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森林资源和水土等几方面情况的论述,阐述了信息革命和生态文明的关系。
关键词:信息革命;生态文明;关系
中图分类号: S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70-1
从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看,信息革命在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生态危机是生态失调的恶性发展结果,主要是由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当前全球生态危机主要包括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先进,人类借助其应对生态危机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可以预见,在信息革命席卷而来时,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必将实现可持续、低碳的发展。
1森林锐减
1.1森林锐减的现状
森林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和最稳定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和自然基础,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肺”。森林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这不仅因为森林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可更新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圈的正常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1.2信息技术对缓解森林锐减的作用
信息技术对缓解森林锐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防止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损坏。二是防止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三是加强监测提高管理水平。信息革命进程中,有诸多技术都直接或间接地对保护森林资源做出了贡献,但最直观的莫过于3S技术。
信息技术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3S技术为森林、野生动植物、地表植被等多资源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运用GIS技术,可将调查数据、基本地理要素、小班区划界线、专业调查数据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专项制图、资源分析及森林经营管理等森林资源管理活动中;运用RS技术可通过不同年度卫片光谱特征性质的分析来进行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监测;结合GPS可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清查、灾害调查、监测与预测预报、森林信息动态的野外调查等。
2土地荒漠化
2.1土地荒漠化的现状
目前全球沙化土地正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有10亿以上的人口、40%以上的陆地表面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地球上的荒漠化地区主要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都是人类最贫困的地区。由于环境恶劣,并且缺乏资金和其他资源,贫困地区的人口被迫加剧开发原已超负荷的土地,如通过无限制放牧、砍伐森林、过度开垦等来维系生存,从而不断加大土地的负载,形成荒漠化与贫困化的恶性循环。据了解,全球每年有上百万的人因为荒漠化而被迫走上迁徙之路。
2.2信息技术对防止土地荒漠化的作用
土地荒漠化具有发生范围广、面积大的特点,因此,使用人工进行地面普查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遥感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获取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小等优点,在过去的30多年中,已逐渐成为土地荒漠化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和技术手段。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荒漠化的监测,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卫星数据进行资源调查和灾害、环境的监测;80年代初期开始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有关土地荒漠化的资源调查。总之,遥感技术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GPS还协助提供定位属性信息,成为完善荒漠化监测中信息系统的技术手段,GPS在荒漠化监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水土流失
3.1水土流失概况
水土流失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害,联合国已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全球的水土流失存在日益恶化的趋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世界约有2500万平方公里土地遭受水土流失,占陆地总面积的16.7%,每年流失土壤260亿吨。全球的农地每年因土壤侵蚀损失300万平方公里,由河流输送入海的泥沙,从以前的每年100亿吨到20世纪增至250亿吨以上,每年农耕地的土壤流失量约200多亿吨。
3.2信息技术在水土流失调查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遥感调查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优势。遥感调查能在短时期内完成大范围的土壤侵蚀监测,极大地提高土壤侵蚀调查的工作效率和精度。目前,许多国家已将遥感技术应用到水土管理、监测中,中国已经将遥感技术运用到水土流失调查中。遥感也被应用到动态水保监测分析中,利用遥感的多传感器、多时相的特点,通过对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进行变化信息的提取,为动态水保监测提供了可能。利用实时的遥感图像监测分析土壤侵蚀总量以及年度变化趋势、植被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工程措施治理效益、林草种植措施效益,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发出警示。国外在模拟理论和模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
3.3信息技术使水土流失的实时监测成为可能
GPS测量相对独立,任何一点的测量均是依靠卫星信号定位的,和前后测点无关,因而没有地面通视的要求,也没有误差积累的影响,可以用来测量小范围的水土保持设施或水土流失现象发生的位置、几何特征等,还可监测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以及退耕还林的具体面积及分布。把GPS的接收主板与计算机的主板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便携式设备,既可在内业完成规划设计工作,又可完成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的野外施工放样工作,也可用于施工监理,随时监测工程进度。
作者简介:李保权,男,汉族,吉林梨树人,梨树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大学文化。
