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之我见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n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國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这个时期正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刻,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华夏儿女具有深远的影响,是需要继承和弘扬的,所以良好品德的形成更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优秀人士留下了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作为对小学生品德的启蒙教育,是让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标杆。在这些历史典故中,像“孔融让梨”这样耳熟能详的故事,从小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所以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生的思想中,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提高自身的修养。
  一、学习传统文化,丰富小学生的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种类丰富,主要包括思想、文字、语言、六艺等。第一,对传统文化的思想学习,通过学习最具有影响的儒、墨、道、法的四家思想,以及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兵、医的八家思想,去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第二,对传统文化的文字学习,通过学习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以及文字的演变过程,去了解文字的艺术。第三,对传统文化的语言学习,通过学习成语和对联,去了解语言的魅力。第四,对传统文化的六艺学习,通过学习礼节、音乐、射箭、骑马、书法、五行等,去了解六艺的技能。这些传统文化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但这很小一部分的传统文化所展现出的魅力已经让人深陷其中,吸引着人们去深入探索研究,从而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小学生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够了解中国几千年历史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丰富了他们的思想与知识,这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小学生品德教育实践中
  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品德教育密不可分,小学生正处于懵懂的时期,接受正确的品德教育有益于良好品德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对品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能够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对人们的诱惑也在不断增加,让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越来越偏离正确的轨道,这就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我们走向正轨,实现在社会中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
  在品德教育实践中,例如,将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品德教育的实践,小学生通过孔子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好地相处,并形成与人相互尊重和友爱的良好品德;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融入小学生的教育中,学会孝敬长辈,并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将中国传统的节日运用到品德教育中,在学校举行校园传统节日活动,例如元宵节猜灯谜、清明节祭扫英烈、端午节赛龙舟、国庆节观看阅兵、中秋节吟诗赏月等等,来加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际生活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对生活的深远影响,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对我国人民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应该发扬光大,无限传承下去。传统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下来的,小学生背负着新一代继承的使命,务必将优良的思想品德传递,并发扬光大。
  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增加,传统文化往往被人们忽略和遗忘,这样就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因为得不到传承而永久遗失,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失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也是我国人民的巨大损失,那么,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丰富小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能传承传统文化,使小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品德,更好地将其传承下去。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今中国作为世界瞩目的大国,展现着属于中国的独特魅力。小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形成良好品德,树立爱国的情怀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我们民族有数之不尽的优秀人士,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之怀;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民族使命感等等,他们都为中国的进步而奋斗着。小学生从小就应该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将这种精神与品德融合,只有具有对民族的使命感,才能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都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很大益处,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生的人生关键时刻,让他们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能够丰富小学生的知识,为形成良好的品德提供基础,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实践中,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与正确的价值观。总的看来,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张金星.小学思品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6(9).
  [2]刘清荣.用传统文化点亮孩子的未来[J].教育家,2017(11).
  [3]雷秀萍.践行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小学生优良品德[J].好家长,2017(8).
  作者简介:章进锋(1977—),男,福建大田人,本科,专业数学,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编辑 李琴芳
其他文献
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已在临床应用40多年,然而,它是根据造影剂充盈缺损影像来诊断,只能反映血管腔被造影剂充填后的投照轮廓,因而不仅会存在盲区,而且不能提供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阅读教学策略,将语文核心素养更好地渗透于阅读教学当中,不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其语文综合水平。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依需定教;自主探究;应用实践  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着“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导致的双足肢端缺血和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且易并发感染,可累及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层组织.最常见的是足溃疡,病情发展迅
笔者参观过不少学校,这些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制定了不少的规章制度,如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出勤考核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学校不仅将这些制度上墙(大都制作精美),而且汇编成一本册子,学校教师人手一册。说实话,每当笔者细细看完这些制度的细则(内容多次出现“不允许、一定、必须”等词语),心里就纳闷起来:为什么学校总是对教师只提要求却从来不提教师有哪些权利呢?为什么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句俗语至少隐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意思强调“制度是死的”,制度一旦制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规范性,这种稳定性和规范性不能随意变更,是“比较死的”;另一层意思强调“人是活的”,人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现实世界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人不可以在灵活多变的现实世界中,被极具稳定性的制度给“憋死”。然而,制度在什么情况下“会死”,人又在什么情况下“能活”,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高中化学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在解决实际化学问题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必要技能。它是学生站在化学视角分析客观事物,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应用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探讨TNF-α是否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