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院校教学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电类课程改变教学重点,由单纯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怎样有效地组织好一堂实验课程,让学生真正学习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电类实验课程 组织形式 组织方法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首先自己要认识清楚,授课并非机械地、简单地向学生单纯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框架的过程。教师并不仅仅作为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每名学生对于各种现象的自我的感悟和理解,及时地倾听学生的想法,仔细分析这些想法的由来,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怎样有效地组织好一堂实验课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一、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1.教学前期资料的准备
由于教师每次的授课任务都完全按照学校设置的课程标准进行授课内容的讲解,因此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备课、收集资料并且设计教学环节等。要打造高效的实验课堂,必须充分利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既没有条理性,又是杂乱无章的,那必然是低效的。
2.做好实验预演工作
在实验课程中,演示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演示实验通常是指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表演和规范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容易出错的环节,并且强调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由于实验现象明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的启发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思考,以达到带着教学目标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目的。
二、实验课堂的设计环节
1.清点实验器材
由于每项实验项目的不同,因此所需要的实验器材要及时进行更换,清点实验器材的数量、种类是否齐全,这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
2.器材的检测
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器材直接决定实验最终结果,因此检查所用器材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在实验实际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容易忽略这个环节,一拿到器材就直接先连接电路,一旦电路出故障,达不到实验效果,再检测器材,从而导致实验操作变慢,完不成本次的实验内容。
3.实验原理的分析
实验原理的分析过程往往是很多学生不喜欢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而讨厌理论的学习。因此在讲解的过程时,可以采用以提问的形式进行集体回顾,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后期的实验操作。当然,如果连实验原理内容都不知道,那后面的实验验证是很难进行的。有时候对理论基础差、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让他们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测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反过来理解实验原理,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实验原理图的识读
在电类实验课程中,原理图的识读是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的关键环节。由于很多学生一看到电路就发晕,很难自己找到电路的连接特点,因此教师在分析时要仔细讲解。例如在日光灯电路中,学生要分析清楚各元器件的连接方式,在电动机的连接实验中,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组成及连接方式都是关键点。
5.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
通常来说,电路的故障一般为元器件的错误链接、电路短路或短路。检测的方法一般有动态监测和静态检测两种方式。所谓静态检测,其实就是在电路不通电的状态下,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值,如果电路是好的则万用表有电阻值得数据,一旦电路断路则万用表无读数。动态测量的方法则是在电路带电的状态下,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从而找出电路的故障点。在这个检测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自己所用器材时好的没有任何损坏。当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有故障电路,让学生自己完成检测,找出故障点,并进行分析讲解,然后老师再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6.数据测量及验证
这是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必备环节,通过数据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得知识转化。因此,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一般采用验证性实验教学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教学两种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统一。另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提高电类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能让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而要让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动手实践、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逻辑思维的能力,从而形成综合能力。
关键词: 电类实验课程 组织形式 组织方法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首先自己要认识清楚,授课并非机械地、简单地向学生单纯的传递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框架的过程。教师并不仅仅作为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每名学生对于各种现象的自我的感悟和理解,及时地倾听学生的想法,仔细分析这些想法的由来,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怎样有效地组织好一堂实验课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一、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1.教学前期资料的准备
由于教师每次的授课任务都完全按照学校设置的课程标准进行授课内容的讲解,因此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备课、收集资料并且设计教学环节等。要打造高效的实验课堂,必须充分利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既没有条理性,又是杂乱无章的,那必然是低效的。
2.做好实验预演工作
在实验课程中,演示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演示实验通常是指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表演和规范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容易出错的环节,并且强调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由于实验现象明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的启发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思考,以达到带着教学目标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目的。
二、实验课堂的设计环节
1.清点实验器材
由于每项实验项目的不同,因此所需要的实验器材要及时进行更换,清点实验器材的数量、种类是否齐全,这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前提。
2.器材的检测
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器材直接决定实验最终结果,因此检查所用器材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在实验实际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容易忽略这个环节,一拿到器材就直接先连接电路,一旦电路出故障,达不到实验效果,再检测器材,从而导致实验操作变慢,完不成本次的实验内容。
3.实验原理的分析
实验原理的分析过程往往是很多学生不喜欢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而讨厌理论的学习。因此在讲解的过程时,可以采用以提问的形式进行集体回顾,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后期的实验操作。当然,如果连实验原理内容都不知道,那后面的实验验证是很难进行的。有时候对理论基础差、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让他们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测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反过来理解实验原理,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实验原理图的识读
在电类实验课程中,原理图的识读是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的关键环节。由于很多学生一看到电路就发晕,很难自己找到电路的连接特点,因此教师在分析时要仔细讲解。例如在日光灯电路中,学生要分析清楚各元器件的连接方式,在电动机的连接实验中,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组成及连接方式都是关键点。
5.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
通常来说,电路的故障一般为元器件的错误链接、电路短路或短路。检测的方法一般有动态监测和静态检测两种方式。所谓静态检测,其实就是在电路不通电的状态下,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值,如果电路是好的则万用表有电阻值得数据,一旦电路断路则万用表无读数。动态测量的方法则是在电路带电的状态下,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从而找出电路的故障点。在这个检测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自己所用器材时好的没有任何损坏。当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有故障电路,让学生自己完成检测,找出故障点,并进行分析讲解,然后老师再归纳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6.数据测量及验证
这是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必备环节,通过数据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得知识转化。因此,教师应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一般采用验证性实验教学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教学两种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统一。另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提高电类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能让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而要让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动手实践、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逻辑思维的能力,从而形成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