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深挖有效渗透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g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新时期的青少年而言意义重大,在给他们带来精神启迪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本文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精选深挖,在语文教育中有效进行文化渗透进行了详细解析。
  【关键词】文化渗透;中学语文;载体;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渗透是指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意识形态发生改变的一个过程,文化渗透的意义在于能够让某种文化自然的深入学生本心,逐渐让他们适应某种文化并能够成为这种文化的维护者与执行者。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今天,依然能够成为新时期青少年精神的“领袖”,为他们“正骨”“正冠”,帮助他们建立起完整且正确的价值体系。所以在学科教育中进行文化渗透是必然,也是必要。中学语文是传播、渗透中国文化重要的,也是有效的载体,教材中收录的经典篇章,成了中学生提高人文修养、积淀文化功底、打好文化根基的最佳素材。因此,如何通过对语文教材的精选深挖,采取多元化形式在语文课堂进行文化渗透值得关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详细解析。
  一、精选诵读,汲取精华
  熟读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一篇经典的作品,在教育者充满情感的诵读中会让学生心田受到滋润;而在学生自己朗朗诵读中,会品味出蕴含于汉字之中无限的文化之美。然而诵读并不是毫无选择的任意之读,语文教师要精挑细选,根据计划,结合中学生认知实际,指导学生对那些经典的、有文化意义的文章进行诵读吟咏。教给学生们诵读的方法,先进行字音读准、词语理解基础上的通读;再进行侧重地斟字酌句、深入文章情感的精读;最后进行带有情感、加入节奏,对语言之音韵、文字之意境进行认真品味的品读与美读。如在“对联六副”的诵读中,在了解了对联的起源之后,对联真的就像我们过年时大门两边贴的春联那么简单的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经典,对联里都包含着哪些内容?教师要重点在对联的内容、上下联对仗形式以及对联中深远意境与深刻内涵引导学生诵读与赏析。引入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让学生品读上联的洞庭湖景和下联中暗含的爱民爱国情怀;认真品味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卧室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中上联他追求真理、热爱祖国,一心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精神,下联中通过松梅兰竹不畏严寒而表现出的坚贞情操。
  二、结合思想,渗透文化
  文化的内涵是寄予语言与文字其中的情感与思想,捕捉到了这些思想,体验到了这种情感,通过吸收转化成为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再寄予文字之中,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文化渗透。语文教师紧扣课文情感思想,通过引申找到对中学生进行文化渗透的点,用情感敲开心门,用思想升华境界。如在进行《背影》《我的母亲》等这几篇文章的教学时,可结合文中对父母鲜明之爱,对学生进行我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渗透与弘扬: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与思想家孔子,提出了德育教育的八字箴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位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文学家,为什么独将“孝”字放在首位?结合我们学到这几篇文章,是否能够感受到父母那拳拳之爱?从古至今,我国无数英雄、君子与圣贤之所以成就一番丰功伟业,都是与父母之教育分不开的。而我中华,自有文明便重孝道。我们有孝感动天的“舜”、有亲尝汤药侍母的“刘恒”、有孔夫子都为之赞叹的百里负米的“仲由”等。“孝”是炎黄子孙延绵至今的道统;是中国传统文化长久不衰的脉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与现代文明的基石。但反观当今,怀疑古人、诋毁圣贤之风普遍,对伦常大道藐然无视之现象凸显,尤其是孝道在人心中的地位逐渐弱化淡化,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以孝为先,担负起传播孝道、弘扬优秀文化的使命?这是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当每个中学生在这个问题面前展开思考时,传统文化已经悄然渗透在他们的思想之中。
  三、挖掘背景,领悟精髓
  每一篇经典文章、每一位优秀作者都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一种文化的传播者,其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而这也是对中学生进行文化渗透的最好的素材。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充实自己的文化储备量,对课文、作者以及相关的作品了然于心,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文化渗透于无形之中。如在学习《论语(八则)》 时,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要让学生们了解孔子不仅仅是当前全世界的文化“名人”,他的思想体系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提出的“仁者爱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等名言,都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成了传承至今的中国传统美德与道德标尺。只有将课文的背景挖掘出来,让学生们领悟到文化的精髓,他们才会投入真情,也会对文化有一个深刻认知。
  中学语文是最具文化特点的学科,它不仅是母语教学,更是文化之源,文化之魂和传统文化之根本。文化渗透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文化,而是让学生们正视传统文化,学会如何将现实与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大文化观”,让他们即使处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大千世界,仍旧能够清醒地、勇敢地承擔起传承文化、弘扬文化和整合文化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阿利.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民俗文化的可能性[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李斌.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5(16).
其他文献
【摘要】抓住课文特点,在训练学生多向想象、变向想象、新向想象三个方面狠下功夫,把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尾巴;思维;想象;激发;培养;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它奇特、新颖、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语句多变,应当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课文。通观教材,更是少见的奇文。把它编入初一语文教材中,体现了国家课改的精神,体现了
【摘要】厚积厚发,是告诉孩子们只有把握好机遇,才能走向成功;厚积厚发,是告诉孩子们只有站的高才能“一览众山小”;厚  积厚发,是告诉孩子们做好充分准备后才能减少沿途的麻烦。厚积厚发,学以致用,方能一发即中,方能走出一段美丽而优雅的人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经典;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苏东坡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没有问题,“厚积而薄发”则是一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中作文教学混乱低效、师生同怕的现状,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分析,力求能找到学生作文不敢写“真正”的自己,不能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症结所在。并通过树立正确“写作观”及教师下水文引导等方式,来消除“怕写自己”的心理,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敢写自己;真挚书写 ;自然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因为敢写,所以真挚  都知道高中
【摘要】“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已成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人物与目标。本文以阿城《洗澡》为例,来谈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  【关键词】品味语言;实践;审美鉴赏与创造;《洗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已成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人物与目标。那么在高
【摘要】文学作品的阅读很重要,其中小说是重点之一。我们在阅读小说时,要关注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几个要素,本文拟就环境描写的方法作简单探索。  【关键词】小说;环境描写;方法;鲁迅作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文体。通常我们把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和主题揭示作为小说的四大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摘要】三年级的语文书有很多童话类故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故事性非常强的童话,本文对以此文为例浅谈故事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故事类文本;教学方向;《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翻开三年级的语文书,可以看到里面有不少童话故事。这个体裁的文章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喜闻乐见的,他们更喜欢读一些故事性强、趣味性丰富的课文。而在语文书上,这一类文本的
【摘要】由于我国文化自身的特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实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当代教学的要求之一。一些小学教学中,实行了传统文化的渗透,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故,本文将深入探索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的现状以及有效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的理念的不断深入,要求对小学的教
【摘要】本文凭借写作地图的直观可视优势,谈论关于教师怎样帮助“写作困难户”小学生拓展写作思路,如何更好地利用写作地图引导他们去写作,让学生学会自己画写作地图,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写作新天地。  【关键词】写作地图;直观构思;思路清晰;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托尼·巴赞,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
【摘要】李清照所写情词,写离别,寂寞,伤感,相思,都是真实情感之流泻,女性成了抒情主体。她向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了女性的喜怒哀乐,以女性本位,运用精于抒情的词体,表现少女之天真,少妇之缠绵,嫠妇之凄苦。其作品有独特的柔婉美和悲剧性,具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情怀;奇葩;兴之骏逸;愁之销魂;志之不屈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纵观中国古典文学史,
【摘要】评价是推进品德与社会教学进程的“助推器”,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利用“集福卡”“星级评价卡”能积极促进学生发展,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集福卡;星级评价卡;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德育评价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