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探究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123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不断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问题设计的优劣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问题一定是基于学科本质,指向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的。本文主要探究如何设计适宜准确的核心问题。
  一、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设计问题
  在搭配中的学问题一课,卢老师对2个班的学生做了前测。第一个班的前测题目如下:
  前测结果如下:
  在对第一个班的前测结果中,卢老师总结:大多数学生对于搭配的方法已经能做到有序搭配,他们需要在课堂上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简单的发配方法表示。以及课堂中通过练习发现此类搭配问题的方法。
  第二个班的前测题目:
  前测结果:
  结合两个班的情况,卢老师发现正确的学生都是掌握了有序搭配的方法。因此如何有序的不遗漏的搭配还是应该成为教学中的第一重点。
  对比可以发现,只是饮料的位置与主食的位置移到一起,错误率就高了许多。而根据笔者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发现,无序搭配的学生更多。在将教材中的图与卢老师的图一对比,笔者便发现了症结所在。
  小学生在学习,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时,对于顺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第一个班的前测图中的上下结构,本身是有序的,而且对于主食和饮料的分类比较直观,在以前许多题目中也是呈现这样的形式让学生用连线回答,学生的作品便会呈现有序。第二个班的前后顺序的有序性比第一幅图稍差,所以学生体现有序搭配的便会减少,连线的学生也就减少了。而对比教材中的帽子裤子图,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是无序摆放的,因此上课时,学生呈现的有序搭配会更少。所以对于两个班的前测,卢老师没有很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用有序摆放学生自然得到的是有序搭配,不能暴露出更多问题。
  此外,卢老师两个班的前测结果,学生都是用饮料搭配主食,只有一位学生用主食搭配饮料,我想也是因为摆放的有序给学生了一种有序暗示,不能出现多种方法的呈现。
  因此,笔者认为,在问题设计时,一定要基于学情与学生的已有认知。
  二、问题表达要准确与学生理解相吻合
  同样是《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的前测结果中,有部分同学的结果呈现只有豆浆蛋糕,将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理解成了自己喜欢哪种,也有同学分不清主食与饮料。这些因素都对我们的课堂生成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我们在问题的表达中,要让学生清楚的认知问题中的词所蕴含的意思,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问题问的是什么。
  三、核心问题串联课堂环节,减少无效提问
  核心问题是基于教学目标,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促进学生丰富生成的问题。
  案例一
  师: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
  生搭。
  师:为了看清楚是怎么搭配的,可以用什么技巧?
  生重复演示搭配。
  师:老师有一个办法,可以将帽子与裤子连起来,这样是不是可以清楚地看出哪顶帽子与哪条裤子搭配?请你连一连。
  师:这里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示好后,和你的同桌的说一说。
  独立完成,讨论汇报。
  生1:图案。
  生2:用三角形代替。
  生3:文字。
  ……
  学生的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组织者与引导者。从上述案例中,学生对于有序搭配的认知完全是由老师告知,而“为了看清楚是怎么搭配的,可以用什么技巧”与“这样是不是可以清楚地看出哪顶帽子与哪条裤子搭配”两个问题看似一直在与学生互动,问题过多会让学生疲惫,学生也并没有深刻体会到有序搭配的好处。
  案例二:
  师: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
  生搭。
  师:这里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示好后,和你的同桌的说一说。
  独立完成,讨论汇报。
  学生1:无序搭配。
  学生2:有序搭配。
  学生3:连线。
  师:比较下这三个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有序搭配,借助连线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
  用同一个核心问题“这里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示好后,和你的同桌的说一说”,采取批发式的評价方式,学生在自己观察,比较,总结的过程中,更能体会有序搭配的好处。
  四、后续思考
  核心问题的设计还有许多值得笔者与诸位共同探讨的地方:核心问题的设计还应蕴含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问题的解决需要到哪一个程度;对学生的回应的评价还应减少随意性……
  概言之,数学课堂上要以核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教学思维的起点,让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以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徐运丰.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10)
  (2)何裙裙.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村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学习缺乏兴趣,数学学习上表现为机动灵活不够、盲目性比较大、主观能动性不高、数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新课程改革的体系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正在发扬农村学生数学学习的优点,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自主思维上、合作探究上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
期刊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要使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必须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需要“主体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也就是说主体的发展,不仅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且把教师也视为并列的活动主体,且发挥着指导者的作用。在教学中,教
期刊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早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 对教学是不无裨
期刊
《我们的公共生活》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每个人都离不开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中包括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公共参与等很多内容,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具备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基础。 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但农村现在的很多学生,却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很少有快乐可言,课堂上老师虽然布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但他们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而有时则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或几个人在唱“独角戏”,其他人却无动于衷,只充当看客。语文课堂教学上,我们从“求趣求效求得”入手,真正培養
期刊
摘要: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有效的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笔者认为把朗读吟诵做到使听者感染到声声入耳、心心相印,使读者感到耳濡目染、心领神会,技巧是关键。如何才能使课堂朗读真正收到实效呢?为此,笔者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找准字眼辅助读;角色扮演动情
期刊
在现实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功利性的影响,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手段,要么就成了教师们上各类教学研究课时用来吸引眼球,耍花架子,体现教者有创新意识的手段;要么就成了大多数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教师在教学科研时作为理论上的一种追求。  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对于这个已经提出了多年的课题,无数的权威和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过许多高屋建瓴的见解,提出过见仁见智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更有大批一线的教
期刊
一、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要注重三维目标教学效果。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结合。“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历史综合素养,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在开展教学之前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并设计出教学目标。明确的目標能够指引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做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计算机课程,也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成为普及信息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学经验,从提高认识、联系实际、任务竞赛、丰富课余几个方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了详尽的论证。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兴趣 教学实践 激励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
期刊
教学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改革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才能让课堂达到最优化,下面就自己积累的一些浅薄的经验,浅谈如下:一、教会学生自己主动学习  学生要主动学习,最主要的要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有时教师要有意为之地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曾经听过一位成功老师的课,从进教室的第一刻就一直在微笑,那种气氛真是融洽至极。学生回答问题大胆、积极,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还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