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湛若水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是岭南大儒陈献章的衣钵传人,创立了博大而精微的甘泉心学.其“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在本体论方面,揭示宇宙的整体性,揭示体与用的统一性;其“随处体认天理”,完善与发展陈献章的“静养端倪”,揭示人的道德觉醒,是人的涵养与认知的关键,揭示人的涵养与认知不受时空、方式的限制,揭示人的涵养与认知的普世性;其系统的“合一”论,彰显明代心学对宋代理学支离观的检讨与决裂.湛若水在京结识王阳明.二人一见定交,立志“共兴圣学”,友情深厚,在学术上相互切磋、论辩.虽一主“随处体认”,一
【机 构】
: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湛若水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是岭南大儒陈献章的衣钵传人,创立了博大而精微的甘泉心学.其“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在本体论方面,揭示宇宙的整体性,揭示体与用的统一性;其“随处体认天理”,完善与发展陈献章的“静养端倪”,揭示人的道德觉醒,是人的涵养与认知的关键,揭示人的涵养与认知不受时空、方式的限制,揭示人的涵养与认知的普世性;其系统的“合一”论,彰显明代心学对宋代理学支离观的检讨与决裂.湛若水在京结识王阳明.二人一见定交,立志“共兴圣学”,友情深厚,在学术上相互切磋、论辩.虽一主“随处体认”,一主“格物致知”,同为心学而学术有异,但异中有同,是“大同”“小异”.甘泉心学与阳明心学,乃明代星空的双子座.
其他文献
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史记》点校本修订本,在1959年出版的旧版基础上作修订,质量无疑有很大提高.但修订本还存在提升的空间,还有补正之必要.本文是十二本纪部分的补正.
作为宣说如来藏思想的大乘论典,《宝性论》对汉藏两传佛教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基于笔者对该论所作新译,从汉藏佛学比较研究的视角,从五大方面对与《宝性论》相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笔者首先讨论了有关该论作者的不同说法,以及不同汉译本引发的宗派分歧,并基于《大乘起信论》和《宝性论》比较了汉藏两传佛教的如来藏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大乘止观架构和藏地不同传规的宗义学,对如来藏与唯识、中观两系教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论述.
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南巡抚锡良奏准设立豫南矿务公司,经营黄河以南全部矿务.豫南公司的设立,一方面来自锡良抵制福公司掠夺豫北矿产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有禹州地方绅商和知州曹广权的推动作用.在锡良督催下,公司制订了豫南矿务开采计划,并支持禹州、密县、嵩县、荥阳等地区进行勘矿与试采.然而在公司缺乏资本,官督商办的经营模式下,亦不能得到绅商的充分合作,加之官府对地方控制孱弱,难以落实收编改造土窑的计划,经营陷入困境.锡良离任后,随着福公司矿案交涉的进展,河南官府注意力转向豫北矿区,豫南公司被逐步裁并,各矿封停
北宋仁宗朝大贤尹洙的死亡经各思想阵营的阐释形成一桩书写公案,涉及古典死亡文化各个方面,并折射出唐宋思想变迁的轨迹.庆历新政失败后,庆历士大夫漂泊地方十年.其间尹洙之死促使生者协力承担纪念文字,他特异的临终反应成为写作重点.范仲淹最初在讣告信和祭文中提出释老齐死生说,后转向儒家正命说,得到欧阳修和韩琦的响应.三人在尹氏集序、墓志、墓表等公共文字里共同完成基于儒家生死观和性命观的解释.而僧人契嵩参验内外证,重提佛法说.范、欧、韩的自反,契嵩的附会,以及双方的分歧,皆是北宋中期儒学与佛老争夺死生性命话语权的表现
“万物一体”的观念是王阳明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阳明哲学中,“万物一体”指宇宙是一个整全的生命体.通过对一人之身与宇宙全体多维度的类比可以发现:从“气”的角度来看,个人与宇宙都是“一气流通”的存在.从“心脏”的角度来看,人心便是宇宙的心.从“心之本体”的角度来看,良知、天理、性、仁等处于形上序列的概念在为个人与宇宙生存奠基与立法的层面同一.因此,宇宙与个人一般,是一个整全的生命体,或者说,宇宙与人类构成一个整全的生命体.个人对“万物一体”之切身体会需要经历一番变化气质的工夫.小人能够通过“变化气质”的工夫
文章主要讨论疑古思潮的背景、影响和代价.疑古思潮有很强的政治目的,即利用学术批评的权威推翻作为当时中国“保守派”精英分子信念基石的正统“儒家”历史观.《古史辨》的发起者和编辑者顾颉刚声称他的思想完全来自一位中国人并完全符合学术传统.其核心主张是中国古代文本中的圣王叙事是编造的神话文章反对这种说法,并将疑古思潮的背景置于国际上有关神话与历史关系以及阅读神话的正确方式的讨论之中,并将说明古史辨派的核心观点来自于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跨文化调整:欧洲经典语文学的某些元素、用宗教历史的而非神学的方式来处理希伯来和基督教
孔子的正名思想保存在《论语》一书中,但并没有给出正名的细节,引发后世儒者持久的争论.宋儒与阳明的“正名”之争,呈现出两种路径.以“卫辄让国”为基点,宋儒的路径是“废辄立郢”,理由是“无父之不可以有国”;阳明的路径是“致国于父”,理由是“无父之不可以为人”.实际上,宋儒的“正名”是“正世子之名”,关心的是“谁能有国”的政治客观性问题;阳明的“正名”是“正人子之名”,关心的是“如何为人”的道德完满性问题.二者的差异与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有关.在传统政治模式下,二者的争论无法和解,必须走向第三种“正名”,即厘清政
伊来瑞(George L.Israel)教授的新著《王阳明之欧美传播与研究》,属于被西方人解释、研究的阳明学,或称“西方的阳明学”.它与中国本土、东亚区域的阳明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属于学术研究史及现代传播学的范畴,后者则属于学派传承史及古代传播学的范畴.因此梳理或研究“西方的阳明学”,实即“研究史的研究”,犹如中国历史上的“学案体”,抑或现代学术意义上的“综述体”.它虽属学术思想史中的“照着说”,但所涉内容却有“接着说”,甚至又有“反着说”(即批判性、反思性的论述方式),既是学术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非公企业劳动关系面临不少问题,如劳动合同的失范行为,劳动力利益竞争能力薄弱、劳动报酬不公,劳动关系的多样性、短期性、脆弱性带来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大,等等.同时,非公企业党组织面临如何体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如何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如何起到非公企业和谐的“润滑剂”等困境.为此,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化解劳动矛盾,采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协调非公企业不同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