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获知吉陶单极虫不同地理株系间的遗传变异及系统发育关系,实验对吉陶单极虫中国重庆、中国湖北、中国四川、日本盐田、韩国全北、韩国首尔等地理株系进行形态学比较及基于1
【机 构】
: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获知吉陶单极虫不同地理株系间的遗传变异及系统发育关系,实验对吉陶单极虫中国重庆、中国湖北、中国四川、日本盐田、韩国全北、韩国首尔等地理株系进行形态学比较及基于18S rDNA序列的变异位点、相似度、遗传距离、基因型的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发现,吉陶单极虫各株系孢子形态特征基本一致;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9.5%~100.0%,变异位点数为0~6个,遗传距离为0.000~0.004;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大部分有鞘膜的单极虫聚为一支,无鞘膜的单极虫聚为另一支;无鞘膜单极虫依据寄生部位的不同形成了特殊的鳍寄生支系和鳃寄生支系.研究表明,吉陶单极虫鞘膜不宜作为该物种鉴定的主要依据,该物种的鉴定仍应以孢子本身的形态及量度为主;虽然单极虫鞘膜的形状和大小并不稳定,但物种自身有无鞘膜一般与其系统发育相关,且单极虫有鞘膜支系与无鞘膜支系可能有着不同的进化模式;吉陶单极虫并未形成与寄生部位相关的特殊分化也未形成地理种群特有的单系.这种遗传格局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各地理分布区吉陶单极虫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株系且各地理株系之间隔离的时间较短或存在较频繁的基因交流,尚未形成较大的种群分化.
其他文献
为研究冰藏期间花鲈鱼片的品质及蛋白质生化特性的变化,通过感官评分、pH、质构、色差、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菌落总数(TVC)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
利用石蜡切片和H E染色技术,观察了体质量50~100 g 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头部、下颌部、背部和腹部皮肤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施氏鲟各部位皮肤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均
为了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本研究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4种不同养殖模式[淡水池塘养殖模式(FWP)、海水池塘养殖模式(SP)、高位池养
随机选取室内养殖的5月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120尾,测定了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头长(X4)、眼后头长(X5)、吻长(X6)、眼径(X7)、尾柄长(X8)、尾柄高(X9)
测定了采自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附近海域野生的体质量为132~199 g的青干金枪鱼Thunnus tonggol和体质量为311~504 g的小头鲔Euthynnus affinis幼鱼全鱼及肌肉的营养成分
摘 要:本文针对云南咖啡园在雨季出现的一种咖啡果实变黑的黑果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获得CPE5和CPE12菌株。这2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毡状,菌丝体灰白色,表面稀疏,背面出现浅黄色色素。分生孢子具1~8个隔膜,长6.08~65.3 ?m,宽2.76~9.03 ?m。小型分生孢子呈肾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型。致病性测定表明,无论是接种健康新鲜的咖啡离体叶片还是果实,产生的症状以及再分离后获
在水温27~29℃下,将平均体长7.01 cm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饲养在730 mm×530 mm×450 mm的水族箱中,每箱30只,盐度6、18和30,每个盐度组3个平行,饲养6周
本研究以芒果皮渣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超高压技术处理芒果皮渣膳食纤维,研究其粒度、膳食纤维含量以及添加了该膳食纤维对果酱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改性提高了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