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经两年的风风雨雨,22轮的斗智斗勇,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终于落下帷幕。1984年12月19日下午5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当时,接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组织安排联合声明签字仪式的相关事宜由外交部礼宾司承办。我时任礼宾司接待处处长,协助唐龙彬司长做一些具体工作,签字前后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让我至今难忘。
我们深知此次签字仪式的重大意义。任务下达后,我们就满怀激情地投入准备工作,并暗下决心,一定要拿出中国礼宾的最高水平,使我们的礼宾安排无愧于这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签字仪式,无愧于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这次签字仪式出席规格之高,参加人数之众,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实属罕见。出席仪式的除了作为签字人的中国国务院总理和英国首相外,中方还有中顾委主任邓小平、国家主席李先念等领导人,以及参加历次中英会谈的同志;英方自然是代表团全体成员。香港有100多名知名人士前来观礼。加上到现场采访的200多名中外记者和相关工作人员,总人数近500人。仪式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人民大会堂是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曾在这里亲历过数不清的签字仪式。这些仪式一般都在河北厅、福建厅、新疆厅、北京厅、安徽厅举行,只有较大规模的签字仪式才在西大厅举行,西大厅是一个呈狭长形的大厅,南北长而东西窄。过去在这里举行的签字仪式,往往只需占用大厅的一头。对于这次超大规模的签字仪式,以往的方案显然不行,这正是礼宾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天上午,唐司长让我到他的办公室商量此事。我们俩竟想到了一块:“为什么不可以充分利用西大厅的长度呢?”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决定将签字桌放置在大厅的中部,正对西大厅的正门,北边安排香港各界观礼团,南侧安排媒体记者。为此,我和同志们专门去了一趟大会堂实地考察,与大会堂的同志一起具体落实签字仪式的现场布局,确定签字桌的具体位置、观礼团和记者站位用的阶梯架的数量、摆放位置等等。
另一个让我们操心的事是签字笔。以往在签字仪式现场出现过签字笔不下水,书写不畅,此次绝不能出现类似情况,务必保证签字笔书写流畅。为此,礼宾司致函上海市外办,请其协助找英雄金笔厂专门为此次签字仪式制作两支台式签字金笔。厂家如期地把签字笔送到北京,接待处的同志作了几种不同的试验:注入墨水后马上书写、几小时后书写、第二天书写。每次注水前,都把签字笔洗了又洗。试验证明签字笔书写流畅符合要求。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场组织工作。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反复在脑子里“过电影”,思索着仪式的每一个细微环节,一环扣一环,做到滴水不漏,万无一失。“一切为了现场”,这是礼宾司最流行的一句话。再好的计划,再细的事前准备,如果现场不落到实处,或者指挥失当,一切都等于零。现场如战场,要求礼宾官在现场充分发挥“交通警”的职能。只有指挥得当,才能保证签字仪式准时而井然有序地进行。
签字仪式之前的一项重要活动是邓小平同志在福建厅会见撒切尔夫人和杰弗里·豪外交大臣。我们安排中方不参加会见的领导同志在东大厅等候;香港观礼团由港澳办的同志引领提前到达现场熟悉环境,并进行站位预演,随后安排他们在北大厅休息等候。中外记者更是早早地来到西大厅,摄影记者忙于抢占有利地形,架设摄影器材。会见结束后,撒切尔夫人和杰弗里·豪外交大臣等由礼宾官引导到新疆厅稍事休息。在东大厅等候的中方领导同志则被请到福建厅与小平同志会合。离签字仪式还有几分钟的时间,礼宾司同志迅速进入“临战状态”。我穿梭于各个厅室之间,对准备工作作最后的检查。小平同志会见一结束,我即招呼在北大厅等候的各方人士到西大厅站位。就绪后,我通过步话机向唐司长报告,唐司长随即请中方领导人步出福建厅,中方另一名礼宾官也接到通知引领撒切尔夫人、杰弗里·豪外交大臣等同时步出新疆厅。正像事先设计的那样,双方不前不后地在长廊的中心点会合。这时,北大厅的大幕拉开,双方领导人经北大厅步入西大厅签字仪式现场、各就各位,仪式开始。闪光灯闪烁不停,将这一庄严的时刻载入史册。双方交换文本后,全场掌声雷动。一些参加观礼的香港人士感动得热泪盈眶。双方发表讲话后,小平同志和李先念主席笑容满面地走到撒切尔夫人面前,举起盛有香槟的酒杯,热烈祝贺中英双方刚刚完成了一件影响深远、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事……签字仪式结束后,两支英雄签字笔成为记者们追逐的“明星”,摄影记者更是把两支笔摆放在一起照个不停。后来它们作为历史文物由礼宾司送交历史博物馆珍藏。
