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因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双重需要,机电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有着极为稳定的市场需求。然而,现实中供求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矛盾,企业普遍反映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学生则普遍抱怨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新形势下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职机电 人才培养 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117
现今,我国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正持续进行,机电行业产值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机电行业正处于平稳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之中,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亦持续走高。可是,现实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机电产业供求脱节的现象开始凸显了出来,企业招聘人才难,学生求职难。这种现象是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的严重社会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对此种新形势下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一、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和基本途径
目前,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教授机电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求的机电专业人才。具体而言,教师需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进行深入了解,根据其具体需求来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令学生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操控、检修的技术能力,以及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的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企业所提供岗位的相关工作。因此,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要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学结合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实施的切入点,根据当前技术领域的具体变化,结合企业所涉及岗位的职业要求,参照机电相关职业的资格标准,对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改革,促使人才培养模式更为符合现实实际的需求。此时,教师才能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征找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狠抓教学的实训环节,结合订单培养,对“弹性学制、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更为积极的探索。
二、“弹性学制、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标准学制为三年,学校可根据教学实际来对学制年限进行弹性调整,使学制年限调整成两年半到五年。就正常情况而言,教师会在两年内完成常规教学引导,学校要求学生在这两年内修完基本学分,第五学期就将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此时学生便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决定是否参加顶岗实习。若学生两年内未能按要求完成基础学科的学习,那么即可先申请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在第六学期来继续完成剩下的课程,完不成还可以顺延到第七至第十学期。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弹性学制”的实行,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灵活了。
此時,学校便可引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学习以完成知识的内化,由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再令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以完成知识的外化,由学生将自知识转化来的能力进行“再转化”,使之成为学生在实际岗位上所运用的技能。
就一般情况而言,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在全面实现“工学结合”之后,校内学习将会和企业实践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学生将在工作中更好地去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找准就业的方向。此时,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将更为充分地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新理念,从而为职业型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正是这样,随着“弹性教学”的持续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校内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室+校内专业的机电实训工厂+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中有厂,厂内含校”的高效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做一体”得以真正实现,为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铺平了道路。
三、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据此来采用“课堂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第一,课堂实训是在完成了课堂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之后,用实际操作来开对其进行强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第二,课程综合实训是将所有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一起,结合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进行综合汇总形成若干个技能项目,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际岗位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第三,专业综合实训是建立在专业培养目标和对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之上的,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来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结合其中多种实验原理,调动多种技能,以此来将实际问题予以解决,并同时对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进行强化。第四,顶岗实习为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课程进行到恰当程度时的必然选择,会将学生送入与之学习相关度极高的企业进行工作,通过与生产第一线的亲密接触来获进一步熟悉日后所要从事的行业和工作。
四、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学校应本着对社会和企业负责的态度,对教学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因此,学校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持续稳定地进行高质量的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第一,学校需充分运用完善政策、建立机制、加大宣传等手段,将职业教育的职能优势发挥出来,对校企合作予以更为积极的推动,让学校和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从而使校企合作得以更好地保障。第二,学校要调动骨干教师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提高教学水平,结合团队建设和管理来使增强业务能力,从而使教师团队的力量得以保障。第三,学校要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倒置机制,让学生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导(分值占比60%),令学校领导干部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辅导(分值占比30%),结合教师准备的教学资料(分值占比10%),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保障。
中职阶段教学的任务是进行人才培养,目的是培养出“职业型技术应用人才”,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也就是说,在机电行业迅猛发展以及企业和学校供求失衡的新形势下,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且十分必要,这能为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带来更为积极的推动,使企业需求和学校间的供求逐渐达到平衡,为迅猛发展的机电行业带来新的希望。
【关键词】中职机电 人才培养 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117
现今,我国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正持续进行,机电行业产值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机电行业正处于平稳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之中,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亦持续走高。可是,现实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机电产业供求脱节的现象开始凸显了出来,企业招聘人才难,学生求职难。这种现象是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的严重社会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对此种新形势下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一、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和基本途径
目前,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教授机电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求的机电专业人才。具体而言,教师需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进行深入了解,根据其具体需求来对学生的专业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令学生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操控、检修的技术能力,以及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的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企业所提供岗位的相关工作。因此,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要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学结合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实施的切入点,根据当前技术领域的具体变化,结合企业所涉及岗位的职业要求,参照机电相关职业的资格标准,对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改革,促使人才培养模式更为符合现实实际的需求。此时,教师才能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征找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狠抓教学的实训环节,结合订单培养,对“弹性学制、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更为积极的探索。
二、“弹性学制、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标准学制为三年,学校可根据教学实际来对学制年限进行弹性调整,使学制年限调整成两年半到五年。就正常情况而言,教师会在两年内完成常规教学引导,学校要求学生在这两年内修完基本学分,第五学期就将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此时学生便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决定是否参加顶岗实习。若学生两年内未能按要求完成基础学科的学习,那么即可先申请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在第六学期来继续完成剩下的课程,完不成还可以顺延到第七至第十学期。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弹性学制”的实行,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灵活了。
此時,学校便可引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学习以完成知识的内化,由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再令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以完成知识的外化,由学生将自知识转化来的能力进行“再转化”,使之成为学生在实际岗位上所运用的技能。
就一般情况而言,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在全面实现“工学结合”之后,校内学习将会和企业实践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学生将在工作中更好地去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找准就业的方向。此时,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将更为充分地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新理念,从而为职业型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正是这样,随着“弹性教学”的持续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校内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室+校内专业的机电实训工厂+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中有厂,厂内含校”的高效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做一体”得以真正实现,为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铺平了道路。
三、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据此来采用“课堂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第一,课堂实训是在完成了课堂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之后,用实际操作来开对其进行强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第二,课程综合实训是将所有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一起,结合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进行综合汇总形成若干个技能项目,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际岗位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第三,专业综合实训是建立在专业培养目标和对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之上的,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来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结合其中多种实验原理,调动多种技能,以此来将实际问题予以解决,并同时对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进行强化。第四,顶岗实习为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课程进行到恰当程度时的必然选择,会将学生送入与之学习相关度极高的企业进行工作,通过与生产第一线的亲密接触来获进一步熟悉日后所要从事的行业和工作。
四、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学校应本着对社会和企业负责的态度,对教学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因此,学校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持续稳定地进行高质量的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第一,学校需充分运用完善政策、建立机制、加大宣传等手段,将职业教育的职能优势发挥出来,对校企合作予以更为积极的推动,让学校和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从而使校企合作得以更好地保障。第二,学校要调动骨干教师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提高教学水平,结合团队建设和管理来使增强业务能力,从而使教师团队的力量得以保障。第三,学校要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倒置机制,让学生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导(分值占比60%),令学校领导干部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辅导(分值占比30%),结合教师准备的教学资料(分值占比10%),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保障。
中职阶段教学的任务是进行人才培养,目的是培养出“职业型技术应用人才”,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也就是说,在机电行业迅猛发展以及企业和学校供求失衡的新形势下,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且十分必要,这能为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带来更为积极的推动,使企业需求和学校间的供求逐渐达到平衡,为迅猛发展的机电行业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