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科研要有自己的范式,高职院校只有紧紧依托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准确定位科研工作,才能建立起有别于普通高校的科学研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科研共同体和研究对象、范例与评价标准。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范式产学研应用性研究
[作者简介]孔金(1973-),男,安徽定远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安徽滁州239000)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71-03
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发展”是高职高专学校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只有通过科学研究,站在专业制高点,及时掌握最新发展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才能使教师获得新知识、新信息,更好地使所教课程密切联系实际,紧跟技术前沿。”①
一、我国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现状
1.高职院校科研的实力。《中国高教研究》通过对14家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所作的“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显示,全国1207所有招生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中,有175所院校发文,论文365篇,占被统计论文的8.95%,占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总数的14.50%,比2008年增长了3.89%;在发展状态较好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9所重点培育院校中,有36所院校共在这14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44篇,占示范高职院校发文总量的33.03%,占高职类发文总量的39.45%。以上统计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发表论文虽然数量少、比例低,但发展的势头和状态还是比较好的,说明了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还是有的。从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的状况来看,高职院校科研较少从企业和市场的应用性研究出发,很少根据校企紧密合作来解决企业和市场生产和生活中的工艺改造、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实际问题,以提升企业和地方的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而只是从课程的角度和经验性感受进行思考。
2.高职院校科研的成就。高职教育发展获得长足的进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与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从政府到个人已经普遍地将职业教育看做能力教育、就业教育,在宏观的认识上是一致的。”“如果从整体上检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研究,或者是在国际比较的视阈中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职业教育思维上的特征或偏向是十分明确的。”②在近十年的中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中,我们可以确定职业教育理论的关键概念,如高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项目化教学、“订单式”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双证”毕业。“当然,对于职业教育的文化认同,还存在着来自历史的、现实的障碍,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其‘范式’的确认,相反,这一点正好反衬出大家对于职业教育本身有个基本的对象性的判断。只是很多人不能认同这个对象,不是不存在‘判断’这个事实。”③在高职院校科研上有专家认为:直至今日,职教系统仍然对职业教育及其走向普遍感觉到理论上的贫乏,从而使现在的职教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常常受到随意提出的概念的困扰。
3.高职院校科研的困境。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科研照搬普通高校模式,没有自己的特定模式,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短、办学基础差、综合实力薄弱,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师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主体是“三改一补”院校原有教师;(2)从企业引进的工程师,量较少;(3)高职院校近些年来招聘的普通高校研究生,比例会逐渐趋大。由于高职院校科研主力来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在科研工作中很多教师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对科研工作规律和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掌握,不了解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对论文写作和课题申请知之甚少,现有的科研也多是为了评聘职称的“应景”之作。同时,受普通高校的科研模式的影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继承轻创新、重技术轻素质、重“教”法轻“学”法等问题依然严重,这种照搬普通高校教学模式的做法,偏离了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逻辑指定。另据《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5月27日撰文:中国专利平均实施率为70%,其中大专院校的为33.9%,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潜力是巨大的,要实现成果产业化,高职院校当然责无旁贷。
二、范式的含义、作用及高职院校科研范式
