,一个外紧内松的“黑网吧”管理规则似乎已经被监管部门所认同。当然,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有关部门给“黑网吧”提供便利的同时,“黑网吧”老板也会有所回报的。
采访中,几乎每个“黑网吧”老板都会这样说:“工商部门经常来检查。”
看来,工商部门对大多数“黑网吧”都是知根知底的,但为何屡禁不止,其中的隐情不言而喻。
治理困局
“我们对乡村‘黑网吧’的整治力度是很大的,但在具体执行时,也有很大的难度。”封丘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纪检工作的阎文锋说。
阎文锋告诉记者,封丘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曾多次对“黑网吧”进行查处,就在农历正月初八、初九、初十三天时间里,全局还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了一次乡村“黑网吧”检查,但由于网吧经营成本低,并且社会对网络有一定的需求,所以根除“黑网吧”,非常困难。另外,工商部门单独执法也比较困难,有时候还会出现执法人员被围攻的危险。
执法存在困难,显然不能成为封丘县“黑网吧”普遍存在的理由。
阎文锋提出工商部门与公安局、通信管理部门等共同执法,是最理想的办法,他说,去年年底,这样的方法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然能够找到整治“黑网吧”的有效途径,“黑网吧”为何还普遍存在呢?
“当时对‘黑网吧’进行查处后,通信管理部门曾切断了‘黑网吧’的网络信号,但是作为通讯部门,他们也要追求经济效益,可能是他们后来又把‘黑网吧’信号接通了。”这样的解释,在符合“黑网吧”被查处后继续盛行的逻辑的同时,也体现了封丘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在“黑网吧”治理上的无奈和乏力。难道在封丘县,就找不到解决“黑网吧”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了吗?
当记者反映乡镇工商所工作人员和“黑网吧”老板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时,阎文锋态度坚决地说:“这样的事情局里还没发现,若真有此事,他们坚决治理,绝不手软!”
诚然,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黑网吧”就如同一个无法根除的顽疾,给青少年带来无穷隐患,根除“黑网吧”,阻力的确不小。但在封丘县,“几乎每个村里都有‘黑网吧’”的事实只能说明,这里给“黑网吧”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面对这样的状况,也许不能仅仅责怪于工商部门的监管乏力,正如阎文锋所言,整顿“黑网吧”,需要工商、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门联合起来。当下,整治“黑网吧”,应是封丘县各相关部门共同承担的责任,唯此,才能为青少年创造出适合他们成长的绿色网络通道。
乡村“黑网吧”
2010年2月25日,元宵节前夕。宽敞平坦的马路,热闹欢庆的街市,笑逐颜开的人群,封丘县鲁岗乡鲁岗村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在一个路口处,三个学生模样的小青年扶着自行车站在那里,其中一个戴眼镜的不停地打着电话,他们在等待一个同伴同去上网。而环顾四周,街道两旁,到处是商店、服装店、移动营业厅等各种大小店铺,与城市相比,这里唯独找不到网吧。
“网吧不在大街上,从这个路口向西走,然后向南拐,到那里再问问。”一名小青年比划着说,“前面路口向东走,里面也有两家。网吧都在村里面,很不好找。”
“听说这儿有个网吧,在哪儿?”在拐角处,记者问一名中年男子。
“你们不是本地人吧,这儿的网吧不开了。”他迟疑着说,很警惕的样子。
25日下午2:00左右,在一个小男孩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个农家院。院外面没有任何标志,仅从外表看,根本看不出是一家网吧。与其他农家院不同的是,这里摆放着十几辆自行车,不时有男女青年进进出出。
来到院内,掀开房屋门帘,记者发现,25台电脑分三排摆列在正屋内,隔壁房间,还有15台电脑分成两排。上网者大约有20多人,他们神情专注,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用QQ聊天,许多人还悠闲地抽着烟,屋内散发着浓浓的烟味。
屋内,找不到安全出口和任何安全设施,也没有“未成年人不准入内”、“不准吸烟”等警示语,更看不到营业执照。
正门口,坐着两个小男孩,他俩正在玩游戏。“我俩是同班同学,上初中二年级,我14岁,他15岁,都是本村的,在这上网每小时2块钱,花的是过年的压岁钱。”其中,一个小男孩边玩边说:“你们不就是来了解情况的吗?别问我们名字了。”听记者问他们名字,15岁的小男孩接过话说,“我们刚来,玩一会儿就走了”。
一张桌子旁边,坐着40多岁的男主人,他抽着烟,自由自在做着“网管”。上网手续非常简单,不需要登记也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只要交钱,就可以。
“我没办营业执照。”男主人说,“生意很不好做,工商部门经常来查……年前还来了一次”。他坦言,仅鲁岗村就有8家网吧,在鲁岗乡,几乎每个村里都有网吧,年前,旁边的村刚开了一个新网吧,这些网吧都没有营业执照。在鲁岗乡,记者又随机走访了两家网吧,正如男主人所说,这些网吧也没有营业执照,其规模、摆设和上一家大致相同。
鲁岗乡南边是封丘陈桥镇陈桥村。与鲁岗村相比,陈桥村的网吧紧邻马路,好找一些,但也必须询问才能找到,这里的网吧同样没有挂牌子。
在两个鞋店中间,有一个挂着帘子的门面房,房前停放五六辆自行车,屋内有20台电脑,网吧规模不大,设施简陋,没有营业执照。七八个上网者兴致正浓,有几个在玩“CS”,他们一边玩一边喊。
