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六种关系 使探究回归儿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fis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探究回归儿童的年龄特点,需要处理好六种关系——“预期目标和动态生成目标”、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解决问题方法单一与多种解题方法、课堂教学的“扶”与“放”、动手操作与动脑思维、课内与课外之间,恰当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科学探究真正回归儿童。
  【关键词】六种关系;儿童特点;科学探究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分别阐述,如何处理六种关系,使探究真正回归儿童。
  一、处理好预期目标和动态生成目标之间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新课程背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老师要善于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利于学生探究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才能成就精彩课堂。如《电路》单元,探究如何让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灯泡的,两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的,总开关控制很多灯泡的,如果你是家里的电路设计师,你的家庭用电器线路怎样布置既省钱又方便?这些活动虽然不是预设的,却与生活经验有关,这也是科学教育所倡导的“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教学理念。
  二、处理好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材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范本,是给教者的一个思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必须与教材进行对话,既不丢掉教材盲目的教,也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对所教内容进行适度补充、延伸、拓宽和重组。教感兴趣的:如《降落伞》一课,怎样的降落伞下降慢?哪一小组的鸡蛋从4楼降落而不破?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拓展,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科学探究内容,才能真正有效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有生活经验的:如《毛细现象》一课,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很多,贴身衣服为什么最好是棉质的?什么样的抺布吸水性好?把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作为探究内容,揭示其背后隐藏的科学道理,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三、处理好解决问题方法单一与多种解题方法之间的关系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以及《科学素养的基准》都指出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但探究式教学中也包含多种形式和方法:阅读资料、调查访问、种植饲养等都是科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手段,解决问题不能依靠探究这唯——种方法,有时需要依据所学内容的不同,恰当选用解决方式。实验操作式:这如《摆的秘密》、《溶解》、《简单机械》等一些现象等,需要进行实验操作,总结规律,解释身边的科学现象。资料查阅式:有些内容无法在现有条件进行实验探究。如《恐龙的灭绝》、《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内容,需要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调查访问式:如调查水资源、环保袋使用情况等环境保护方面内容,更多的是采用调查访问式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饲养种植式:如养蚕、种蚕豆等实验,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才能发现其中的科学奥秘。
  四、处理好课堂教学的“扶”与“放”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问题上,“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课堂现象仍存在:教师中心论的课“扶”得多,“学生中心论的”放“得多。“扶”的课老师带着学生一步步按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没有意外,一切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放”的课,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结果导致教师无法控制课堂。把握好“扶”与“放”的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实验操作。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扶,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放。如酒精灯的使用要“扶“,老师分步讲解,带着学生严格按照要求操作。研究《摆》,数摆、计时稍有不规范,实验数据误差就会很大,归纳不出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的关系。有些探究则需要“放”。如研究导体和绝缘体,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去测试,发现有的笔导电,有的笔不导电;进一步证明了金属是导体油漆是绝缘体。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扶”,规律容易呈现的需要“放”。如研究杠杆,由数据转化为杠杆省力原理的较为困难,这样的数据分析推理,需要老师“扶”一点。而有些易于发现原理的则要多“放”。如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如何把看不见的传热过程变为看得见的,在锅壁放各种物体,从各种物体的变化“看”到了热传递的过程,这样的内容适度“放”。设点“陷井”。有意留点陷井,产生一些不和谐的数据,更易发现事实真相。如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关系的问题时,有的组为了图方便用钩码,增加重量直接在下面加钩码。汇报数据时明显有误差,发现增加钩码的同时也增加了长度。类似这样的情况,操作前有意不提醒,留点陷井,得出一些不和谐的数据,更容易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
  五、处理好动手操作与动脑思维之间的关系
  讨论充分,操作时间少。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前松后紧式课堂。教学时老师往往把握不好讨论的时间,讨论时间过多,实验时间只能受压缩匆忙走过场。过于精细的实验方案,过于多的注意事项,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学生在老师框定的范围内一步一步操作,探究性实验变成了验证性实验。教学《点亮小灯泡》一课时,有的组发现一根导线、两根导线都能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有时在灯泡点亮的电路里再加一根导线灯泡不亮了,导线却发烫了。短路现象老师课前预计到,没有提醒学生,而是让学生去试,试过后再分析,对短路现象的认识更深刻。
  操作时间多,汇报交流少。章鼎儿语“没把交流当作一回事,实际上正是没把刚才的探究当一回事,实际是老师没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当作一回事”。实验后对数据的交流分析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极佳机会。“活动有余、思维不足” 的课堂还普遍存在,关键在于老师指导学生的讨论要善于抓关键点,分配好各环节的时间,使探究更有意义。
  六、处理好课内探究与课外延伸之间的关系
  《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课程的开放性”。空间上可以有拓展性和开放性;形式上可以有灵活性和机动性。这也是刘默耕老师一直倡导的“一箭多雕”、“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境界。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使探究更加深入。时间的限制:有些内容受时间的限制无法在课内完成的需要在课后去探究。如研究蚕豆种子横切、纵切、有种皮没种皮、胚根的不同摆向,对蚕豆生长的影响等可以放到课后去完成。材料的限制:课前准备的一些实验材料,无法满足课堂探究的需要,可以延伸到课后去进行。如研究了镜子成像规律,课后做万花筒和潜望镜;如研究了磁铁同极相斥,课后做一个永动摆等。能力的限制。学生能力有限,有些需要家长的协助才能完成。如调查类的:空气的污染,汽车尾汽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受学生能力限制的探究,可以延伸到课外去探究。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郁波.“国际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历史与现状”.比较教育研究,2003(8)159
  [2]章鼎儿.“对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反思.”桂馨科学课(上)4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其他文献
小学生有着其独特性,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是英语学习开启阶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掌握好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在活动中学习语言,训练语言,运用语言。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看法。  一、了解掌握小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小学生相对于其他群体学生而言有着其独特的一面,了解小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是搞好小学外语教学的基础与前提。
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2011年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根据学校要求制定完成了包括电气信息类专业在内的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和培养方案.为保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其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一是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二是积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自我,三是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实践,四是创设增强学生竞争动力氛围。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分析研究  在学生成长中,非智力因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结合非智力因素培养,
初中科技史的知识枯燥零碎,对科技史的教学可以从探索生活中的历史入手,整合教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在探索的基础上了解科技史的发展过程,总结归纳科技史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在校企合作的探索实践中,采取以"共同核心需求"为契合点的"1+N"校企合作新模式,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