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学活动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学会学习、交流、做人,在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识规律,能够唤起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使课堂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演绎精彩课堂。
一、教学活动化的基本原则
实施教学活动化要体现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它要求教师树立学生主体观,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活动内容,根据他们的需要和实际设计活动方式、安排活动程序,激发主体意识、求知欲以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逐渐形成主动探索、善于创新、勇于创造的精神和个性。
2.体验性原则。它要求教师努力开展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诸如讨论体验、辩论体验、表演体验、竞赛体验、游戏体验、操作体验、写作体验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临现场去认识事物、探求知识,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去体验社会、体验自然。
3.互动性原则。它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互动情境,包括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案例情境、讨论情境、表演情境、操作情境等;营造互动氛围,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探究者,做到语言亲切、表情和善、态度和蔼,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加强互动引导,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提问、学会交往。
4.探究性原则。它要求教师摈弃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提问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营造探究环境,提供探究方法,精选探究内容,开放探究空间,有效进行探究评价。
5.生成性原则。它要求教师夯实生成基础,搞好课堂预设,做到了解学情,把握教学目标,预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营造生成氛围,做到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宽松、融洽、和谐;善抓生成契机,做到善于捕捉、选择、引领、利用各种生成性资源;把握生成策略,包括探究质疑策略、对话互动策略、情境体验策略、生活活动策略、评价激励策略等。
二、借助四类活动,实现教学活动化
1.自主学习类活动。自主学习类活动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自主组织学习活动,以促进其自主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两代人的对话”时,教师可安排下列活动:活动一:问卷调查。你是否与家长发生过冲突?你与家长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什么方式?你常用什么方式解决与家长之间的冲突?(统计调查结果,用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仔细阅读统计图表,得出结论)活动二:展现问题。课前让学生写出曾经与家长发生的不愉快的对话,课上找同学分角色朗读,或者编成小品表演。设问:与家长发生的不愉快的对话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这样的对话会带来什么后果?活动三:集思广益。让学生讲自己的成功经验,并分类总结,归纳出与家长对话的步骤、要领、艺术和方式方法。此类活动就属于自主学习类活动。组织这类活动,要求教师做到:第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师对学生干涉过多、限制太多、包办代替等做法,承认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评价、自主反思、自主建构知识,实现自主发展。第三,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调控学习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形式,自主反馈矫正,自主总结升华。第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使他们能学、想学、会学、恒学,彰显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品质。这类活动切实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强调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有活力的课堂、能够出彩的课堂,因此能够演绎精彩课堂。
2.情感体验类活动。情感体验类活动就是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借助情境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感悟或反省,通过人与情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情感共振,以达到提高参与兴趣、激发创新潜能、促进情感培养和个性完善之目的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教师可以引入余光中的诗《乡愁》,设计一个活动:有人说“《乡愁》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国各族人民在情感、风俗习惯和心理上相互认同、血肉相连的文化气息”;还有人说“哪里是‘乡愁’,明明是‘国愁’”。请问,你是如何解读这首诗的?此类活动就属于情感体验类活动。组织这类活动,要求教师做到:第一,巧妙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诸如创设能够放松心态、能够激发动机、能够渲染情感、能够获得直观感受、能够唤醒情感的生活情境等。第二,借助情境开展多种活动,诸如游戏表演活动、角色扮演活动、小组讨论活动、观赏参观活动等。第三,借助情境和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和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动力,强化生命体验,体验生命成长的幸福和快乐。这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交流中获取知识,陶冶性情,发展完善人格,因此能够演绎精彩课堂。
3.问题探究类活动。问题探究类活动就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以问题探究为中心,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时,教师可以这样开展问题探究教学:引入案例《失足少年的悲剧》(略),提出探究问题:在李某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诱惑,给李某带来了哪些危害?假如你是李某的好朋友,你怎样帮助李某抵制不良诱惑?此类活动就属于问题探究类活动。组织这类活动,要求教师做到:第一,设置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使问题具备足够的驱动力,驱动学生去积极探究;使问题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主观努力才能解决问题,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和探究成功的自豪。第二,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活动时间,让他们尽量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广阔空间,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使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第三,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方法,使他们学会运用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比较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等解决问题。第四,为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诸如创设一种富有挑战性、竞争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平等对话、和谐交流的学习环境等。这类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参与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由未知到已知、从未掌握到掌握的转变,激发和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这种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创造性的课堂,必然是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课堂,必然是新意迭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因此能够演绎精彩课堂。
4.实践操作类活动。实践操作类活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亲身活动,感知观察、动手操作、实验模拟、言语交际、手脑并用等,引导他们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感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环境问题”时,教师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有的学生调查学校附近一条被污染的河流,调查后发现,这条河的河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河里鱼虾也荡然无存。还有的学生调查了其他地方,并把污染情况拍摄下来。而后,教师结合调查资料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此类活动就属于实践操作类活动。组织这类活动,要求教师做到:第一,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明确活动的目的性,有效设计和调控活动过程。第二,对活动进行指导和示范,使学生明确实践操作的目的、方法、要求。教师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活动的自主性。第三,根据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这类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对间接经验的深层把握,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挖掘创新潜质,促使主体创新意识的觉醒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这样的课堂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能够演绎精彩课堂。(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一、教学活动化的基本原则