1.范式的含义与基本理论。20世纪70年代,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使用了范式(paradigm)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在长期的探索、教育和训练中所共享的信念、理论和方法、技术等的集合。笔者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一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这本书中,库恩把科学的发展历程视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相继交替的历史,而科学革命则是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过程,即是说,此时库恩的范式概念讲究的科学研究的“革命性”。库恩在《对范式的再思考》一文中又有新的认识:“不管‘范式’在这本书中有多少用法,还是可以分成两组,各有名称,可分别讨论。‘范式’的一种意义是综合的,包括一个科学群体所共有的全部承诺;另一种意义则是把其中特别重要的承诺抽出来,成为前者的一个子集。”库恩在反思之后提出用“专业基体”(disciplinary matrix)一词来替换范式概念,并且提出组成专业基体的三种根本成分是“符号概括、范例和模型”。它有三个基本构件:一是遵守它的研究者(共同体成员);二是一套规则、典范;三是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满足这样三个构件便可构成一个范式。首先,范式建构主导着科学共同体成员特有心理价值的形成,使他们在探索自然的道路上不断获得成功的同时,也使自己成为具有共同心理价值的群体,成为归有所属的真正的科学家。其次,范式规范着共同体成员参与科学活动的行为方式,并对新手科学家具有示范作用,通过经典著作、典型事例、科学成就、已解决的难题等为某种科学研究提供了模型,还给科学家从事某项研究以榜样和行为示范作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该共同体成员所拥有的范式。最后,范式是科学共同体从事科学活动一个总体上的框架和工具。“没有成熟‘范式’的科学只能是准科学、前科学;同样,没有范式(共同体)作为归属的科学家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家。”④
2.范式的作用和高职院校科研范式特征分析。至于范式的作用,尤瓦娜·林肯等人这样指出:“范式也具有标准化的特征,使实践者免于长时间思考和认知存在的问题。”因此,瑞泽尔说:“范式是存在于某一科学论域内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它可以用来界定什么应该被研究、什么问题应该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我们获得的答案时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在高职院校科研中,范式问题至少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是定位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整体上也存在着定位不明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高职教育研究范式应该是在高职教育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对于高职教育的公认看法,并以此作为认知前提的思维框架和对象性的判断。当前从国家到基层都已普遍地认为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讲求校企合作、双师建设等,应在高职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等方面加强研究。其二是产学研结合研究。“从高等职业教育整体的发展来看,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必然要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具体怎么合作,这里面就有一个方式、方法问题。”⑤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研”与“产”是相互脱离的,高职院校的很多科研项目并不是“产”所需,成果也并不为“产”所用。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应用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应有更紧密的联系,只有通过科研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研发能力,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更好地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技术的能力,这样,高职院校科研才会魅力四射。
高职院校的科研应该以应用性研究为依归,走产学研道路,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科研范式普遍存在着无法摆脱普通高校模式的梦魇,忽视了自身的特色和实际,导致了产学研的分离。“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更应该在校企合作中建立起教中有研,研中有产,产学研紧密相连的工作机制。和普通高等院校从事研发的不同在于“类别方向”,而非在于“水平高低”,所以,高职院校科研范式应在延续普通高校科研模式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进行范式革命,建立起具有高职自身特点的科研范式。
三、高职院校科研范式问题的建构方案
高职院校科研本着建构自身范式的需要,应建立起在高职教育这一科学领域内获得最广泛共识的研究者(共同体成员)队伍、规则、典范,使高职科研能够有自己的范例、理论、方法和评价标准。
1.高职院校科研“共同体”的建立与维护。“判定一门学科是否成立的基本依据不是是否确立了某种范式,而是是否具有严密的范畴体系和以此为共同话语的学术群体。”⑥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主体是高职教师,他们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原中专中技部的老师、新招录的研究生和聘请的企业技术人员。从教师个人方面看,要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就要培养自己科研的問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意识到教学与科研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高职院校教师以教研来促进企业活动将是更有意义的事。作为研究者要遵守科研行为道德准则、自律责任和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讲求科研活动的诚信、精确、典型和客观。从高职院校的角度考虑,首先,高职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科研力量的培养,高职教育出成绩就要看科研水平和学生培养,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次,抓好科研骨干建设,以他们带起科研队伍,也可以通过名师专家引领,在校企合作中促进科研团队的成长,通过科研,使教师能够思考逐步形成自己专业方向的技术应用能力或研发能力。再次,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建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有组织、有系统地出台科研的管理规划和激励措施,在课题申请、技改项目获取、专利申报、科研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服务,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高职院校科研范式的基本对象和范围。高职院校科研方向不仅要对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办学方向等进行梳理,而且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行业企业生产实践和服务地方经济第一线,突出技术应用型研究和技术开发型研究。注重解决行业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注重在社会和企事业单位最需要的技术、工艺问题上找课题,促进“产学研”结合,教育者在不断尝试理解教育过程的同时,做出专业论断,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其内在的要求和必经的途径。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应将企业发展的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走势作为科研工作的源泉和发展动力,在横向合作上下工夫,将科研力量投入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推广、新工艺开发等应用研究上。通过开发大量横向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才能实现科研和生产的真正结合,校企合作无疑会有更紧密的深度对接。
