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值得探讨的课题。遵循小学生喜欢提问、喜欢刨根究底的学习心理,鼓励自主质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不断验证自己的猜想或假设;重视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动手速度,养成快速操作的习惯。
关键词: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自主动手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科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鼓励自主质疑
科学课堂的推进往往需要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引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遵循小学生喜欢提问、喜欢刨根究底的学习心理,鼓励他们自主质疑,并让他们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和发现,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登月之旅》一课,课始,我先播放了一段阿波罗号飞船登月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入“登月”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接着,我向他们介绍了《我们从未登上月球》这本书,鼓励他们将视频内容和书籍内容结合起来思考,可以讨论自己的感悟,可以交流自己的新发现,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讨论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视频中呈现了人类的登月之旅,书中又告诉我们人类从未登上月球,难道人类登月是一场骗局?”一听到这个问题,学生的眼睛全都瞪大了,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究有关月球的知识。于是,我放手让他们自主解决自己的疑问。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兴趣浓厚地开展了系列模拟实验,如让小石子落进沙盘,模拟形成月球环形山,获悉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用手电筒照射沙盘上的小坑,模拟在地球上通过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的明暗,探究月球的奥秘。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谜团”也逐渐被打开,对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强化自主探究
教师的身份应从一个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一般不直接告诉学生“要这样做”“实验结果是这样的”,而是要留有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不断验证自己的猜想或假设。
例如,教学“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时,围绕“左边第二格挂4个钩码,右边挂多少个钩码会平衡”的问题,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解决,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一开始,学生都想借助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通过实验探究最高效,便纷纷开始投入实验。此时,我以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当一个小组提出在杠杆的右边第一格挂8个钩码这个答案之后,我追问:“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办法呢?”学生愣了一下之后继续实验,边实验边交流,最终又发现了“可以在右边第四格挂2个钩码”“可以在右边第八格挂1个钩码”等办法。
再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使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时,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浮和沉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一块橡皮泥,直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捏成薄片或船形则会悬浮在水面上;小铝片平放在水中会呈现出悬浮状态,被捏成一团时则会下沉。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使他们迸发了许多极富新意的想法和做法。如有学生把小铝片做成一个空心球放入水中;有学生将橡皮泥做成一个小盒子倒扣在水面上……
从上面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同时辅以正确、耐心的引导,学生就能充分调动思维,给出不一样的探究成果。
三、重视自主动手
儿童发展心理学强调动手能力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并把动手能力视为儿童早期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科学课堂应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堂实验,还是课后作业,都应尽量引导学生提高动手速度,养成快速操作的习惯。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搭支架》一课,我带着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搭支架的各种要领。实验开始前,我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应该制订怎样的实验方案?你们小组会怎样分工?”各小组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A小组认为,搭支架要用到吸管、胶带、棉线等材料,小组的4个成员中,有的可以负责画图,有的可以负责搭建,有的可以负责记录等;B小组则认为实验需要用到木棒、502胶水、棉线等,小组成员中,3个组员搭建支架,1个成员负责记录……之后,各小组根据实验方案和分工进行实验。虽然人人有分工,但每个成员都要亲自动手操作一次。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通过搭建,发现了三角形最稳固的特点,就把支架中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改成了三角形;有的小组搭建支架时发现,支架的底部越大就越稳定……之后,各小组还互相参观分享成果,及时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实验方案。40分钟的时间,学生的双手和大脑不断经历高强度的训练。紧张之余,他们又发觉了自己的潜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提升了思维敏捷性。
科学课堂上,只要教师能遵循“轻知识,重能力”的主线,充分给予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自主动手的空间,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就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和发展,素质教育也能真正落到实处。
參考文献:
[1]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一)[J].管理信息系统,2001(5).
关键词: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自主动手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科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鼓励自主质疑
科学课堂的推进往往需要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引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遵循小学生喜欢提问、喜欢刨根究底的学习心理,鼓励他们自主质疑,并让他们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和发现,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登月之旅》一课,课始,我先播放了一段阿波罗号飞船登月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入“登月”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接着,我向他们介绍了《我们从未登上月球》这本书,鼓励他们将视频内容和书籍内容结合起来思考,可以讨论自己的感悟,可以交流自己的新发现,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讨论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视频中呈现了人类的登月之旅,书中又告诉我们人类从未登上月球,难道人类登月是一场骗局?”一听到这个问题,学生的眼睛全都瞪大了,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究有关月球的知识。于是,我放手让他们自主解决自己的疑问。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兴趣浓厚地开展了系列模拟实验,如让小石子落进沙盘,模拟形成月球环形山,获悉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用手电筒照射沙盘上的小坑,模拟在地球上通过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的明暗,探究月球的奥秘。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谜团”也逐渐被打开,对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强化自主探究
教师的身份应从一个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一般不直接告诉学生“要这样做”“实验结果是这样的”,而是要留有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他们自己通过实验不断验证自己的猜想或假设。
例如,教学“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时,围绕“左边第二格挂4个钩码,右边挂多少个钩码会平衡”的问题,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解决,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一开始,学生都想借助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但后来发现通过实验探究最高效,便纷纷开始投入实验。此时,我以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当一个小组提出在杠杆的右边第一格挂8个钩码这个答案之后,我追问:“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办法呢?”学生愣了一下之后继续实验,边实验边交流,最终又发现了“可以在右边第四格挂2个钩码”“可以在右边第八格挂1个钩码”等办法。
再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使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时,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浮和沉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同样的一块橡皮泥,直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捏成薄片或船形则会悬浮在水面上;小铝片平放在水中会呈现出悬浮状态,被捏成一团时则会下沉。这样的自主探究过程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使他们迸发了许多极富新意的想法和做法。如有学生把小铝片做成一个空心球放入水中;有学生将橡皮泥做成一个小盒子倒扣在水面上……
从上面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同时辅以正确、耐心的引导,学生就能充分调动思维,给出不一样的探究成果。
三、重视自主动手
儿童发展心理学强调动手能力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并把动手能力视为儿童早期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科学课堂应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堂实验,还是课后作业,都应尽量引导学生提高动手速度,养成快速操作的习惯。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搭支架》一课,我带着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搭支架的各种要领。实验开始前,我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应该制订怎样的实验方案?你们小组会怎样分工?”各小组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A小组认为,搭支架要用到吸管、胶带、棉线等材料,小组的4个成员中,有的可以负责画图,有的可以负责搭建,有的可以负责记录等;B小组则认为实验需要用到木棒、502胶水、棉线等,小组成员中,3个组员搭建支架,1个成员负责记录……之后,各小组根据实验方案和分工进行实验。虽然人人有分工,但每个成员都要亲自动手操作一次。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通过搭建,发现了三角形最稳固的特点,就把支架中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改成了三角形;有的小组搭建支架时发现,支架的底部越大就越稳定……之后,各小组还互相参观分享成果,及时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实验方案。40分钟的时间,学生的双手和大脑不断经历高强度的训练。紧张之余,他们又发觉了自己的潜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提升了思维敏捷性。
科学课堂上,只要教师能遵循“轻知识,重能力”的主线,充分给予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自主动手的空间,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就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和发展,素质教育也能真正落到实处。
參考文献:
[1]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一)[J].管理信息系统,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