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之一。为了积极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在课堂中涌现出来。确实,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他们喜欢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在参与性活动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同时,他们也往往因为受益于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笔者认为,合作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仅限于一个班级中几十个学生之间,教师应寻求“合作学习”的多元模式。
一、寻求课堂内“师生间的合作”
《识字7》是一首有关动物的拍手歌,节奏感强,琅琅上口。上课快结束时,我请学生配上动作,一边拍手一边朗读。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与同桌合作着,个个摇头晃脑,小脸发着光。但我发现子剑一个人坐着,他旁边没人,显得有点失落,正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着大家。我忙走过去对他说:“老师想和你合作读这首儿歌,可以吗?”他不相信地抬起头看看我,我又一次征求他的意见:“老师真的很想和你合作,来吧!”说完,我忙伸出双手作好准备。他尽管有点胆怯(这本来就是个内向的孩子),最终还是伸出手。“你拍一”,我先说,一边说一边伸出手去碰他的手;“我拍一”,他说得很轻,小手也轻轻碰我—下。“保护动物要牢记”……就这样我们一下—下地拍着手,师生合作读儿歌。
渐渐地,我感觉到周围有许多的目光投向我们,带有疑问的,带有惊奇的,还带有羡慕的……同时,我也听到许多声音“老师也在拍手!”“看,老师在与子剑合作!”……读到最后,很多学生跟着我们的节奏一起拍起手,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跟着读了。再看子剑,红扑扑的脸蛋闪着光,小脑袋仰得高高的。也许他觉得与老师合作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后来几天,子剑在语文课上不再沉默,偶尔会把小手举起,回答问题时声音也比较响亮。子剑的妈妈也在《家校联系册》上反馈: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足,学习的自信心也强多了。
真想不到,就这一次小小的“师生合作”竟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老师的我,在平时的日常教育行为中,何乐而不为呢?我告诉学生:“我很愿意与大家合作做事,以后谁乐意就找我吧,我会是你们忠实的合作者。”
第二天果然有学生找来了,有要求合作读课文《红领巾真好》的,有在大课间找我合作跳绳的,甚至有想和我合作做课文课件的……师生合作,其乐融融!实践证明,师生间的这种合作带来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不仅增进了师生情谊,建立起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而且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关注的过程,对学习或能力上稍落后的学生更是帮其树立起自信心的过程。同时,师生间合作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力和习惯,合作是一个充分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过程,是使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化的过程。
二、寻求课堂外“高低段学生间的合作”
一次课余活动时间,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和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联谊活动——合作放风筝。当时欢快的情景自然不言而喻,课后学生们一篇篇稚嫩的周记,都由衷地表达出当时的真切感受:“今天五年级的大姐姐邀请我一起放风筝真有趣!”“大哥哥把风筝交给我,还教我怎样放风筝,太有意思了!”“老师,多让我们参加这样的活动吧!”……学生稚嫩的笔触吐露出真切的心声。我欣喜不已,想不到这一次意外的合作竟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和惊喜!
从这以后,高低段合作就更频繁了:或走进我们的课堂,或来到他们的班级,班级对班级进行“合作中的竞争”,小组对小组结成学习互助组,个人对个人结对子。合作进行“快速认读拼音”“绕口令”“口算周周练”“英语活动日”“赛儿歌”等活动丰富多彩。活动中,老师是组织者,在老师的组织下,活动有序而有效地进行。在这里,少了份严厉,多了份温馨和友情;少了份指责,多了份平和与鼓励。两者相互帮助,合作互补,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兴趣更浓了。
高、低年级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学校中走出教室这个小世界,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更广阔的交往和交流。在合作学习中,高、低年级的学生会因知识差、能力差而形成一种互补。高年级同学在帮助低年级同学的过程中,内心自然滋生出对小同学的呵护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并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学习自信心和对生活的激情;而低年级同学在与高年级同学合作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中去,不仅获得知识上的补充,能力的提高,也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两者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更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寻求学校外“家长孩子间的合作”
我教完课文《美丽的小路》,布置家庭作业“回家读两遍”时,我突发灵感:这篇文章最好是分角色朗读,就让孩子回家与父母合作吧。第二天,有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上写道:“谢谢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我们已合作,很愉快!”“我们读得不好,孩子教得很认真!”到学生中间一问,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爸当鹿先生当得不好,我妈当兔小姐还可以。”“我爸我妈不会读,还是我教他们的呢!”……瞧他们一脸的自豪感。合作让他们找到了读书的乐趣,拥有了学习的好感觉。这大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在学校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了!因为他们还想在自己的爸爸妈妈面前表现得更为优秀些,说不定还要当爸爸妈妈的“小老师”呢。
从这以后,我总是精心准备每一份家庭作业,作为送给孩子和家人的一份礼物,不仅限于简单的文字摘抄和读、背训练,还赋予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如每次课外的语文作业中要求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家人分享,所获得的感受与家人交流;每周请学生不定时地与家长合作读课文,以录音的方式反馈给老师,我再选取一部分向全体同学展示,并作为朗读训练的材料:为巩固拼音和识字,要求孩子和家长共做“绕口令”“猜字谜”等游戏,寓“学”于“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丰富了学识;合作推荐美文或好书,孩子与家长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把读到的好文章或好书推荐给班级同学,并写上一两句推荐的理由,或读后感受。如读了一篇有关“幸福”话题的文章,孩子的话如“幸福是生日时同学们送的礼物”,妈妈的话如“幸福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生活”。就这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思想火花被熊熊点燃。学生在进步、在成长,家长也给予他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合作,无疑就架起了老师与家庭沟通的一座桥梁,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责任编辑:刘福才)
