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好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ing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应该转型,由教为中心转变到学为中心。语文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出来的。然则,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体现以学为主的,却少之又少。随便走进哪个语文课堂,你能看到的,总是教师在台上讲啊,问啊,表演啊,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这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语文课,对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实为大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语文,主要是学生主动地接触语文材料,多读多写多练。这道理并不深奥,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几十年来却大多是教师唱主角,实乃一件怪事。由教为中心转变到学为中心,为什么会这样举步维艰呢?根本原因不在普通教师是否接受了“以学为主”的理念,而在于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缺少一座连接的桥。我们的教学理念倡导以学为中心,而我们的教学资源却在倡导以教为中心。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老师走出困境,如何搭好“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这座桥,变教师的教为中心为学生的学为中心呢?
  一、坚持从学的角度拟定教学目标
  从学的角度拟定目标,教师要坚持“四个吃准”:即吃准课标中拟定的学段目标、吃准教材的编写意图、吃准课文特点、吃准学生实际。在“四个吃准”的基础上综合拟定学习目标。
  每教一篇课文,或设计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都要从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的角度拟定目标。课文讲了什么,这是显性的,易于发现;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这是隐性的,较难发现。教师只有通过精心钻研课标和教材,才能深入领悟。如人教版六年级课文《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从课文内容看,主要讲了三个故事、一个道理。有的教师便以为,教这篇课文只要让学生弄懂三个故事、一个道理就行了。这就是把“课文讲了什么”当成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妥当的。教这篇课文,关键是要让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特点。如果学生在这方面有收获、有进步,那就是一堂成功的阅读课。
  二、学会选定恰当的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内容都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要围绕教学目标来选定教学内容,而不要把课文内容当做教学内容。如前面提到的《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可考虑拟定以下三项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和重点句子;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感受科学精神的不可或缺。目标确定后,我们就围绕它选定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选定该教该学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课文讲了几个事例,这些事例与课文讲的道理之间有什么联系,并学习用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学写简单的议论文。以上三项内容,最后一项是重点,要花费更多的教学时间。
  三、重视设计学的活动
  阅读,是学生自身的一种学习行为和学习体验;阅读能力,必须经历自身的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练习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只能起辅助作用,而决不可代替学生的学。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具有以下具体的特征。
  1.有相对独立的学习板块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其学习结构模式是形成学习板块。它立足于学生的学,从学的角度展开学习过程。每堂课一般由三到五个学习板块构成,每个学习板块,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进程,若干学习板块连接起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链。教师的备课,侧重于学习板块的设计,研究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形成学习情境、展开学习过程,并指导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每个学习板块都有相对集中、相对独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一个板块一般达成一个重点学习目标,完成一项重点学习任务。这样设计,目标明确,内容集中,利于学生形成学习能力。
  3.有相对独立的学习时间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必定有相对独立的学习时间。每个学习板块都应有3到10分钟甚至时间更长的全班性独立读书、练笔的时间,此时全班学生处于一种表面静止、内心兴奋的状态。一堂课的全班性独立学习时间,一般会达到15分钟乃至20分钟以上。课堂教学整体呈现静——动——静——动这种一张一弛的状态。
  4.有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
  以学为主的教学,每个学习板块的学习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由以下三步组成:问题情境——自主读练——反馈交流。问题情境主要由教师创设,学生参与,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具体要求;自主读练,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是形成个体阅读体验的基础,是学习板块的核心环节,学生处于表面静止状态;反馈交流,是学生自主读练后的延伸、检验和小结,师生共同参与。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完整学习过程之后,在语文能力的某个方面正在提高。
  总之,以学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是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的以学生为阅读主体的教学,是一种教得轻松、学得有效的教学。语文教学呼唤由教转向学的转变。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片断一】  (出示):水平如镜、清泉潺潺、碧波荡漾、洪水滔滔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词语,选择一个或几个说说读了以后的感觉。  生1:“清泉潺潺”让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水声;  生2:“水平如镜”“碧波荡漾”让我看到水的不同形态;  生3:“碧波荡漾”“洪水滔滔”都写了水,但给人的感觉不同。前者让人愉悦,后者让人提心吊胆;  ……  【赏析】  祝老师利用看似简单的一组词语,通过学生读读、说说,很
朗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提高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设法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感悟,使有效朗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笔者结合《望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片段谈几点对朗读教学的思考。    [片段一]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谁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生读)  师:此刻你最想用哪个词表达出这幅景色的特点?  生:安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语文教学,莫不如此。  所谓“入乎其内”,就是教师认知、进入教材,对教材进行反复研读,仔细揣摩,认真分析,形成认知框架。所谓“出乎其外”,就是教师要跳出教材,将教材升华到更大的思考主题,进而在脑海里拓展出一个广阔充裕的空间。只有这样教师才
【关键词】“活动·探究”单元,价值,实施,问题与对策  话题一:“活动·探究”的价值  戴晓娥:就我的理解,“ 活动·探究”应该成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方式,每个单元的学习都离不开“ 活动·探究”,那为什么教材还要专门设置“活动·探究”单元呢?  陆志平:戴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大家关注。只有明白了“活动·探究”单元的价值,才能自觉地、创造性地实施。这里其实需要分两个层次来探讨:一是“ 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针对考试,传统的语文复习方式往往采用的是机械、单调的题海战术。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主动构建适合自身的方法体系,真正提高复习效率,达到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建议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鉴于此,笔者在本校浓厚的教学改革氛围中,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语文学习评价,发现它可以给语文课堂教学不时地加点“味精”,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生持续进步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一、让成长记录袋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先天就具有争强
教学设想:  《月光启蒙》一文语言生动、优美,情感真挚、动人,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读来仿如一首清新宜人的小诗,回味悠长,那份从文中散发出来的浓浓真情,又如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如何将文中流动的这份情感传送给每一个学生,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我想,那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让学生的心灵完全沉浸于文中的感情世界。古人说得好:“披情以入文,情动而辞发。”在课堂中,让学生与作
众所周知,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习主体——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替代的。而在这特殊的认识活动中,学习动机是内驱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是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笔者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教师对学生这一内驱力的唤醒、激励、利用,而作为小学基础教育学科的小学语文,更应在教学中从这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尊重学生,唤醒动机  学生愿意学习语文,愿意参
汉字将文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写字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写字技能的提高,而且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同时,写字练习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心理品质培养以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因此,学习写字,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
近年来,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都开展了对语文教材进行单元整合的实践探索。下面我就以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我对写景类课文单元整体教学导读课的初探。  一、单元整体解读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首要任务是对单元进行整体解读。教师在把握编者对这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的情况下解读每篇课文,做到居高临下、前后联系地解读每篇课文。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以“景秀中华”为专题编排教材。其中,《黄山奇松》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