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江苏省如皋市推广的“活动单导学”模式,让师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教师能将精力投入到课前的充分备课上,学生能在活动中轻松学习。本文就“活动单导学” 模式课堂操作中的一些环节提出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如皋新课改“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组织
随着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课改的成功,越来越多的教师渐渐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各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破茧而出。江苏省如皋市教研室丁非老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全市推广“活动单导学”模式,其基本模型共六步: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成果展示→自我完善→点评提升,推行至今已取得显著成效。下面我拟就在“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权作抛砖引玉。
一、如何划分活动小组
科学的划分方法该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一个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想划分出水平一样的几个小组基本不可能。我尝试着先确定八名品学兼优、在全班有威信的学生(最好是班委),让他们担任活动小组组长,然后明确规定每组成员不超过八名,让学生自愿报名加入一个小组,经组长审核同意。由于我们“双问题生”想加入哪个组都很难,对此可让他们向组长提出申请,签下各组制定的“协议”。最后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就分组名单进行讨论,适当微调,宏观调控各组水平。
二、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活动单导学”模式要求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所以对课堂纪律就不能再以“整齐”来衡量。一堂高效课,需要看到学生的精彩陈述,独辟蹊径的见解,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辩论,对某个观点群起而攻之的场面。而要做到“形乱而神不乱”,在前期就必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三、如何制定激励机制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核心在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四个环节,而组内活动开展的效果又会影响后面的环节。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一旦让学生自己主宰课堂,可能出现不敢活动或嫌自行活动麻烦不如直接接受简单,也可能出现扰乱课堂等情况,为此激励机制是必要的。
四、是不是每节课都要“探究性”学习
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对于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几年前流行多媒体教学,其能增加课堂容量,将微观世界宏观化,弥补受条件影响而不能进行实验的不足,因此运用多媒体上公开课成为必要条件。这样就带来一些问题:多媒体代替了粉笔板书,学生难以进行必要的课堂记录;多媒体代替了实物操作实验,学生搞不清容量瓶和蒸馏烧瓶有何区别。因此,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因学生制宜,因教学内容制宜。
五、活动要不要设置时限
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活动要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提高活动效率,充足的时间是根本保证。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学生才能在活动出现异常、质疑、失败时,进行再实验、再探究、再设计。活动时间的分配不是固定的,其长短由活动内容的难易、学生的基础、学生的参与度及教师情境创设策略的高低等因素决定。什么样的活动要求多少时间,执教者须能大致把握。
六、活动要达到怎样的深度
任何探究活动都要符合学生实际是“活动单导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始终遵循的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学科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是成功实施活动的前提。“活动单导学”模式让教师不要过分追求课堂的完美,教师也不能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得出完美的结果。
讨论达到怎样的深度,受活动内容、活动时限、学生水平的制约,而活动内容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活动单的设计即活动的创设,需要教师花费课前大量工夫——教师设计符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活动,其类似平时我们所说的第一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科学整合活动单;由本次集体备课设定的主备老师上课,同行听课评课之后重新修正活动单;统一印发交付各班使用,注意资料的整理保存。教师通过这些步骤设计出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活动起来舒服,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教师要把预期达到的活动结果分成三个层次——初步得出本次活动的结果、懂得本次活动的意义、结合本次活动的成果,根据活动的时间,科学要求活动结果达到怎样的深度;学习有再认知的过程,调研结果显示,把已经活动过的活动适当变换,让学生再进行一次活动,活动结果明显优于上次,教师不要指望学生一次活动就达到学习要求。
七、活动时教师充当什么角色
学生有很强的创造力,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他们想弄清楚的知识往往连教师都不能完全想到,所以教师不能随意臆断学生活动的结果,不能要求学生按我们设想的方案来完成活动。
“活动单导学”模式要求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不能将上课理解为让学生自己“唱戏”,让自己成为观众。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像朱德那样做红军总指挥,像张艺谋那样做奥运开幕式总导演,像蔡振华那样做国球总教练,可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活动,通过参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围绕中心内容合理设计活动,将活动引向深入,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可以巡视各小组活动的进展,及时掌握一手资料,记录各种类型活动时长及学生掌握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能为了赶课,在短暂活动之后就直接将活动结果告知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感觉扫兴。其实,赶课仍应以教师的教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不应以学生掌握多少为衡量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八、如何进行活动成果展示
“活动单导学”模式成果展示的方式主要是将活动结果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让PK组进行“挑刺比武”。
其实成果展示的方式还是很多的,对于简单的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主动回答,激活激励机制;对于相对复杂一点的活动,可以先让PK组进行组间展示,从而不仅能获得活动结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只要有一位学生会,教师就不要轻易给出结论,所以成果展示也可以通过借鉴某些娱乐性节目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学习。要指出的是,在所有学生都已产生疑问、亟待知道答案的时候,教师要把握住这个时机,精讲、细讲、讲透彻。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学科,有些知识是探讨不出来的,并且时间也不允许。
