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 教学优化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必须掌握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实际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融知识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素质得到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中,更多更全面地接受教育;使学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部分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认真,主要是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不够重视。现在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网络游戏和电脑聊天比较热情,但是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感觉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直接影响老师教学的积极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缺少激情,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只有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才可以使教学过程良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创设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时就要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和学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把信息技术课的前景和使用价值清楚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在以后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第一课时就要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人类以后必备的技能,开始就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本课程的乐趣。
二、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强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实际操作机会很多,但是在上实际应用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操作。因为实际操作课的时间很有限,告诉学生上课时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操作上。通过耐心讲解,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专心致志听讲。老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多给学生练习机会,对基础性书面知识在每一阶段进行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耐心给学生讲解清楚。对操作部分进行测试时,合格的学生安排操作下一部分,不合格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直到合格为止。对经常出现的错误要进行总结,对容易失误的环节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能够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学生主体性与个性化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将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兴趣整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于乐之者。”可见怎样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抓两头,带中间,育全体”的教学思路。如笔者在讲Word排版时,让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制作一份板报,对于板报的内容、形式没有严格地限制。半个小时后,让每个学生通过网络教室展示自己的作品,挑出优秀的作品放到学校校园网上。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作品集,用于收集本班的优秀作品,由学生自己管理。这种教学方法赋予学生充分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不仅重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创造型人才培养。
四、前后联系,以旧带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教给学生知识,可能在他们还未走出校门就已经过时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超前意识,不能满足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在以往教学中,一些教师按课程常规安排把6个模块内容逐一教给学生,结果不仅浪费课时,还造成学生因被动学习越学越乏味。因此,我在全面钻研教材、掌握各模块内容和它们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用前后联系,以旧带新的方法教学。如在讲授Word2000的操作时,因为它与其他操作有很多相似和相互联系的地方,我逐一把各个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讲深讲透,并让学生反复练习,达到娴熟的程度。以后在Excel2000、Frontpage2000的教学中,我只是把它们与Word2000的相异点讲解清楚,其他不再做具体讲授,而是要求学生联系Word2000的操作方法自己摸索。结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种大致一样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举一反三,掌握了知识迁移的方法。又如在讲授“多媒体网页制作”这一模块内容时,我只是简单介绍网页制作与Word2000板报一般操作相异的地方,提出操作要求和目的,然后放手让学生上机操作。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如有问题,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结果,学生都能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完成带有个人风格的多媒体网页作品。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动手、动脑,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五、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培养。当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停留在计算机教学阶段,加上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侧重于考核学生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度,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把计算机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这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背离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既要注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并且把这些教育渗透到每一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好坏、真伪的能力,彻底消除由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如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网络陷阱等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全面实现。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 教学优化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实践技能很强的学科,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必须掌握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教师要善于观察,深入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所成,为社会培养实际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融知识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让学生多方面素质得到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中,更多更全面地接受教育;使学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部分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不认真,主要是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不够重视。现在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网络游戏和电脑聊天比较热情,但是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感觉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不重视直接影响老师教学的积极性。部分老师在教学中缺少激情,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只有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才可以使教学过程良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创设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关键。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时就要使学生清楚地明白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和学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把信息技术课的前景和使用价值清楚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在以后生活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第一课时就要使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人类以后必备的技能,开始就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本课程的乐趣。
二、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强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实际操作机会很多,但是在上实际应用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操作。因为实际操作课的时间很有限,告诉学生上课时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操作上。通过耐心讲解,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做到专心致志听讲。老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多给学生练习机会,对基础性书面知识在每一阶段进行测试,对存在的问题耐心给学生讲解清楚。对操作部分进行测试时,合格的学生安排操作下一部分,不合格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直到合格为止。对经常出现的错误要进行总结,对容易失误的环节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能够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学生主体性与个性化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将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兴趣整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于乐之者。”可见怎样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抓两头,带中间,育全体”的教学思路。如笔者在讲Word排版时,让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制作一份板报,对于板报的内容、形式没有严格地限制。半个小时后,让每个学生通过网络教室展示自己的作品,挑出优秀的作品放到学校校园网上。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作品集,用于收集本班的优秀作品,由学生自己管理。这种教学方法赋予学生充分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不仅重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创造型人才培养。
四、前后联系,以旧带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教给学生知识,可能在他们还未走出校门就已经过时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超前意识,不能满足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在以往教学中,一些教师按课程常规安排把6个模块内容逐一教给学生,结果不仅浪费课时,还造成学生因被动学习越学越乏味。因此,我在全面钻研教材、掌握各模块内容和它们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用前后联系,以旧带新的方法教学。如在讲授Word2000的操作时,因为它与其他操作有很多相似和相互联系的地方,我逐一把各个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讲深讲透,并让学生反复练习,达到娴熟的程度。以后在Excel2000、Frontpage2000的教学中,我只是把它们与Word2000的相异点讲解清楚,其他不再做具体讲授,而是要求学生联系Word2000的操作方法自己摸索。结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种大致一样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举一反三,掌握了知识迁移的方法。又如在讲授“多媒体网页制作”这一模块内容时,我只是简单介绍网页制作与Word2000板报一般操作相异的地方,提出操作要求和目的,然后放手让学生上机操作。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如有问题,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结果,学生都能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完成带有个人风格的多媒体网页作品。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动手、动脑,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五、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培养。当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停留在计算机教学阶段,加上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侧重于考核学生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度,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把计算机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这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背离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既要注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并且把这些教育渗透到每一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好坏、真伪的能力,彻底消除由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如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网络陷阱等负面影响,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全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