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体育知识也在不断地增加和发展。然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却是相对固定的。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以达到增强体质、发展个性的目的呢?怎样才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合理地组成一个有效的整体,使体育教学能够畅通无阻地运行,使教学活动协调运行起来、功能调动起来等,这些我们所遇到的问题都需通过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来加以解决。与此同时,随着体育教学理论的不断丰富和不断深入,自然出现了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初步认识,发现了其“要素——结构——功能”的基本特征,从而形成体育教学模式整体优化的基本思路。
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是指在现有物质条件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时有计划地采用教学模式,科学组织,通过分析和综合,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育模式的整体优化,有赖于教师和学生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要掌握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并以此为基本点设定教学目标,以期提高学生水平。此外,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离不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兴趣是否提高,态度是否积极等。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需要遵循两个标准:首先是体育教学效率的优化。体育教学效率的优化是指体育教学中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具体体现在为达成教学任务或目标时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是否合理、高效。教学中,我们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应讲究效率,追求省时、省力、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而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与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都是为了优化教学效率。但纵观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整体低下,这一现实也迫切需要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其次是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化。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化体现在预设的任务和预期目标上。在制定体育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及其体育基础,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体育教学模式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和心理健康目标等。尽管在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时会有所侧重,但不管是侧重哪一方面,都要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化。
影响整体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学条件、教师、学生特点是主要因素。此外,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等也密切相关。本文以教学模式特征优化的内容作为逻辑起点与突破口,针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相应策略,以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理论主要是研究体育教学情境中,教师通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并由此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用以指导体育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体育教学理论是制定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它为体育教学模式的确定与选用指明了方向。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必须根据体育教学理论做参考,由于教学理论呈多元化态势,要在教学中落实教育思想,需要对教材内容做精细的选择,但教学内容同样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了使教学思想符合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方向,使之更加条理化、明确化,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性质,把它分为精细教学型内容和介绍型教学知识。
精细型教学知识主要是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修知识以及与终身教学相联系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精细型教学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教学思想:学习体育技能、掌握运动技能、终身学习的体育意识和习惯。但从结果的角度看,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形的。因此,对前两方面的知识我们采用的是技能课教学模式,而后者我们采取的是情感教学模式,通过和学生交流,给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
介绍型教学内容是指选修知识、尝试性知识以及难度较小的知识等。这种内容主要以培养学生兴趣和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且相辅相成。所以,针对这些材料应选择以情感体验教学模式为基础的体能训练课程,一方面促进体能的发展,选择自我实践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宽松的学习环境,成功的学习经验,选择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二、根据单元教学不同阶段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在精细教学类内容中,为了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规定了教学时限,同样也对各阶段学生需要掌握运动技能的数量作了规定。因此,“大单元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指根据不同的环节以及重点程度来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确保各个环节合理衔接,运动教学过程顺利完成。在单元教学中,由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定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灵活安排,重点分明,使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都可以得到优化。
学生在初学动作阶段,会对有难度的运动技术缺乏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疑,引发学生尽快地进入动作学习状态。这一阶段宜采用的模式有: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领会式教学等;进入第二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逐渐增强,之前的学习也为这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此阶段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模仿式教学、程序式教学等,以技术学习为主,便于继续系统、深入地学习。这一阶段在了解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实际情况后,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错以改进动作质量,并继续加强实践;在实践阶段,由于学生已经学会并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要反复实践以进一步巩固,此外,在动作的细节方面应多加注意。因此在这个阶段,应选择能力构建模式,自我学习模式。
三、根据不同的外部教学条件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育的外部条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的硬件,如不同地区的各种体育器材、设备、场地等,第二类是指不固定的硬件和软件,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设置的体育项目、教具、幻灯片、模型以及多媒体等。优化的方法是指组合不同形式的硬件,即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传统项目,合理地选择多种体育场地和器材,并对场地进行合理布置,辅之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教具、挂图、幻灯片和模型等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师和不同的学生,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运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我们知道,之所以选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因为教学条件、教学内容以及客观条件等的制约。即使在同一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具体的体育教学目标、模式,合理地、科学地、有创造性地运用和组合体育教学条件,产生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四、根据学生基础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体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因此,教师在选用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主要将其分为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学应该考虑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因材施教,制定各个阶段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如小学阶段应主要以游戏为主,以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生活体育模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等为主,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黄金时期,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较浓,且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所以应以技能教学内容为主,伴之以启发式、发现式、领会式教学模式,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体能。
就学生而言,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体育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进行分组、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教师而言,其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教学风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一方面,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勤于实践,跟上教学改革的脚步,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水平,要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还要努力学习,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 马启韦.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 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4]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电化教育研究,2001(4).
