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不锈钢企业,通过引进智能化车间,原本需要数千人的工厂,如今,仅需一百人不到就可以完整运作起来。在感叹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感慨有那么多人要面临再就业问题。在这些人当中,最为艰难的要数中年人,他们到了50岁前后,父母已年迈,自己的身体机能也开始下降,社会对这一个人群的要求要比那些20出头的年轻人要求要苛刻得多。中年人再就业问题一直都存在,但近几年这种矛盾更为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日前,《小康》记者就中年人再就业这一主题,采访了曾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后又干过厂长、做过高管,再后来人到中年面临事业危机、中年危机,最终走上创业之路的张吉。他曾有过在大企业做高管的风光,也曾对中年危机的到来猝不及防,如今的他又重新认识了自身优势与短板,选择创业后再次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张吉祖籍湖北,目前定居广州,他1993年毕业便来到广州闯荡,进入一家世界500强制衣企业工作,成为珠三角第一批享受到广东改革开放红利的年轻人。那时候的他意气风发,享受着企业带来的高报酬、好福利。“1993年大学毕业,国家给我们分配工作是200元一个月,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我不满足,就来了广东闯荡,那时候一个月就有1000元工资。”张吉回忆说。
那时候他所在的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几年后他就在广州置业,用二八定律来说,他是属于优秀且幸运的那20%。当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青年没有遭受社会毒打,到中年还要被社会“上一课”。
张吉回忆,2008年,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效益每况愈下,而他在这家企业辛勤耕耘15年,也遇到了行业的“天花板”,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开始了数年的跳槽生涯。
他介绍,当时自己35岁左右,已经开始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从原来的企业出来之后,发现在35-45岁之间,自己的处境有些尴尬。因为广东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开始迁往广东省外或迁到东南亚国家,自己再觅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工作比较难。为了找到高薪的管理工作,数年间他辗转国内多个省份工作。但这高薪意味着要与家人分隔两地,工作的危机解决了,家庭危机又来了。
2017年,年近50的张吉终于在家庭与事业中做了折中的选择——放弃高薪,回到广东再就业。张吉分析,新的企业,对他当时那个年龄段的人要求是很苛刻的,想要高薪要不就得短时间内为公司带来效益,否则就只能降低自己的目标薪资。
“我在这3个年头(2017-2020)里,经历了我人生中最迷茫、无助、无奈、痛苦的日子。”张吉说。他回忆,回来等于是降职降薪,自己做管理出身,以前别人都会叫自己“张总”是自己使唤别人做事。但是回来广东工作后,不仅薪酬上少了一大截,自己的称呼也成了“张经理”要被人使唤来使唤去的,这个年纪再去经历这些,内心的落差很大。
张吉介绍,那几年,在这种焦虑、不安、高压的环境下,经常失眠甚至觉得身体也不如以前,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自己曾经在亲友眼中也是个小有成就的成功人士,但是后来最怕亲友见面再问起自己的工作,每次都觉得很尴尬。在那3年,张吉觉得自己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遭受着严重摧残。
当然,张吉的经历在当今中年人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近年来,科技化、智能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这对中、老年人来说“不太友好”。就像网上购票、扫描点餐、以及疫情期间所到之处几乎都要查看健康码,他们要完全融入还是有一定难度。现代化智能化在各行各业的普及,让中年人就业更加艰难。
在艰难处境中,张吉没有坐以待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他意识到,自己数十年的制衣管理从业经验,再加上最近三年又把基层制衣技术这一短板补齐。于是,他调整心态,将中年暴露出的弊端转为优势。为何不去自己创业?说干就干,张吉很快就开了自己的公司。
张吉介绍,人不管在什么阶段经历磨难,都是会成长的。这几年,他发现自己的抗压能力有所提升,今后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能面对更多的事情;其次是在社会交流上,经历了这个事情后更加认识到社会的现实,并开始洞察人性,更懂得交流。
“困难总是带着机遇一起来的,破解中年危机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调整好心态,心态平稳了在心理上才能突破自己。我的心态改变后突然觉得自己越来越年轻了,学习能力特别强,年轻人的东西我也很喜欢。如今我每周会读一本书还会写读书笔记,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刚毕业时候那种充沛的精力,也是这时候我的事业开始有了转机。”张吉说。在这个过程中,《丰乳肥臀》和《活着》两本书让他感触很深,他觉得对比起书中那个时代的艰难,自己如今的经历也不算什么。
