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创新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gi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范类学校我国输送了大量的教师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随着教育理念逐渐发生变化,师范生要迎合社会教育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这就对师范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培养模式创新对策。
  【关键词】师范生 现代教育技术 能力培养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现代化的进程也突飞猛进,各级示范教育机构的现代化教育构建基本建成,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从而提高现代教师职业素养。师范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有助于革新教师能力结构,强化未来教师的教育意识创新,从而为教育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当前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加强培养模式创新工作势在必行。
  一、 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1.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是构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其对于教育设备的投入幅度逐年增大,很多学校都配備了健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但是由于教师不喜欢使用或者不会使用这些教学设备,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影响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因此,师范学校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高师范生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以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2.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
  教师专业化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同时也应当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当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师范类学校担负着培养教师人才的重任,因此,要重视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把教师现代化教育作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在师范生培养工作中全力推行,在教育之处就树立良好的培养理念,实现我国教师队伍专业化,满足未来社会对教师队伍的需求。
  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要求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重要来源,教育需求变化要求全社会都做出积极的应对,尤其是教师队伍要努力满足社会教育需求,师范院校要重新设置教学课程,对专业学生进行教育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逐步规范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流程,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育能力。当前由于师范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参加工作后很难适应现代基础教育、信息教育的发展需求,甚至存在着较多的回炉现象,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师范生教育中存在着缺陷,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二、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培养课程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是师范教育的趋势,多数的师范类院校也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来强化对未来教师能力培养,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其教育技术内容较多,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多,而高校公共课程课时设置很难满足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学习效果。通过调查显示,一般师范类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课时为36-54课时,再这么短的课时中,教师要开展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程,势必会削弱教学效果,甚至很多教师只能精简教学内容,教学工作也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引导性。
  2.教材选择不当
  由于我国推行教学改革,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经常发生变化,但没有形成严格统一的规范标准,因此,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来选择教材,教学开展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些师范学校重视理论教学,而有些学校则重视实践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标准很难进行评定。当前我国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就为师范学校教材选择提供了引导,学校要结合要求标准来设置参考教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再者,很多师范学校的教材选择不当,尤其是教材内容中实践操作和理论联系较少,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差,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合理,无法开展深层次的课件开发教学,这些都体现了师范学校对教材选择不当。
  3.评价方式单一
  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重视学生数字化教学设备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现代化教学设计等能力,在师范学校开展技术能力培养课程时,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无法真实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再者评级方式单一致使学生缺乏真实的教学体会,对现代教育技术没有实现认知升华,从而影响了现代教育能力提升。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达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创新
  1.构建三维立体的教学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是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不能仅仅依靠开展一门课程来解决问题,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师范学校要构建三维立体教学课程,提高教学培养质量。师范学校要参考《标准》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大纲》为依据,构建课程学习、教学训练、实践操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师范生了解现代教育北京对教师的要求标准。同时师范学校要重视构建现代教育课程目标,形成目标和标准培养一致性,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升级为教学理念。
  2.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为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效果,学校应当为师范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同时学生可以从教学课堂中学到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为其以后开展教学提供帮助。首先学校应当建立学习网站,制作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资源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者要开放专业化的教学实验室,让学生亲自操作各种教学硬件和软件设备,尤其是要学生接触到教学平台的应用优点,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教学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教师要对师范学生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并为学生寻找各种实习平台,通过实习来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并通过虚心学习来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自我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流程。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重要的一点是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学校应当在教学中应用网络平台,建立虚拟的实验室,强化师范生的对学习素材的应用能力,同时要从网络上不断升级教学素材,扩展学生的现代教育思维能力。
  3.巧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强化能力培养
  当前师范院校都设置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尤其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输出信息的能力,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符合教育需求,有效提升了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应用巧用计算机应用课程,强化两者之间的沟通,一方面通过计算机课程来强化师范生能力,同时实现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提高师范生的综合教育能力。
  4.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效提高了教学针对性,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环节,因此学校应当设置多元化的评价平台,了解学生网上学习活动的情况,实施过程性评价,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交作业、共享作品,发布在微格教室录制的教学实践课,为实施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指导点评提供了平台。同时要通过网络来构建完整的评价平台,把多媒体教学作品和教学方案进行展示,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在课程评价中,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通过评价结果来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技术。
  四、结语
  总而言之,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单纯依靠现代教育技术课的教学,很难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应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提倡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信息时代师范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要构建三维立体课程,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巧用计算机应用基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明选.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理论探究2011(13).
  [2] 赵永军.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报,2006(08).
  [3] 赵国金.普通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0(06).
  [4] 林万新.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03).
  [5] 黄映玲.构建“三位一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07).
其他文献
【摘要】情报检索课程在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当前本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满足短课时要求的情报检索类课程改革策略,研讨采用议题控制策略的方法贯穿教学过程,通过周期执行效果的调查评判来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 情报检索 议题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9-0
如何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和降低结构的含钢量,一直是技术人员关心的话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结构含钢量控制和减少.
【摘要】大学数学在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反应能力和思维扩展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學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数学教学经常出现两极分化强烈的现象。分级教学正应运而生。仔细研究分级教学的模式及实践操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因材施教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具体论述了大学数学教育中分级教学的实施原则和模式,以期能够提升大学数学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数学 分级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
【摘要】在工科教学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只有实践能力才是检验理论掌握度的重要体现。因此,本文就是根据我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围绕实践理论体系提出了几个问题,如进行开放式的实验室,学生的实习情况等问题,并进行讨论。  【关键词】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 构想 电气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32-
【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极强且创造性极强的学科。而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创造思维及创造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如何恰如其分的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选择高中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使高中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方式 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摘要】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就是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在学生认真听讲的理想状态下,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目前数学教学最大的难题就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故而数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效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既充满新奇又带着迷惑,近几年又涉及到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话题,无疑是对教师提出了一个艰难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革新,学科整合不仅仅是形式上使用了计算机,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的使用提高各学科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
【摘要】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促进了网络教学模式的出现。合理的网络课程模型建设,突破了传统学习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人们自主学习的效率,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但是现阶段的网络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方面,系统模式过于单调、理论指导不够进步、以及智能化不足等等,因此,加强对Agent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分析工作,完善设计网络课程模型,以此为我国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妇产科学的扩招、医患关系的紧张以及患者自身保护意识的提高等都对妇产科见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针对当前妇产科见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现状,进一步探究了妇产科见习教学方法,推动妇产科见习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妇产科见习 教学方法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37-02  医学是实践性
目的:扩增B群脑膜炎奈瑟菌表面蛋白A(NspA)基因,构建pcDNA3.1(+)/NspA真核重组载体,通过肌注和滴鼻法免疫雌性BALB/c小鼠,观察小鼠体内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计算疫苗的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