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学设计与评点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a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二是通过与《猫》的对比阅读,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虽然不同,但同样都表达了对动物的深深喜爱之情。
  刘建锋老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紧扣文本的特点展开教学,为学生在文本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潜心会文,发现文本表达的秘密
  从学生学语文的角度,《母鸡》一文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相较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本文最应突出的重点是什么呢?
  刘老师在一次次地细读课文之后,发现了本文表达上的秘密:(1)先抑后扬。先写一向讨厌母鸡,再写不敢再讨厌母鸡。通过对比,衬托母爱。(2)用词讲究。同样是这只母鸡,作者对它的态度不同,用词也随之不同。品读了这些词语,也就揭开了作者写作的奥秘。
  如此一梳理,《母鸡》一文的教学便柳暗花明了。
  二、精心设计,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
  本堂课,刘老师抓住“态度不同,用词也就不同”这个核心点,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导入环节,借助两组词语猜谜,初步引出核心点。接着进入文本,通过叫声的前后对比,初步体会这个核心点。然后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去找词语,给词语分类,发现用词的奥秘,再次体会核心点。最后,再试着转变态度,去写一写母鸡下蛋时的表现,从文字运用的角度去深入体会这个核心点。由此,我们发现,整堂课的设计,始终抓住“态度不同,用词也就不同”这个核心点,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三、用心架設,构建读写结合的桥梁
  在这堂课上,刘老师抓住“态度不同,用词也不同”这个核心点,引领学生从读到写,根据课文第三自然段,重新写一个母鸡下蛋时的场景。这样的读写结合,既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又通过练笔内化了习得的知识。因此,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刘老师这节课是一堂扎实有效的语文课,也是一堂充满浓浓语文味的课。以上纯粹是个人观课后的一点感受,愿同行们一起探讨,一起研究,共同享受语文教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附:刘建锋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猜动物,体会“态度不同,用词也就不同”
  1.请看上面的关键词,猜猜是哪种动物。(第一组:小巧玲珑 身手敏捷 才智过人;第二组:生性多疑 花言巧语 阴险狡诈)
  2.观察一下屏幕上的这两组词,你有什么发现。是啊,同样是这只狐狸,我们看的角度不同,对它的用词也会不同。比如猫,可以这样介绍(贪玩、胆小),还可以怎么介绍。所以说,介绍同一样动物,我们看的角度不同,对它的用词也就不同。
  3.有一位作家,他既写了猫,又写了母鸡,他是谁呀。(出示图片)今天,我们走进老舍的文章,看看他又是用怎样的方法来介绍这只母鸡的。(板书:母鸡,齐读课题 )
  [设计意图:用“看关键词,猜动物”,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出本课教学的核心点:态度不同,用词也就不同。为全文教学做铺垫。]
  二、对比阅读,体会“态度不同,用词也就不同”
  1.通过课前预习单的反馈,xxx等同学认为这段话比较难读。这段话较长,里面藏着许多生字。谁来挑战一下。(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好母鸡叫声的词语。)
  2.读着读着,老舍笔下一只怎样的母鸡呈现在我们面前。(板书:一向讨厌)
  3.还是这只母鸡,成为母亲后,它的叫声在作者听来,却是这样的(出示第七自然段)读着读着,一只怎样的母鸡又呈现在我们面前。(板书:不敢再讨厌)
  4.从开始的“讨厌”,到最后的“尊敬”,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改变了。(板书:态度改变)
  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讨厌”,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不敢再讨厌”。这两部分内容,是用什么连接起来的。(认识过渡段的作用)
  5.刚才,我们从作者对母鸡叫声的描写中,体会到他前后态度的变化。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改变了,所以用词也改变了。像这样的地方,书上还有很多处。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男生用横线画出表示讨厌的词语,女生用波浪线画出不敢再讨厌的词语。等会儿我们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叫声对比,发现作者前后态度的变化,体会:态度不同,用词也就不同。]
  三、词语分类,体会“态度不同,用词也就不同”
  1.我把同学们找到的词语摘录在大屏幕上。之前我们根据母鸡的叫声,把其中的一些词语分了类。那么剩下的词语,可以怎么分类。
  2.我把同学们说的,总结在下面的表格里。请你认真观察,想一想,从这个表格里,可以获取到哪些信息。(生观察,指名回答)
  3.你再看看作者的用词,对待同类,差不多的动作,前面是“欺侮、下毒手”,写得像个坏人;后面是“预备作战、出击”,写得像个英雄,这是为什么。(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发生改变,所以用词也会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去找词,给词语分类,去获取信息。在自主学习中,再次体会:“我”对母鸡的态度改变了,所以用词也改变了。]
  四、小练笔深入体会“态度不同,用词也就不同”
  1.是的,他对母鸡的态度改变了,所以用词也就改变了。同样是母鸡下蛋这个行为,当作者的态度发生改变后,他的用词又会发生哪些改变呢。(口头交流)