如今的张吉,不仅将公司开起来了,还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经常在某些社交软件上,以自己为模特,展示各种新款服装。
编辑/麦婉华
日前,《小康》记者就中年人再就业这一主题,采访了曾在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后又干过厂长、做过高管,再后来人到中年面临事业危机、中年危机,最终走上创业之路的张吉。他曾有过在大企业做高管的风光,也曾对中年危机的到来猝不及防,如今的他又重新认识了自身优势与短板,选择创业后再次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遭遇人生“滑铁卢”
张吉祖籍湖北,目前定居广州,他1993年毕业便来到广州闯荡,进入一家世界500强制衣企业工作,成为珠三角第一批享受到广东改革开放红利的年轻人。那时候的他意气风发,享受着企业带来的高报酬、好福利。“1993年大学毕业,国家给我们分配工作是200元一个月,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我不满足,就来了广东闯荡,那时候一个月就有1000元工资。”张吉回忆说。
那时候他所在的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几年后他就在广州置业,用二八定律来说,他是属于优秀且幸运的那20%。当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青年没有遭受社会毒打,到中年还要被社会“上一课”。
张吉回忆,2008年,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效益每况愈下,而他在这家企业辛勤耕耘15年,也遇到了行业的“天花板”,不满足于现状的他开始了数年的跳槽生涯。
他介绍,当时自己35岁左右,已经开始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从原来的企业出来之后,发现在35-45岁之间,自己的处境有些尴尬。因为广东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开始迁往广东省外或迁到东南亚国家,自己再觅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工作比较难。为了找到高薪的管理工作,数年间他辗转国内多个省份工作。但这高薪意味着要与家人分隔两地,工作的危机解决了,家庭危机又来了。
中年人再就業局面尴尬
2017年,年近50的张吉终于在家庭与事业中做了折中的选择——放弃高薪,回到广东再就业。张吉分析,新的企业,对他当时那个年龄段的人要求是很苛刻的,想要高薪要不就得短时间内为公司带来效益,否则就只能降低自己的目标薪资。
“我在这3个年头(2017-2020)里,经历了我人生中最迷茫、无助、无奈、痛苦的日子。”张吉说。他回忆,回来等于是降职降薪,自己做管理出身,以前别人都会叫自己“张总”是自己使唤别人做事。但是回来广东工作后,不仅薪酬上少了一大截,自己的称呼也成了“张经理”要被人使唤来使唤去的,这个年纪再去经历这些,内心的落差很大。
张吉介绍,那几年,在这种焦虑、不安、高压的环境下,经常失眠甚至觉得身体也不如以前,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自己曾经在亲友眼中也是个小有成就的成功人士,但是后来最怕亲友见面再问起自己的工作,每次都觉得很尴尬。在那3年,张吉觉得自己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遭受着严重摧残。
当然,张吉的经历在当今中年人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近年来,科技化、智能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这对中、老年人来说“不太友好”。就像网上购票、扫描点餐、以及疫情期间所到之处几乎都要查看健康码,他们要完全融入还是有一定难度。现代化智能化在各行各业的普及,让中年人就业更加艰难。
好的心态是破解中年危机关键
在艰难处境中,张吉没有坐以待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他意识到,自己数十年的制衣管理从业经验,再加上最近三年又把基层制衣技术这一短板补齐。于是,他调整心态,将中年暴露出的弊端转为优势。为何不去自己创业?说干就干,张吉很快就开了自己的公司。
张吉介绍,人不管在什么阶段经历磨难,都是会成长的。这几年,他发现自己的抗压能力有所提升,今后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能面对更多的事情;其次是在社会交流上,经历了这个事情后更加认识到社会的现实,并开始洞察人性,更懂得交流。
“困难总是带着机遇一起来的,破解中年危机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调整好心态,心态平稳了在心理上才能突破自己。我的心态改变后突然觉得自己越来越年轻了,学习能力特别强,年轻人的东西我也很喜欢。如今我每周会读一本书还会写读书笔记,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刚毕业时候那种充沛的精力,也是这时候我的事业开始有了转机。”张吉说。在这个过程中,《丰乳肥臀》和《活着》两本书让他感触很深,他觉得对比起书中那个时代的艰难,自己如今的经历也不算什么。
如今的张吉,不仅将公司开起来了,还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经常在某些社交软件上,以自己为模特,展示各种新款服装。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