3.高职院校科研范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科研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科学研究起着有序、规范和激励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前经济形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高职教育及其科研的重要性,要改变过去以考核普通高校科研水平的评价方式来评价高职院校。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评价体系既包括论文、论著、课题、项目,也包括专利申请、技术转让和成果转化等,除SCI,EI,CSSCI等外,还应包括行业性强的刊物。高职院校科研要围绕产学研开展科研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问题。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科研评价应以能促进产、学、研相互影响方向上进行尝试,开展跨专业、跨行业、跨院校、跨区域的合作,并体现应用研究的特点。比如,对于纵向项目,应改变重立项轻研究的局面,将其结题成果纳入评价范畴中;对于横向项目,以经费到账表示项目的完成;在制定标准时,要充分考虑科研成果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程度,突出评价的市场性、技术性和可验证性,以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整体科技实力,整合校内外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原创性的应用性研究,加强技术开发,加快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地方。关于科研评价的方法一般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以可定量化数据确认科研工作量的评价方法,如刊物级别和影响因子、项目立项等级及到账经费、专利申请数量等折分加权得出的分值,算作科研业绩量化考核的依据。定性评价是从总体上通过描述性、解释性语言基于“有根据的理论”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审和比较的方向指标。
[注释]
①杨泽宇.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5):27.
②③刘诗能.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与理论“硬核”[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6,6.
④张武升,廖敏.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和发展趋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33.
⑤刘诗能.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与理论“硬核”[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6.
⑥冯向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100.
[参考文献]
[1]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3]钱伟长.新技术革命与高等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陆萍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定位及其制度创新[J].职教论坛,2009(31).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范式产学研应用性研究
[作者简介]孔金(1973-),男,安徽定远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安徽滁州239000)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71-03
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发展”是高职高专学校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只有通过科学研究,站在专业制高点,及时掌握最新发展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才能使教师获得新知识、新信息,更好地使所教课程密切联系实际,紧跟技术前沿。”①
一、我国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现状
1.高职院校科研的实力。《中国高教研究》通过对14家教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所作的“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显示,全国1207所有招生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中,有175所院校发文,论文365篇,占被统计论文的8.95%,占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总数的14.50%,比2008年增长了3.89%;在发展状态较好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9所重点培育院校中,有36所院校共在这14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44篇,占示范高职院校发文总量的33.03%,占高职类发文总量的39.45%。以上统计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发表论文虽然数量少、比例低,但发展的势头和状态还是比较好的,说明了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还是有的。从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的状况来看,高职院校科研较少从企业和市场的应用性研究出发,很少根据校企紧密合作来解决企业和市场生产和生活中的工艺改造、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实际问题,以提升企业和地方的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而只是从课程的角度和经验性感受进行思考。
2.高职院校科研的成就。高职教育发展获得长足的进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与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从政府到个人已经普遍地将职业教育看做能力教育、就业教育,在宏观的认识上是一致的。”“如果从整体上检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研究,或者是在国际比较的视阈中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职业教育思维上的特征或偏向是十分明确的。”②在近十年的中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中,我们可以确定职业教育理论的关键概念,如高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项目化教学、“订单式”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双证”毕业。“当然,对于职业教育的文化认同,还存在着来自历史的、现实的障碍,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其‘范式’的确认,相反,这一点正好反衬出大家对于职业教育本身有个基本的对象性的判断。只是很多人不能认同这个对象,不是不存在‘判断’这个事实。”③在高职院校科研上有专家认为:直至今日,职教系统仍然对职业教育及其走向普遍感觉到理论上的贫乏,从而使现在的职教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常常受到随意提出的概念的困扰。