靠近过道处,一对兄弟在玩一个“对打”游戏,哥哥叫李宽(化名),弟弟叫李广(化名)。他俩双眼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控制键盘和鼠标的双手娴熟灵巧,稚嫩的小脸随着游戏的情节变换着表情,一副非常投入的样子。
见到记者问情况,李宽停下手中的游戏,怯生生地说:家里有电脑,但父母不让玩游戏,所以才来网吧的。李宽,13岁上六年级,弟弟12岁上五年级。在这里上网每小时1.5元,花的是自己过年攒的压岁钱。
“这是我侄子,放假了,没事来玩一会儿。”见到记者询问情况,女老板慌忙走过来解释说,“我们网吧生意不好,工商部门经常来查,刚开业没几天”。
这个网吧向北大约30米,还有一个规模一样的“黑网吧”。
采访中记者发现,“黑网吧”潜滋暗长在封丘县每个乡镇,他们隐蔽性强,已经成了这里充满隐患的独特行业。
外紧内松管理规则
“孩子还没上初中,自从迷上网络游戏,成绩直线下降。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孩子还是偷偷往网吧跑,我们已经没办法了。”在鲁岗乡,一位名叫王盼(化名)的学生家长说起网吧,苦不堪言。
王盼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在家做些小生意,在村里,自己家的条件还算不错。去年,看到同村几家买了电脑,自己也买了一台。听说在网上可以学到好多东西,本想让孩子也通过网络多学些知识,没想到孩子却迷上了网络游戏。起初发现孩子玩游戏时,她在电脑上加了密码。可没想到,孩子虽然不能在家里玩了,却跑到了网吧。直到有一天,孩子老师找到她,说孩子因玩游戏成绩大幅度下降时,她才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来不打骂孩子的丈夫大发脾气,把孩子痛打了一顿,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孩子上网。
“要是没有那些‘黑网吧’就好了!”王盼无奈地说,“许多村民,特别是一些孩子家长,都深受‘黑网吧’之害。有的村民也打电话举报过,但绝大多数网吧老板要么有关系,要么有钱,上面来查,他们托人说说情,或者给俩钱儿,也就没事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乡政府工作人员说:一般情况下,能开设“黑网吧”的都和一些管理部门关系不错,遇到上面有检查,老板们都会提前得到信息;由于对“黑网吧”的打击力度很大,“黑网吧”都不挂牌营业,且不开在繁华大街上。
在陈桥村采访时,网吧女老板的言辞与此不谋而合。当记者发现网吧里放有一台苹果机时,女老板这样解释:“这台苹果机是领导放的。”
在封丘县,一个外紧内松的“黑网吧”管理规则似乎已经被监管部门所认同。当然,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有关部门给“黑网吧”提供便利的同时,“黑网吧”老板也会有所回报的。
采访中,几乎每个“黑网吧”老板都会这样说:“工商部门经常来检查。”
看来,工商部门对大多数“黑网吧”都是知根知底的,但为何屡禁不止,其中的隐情不言而喻。
治理困局
“我们对乡村‘黑网吧’的整治力度是很大的,但在具体执行时,也有很大的难度。”封丘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纪检工作的阎文锋说。
阎文锋告诉记者,封丘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曾多次对“黑网吧”进行查处,就在农历正月初八、初九、初十三天时间里,全局还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了一次乡村“黑网吧”检查,但由于网吧经营成本低,并且社会对网络有一定的需求,所以根除“黑网吧”,非常困难。另外,工商部门单独执法也比较困难,有时候还会出现执法人员被围攻的危险。
执法存在困难,显然不能成为封丘县“黑网吧”普遍存在的理由。
阎文锋提出工商部门与公安局、通信管理部门等共同执法,是最理想的办法,他说,去年年底,这样的方法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然能够找到整治“黑网吧”的有效途径,“黑网吧”为何还普遍存在呢?
“当时对‘黑网吧’进行查处后,通信管理部门曾切断了‘黑网吧’的网络信号,但是作为通讯部门,他们也要追求经济效益,可能是他们后来又把‘黑网吧’信号接通了。”这样的解释,在符合“黑网吧”被查处后继续盛行的逻辑的同时,也体现了封丘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在“黑网吧”治理上的无奈和乏力。难道在封丘县,就找不到解决“黑网吧”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了吗?
当记者反映乡镇工商所工作人员和“黑网吧”老板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时,阎文锋态度坚决地说:“这样的事情局里还没发现,若真有此事,他们坚决治理,绝不手软!”
诚然,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黑网吧”就如同一个无法根除的顽疾,给青少年带来无穷隐患,根除“黑网吧”,阻力的确不小。但在封丘县,“几乎每个村里都有‘黑网吧’”的事实只能说明,这里给“黑网吧”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面对这样的状况,也许不能仅仅责怪于工商部门的监管乏力,正如阎文锋所言,整顿“黑网吧”,需要工商、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门联合起来。当下,整治“黑网吧”,应是封丘县各相关部门共同承担的责任,唯此,才能为青少年创造出适合他们成长的绿色网络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