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设巧问减负增效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0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从中央到家庭,到学校,到教师,甚至到各个部门,都在关注如何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而课堂教学的减负更是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抓住教学知识的问题链和学生的心理承受区,以创设良好学习场景、开拓学生学习思维、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为手段,促使学生以自己的思维和眼光主动提出问题为目标而进行设问,既能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课业负担,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的有效设问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关键.
  [关键词]有效设问;减负;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18-03
  这样的设问显然是不严谨的.因为直线m、n互相平行的前提条件是“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少了这个前提,那么结论显然是不成立的.
  教师严谨的设问,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时少走弯路,在内容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设问要有科学性,在方法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演绎科学,它的知识体系是非常严密的,面对智力发展处于成熟前期过渡到初步成熟阶段的初中生,教师在设问时,要把数学的严格论证、逻辑性展示给学生,向学生发出的信息要符合数学的科学性.
  例如,一个凸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多边形的内角和是2520°,求原多边形的边数.
  这里教师要告诉学生“截去一个角”的概念及应该怎样截,因为有很多学生不太清楚“截去一个角”的概念而乱说一气.
  教师设问:“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一下,一张四边形的桌子,裁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这个问题学生在小学时就常常在探讨.科学地设问,目的之一就是在方法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课堂活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平静中掀起波澜,打破学生思维的抑制状态,促使学生兴趣盎然,精力充沛,继而产生一种“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意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设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通过主动思维而掌握新知识,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更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善于设问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善问促进学生学习,学习又使学生更加善问.
  教师的有效设问,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更能使学生从教师的设问中培养良好的数感,以便在今后工作、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能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胡典顺,曹文华,叶珂.设计有价值的数学问题[J].数学通讯,2015(14):17-21.
  [2] 张锐,毛耀忠,杨敏.數学探究式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9):38-41.
  [3] 刘家鸿.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8(Z1):118-119.
  [4] 赵玉玲.“问题链”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2012(Z1):88-89.
  (特约编辑 安 平)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堂应呈现情境问题的真实性、课堂气氛的生态性、数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数学学习的延伸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合适的情境并引入游戏活动,以促进学生有效突破学习难点.[关键词]游戏;数学教学;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5-0009-
[摘 要]《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教学中,让学生类比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研究,从图像形状、图像的位置分布、图像的趋势三个方面重点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圖像与性质.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从“形”上初步解读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但在图像的趋势探究上有些差错.教师通过设计问题,不仅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还带领学生从“数”的角度理解“形”的特征,使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
[摘 要]“圆”和“三角函数”均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近几年中考常将两者进行联合考查,问题的求解对学生的知识融合程度和解题思维要求较高.以一道以圆为背景的三角函数求值题为例进行解法探究、本质剖析及解后反思,以促进学生在多维思考中能深刻领悟解题规律,提升解题能力.[关键词]圆;三角函数;综合题;中考数学[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大自然涵养能力和更新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实现能量、物理和生态的和谐发展。物理观念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其中能量的观念是物理学的本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建立完整的能量知识体系,恰当利用功能关系解析物理试题。比如,有时可用能量补偿方法思考,巧妙转化,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直白,进而有效解决问题。[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物理观念;功能关系;能量补偿[中图分类号
[摘 要]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的正式颁布,新高考改革也在有序推进,但新教材迟迟未审查通过。对江苏省2018级高一学生的物理教学而言,如何使用老教材,贯彻新理念、新课标,这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弹力》教学公开课的实践与反思,探讨基于问题导学的物理教学方案的设计,具体以“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为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摘 要]以《细胞增殖》一节为例探讨在知识教学中实施有效设问、构建模型、应用移动技术等策略,以促进学生实现个人理解和知识创生,形成素养。[关键词]知识教学;素养; 思维;细胞增殖[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5-0074-02素养是个体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时能够灵活调动所学知识、技能、
[摘 要]“假说—演绎法”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体现的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具体过程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在教学中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师的引领至关重要。只有引领学生自我建立并会自行运用“假说—演绎法”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教材,去处理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假说—演绎法”;高中生物教学;基因在染色体上  [中图分
[摘 要]以《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课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为例,分四个步骤探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路径,以使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实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5-0086-02  《普通高中生物學课程标准(
[摘 要]基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从知识、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的考查出发对2018年青岛市高考模拟检测理综29题进行深度解读,以给高中生物一线教师的解题教学研究一点启示。  [关键词]高考生物;模拟题;深度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5-0090-0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
[摘 要]选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部分高考真题,对其中的高考考点进行透析,以发展学生“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以及“科学思维”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高考考点;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透析[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5-0093-0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