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得遇恩师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ac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教过我的老师多得数不清,他们有的尊严而高贵,有的博学而睿智……然而我至今最感念的,却是一个瘦瘦小小、步履匆匆的身影——在我心里,一直将黄忠老师视为恩师。
  现在我远离故乡,孤身在上海求学。每当面对这灯火茫茫的花花世界,每当心觉孤独、迷惘和困惑时,我总是会怀念起高中那些艰难奋斗的日子,怀念起黄老师对我人生道路的指引。那时候,我和一帮热爱文字的同学在他带领的金鳌文学社学习写作,那些关于文学梦想的最初启蒙,就是他带给我们的。
  还记得念高一的时候,有个夏天的傍晚,他忽然打电话给我,叫我在村头等他。他说他想找个人出去兜兜风。没过多久,他就远远地骑着电瓶车过来了。然后,我坐在他的车上,绕着镇上的田间小路兜了一圈。他告诉我,他太累了,和孩子在一起觉得很轻松。
  那时候,黄老师除了照管文学社之外,还担任着语文老师的工作,身心疲惫。不过看见他的时候,他总是满面微笑。
  他常常跟我们说,他在学生时代最热爱的就是读书写作。虽然他自己没能当成作家,但是一直勤勤恳恳地呵护着他学生们的文学梦。他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他要为自己的孩子守护文学家园。在课上,他一直致力于把正能量传递给我们,鼓励我们乐观、勤奋,不向现实低头。现在,在他的带领下,金鳌文学社已然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学社。
  黄老师不喜欢喝酒应酬,也不喜欢打麻将。我们文学社里有个文学沙龙,暑假寒假的时候,许多毕业多年的老社员都会过来,大家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探讨一些文学创作的问题。他说,这些是他喜欢做的事。
  高中三年,每年国庆他都带着我们外出采风。乐清的丘陵多,每回他都拣不同的山来爬。我们不坐车,总是骑车或者步行,花上一两个小时走到山脚下。有一年正月初六,他带我们去白石的水库边烧烤,一路上不停地跟我们说他家过年的趣事。
  他把许多时间放在了文学社上,有时候师母常常会抱怨。记得有一次,他带着我们几个同学去温州参加一个活动,回去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开着车,师母来电话说,家里来了几个客人,要出去吃饭,让他赶紧回家。一路上,师母打了三四个电话来催。电话最后一次响的时候,他慌乱地开着车,叫我接电话,让我告诉师母他不去了。电话那头,师母终于不耐烦了,气愤地说了几句话,就挂了电话。他只是神色僵硬地笑了笑,我们都静默了。
  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文学是我的爱好和事业,我希望有一天,我的文学社,能够为人所熟知。我还希望,将来有一天,我的奋斗事迹,能够作为穷困孩子改变命运的一个例子,被人引用。到老的时候,我就可以安心地躺在安乐椅上,告诉自己,我也曾有价值地活过。”
  那些跟着黄老师追寻文学梦的日子,现在回忆起来是如此亲切。高中毕业后,我选择了艺术院校的戏文专业,也是受了他的影响。
  人生幸得遇恩师!黄老师的那份亲切与真诚,令我终生难忘。
其他文献
与许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我的童年基本上没有什么阅读生活。虽然父亲是一个小镇的小学老师,教音乐和数学,但是身处那个物质相当匮乏的年代里,家里也几乎没有什么藏书。  上小学以后,认识的字多了起来,就开始主动找书读。记不清从几岁开始,我突然迷上了读书,而且一开始就与许多喜欢连环画的小伙伴不同,迷上的是厚厚的大书。那个时候,书非常少,又是在偏僻的乡村,找到的书大部分是没有封皮、没有结尾的残缺不全的书,但我照
期刊
◆[德]卜劳恩
期刊
席慕蓉  谁说绵延不绝?  谁又说不舍昼夜?  其实 我们的一生只是个  空间有限的展示柜  时光是画在绢上的河流  这一生的青绿山水  无论再怎么精心绘制  再怎么废寝忘食  也只能渐次铺开再渐次收起  凡不再展示的  就紧紧卷入画轴  成为昨日
期刊
初三毕业后,我被保送进白象中学。我至今还记得那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一个人推着破旧的自行车从村里出去,穿过滚烫的马路,骑上半个小时去白象参加金鳌文学社的作文学习。每次跨上车,母亲总要送我到门口,把一个白色的帽子戴在我头上,将帽檐紧紧压在额前,还总嘱咐说:“多往阴处的路上骑。”我脚一蹬,便远远地去了。一路上,太阳很晒,车很多。我每次都骑得大汗淋漓。  给我们上课的是黄忠老师。那时候,金鳌文学社正在进行
期刊
一个人可以改变另一个人的命运,一支笔可以改变一个群体的命运,这是多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报告文学家何建明意识到这一点后,写作的起点和使命开始变得与以前不一样。“国家叙述”在他眼中,是何等宏大又何其沉重的事情。在他看来,一个作家的表达技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文学之外了解中国社会,由表及里地进入时代的最前沿和最深层,并由内而外地把最核心的部分传达出来。  其人身材高大,落拓不羁。永远背着大包、拿着电脑
期刊
这一讲的主题是为谁写和写什么。其实,明确了为何写,这两个问题也就有答案了。简单地说,就是为自己写,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一、为自己写作  如果一个人出自内心需要而写作,把写作当作自己的精神生活,那么,他必然首先是为自己写作的。凡是精神生活,包括宗教、艺术、学术,都首先是为自己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精神上的问题,为了自己精神上的提高。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就是注重自己的精神修
期刊
一  秦观有“新晴细履平沙”之句,觉得好,是文人心态。忽然联想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也有问题,细腻、清闲了,为什么“潜意识里并且觉得有点儿落寞”呢?但凡对于生活细节细细品咂,总会让人觉得寂寞,这是很“中国”的一种
期刊
1.示例:不要因为委屈而迁怒他人,重要的是练就宽广的胸怀。  2.示例: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  3.示例一:红梅傲雪,白杏吐蕊,绽放着生活的芬芳。示例二:金风送爽,白雪轻舞,吟咏着生活的美好。  4.示例一:从鸣蝉的欢唱中,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热烈。示例二:从潮水的起落中,我们体悟到生命的节奏。  5.B  6.示例一: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一个微笑里有鼓励的影子。示例二:一朵白云里有
期刊
男人之间的爱与恨,莫过于父子之间;父子之间的爱与恨,其实是同一词、同一种感情——透心痛骨的爱!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  在我童年、少年甚至是青年时代,有时觉得父亲是世界上最让我恨的人。  第一次恨父亲,是我童年的第一个记忆: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值自然灾害的年份。我刚刚知事,却被饥饿折磨得整天哭闹。有一次,因为食堂的大师傅偷偷给了我一块山芋吃(北方人常叫它是红薯),当干部的父亲见后便狠狠地将
期刊
微言语  一个人最先衰老的不是容颜,而是那颗不再有闯劲的心。  微言语  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的越多。  微言语  但愿所有的负担都将变成礼物,所受的苦都能照亮未来迷茫的路。  微言语  如果你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你将永远是他们的囚犯。  微言语  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