签字仪式庄严隆重,虽不事铺张,但其历史意义万古流长。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圆满地解决了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问题,也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胜利。它向世人宣告:香港被英国殖民统治的百年屈辱史行将结束,香港将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在每当我看到签字仪式的全景图,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依然激动不已。
(责任编辑
我们深知此次签字仪式的重大意义。任务下达后,我们就满怀激情地投入准备工作,并暗下决心,一定要拿出中国礼宾的最高水平,使我们的礼宾安排无愧于这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签字仪式,无愧于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这次签字仪式出席规格之高,参加人数之众,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实属罕见。出席仪式的除了作为签字人的中国国务院总理和英国首相外,中方还有中顾委主任邓小平、国家主席李先念等领导人,以及参加历次中英会谈的同志;英方自然是代表团全体成员。香港有100多名知名人士前来观礼。加上到现场采访的200多名中外记者和相关工作人员,总人数近500人。仪式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人民大会堂是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曾在这里亲历过数不清的签字仪式。这些仪式一般都在河北厅、福建厅、新疆厅、北京厅、安徽厅举行,只有较大规模的签字仪式才在西大厅举行,西大厅是一个呈狭长形的大厅,南北长而东西窄。过去在这里举行的签字仪式,往往只需占用大厅的一头。对于这次超大规模的签字仪式,以往的方案显然不行,这正是礼宾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天上午,唐司长让我到他的办公室商量此事。我们俩竟想到了一块:“为什么不可以充分利用西大厅的长度呢?”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决定将签字桌放置在大厅的中部,正对西大厅的正门,北边安排香港各界观礼团,南侧安排媒体记者。为此,我和同志们专门去了一趟大会堂实地考察,与大会堂的同志一起具体落实签字仪式的现场布局,确定签字桌的具体位置、观礼团和记者站位用的阶梯架的数量、摆放位置等等。
另一个让我们操心的事是签字笔。以往在签字仪式现场出现过签字笔不下水,书写不畅,此次绝不能出现类似情况,务必保证签字笔书写流畅。为此,礼宾司致函上海市外办,请其协助找英雄金笔厂专门为此次签字仪式制作两支台式签字金笔。厂家如期地把签字笔送到北京,接待处的同志作了几种不同的试验:注入墨水后马上书写、几小时后书写、第二天书写。每次注水前,都把签字笔洗了又洗。试验证明签字笔书写流畅符合要求。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场组织工作。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反复在脑子里“过电影”,思索着仪式的每一个细微环节,一环扣一环,做到滴水不漏,万无一失。“一切为了现场”,这是礼宾司最流行的一句话。再好的计划,再细的事前准备,如果现场不落到实处,或者指挥失当,一切都等于零。现场如战场,要求礼宾官在现场充分发挥“交通警”的职能。只有指挥得当,才能保证签字仪式准时而井然有序地进行。
签字仪式之前的一项重要活动是邓小平同志在福建厅会见撒切尔夫人和杰弗里·豪外交大臣。我们安排中方不参加会见的领导同志在东大厅等候;香港观礼团由港澳办的同志引领提前到达现场熟悉环境,并进行站位预演,随后安排他们在北大厅休息等候。中外记者更是早早地来到西大厅,摄影记者忙于抢占有利地形,架设摄影器材。会见结束后,撒切尔夫人和杰弗里·豪外交大臣等由礼宾官引导到新疆厅稍事休息。在东大厅等候的中方领导同志则被请到福建厅与小平同志会合。离签字仪式还有几分钟的时间,礼宾司同志迅速进入“临战状态”。我穿梭于各个厅室之间,对准备工作作最后的检查。小平同志会见一结束,我即招呼在北大厅等候的各方人士到西大厅站位。就绪后,我通过步话机向唐司长报告,唐司长随即请中方领导人步出福建厅,中方另一名礼宾官也接到通知引领撒切尔夫人、杰弗里·豪外交大臣等同时步出新疆厅。正像事先设计的那样,双方不前不后地在长廊的中心点会合。这时,北大厅的大幕拉开,双方领导人经北大厅步入西大厅签字仪式现场、各就各位,仪式开始。闪光灯闪烁不停,将这一庄严的时刻载入史册。双方交换文本后,全场掌声雷动。一些参加观礼的香港人士感动得热泪盈眶。双方发表讲话后,小平同志和李先念主席笑容满面地走到撒切尔夫人面前,举起盛有香槟的酒杯,热烈祝贺中英双方刚刚完成了一件影响深远、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事……签字仪式结束后,两支英雄签字笔成为记者们追逐的“明星”,摄影记者更是把两支笔摆放在一起照个不停。后来它们作为历史文物由礼宾司送交历史博物馆珍藏。
签字仪式庄严隆重,虽不事铺张,但其历史意义万古流长。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圆满地解决了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问题,也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胜利。它向世人宣告:香港被英国殖民统治的百年屈辱史行将结束,香港将回到祖国的怀抱。现在每当我看到签字仪式的全景图,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依然激动不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