(责任编辑陈国庆)
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是指在现有物质条件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时有计划地采用教学模式,科学组织,通过分析和综合,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育模式的整体优化,有赖于教师和学生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要掌握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并以此为基本点设定教学目标,以期提高学生水平。此外,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离不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兴趣是否提高,态度是否积极等。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需要遵循两个标准:首先是体育教学效率的优化。体育教学效率的优化是指体育教学中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具体体现在为达成教学任务或目标时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是否合理、高效。教学中,我们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应讲究效率,追求省时、省力、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而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与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都是为了优化教学效率。但纵观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整体低下,这一现实也迫切需要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其次是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化。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化体现在预设的任务和预期目标上。在制定体育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及其体育基础,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体育教学模式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和心理健康目标等。尽管在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时会有所侧重,但不管是侧重哪一方面,都要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化。
影响整体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学条件、教师、学生特点是主要因素。此外,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等也密切相关。本文以教学模式特征优化的内容作为逻辑起点与突破口,针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相应策略,以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理论主要是研究体育教学情境中,教师通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并由此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用以指导体育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体育教学理论是制定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它为体育教学模式的确定与选用指明了方向。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必须根据体育教学理论做参考,由于教学理论呈多元化态势,要在教学中落实教育思想,需要对教材内容做精细的选择,但教学内容同样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了使教学思想符合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方向,使之更加条理化、明确化,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性质,把它分为精细教学型内容和介绍型教学知识。
精细型教学知识主要是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修知识以及与终身教学相联系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精细型教学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教学思想:学习体育技能、掌握运动技能、终身学习的体育意识和习惯。但从结果的角度看,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形的。因此,对前两方面的知识我们采用的是技能课教学模式,而后者我们采取的是情感教学模式,通过和学生交流,给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
介绍型教学内容是指选修知识、尝试性知识以及难度较小的知识等。这种内容主要以培养学生兴趣和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且相辅相成。所以,针对这些材料应选择以情感体验教学模式为基础的体能训练课程,一方面促进体能的发展,选择自我实践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宽松的学习环境,成功的学习经验,选择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二、根据单元教学不同阶段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在精细教学类内容中,为了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规定了教学时限,同样也对各阶段学生需要掌握运动技能的数量作了规定。因此,“大单元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指根据不同的环节以及重点程度来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确保各个环节合理衔接,运动教学过程顺利完成。在单元教学中,由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定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灵活安排,重点分明,使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都可以得到优化。
学生在初学动作阶段,会对有难度的运动技术缺乏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疑,引发学生尽快地进入动作学习状态。这一阶段宜采用的模式有: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领会式教学等;进入第二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逐渐增强,之前的学习也为这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此阶段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模仿式教学、程序式教学等,以技术学习为主,便于继续系统、深入地学习。这一阶段在了解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实际情况后,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错以改进动作质量,并继续加强实践;在实践阶段,由于学生已经学会并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要反复实践以进一步巩固,此外,在动作的细节方面应多加注意。因此在这个阶段,应选择能力构建模式,自我学习模式。
三、根据不同的外部教学条件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育的外部条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的硬件,如不同地区的各种体育器材、设备、场地等,第二类是指不固定的硬件和软件,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设置的体育项目、教具、幻灯片、模型以及多媒体等。优化的方法是指组合不同形式的硬件,即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传统项目,合理地选择多种体育场地和器材,并对场地进行合理布置,辅之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教具、挂图、幻灯片和模型等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师和不同的学生,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运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我们知道,之所以选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因为教学条件、教学内容以及客观条件等的制约。即使在同一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具体的体育教学目标、模式,合理地、科学地、有创造性地运用和组合体育教学条件,产生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四、根据学生基础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体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因此,教师在选用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主要将其分为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学应该考虑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因材施教,制定各个阶段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如小学阶段应主要以游戏为主,以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生活体育模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等为主,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黄金时期,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较浓,且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所以应以技能教学内容为主,伴之以启发式、发现式、领会式教学模式,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体能。
就学生而言,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体育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进行分组、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教师而言,其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教学风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一方面,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勤于实践,跟上教学改革的脚步,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水平,要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还要努力学习,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 马启韦.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 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4]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电化教育研究,2001(4).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