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索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教学策略,以期促进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
【关键词】中国古代画论 现状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53-02
中国古代画论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审美精神以及绘画经验,因此,开设中国古代画论课程十分必要。但是,目前来看,中国古代画论的教学将实践类专业和理论类专业相分离,且各大院校对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培养的不重视,导致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为此,各高校必须改变教学理念,高度重视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建设,让学生掌握画论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知识量大,内容涵盖面广,课时有限。中国古代画论伴随着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而产生,大致可以分为品鉴、理论和画法三个部分,而这三个部分又联系着中国艺术创作系统和中国思想史,进而赋予了中国画论课程具有课程内容多、历史跨度大、知识涵盖面广的特点。另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画论自先秦发展至今,所含内容之丰富不言而喻。但是,当前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课时有限,因此,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呈现中国古代画论的精彩观点,教师往往会对其内容进行选择,主要选取了六朝、五代、唐、宋、元、明、清的代表性画论作为课程重点。
(二)学生缺乏对绘画技巧的直接感知。当前中国古代画论的发展处于重中技术教育、轻道德素养培养的大环境中,因此,中国古代画论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一,对绘画技法实践类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并不重视人文修养和理论的学习,认为中国古代画论只是一门理论课程,并不是必须学习的内容。尽管有些学生对中国画论充满兴趣,但是由于缺乏广阔的文史背景,也无法得到系统的学习。第二,虽然中国古代画论是美术史论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仍然缺少对具体绘画技巧和经验的直接感知,再加上美术史论专业的学生不重视操作性强的论述,阻碍了中国古代画论的进步和发展。
(三)对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对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方面,于安澜以及沈宗骞等老派学者对画论的基础性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但是,中国古代画论与中国古代文论或中国古代美学相比,其研究领域并不广阔,可以说是十分薄弱。就算在文献整理、版本校勘等研究工作领域,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依然存在大量的工作值得去做,也有相应的问题需要解决和澄清。因此,中国古代画论教学缺乏相应的科研成果的支撑,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滞后,无法及时得到改进和更新。再加上,中国古代画论研究属于冷门研究领域,很少有人愿意选择中国古代画论作为研究领域。基于此,中国古代画论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师团队,导致中国古代画论研究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阻碍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建设。
二、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教学策略
在艺术学语境下,中国古代画论的薄弱性更加突出,但是,艺术学在自身的学科建设领域,必须拥有与文学和史学相同的理论依据,因此,中国古代画论研究者应该打破“艺术学从属于文学”的传统观念,构建具有中国古代画论自身特色和理论逻辑的学科基础。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画论的内涵。站在知识社会学的层面上看,中国古代画论是体现中国古代绘画形成的传统意境的途径,包含了具有史学品境的意味形式,由此看来,中国古代画论是一个拥有较高传统审美境界且涵盖知识面甚广的知识系统。而从画论的知识形态的层面出发,研究者认为中国古代画论主要研习中国古代艺术和中国古代绘画,是一门独特且知识涵盖量广的学问。而中国古代画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重要载体,不但给予了后人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对绘画历史以及理论进行了完美的概括。因此,中国古代画论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促进中国古代画论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专门挑选一个课时,以观看纪录片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画论的内涵。为此,教师要准备一系列与中国古代画论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中一边播放,一边为学生讲解,并将视频中所提到的有关中国古代画论的重点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因此,学生会在观看视频和与教师的讨论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除此以外,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画论并不是单纯的只是学问,其还拥有较大的现实价值。从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来看,我国绘画能够成为独特的绘画系统的原因是:画论是在前人的不断实践和理论张立中所完成的,与西方本问题论派所倡导的形而上特征不同,中国古代画论对绘画创作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而这种指导作用到如今也都十分突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古代画论为现当代的绘画创作提供了建构具有中国独特审美绘画风格的理论启示,同时也促进了传统绘画技术的进步。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画论的内涵,感受中国古代画论的博大精深,感悟中国古代画论的魅力,才能让学生和教师都重视对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建设。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赏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并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中国古代画论理论知识对绘画作品进行解读,学生在解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绘画作品的美好,也能深入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画论在艺术领域中的魅力,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中国古代画论。
(二)完善中国古代画论的课程体系建设。鉴于中国古代画论的知识体系存在很多个侧面,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画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此,中国古代画论的教学设置,必须开设相应的绘画理论史学专业、中国古代画论专题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画论选读三个课程体系。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实践类和理论类专业的不相同,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其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对绘画经验进行总结,将技法进一步深入,教授绘画技法课程,教师则可以利用传统画谱、画册,为学生传授绘画经验和技巧,并将经验与理论论述相结合。 在绘画技法专业中,高等院校应该把中国古代画论设置为公修课程。教授传统绘画技法课程时,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画论,掌握具体的绘画技巧和绘画规律,要让学生可以通过对画谱和画决的研究,对绘画造型和绘画形式语言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在中国古代画论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将绘画层面上的技巧与理论层面的审美规律进行统一。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承受力,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挑选相应的画谱和画决,让学生通过对画谱和画决的研究,提高自身绘画技巧。