实施教学活动化要体现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它要求教师树立学生主体观,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活动内容,根据他们的需要和实际设计活动方式、安排活动程序,激发主体意识、求知欲以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逐渐形成主动探索、善于创新、勇于创造的精神和个性。
2.体验性原则。它要求教师努力开展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诸如讨论体验、辩论体验、表演体验、竞赛体验、游戏体验、操作体验、写作体验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临现场去认识事物、探求知识,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去体验社会、体验自然。
3.互动性原则。它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互动情境,包括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案例情境、讨论情境、表演情境、操作情境等;营造互动氛围,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探究者,做到语言亲切、表情和善、态度和蔼,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加强互动引导,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提问、学会交往。
4.探究性原则。它要求教师摈弃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提问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营造探究环境,提供探究方法,精选探究内容,开放探究空间,有效进行探究评价。
5.生成性原则。它要求教师夯实生成基础,搞好课堂预设,做到了解学情,把握教学目标,预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营造生成氛围,做到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宽松、融洽、和谐;善抓生成契机,做到善于捕捉、选择、引领、利用各种生成性资源;把握生成策略,包括探究质疑策略、对话互动策略、情境体验策略、生活活动策略、评价激励策略等。
二、借助四类活动,实现教学活动化
1.自主学习类活动。自主学习类活动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自主组织学习活动,以促进其自主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两代人的对话”时,教师可安排下列活动:活动一:问卷调查。你是否与家长发生过冲突?你与家长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什么方式?你常用什么方式解决与家长之间的冲突?(统计调查结果,用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仔细阅读统计图表,得出结论)活动二:展现问题。课前让学生写出曾经与家长发生的不愉快的对话,课上找同学分角色朗读,或者编成小品表演。设问:与家长发生的不愉快的对话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这样的对话会带来什么后果?活动三:集思广益。让学生讲自己的成功经验,并分类总结,归纳出与家长对话的步骤、要领、艺术和方式方法。此类活动就属于自主学习类活动。组织这类活动,要求教师做到:第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师对学生干涉过多、限制太多、包办代替等做法,承认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评价、自主反思、自主建构知识,实现自主发展。第三,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调控学习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形式,自主反馈矫正,自主总结升华。第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使他们能学、想学、会学、恒学,彰显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品质。这类活动切实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强调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有活力的课堂、能够出彩的课堂,因此能够演绎精彩课堂。
2.情感体验类活动。情感体验类活动就是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借助情境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感悟或反省,通过人与情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情感共振,以达到提高参与兴趣、激发创新潜能、促进情感培养和个性完善之目的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教师可以引入余光中的诗《乡愁》,设计一个活动:有人说“《乡愁》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国各族人民在情感、风俗习惯和心理上相互认同、血肉相连的文化气息”;还有人说“哪里是‘乡愁’,明明是‘国愁’”。请问,你是如何解读这首诗的?此类活动就属于情感体验类活动。组织这类活动,要求教师做到:第一,巧妙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诸如创设能够放松心态、能够激发动机、能够渲染情感、能够获得直观感受、能够唤醒情感的生活情境等。第二,借助情境开展多种活动,诸如游戏表演活动、角色扮演活动、小组讨论活动、观赏参观活动等。第三,借助情境和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和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动力,强化生命体验,体验生命成长的幸福和快乐。这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交流中获取知识,陶冶性情,发展完善人格,因此能够演绎精彩课堂。
3.问题探究类活动。问题探究类活动就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以问题探究为中心,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时,教师可以这样开展问题探究教学:引入案例《失足少年的悲剧》(略),提出探究问题:在李某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诱惑,给李某带来了哪些危害?假如你是李某的好朋友,你怎样帮助李某抵制不良诱惑?此类活动就属于问题探究类活动。组织这类活动,要求教师做到:第一,设置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使问题具备足够的驱动力,驱动学生去积极探究;使问题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主观努力才能解决问题,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和探究成功的自豪。第二,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活动时间,让他们尽量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广阔空间,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使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第三,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方法,使他们学会运用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比较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等解决问题。第四,为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诸如创设一种富有挑战性、竞争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平等对话、和谐交流的学习环境等。这类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参与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由未知到已知、从未掌握到掌握的转变,激发和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这种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创造性的课堂,必然是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课堂,必然是新意迭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因此能够演绎精彩课堂。
4.实践操作类活动。实践操作类活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亲身活动,感知观察、动手操作、实验模拟、言语交际、手脑并用等,引导他们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感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环境问题”时,教师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有的学生调查学校附近一条被污染的河流,调查后发现,这条河的河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河里鱼虾也荡然无存。还有的学生调查了其他地方,并把污染情况拍摄下来。而后,教师结合调查资料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此类活动就属于实践操作类活动。组织这类活动,要求教师做到:第一,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明确活动的目的性,有效设计和调控活动过程。第二,对活动进行指导和示范,使学生明确实践操作的目的、方法、要求。教师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活动的自主性。第三,根据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实践。这类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对间接经验的深层把握,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挖掘创新潜质,促使主体创新意识的觉醒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这样的课堂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能够演绎精彩课堂。(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