关键词:信息革命;生态文明;关系
中图分类号: S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70-1
从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看,信息革命在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生态危机是生态失调的恶性发展结果,主要是由人类盲目和过度的生产活动所引起的。当前全球生态危机主要包括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先进,人类借助其应对生态危机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可以预见,在信息革命席卷而来时,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必将实现可持续、低碳的发展。
1森林锐减
1.1森林锐减的现状
森林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和最稳定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和自然基础,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肺”。森林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这不仅因为森林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可更新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圈的正常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1.2信息技术对缓解森林锐减的作用
信息技术对缓解森林锐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防止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损坏。二是防止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三是加强监测提高管理水平。信息革命进程中,有诸多技术都直接或间接地对保护森林资源做出了贡献,但最直观的莫过于3S技术。
信息技术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3S技术为森林、野生动植物、地表植被等多资源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运用GIS技术,可将调查数据、基本地理要素、小班区划界线、专业调查数据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专项制图、资源分析及森林经营管理等森林资源管理活动中;运用RS技术可通过不同年度卫片光谱特征性质的分析来进行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监测;结合GPS可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清查、灾害调查、监测与预测预报、森林信息动态的野外调查等。
2土地荒漠化
2.1土地荒漠化的现状
目前全球沙化土地正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有10亿以上的人口、40%以上的陆地表面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地球上的荒漠化地区主要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都是人类最贫困的地区。由于环境恶劣,并且缺乏资金和其他资源,贫困地区的人口被迫加剧开发原已超负荷的土地,如通过无限制放牧、砍伐森林、过度开垦等来维系生存,从而不断加大土地的负载,形成荒漠化与贫困化的恶性循环。据了解,全球每年有上百万的人因为荒漠化而被迫走上迁徙之路。
2.2信息技术对防止土地荒漠化的作用
土地荒漠化具有发生范围广、面积大的特点,因此,使用人工进行地面普查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遥感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获取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小等优点,在过去的30多年中,已逐渐成为土地荒漠化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和技术手段。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荒漠化的监测,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卫星数据进行资源调查和灾害、环境的监测;80年代初期开始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有关土地荒漠化的资源调查。总之,遥感技术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GPS还协助提供定位属性信息,成为完善荒漠化监测中信息系统的技术手段,GPS在荒漠化监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水土流失
3.1水土流失概况
水土流失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害,联合国已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全球的水土流失存在日益恶化的趋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世界约有2500万平方公里土地遭受水土流失,占陆地总面积的16.7%,每年流失土壤260亿吨。全球的农地每年因土壤侵蚀损失300万平方公里,由河流输送入海的泥沙,从以前的每年100亿吨到20世纪增至250亿吨以上,每年农耕地的土壤流失量约200多亿吨。
3.2信息技术在水土流失调查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遥感调查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优势。遥感调查能在短时期内完成大范围的土壤侵蚀监测,极大地提高土壤侵蚀调查的工作效率和精度。目前,许多国家已将遥感技术应用到水土管理、监测中,中国已经将遥感技术运用到水土流失调查中。遥感也被应用到动态水保监测分析中,利用遥感的多传感器、多时相的特点,通过对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进行变化信息的提取,为动态水保监测提供了可能。利用实时的遥感图像监测分析土壤侵蚀总量以及年度变化趋势、植被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工程措施治理效益、林草种植措施效益,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发出警示。国外在模拟理论和模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
3.3信息技术使水土流失的实时监测成为可能
GPS测量相对独立,任何一点的测量均是依靠卫星信号定位的,和前后测点无关,因而没有地面通视的要求,也没有误差积累的影响,可以用来测量小范围的水土保持设施或水土流失现象发生的位置、几何特征等,还可监测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以及退耕还林的具体面积及分布。把GPS的接收主板与计算机的主板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便携式设备,既可在内业完成规划设计工作,又可完成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的野外施工放样工作,也可用于施工监理,随时监测工程进度。
作者简介:李保权,男,汉族,吉林梨树人,梨树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大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