一、寻求课堂内“师生间的合作”
《识字7》是一首有关动物的拍手歌,节奏感强,琅琅上口。上课快结束时,我请学生配上动作,一边拍手一边朗读。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与同桌合作着,个个摇头晃脑,小脸发着光。但我发现子剑一个人坐着,他旁边没人,显得有点失落,正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着大家。我忙走过去对他说:“老师想和你合作读这首儿歌,可以吗?”他不相信地抬起头看看我,我又一次征求他的意见:“老师真的很想和你合作,来吧!”说完,我忙伸出双手作好准备。他尽管有点胆怯(这本来就是个内向的孩子),最终还是伸出手。“你拍一”,我先说,一边说一边伸出手去碰他的手;“我拍一”,他说得很轻,小手也轻轻碰我—下。“保护动物要牢记”……就这样我们一下—下地拍着手,师生合作读儿歌。
渐渐地,我感觉到周围有许多的目光投向我们,带有疑问的,带有惊奇的,还带有羡慕的……同时,我也听到许多声音“老师也在拍手!”“看,老师在与子剑合作!”……读到最后,很多学生跟着我们的节奏一起拍起手,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跟着读了。再看子剑,红扑扑的脸蛋闪着光,小脑袋仰得高高的。也许他觉得与老师合作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后来几天,子剑在语文课上不再沉默,偶尔会把小手举起,回答问题时声音也比较响亮。子剑的妈妈也在《家校联系册》上反馈: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足,学习的自信心也强多了。
真想不到,就这一次小小的“师生合作”竟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老师的我,在平时的日常教育行为中,何乐而不为呢?我告诉学生:“我很愿意与大家合作做事,以后谁乐意就找我吧,我会是你们忠实的合作者。”
第二天果然有学生找来了,有要求合作读课文《红领巾真好》的,有在大课间找我合作跳绳的,甚至有想和我合作做课文课件的……师生合作,其乐融融!实践证明,师生间的这种合作带来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不仅增进了师生情谊,建立起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而且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关注的过程,对学习或能力上稍落后的学生更是帮其树立起自信心的过程。同时,师生间合作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力和习惯,合作是一个充分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过程,是使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化的过程。
二、寻求课堂外“高低段学生间的合作”
一次课余活动时间,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和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联谊活动——合作放风筝。当时欢快的情景自然不言而喻,课后学生们一篇篇稚嫩的周记,都由衷地表达出当时的真切感受:“今天五年级的大姐姐邀请我一起放风筝真有趣!”“大哥哥把风筝交给我,还教我怎样放风筝,太有意思了!”“老师,多让我们参加这样的活动吧!”……学生稚嫩的笔触吐露出真切的心声。我欣喜不已,想不到这一次意外的合作竟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和惊喜!
从这以后,高低段合作就更频繁了:或走进我们的课堂,或来到他们的班级,班级对班级进行“合作中的竞争”,小组对小组结成学习互助组,个人对个人结对子。合作进行“快速认读拼音”“绕口令”“口算周周练”“英语活动日”“赛儿歌”等活动丰富多彩。活动中,老师是组织者,在老师的组织下,活动有序而有效地进行。在这里,少了份严厉,多了份温馨和友情;少了份指责,多了份平和与鼓励。两者相互帮助,合作互补,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兴趣更浓了。
高、低年级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学校中走出教室这个小世界,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更广阔的交往和交流。在合作学习中,高、低年级的学生会因知识差、能力差而形成一种互补。高年级同学在帮助低年级同学的过程中,内心自然滋生出对小同学的呵护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并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学习自信心和对生活的激情;而低年级同学在与高年级同学合作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中去,不仅获得知识上的补充,能力的提高,也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两者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更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寻求学校外“家长孩子间的合作”
我教完课文《美丽的小路》,布置家庭作业“回家读两遍”时,我突发灵感:这篇文章最好是分角色朗读,就让孩子回家与父母合作吧。第二天,有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上写道:“谢谢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我们已合作,很愉快!”“我们读得不好,孩子教得很认真!”到学生中间一问,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爸当鹿先生当得不好,我妈当兔小姐还可以。”“我爸我妈不会读,还是我教他们的呢!”……瞧他们一脸的自豪感。合作让他们找到了读书的乐趣,拥有了学习的好感觉。这大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在学校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了!因为他们还想在自己的爸爸妈妈面前表现得更为优秀些,说不定还要当爸爸妈妈的“小老师”呢。
从这以后,我总是精心准备每一份家庭作业,作为送给孩子和家人的一份礼物,不仅限于简单的文字摘抄和读、背训练,还赋予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如每次课外的语文作业中要求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家人分享,所获得的感受与家人交流;每周请学生不定时地与家长合作读课文,以录音的方式反馈给老师,我再选取一部分向全体同学展示,并作为朗读训练的材料:为巩固拼音和识字,要求孩子和家长共做“绕口令”“猜字谜”等游戏,寓“学”于“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丰富了学识;合作推荐美文或好书,孩子与家长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把读到的好文章或好书推荐给班级同学,并写上一两句推荐的理由,或读后感受。如读了一篇有关“幸福”话题的文章,孩子的话如“幸福是生日时同学们送的礼物”,妈妈的话如“幸福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生活”。就这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思想火花被熊熊点燃。学生在进步、在成长,家长也给予他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合作,无疑就架起了老师与家庭沟通的一座桥梁,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责任编辑:刘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