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课文的情境,可以拓展课文内容,可以展示事物变化的过程,增大课堂容量,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优化教学环境。多媒体已迅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为之到来而感到无比的欣喜。它令我的课堂耳目一新,充满生机。使我的学生们在企盼和享受中度过一堂堂回味无穷的四十分钟的美好时光。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地整合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呆板的局面,构建了一种活泼、新颖、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广阔空间,创建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认真钻研教材,搜集网络可用的教学信息资源,去粗去精,制作可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五彩的画面,美妙的音响充溢着我的课堂。益处略举几点。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展示课文意境
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法,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情境中学语文,学得快乐。应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将学生带人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黄果树瀑布》教学时,对于生活在平原的孩子们来说,瀑布离生活实际较远。不知道瀑布是什么样的,仅凭语言描述将学生带人情境,尤为困难。于是我播放了黄果树瀑布的视频画面,学生看了一片惊讶,一下子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恢宏气势和它的壮美,瀑布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视频的形、声、色展现了瀑布的样子,理解这个比喻句就了如指掌了。这样应用多媒体技术填补了因时空限制而造成的学生感官上的空白,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明白了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呀。为了进一步黄果树理解黄果树的特点,声响大,形态宽等特点,我又播放了庐山瀑布的视频进行比较,将文章和视频结合起来,学生看着视频,捕捉到了语言中的信息,从而再进入了情境,情由境生,再结合一遍遍的品读、赏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已水到渠成了。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容量,延伸课文内容,拓展了语文学习
小学课本中的课文是经过专家们的精心选编,它是我们师生之间的维系,如果只凭这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就能将语文学好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学中,我们就要凭借互联网的这一信息网络,围绕课文筛选可用的信息资源,从而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学《陶校长的演讲》一文时,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陶校长是一位怎样的人有更深的了解。我在第三课时的学习中适当补充阅读《三块糖果》。将收集来的《陶行知童话集》推荐给学生们阅读。课堂上让学生读读《稻草人》,学生对这位陶校长的人格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作者更多的作品,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可以收到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效果。继而展示陶校长的至理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陶行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事物变化的过程。突破了阅读理解的难点
大自然中事物的发展过程,都要历经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如果在课文中描写,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特点。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草原》、《变色龙》、《金蝉脱壳》等。教学时,我用视频展示金蝉脱壳的过程,变色龙变色的过程,捕食的特点,以及变色龙特有的本领和身体特点。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金蝉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的这一自然过程,学生感受到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通过对画面的观察去理解课文内容,金蝉脱壳中蝉尾出壳的动人情景,理解了一系列动词。进而对课文的复述和片断的背诵已水道渠成了。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优化教学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健康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设置情景再现美,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对小学生来说,具体、直观的艺术形象更容易焕发学生的美感。
《三亚落日》一课,在教学第二节时,及时显示中国地图及三亚海景的画面:蓝天、大海、白鸥、椰树、细沙。伴随着课件的朗读,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各种景物构成的意境美,文章的语言美,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顿时教室里气氛活跃,同学们边看边发出一阵阵赞叹:“这情景真是太美了!”由于图象的烘托和声音的渲染,促进了学生的视听感知,创设了一个产生情感共鸣的环境,得到美的享受。
总之,多媒体把学生领人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西坝小学江苏223300】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地整合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呆板的局面,构建了一种活泼、新颖、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广阔空间,创建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认真钻研教材,搜集网络可用的教学信息资源,去粗去精,制作可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五彩的画面,美妙的音响充溢着我的课堂。益处略举几点。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展示课文意境
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法,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情境中学语文,学得快乐。应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将学生带人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黄果树瀑布》教学时,对于生活在平原的孩子们来说,瀑布离生活实际较远。不知道瀑布是什么样的,仅凭语言描述将学生带人情境,尤为困难。于是我播放了黄果树瀑布的视频画面,学生看了一片惊讶,一下子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恢宏气势和它的壮美,瀑布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视频的形、声、色展现了瀑布的样子,理解这个比喻句就了如指掌了。这样应用多媒体技术填补了因时空限制而造成的学生感官上的空白,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明白了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呀。为了进一步黄果树理解黄果树的特点,声响大,形态宽等特点,我又播放了庐山瀑布的视频进行比较,将文章和视频结合起来,学生看着视频,捕捉到了语言中的信息,从而再进入了情境,情由境生,再结合一遍遍的品读、赏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已水到渠成了。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容量,延伸课文内容,拓展了语文学习
小学课本中的课文是经过专家们的精心选编,它是我们师生之间的维系,如果只凭这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就能将语文学好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学中,我们就要凭借互联网的这一信息网络,围绕课文筛选可用的信息资源,从而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学《陶校长的演讲》一文时,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陶校长是一位怎样的人有更深的了解。我在第三课时的学习中适当补充阅读《三块糖果》。将收集来的《陶行知童话集》推荐给学生们阅读。课堂上让学生读读《稻草人》,学生对这位陶校长的人格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作者更多的作品,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可以收到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效果。继而展示陶校长的至理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陶行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事物变化的过程。突破了阅读理解的难点
大自然中事物的发展过程,都要历经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如果在课文中描写,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特点。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草原》、《变色龙》、《金蝉脱壳》等。教学时,我用视频展示金蝉脱壳的过程,变色龙变色的过程,捕食的特点,以及变色龙特有的本领和身体特点。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金蝉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的这一自然过程,学生感受到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通过对画面的观察去理解课文内容,金蝉脱壳中蝉尾出壳的动人情景,理解了一系列动词。进而对课文的复述和片断的背诵已水道渠成了。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优化教学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健康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设置情景再现美,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对小学生来说,具体、直观的艺术形象更容易焕发学生的美感。
《三亚落日》一课,在教学第二节时,及时显示中国地图及三亚海景的画面:蓝天、大海、白鸥、椰树、细沙。伴随着课件的朗读,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各种景物构成的意境美,文章的语言美,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顿时教室里气氛活跃,同学们边看边发出一阵阵赞叹:“这情景真是太美了!”由于图象的烘托和声音的渲染,促进了学生的视听感知,创设了一个产生情感共鸣的环境,得到美的享受。
总之,多媒体把学生领人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西坝小学江苏2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