3.高职院校科研的困境。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科研照搬普通高校模式,没有自己的特定模式,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短、办学基础差、综合实力薄弱,另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师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主体是“三改一补”院校原有教师;(2)从企业引进的工程师,量较少;(3)高职院校近些年来招聘的普通高校研究生,比例会逐渐趋大。由于高职院校科研主力来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在科研工作中很多教师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对科研工作规律和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掌握,不了解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对论文写作和课题申请知之甚少,现有的科研也多是为了评聘职称的“应景”之作。同时,受普通高校的科研模式的影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继承轻创新、重技术轻素质、重“教”法轻“学”法等问题依然严重,这种照搬普通高校教学模式的做法,偏离了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逻辑指定。另据《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5月27日撰文:中国专利平均实施率为70%,其中大专院校的为33.9%,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潜力是巨大的,要实现成果产业化,高职院校当然责无旁贷。
二、范式的含义、作用及高职院校科研范式
1.范式的含义与基本理论。20世纪70年代,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使用了范式(paradigm)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在长期的探索、教育和训练中所共享的信念、理论和方法、技术等的集合。笔者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一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这本书中,库恩把科学的发展历程视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相继交替的历史,而科学革命则是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过程,即是说,此时库恩的范式概念讲究的科学研究的“革命性”。库恩在《对范式的再思考》一文中又有新的认识:“不管‘范式’在这本书中有多少用法,还是可以分成两组,各有名称,可分别讨论。‘范式’的一种意义是综合的,包括一个科学群体所共有的全部承诺;另一种意义则是把其中特别重要的承诺抽出来,成为前者的一个子集。”库恩在反思之后提出用“专业基体”(disciplinary matrix)一词来替换范式概念,并且提出组成专业基体的三种根本成分是“符号概括、范例和模型”。它有三个基本构件:一是遵守它的研究者(共同体成员);二是一套规则、典范;三是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满足这样三个构件便可构成一个范式。首先,范式建构主导着科学共同体成员特有心理价值的形成,使他们在探索自然的道路上不断获得成功的同时,也使自己成为具有共同心理价值的群体,成为归有所属的真正的科学家。其次,范式规范着共同体成员参与科学活动的行为方式,并对新手科学家具有示范作用,通过经典著作、典型事例、科学成就、已解决的难题等为某种科学研究提供了模型,还给科学家从事某项研究以榜样和行为示范作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该共同体成员所拥有的范式。最后,范式是科学共同体从事科学活动一个总体上的框架和工具。“没有成熟‘范式’的科学只能是准科学、前科学;同样,没有范式(共同体)作为归属的科学家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家。”④
2.范式的作用和高职院校科研范式特征分析。至于范式的作用,尤瓦娜·林肯等人这样指出:“范式也具有标准化的特征,使实践者免于长时间思考和认知存在的问题。”因此,瑞泽尔说:“范式是存在于某一科学论域内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它可以用来界定什么应该被研究、什么问题应该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我们获得的答案时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在高职院校科研中,范式问题至少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是定位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整体上也存在着定位不明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定位问题”,高职教育研究范式应该是在高职教育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对于高职教育的公认看法,并以此作为认知前提的思维框架和对象性的判断。当前从国家到基层都已普遍地认为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讲求校企合作、双师建设等,应在高职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等方面加强研究。其二是产学研结合研究。“从高等职业教育整体的发展来看,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必然要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具体怎么合作,这里面就有一个方式、方法问题。”⑤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研”与“产”是相互脱离的,高职院校的很多科研项目并不是“产”所需,成果也并不为“产”所用。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应用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应有更紧密的联系,只有通过科研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研发能力,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更好地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技术的能力,这样,高职院校科研才会魅力四射。