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学生能在讨论和研究中对绘画造型和绘画形式语言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绘画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学生画论的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具体技巧进行学习和实践,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画论元典的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进行经典作品品鉴时,可以从品鉴中掌握古代画论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因此,提倡各大院校应该加强对画论元典的阅读教育。在对中国古代画论的课程进行设置时,应该安排选读和精读类的课程。鉴于中国古代画论的历史演进与社会文化史以及古代美术史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为了让学生能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中国古代画论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画论是一个随时在变化的开放性体系,无论是中国古代画论的思想演进,还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理论问题变迁,都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和研究。因此,各大院校在对中国古代画论的课程设置上,应该特别设立“中国古代画论史”课程。
除此以外,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不同知识体系拥有与其相对应的学科归属,但是,由于知识的连续性,不同的知识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从某个角度上说,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美术史和美学史中的一个部分,也是艺术概论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在中国古代画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中国美术史、中国美学史、艺术概论与中国古代画论进行融合。使学生能将知识资料融会贯通后,应用于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古代汉语对学生学习古代画论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若学生拥有扎实的古文功底,就能对古代画论著作有更深层的理解,因此,教师也可以将古代汉语课程与中国古代画论课程进行融合。例如,教师可以与古代汉语教师进行沟通协商,为学生打造一堂中国古代画论与古代汉语相结合的新型课,利用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画论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利用古代汉语知识解决中国古代画论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利用中国古代画论中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古代汉语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目的。
总之,当前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各大高校对中国古代画论课程建设的不重视,学生缺乏对绘画技巧的直接感知,研究人员对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不够深入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高等院校绘画专业应该重视中国古代画论的整体教学建设,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画论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理论的兴趣,采用多种方式完善中国古代画论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画论元典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明.画外广视画内精准的古代画论研究[J].学术研究,2014(7)
[2]牛国栋.中国画论中笔墨理论的发展[J].读与写,2014(22)
[3]徐元元.石涛——“画论”美学思想探微[J].芒种,2015(3)
[4]李晓静.写貌物情,抒发人思——论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抒情传统[J].美术大观,2015(12)
(责编 卢 雯)
【关键词】中国古代画论 现状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53-02
中国古代画论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审美精神以及绘画经验,因此,开设中国古代画论课程十分必要。但是,目前来看,中国古代画论的教学将实践类专业和理论类专业相分离,且各大院校对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培养的不重视,导致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为此,各高校必须改变教学理念,高度重视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建设,让学生掌握画论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知识量大,内容涵盖面广,课时有限。中国古代画论伴随着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而产生,大致可以分为品鉴、理论和画法三个部分,而这三个部分又联系着中国艺术创作系统和中国思想史,进而赋予了中国画论课程具有课程内容多、历史跨度大、知识涵盖面广的特点。另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画论自先秦发展至今,所含内容之丰富不言而喻。但是,当前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课时有限,因此,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呈现中国古代画论的精彩观点,教师往往会对其内容进行选择,主要选取了六朝、五代、唐、宋、元、明、清的代表性画论作为课程重点。
(二)学生缺乏对绘画技巧的直接感知。当前中国古代画论的发展处于重中技术教育、轻道德素养培养的大环境中,因此,中国古代画论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一,对绘画技法实践类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并不重视人文修养和理论的学习,认为中国古代画论只是一门理论课程,并不是必须学习的内容。尽管有些学生对中国画论充满兴趣,但是由于缺乏广阔的文史背景,也无法得到系统的学习。第二,虽然中国古代画论是美术史论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仍然缺少对具体绘画技巧和经验的直接感知,再加上美术史论专业的学生不重视操作性强的论述,阻碍了中国古代画论的进步和发展。
(三)对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对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方面,于安澜以及沈宗骞等老派学者对画论的基础性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但是,中国古代画论与中国古代文论或中国古代美学相比,其研究领域并不广阔,可以说是十分薄弱。就算在文献整理、版本校勘等研究工作领域,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依然存在大量的工作值得去做,也有相应的问题需要解决和澄清。因此,中国古代画论教学缺乏相应的科研成果的支撑,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滞后,无法及时得到改进和更新。再加上,中国古代画论研究属于冷门研究领域,很少有人愿意选择中国古代画论作为研究领域。基于此,中国古代画论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师团队,导致中国古代画论研究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阻碍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建设。
二、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教学策略