“想保护嗓子,请使用活动单”已成为如皋教师的工作箴言。当然教师只有通过集体备课,设计好活动单,学生才能在属于自己的课堂上充分表现,教师才能成为课堂的主导演。教师只要在平时的一线教学中点滴积累、开动脑筋,就一定能组织好“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如皋新课改“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组织
随着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课改的成功,越来越多的教师渐渐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各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破茧而出。江苏省如皋市教研室丁非老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全市推广“活动单导学”模式,其基本模型共六步: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成果展示→自我完善→点评提升,推行至今已取得显著成效。下面我拟就在“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权作抛砖引玉。
一、如何划分活动小组
科学的划分方法该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一个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想划分出水平一样的几个小组基本不可能。我尝试着先确定八名品学兼优、在全班有威信的学生(最好是班委),让他们担任活动小组组长,然后明确规定每组成员不超过八名,让学生自愿报名加入一个小组,经组长审核同意。由于我们“双问题生”想加入哪个组都很难,对此可让他们向组长提出申请,签下各组制定的“协议”。最后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就分组名单进行讨论,适当微调,宏观调控各组水平。
二、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活动单导学”模式要求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所以对课堂纪律就不能再以“整齐”来衡量。一堂高效课,需要看到学生的精彩陈述,独辟蹊径的见解,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辩论,对某个观点群起而攻之的场面。而要做到“形乱而神不乱”,在前期就必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三、如何制定激励机制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核心在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四个环节,而组内活动开展的效果又会影响后面的环节。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一旦让学生自己主宰课堂,可能出现不敢活动或嫌自行活动麻烦不如直接接受简单,也可能出现扰乱课堂等情况,为此激励机制是必要的。
四、是不是每节课都要“探究性”学习
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对于这个问题,我举个例子:几年前流行多媒体教学,其能增加课堂容量,将微观世界宏观化,弥补受条件影响而不能进行实验的不足,因此运用多媒体上公开课成为必要条件。这样就带来一些问题:多媒体代替了粉笔板书,学生难以进行必要的课堂记录;多媒体代替了实物操作实验,学生搞不清容量瓶和蒸馏烧瓶有何区别。因此,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因学生制宜,因教学内容制宜。
五、活动要不要设置时限
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活动要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加,提高活动效率,充足的时间是根本保证。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学生才能在活动出现异常、质疑、失败时,进行再实验、再探究、再设计。活动时间的分配不是固定的,其长短由活动内容的难易、学生的基础、学生的参与度及教师情境创设策略的高低等因素决定。什么样的活动要求多少时间,执教者须能大致把握。
六、活动要达到怎样的深度
任何探究活动都要符合学生实际是“活动单导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始终遵循的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学科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是成功实施活动的前提。“活动单导学”模式让教师不要过分追求课堂的完美,教师也不能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得出完美的结果。
讨论达到怎样的深度,受活动内容、活动时限、学生水平的制约,而活动内容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活动单的设计即活动的创设,需要教师花费课前大量工夫——教师设计符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活动,其类似平时我们所说的第一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科学整合活动单;由本次集体备课设定的主备老师上课,同行听课评课之后重新修正活动单;统一印发交付各班使用,注意资料的整理保存。教师通过这些步骤设计出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活动起来舒服,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教师要把预期达到的活动结果分成三个层次——初步得出本次活动的结果、懂得本次活动的意义、结合本次活动的成果,根据活动的时间,科学要求活动结果达到怎样的深度;学习有再认知的过程,调研结果显示,把已经活动过的活动适当变换,让学生再进行一次活动,活动结果明显优于上次,教师不要指望学生一次活动就达到学习要求。
七、活动时教师充当什么角色
学生有很强的创造力,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他们想弄清楚的知识往往连教师都不能完全想到,所以教师不能随意臆断学生活动的结果,不能要求学生按我们设想的方案来完成活动。
“活动单导学”模式要求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不能将上课理解为让学生自己“唱戏”,让自己成为观众。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像朱德那样做红军总指挥,像张艺谋那样做奥运开幕式总导演,像蔡振华那样做国球总教练,可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活动,通过参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围绕中心内容合理设计活动,将活动引向深入,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可以巡视各小组活动的进展,及时掌握一手资料,记录各种类型活动时长及学生掌握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能为了赶课,在短暂活动之后就直接将活动结果告知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感觉扫兴。其实,赶课仍应以教师的教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不应以学生掌握多少为衡量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八、如何进行活动成果展示
“活动单导学”模式成果展示的方式主要是将活动结果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让PK组进行“挑刺比武”。
其实成果展示的方式还是很多的,对于简单的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主动回答,激活激励机制;对于相对复杂一点的活动,可以先让PK组进行组间展示,从而不仅能获得活动结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只要有一位学生会,教师就不要轻易给出结论,所以成果展示也可以通过借鉴某些娱乐性节目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学习。要指出的是,在所有学生都已产生疑问、亟待知道答案的时候,教师要把握住这个时机,精讲、细讲、讲透彻。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学科,有些知识是探讨不出来的,并且时间也不允许。
“想保护嗓子,请使用活动单”已成为如皋教师的工作箴言。当然教师只有通过集体备课,设计好活动单,学生才能在属于自己的课堂上充分表现,教师才能成为课堂的主导演。教师只要在平时的一线教学中点滴积累、开动脑筋,就一定能组织好“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