高职院校的科研应该以应用性研究为依归,走产学研道路,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科研范式普遍存在着无法摆脱普通高校模式的梦魇,忽视了自身的特色和实际,导致了产学研的分离。“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更应该在校企合作中建立起教中有研,研中有产,产学研紧密相连的工作机制。和普通高等院校从事研发的不同在于“类别方向”,而非在于“水平高低”,所以,高职院校科研范式应在延续普通高校科研模式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进行范式革命,建立起具有高职自身特点的科研范式。
三、高职院校科研范式问题的建构方案
高职院校科研本着建构自身范式的需要,应建立起在高职教育这一科学领域内获得最广泛共识的研究者(共同体成员)队伍、规则、典范,使高职科研能够有自己的范例、理论、方法和评价标准。
1.高职院校科研“共同体”的建立与维护。“判定一门学科是否成立的基本依据不是是否确立了某种范式,而是是否具有严密的范畴体系和以此为共同话语的学术群体。”⑥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主体是高职教师,他们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原中专中技部的老师、新招录的研究生和聘请的企业技术人员。从教师个人方面看,要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就要培养自己科研的問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意识到教学与科研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高职院校教师以教研来促进企业活动将是更有意义的事。作为研究者要遵守科研行为道德准则、自律责任和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讲求科研活动的诚信、精确、典型和客观。从高职院校的角度考虑,首先,高职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科研力量的培养,高职教育出成绩就要看科研水平和学生培养,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次,抓好科研骨干建设,以他们带起科研队伍,也可以通过名师专家引领,在校企合作中促进科研团队的成长,通过科研,使教师能够思考逐步形成自己专业方向的技术应用能力或研发能力。再次,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建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有组织、有系统地出台科研的管理规划和激励措施,在课题申请、技改项目获取、专利申报、科研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服务,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高职院校科研范式的基本对象和范围。高职院校科研方向不仅要对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办学方向等进行梳理,而且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行业企业生产实践和服务地方经济第一线,突出技术应用型研究和技术开发型研究。注重解决行业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注重在社会和企事业单位最需要的技术、工艺问题上找课题,促进“产学研”结合,教育者在不断尝试理解教育过程的同时,做出专业论断,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其内在的要求和必经的途径。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应将企业发展的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走势作为科研工作的源泉和发展动力,在横向合作上下工夫,将科研力量投入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推广、新工艺开发等应用研究上。通过开发大量横向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才能实现科研和生产的真正结合,校企合作无疑会有更紧密的深度对接。
3.高职院校科研范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科研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科学研究起着有序、规范和激励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前经济形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高职教育及其科研的重要性,要改变过去以考核普通高校科研水平的评价方式来评价高职院校。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评价体系既包括论文、论著、课题、项目,也包括专利申请、技术转让和成果转化等,除SCI,EI,CSSCI等外,还应包括行业性强的刊物。高职院校科研要围绕产学研开展科研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问题。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科研评价应以能促进产、学、研相互影响方向上进行尝试,开展跨专业、跨行业、跨院校、跨区域的合作,并体现应用研究的特点。比如,对于纵向项目,应改变重立项轻研究的局面,将其结题成果纳入评价范畴中;对于横向项目,以经费到账表示项目的完成;在制定标准时,要充分考虑科研成果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程度,突出评价的市场性、技术性和可验证性,以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整体科技实力,整合校内外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原创性的应用性研究,加强技术开发,加快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地方。关于科研评价的方法一般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以可定量化数据确认科研工作量的评价方法,如刊物级别和影响因子、项目立项等级及到账经费、专利申请数量等折分加权得出的分值,算作科研业绩量化考核的依据。定性评价是从总体上通过描述性、解释性语言基于“有根据的理论”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审和比较的方向指标。
[注释]
①杨泽宇.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5):27.
②③刘诗能.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与理论“硬核”[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6,6.
④张武升,廖敏.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和发展趋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33.
⑤刘诗能.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与理论“硬核”[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6.
⑥冯向东.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100.
[参考文献]
[1]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3]钱伟长.新技术革命与高等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陆萍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定位及其制度创新[J].职教论坛,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