  2.现在,请拿出学习单(见右图)。让我们换一种态度,带着喜欢,带着尊敬去描写母鸡下蛋这个行为。让母鸡那份浓浓的母爱,在你的字里行间荡漾起来。(生写,写好后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深入体会“态度不同,用词也就不同。”从感知到运用。]
  五、了解全文写法,感受母爱
  1.既然老舍这么喜欢母鸡,直接写喜欢的内容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讨厌,他的用意何在。(对比,衬托母鸡的伟大。)这样的写法,叫做(板书:先抑后扬)。
  2.再看这幅图,假如你带着讨厌去看,你会想到哪个词。(出示母鸡图)假如你心怀尊敬呢。你看,当我们对母鸡的态度发生改变时,用词也会随之改变。
  当我们心怀尊敬去看时,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母鸡。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齐读)
  3.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作者的感情在逐渐(加深),作者的语气在逐渐(加重)。作者不仅在赞美鸡母亲,还在赞美(所有的母亲)。带着你的体会,读: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孩子。她伟大,因为她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设计意图:了解全文写法,进一步感受母爱。]
  六、对比写法,推荐动物小说
  1.刚才,我们欣赏了老舍笔下的母鸡,作者是抓住态度的改变,用了先抑后扬的方法来写的。《猫》这篇文章,老舍又是抓住什么来写的。(大猫小猫的特点)是啊,虽然它们写法不同,但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充分地感受到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其实,还有很多作家也写过动物的文章。(出示题目)还有一位作家,写过一系列的动物小说。(出示:沈石溪动物小说集图片)课后,同学们找出来看看,去感受不同的作家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设计意图:对比不同文章的写法,拓宽视野。]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教研室(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育才小学(321000)
其他文献
在现代干旱化气候条件下,自然及人为因素造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下游民勤县水资源严重匮乏,湖泊干涸,植被枯死,沙漠化日趋严重.在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管统配,加大退耕还
古东灌区农发骨干渠系改造工程设计中,对部分流经村庄的渠道采用玻璃钢管输水方案代替对现有渠道的防渗,不仅提高了干渠水的利用率,还防止水质受到污染,方便管理、减少土地平
教师为了达成想要的教学目标,课堂在紧张的节奏中快速进行,教师快速地问,学生快速地答,教师迫不及待地引导,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看似活跃高效,实则急功近利。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思考、探究、深入、完善、识记,这不是冷了教师的场,不是浪费了课堂的时间,而是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  一、等待让学生更有信心  课堂上,每生成一个问题,教师总是希望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总是埋怨课堂气氛沉闷,其实,小学生,好
本文分析了研究节水灌溉技术特性参数的必要性,证明了正态分布下均匀系数Cu与变差系数Cv的关系,分析了采用图形效率Ep表示灌水均匀性的优点,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加强贴息贷款管理支持节水灌溉的发展──在全国节水灌溉及乡镇供水工作会议上的发言财政部农财司事业处赵鸣骥全国节水灌溉及乡镇供水工作会议今天开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国认
近些年.“核心素养”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本文以“语感”为基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春天,是去郊外游山玩水,观赏美景的大好时节。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也来游春了。通常,人们游春意在尽情地赏春、游玩,放松心情。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来到泗水河畔,自然少不了欣赏美景,陶冶性情。然而,有意无意中,他却将赏景与教导弟子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听说”“便带着”从表面上看,孔子充分抓住时机,珍惜春光,带着弟子
1 工程概况引大入秦灌溉工程从发源于青海省的大通河上引水,灌溉兰州市以北约60 km的秦王川地区,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工程系统包括引水枢纽、总干渠、干渠、支渠及
教材文本中,作品语言所形成的上下文构成了具体的语言情境,缺失了这种具体情境的支撑,任何文本解读都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毫无实际意义。而语言情境受制于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在整体性关照的思维下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研制。  一、从零散到联系,通透把握文本主旨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经指出: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累篇。课文中每一级的语言单位都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以品味、感知语言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