在艺术学语境下,中国古代画论的薄弱性更加突出,但是,艺术学在自身的学科建设领域,必须拥有与文学和史学相同的理论依据,因此,中国古代画论研究者应该打破“艺术学从属于文学”的传统观念,构建具有中国古代画论自身特色和理论逻辑的学科基础。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画论的内涵。站在知识社会学的层面上看,中国古代画论是体现中国古代绘画形成的传统意境的途径,包含了具有史学品境的意味形式,由此看来,中国古代画论是一个拥有较高传统审美境界且涵盖知识面甚广的知识系统。而从画论的知识形态的层面出发,研究者认为中国古代画论主要研习中国古代艺术和中国古代绘画,是一门独特且知识涵盖量广的学问。而中国古代画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重要载体,不但给予了后人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对绘画历史以及理论进行了完美的概括。因此,中国古代画论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促进中国古代画论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专门挑选一个课时,以观看纪录片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画论的内涵。为此,教师要准备一系列与中国古代画论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中一边播放,一边为学生讲解,并将视频中所提到的有关中国古代画论的重点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因此,学生会在观看视频和与教师的讨论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除此以外,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画论并不是单纯的只是学问,其还拥有较大的现实价值。从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来看,我国绘画能够成为独特的绘画系统的原因是:画论是在前人的不断实践和理论张立中所完成的,与西方本问题论派所倡导的形而上特征不同,中国古代画论对绘画创作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而这种指导作用到如今也都十分突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古代画论为现当代的绘画创作提供了建构具有中国独特审美绘画风格的理论启示,同时也促进了传统绘画技术的进步。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画论的内涵,感受中国古代画论的博大精深,感悟中国古代画论的魅力,才能让学生和教师都重视对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建设。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赏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并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中国古代画论理论知识对绘画作品进行解读,学生在解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绘画作品的美好,也能深入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画论在艺术领域中的魅力,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中国古代画论。
(二)完善中国古代画论的课程体系建设。鉴于中国古代画论的知识体系存在很多个侧面,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画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此,中国古代画论的教学设置,必须开设相应的绘画理论史学专业、中国古代画论专题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画论选读三个课程体系。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实践类和理论类专业的不相同,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其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对绘画经验进行总结,将技法进一步深入,教授绘画技法课程,教师则可以利用传统画谱、画册,为学生传授绘画经验和技巧,并将经验与理论论述相结合。 在绘画技法专业中,高等院校应该把中国古代画论设置为公修课程。教授传统绘画技法课程时,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画论,掌握具体的绘画技巧和绘画规律,要让学生可以通过对画谱和画决的研究,对绘画造型和绘画形式语言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在中国古代画论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将绘画层面上的技巧与理论层面的审美规律进行统一。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承受力,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挑选相应的画谱和画决,让学生通过对画谱和画决的研究,提高自身绘画技巧。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学生能在讨论和研究中对绘画造型和绘画形式语言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绘画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学生画论的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具体技巧进行学习和实践,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画论元典的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进行经典作品品鉴时,可以从品鉴中掌握古代画论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因此,提倡各大院校应该加强对画论元典的阅读教育。在对中国古代画论的课程进行设置时,应该安排选读和精读类的课程。鉴于中国古代画论的历史演进与社会文化史以及古代美术史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为了让学生能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中国古代画论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画论是一个随时在变化的开放性体系,无论是中国古代画论的思想演进,还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理论问题变迁,都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和研究。因此,各大院校在对中国古代画论的课程设置上,应该特别设立“中国古代画论史”课程。
除此以外,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不同知识体系拥有与其相对应的学科归属,但是,由于知识的连续性,不同的知识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从某个角度上说,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美术史和美学史中的一个部分,也是艺术概论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在中国古代画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中国美术史、中国美学史、艺术概论与中国古代画论进行融合。使学生能将知识资料融会贯通后,应用于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古代汉语对学生学习古代画论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若学生拥有扎实的古文功底,就能对古代画论著作有更深层的理解,因此,教师也可以将古代汉语课程与中国古代画论课程进行融合。例如,教师可以与古代汉语教师进行沟通协商,为学生打造一堂中国古代画论与古代汉语相结合的新型课,利用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画论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利用古代汉语知识解决中国古代画论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利用中国古代画论中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古代汉语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目的。
总之,当前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各大高校对中国古代画论课程建设的不重视,学生缺乏对绘画技巧的直接感知,研究人员对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不够深入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高等院校绘画专业应该重视中国古代画论的整体教学建设,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画论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理论的兴趣,采用多种方式完善中国古代画论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画论元典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明.画外广视画内精准的古代画论研究[J].学术研究,2014(7)
[2]牛国栋.中国画论中笔墨理论的发展[J].读与写,2014(22)
[3]徐元元.石涛——“画论”美学思想探微[J].芒种,2015(3)
[4]李晓静.写貌物情,抒发人思——论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抒情传统[J].美术大观,2015(12)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