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来源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ha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探究能力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一项重要能力,是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体会。本人将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科学素质;核心课程;科学探究能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428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须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课程性质还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的将科学探究活动呈现在课程内容之中。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二、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性:
  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指出:以科学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科学课程总目标中还指出: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
  由此可见,科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小学科学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它与科学家经历的的科学活动极其相似,都要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和假设、制定研究计划、通过搜集资料、进行试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并用语言文字交流等。没有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没有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三、浅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措施: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
  在我们传统的科学教学中,课堂中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记---练---考”,这样长此以往,学生感觉身心疲惫,学习主动性不强,容易对学习產生厌倦心理,有碍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和科学品质。科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利用实物资源,包括实验仪器、教学设备、标本、模型、光盘、挂图、网络设施等。对于学生难以亲身经历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科学探究过程,可以通过其他的教学手段提供必要的展示。
  (二)、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问题提出的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注重思考事实根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学习建立科学的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多侧面、多形式的活动。无论何种形式,关键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基本特征。有些探究活动只包含了科学探究的部分要素和特征。这在低段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比较明显。通过活动,学生还能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理论的支持的。完整的探究活动基本上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和几基本特征,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高年级段也需要参与完整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指导与开放程度可以不同。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渐开放、由模仿到独立再到半独立的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目标和层次应该由低向高发展。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我们需要根据多种因素来把握指导与开放的程度。这些因素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资源情况等。随着学习的深入应使探究教学的开放程度逐渐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大胆猜测,勇于提出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加科学探究活动最大的内驱力是有他感兴趣的探究问题。要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并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挂图、投影、课件等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探究的氛围。同时,要营造和谐愉快的交流环境,让学生想说并且敢说。愉悦的情绪有利于学生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猜测与假设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思维
  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探究教学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由于学生不可能像科学家那样根据自己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敏锐的感觉提出科学的猜想和假设,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凸显一些问题解决方式和答案的信息,使创设的情境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有一定的暗示和启发性。这样,学生在作出猜想和假设时会有一定的方向,不至于作出一些没有边际的、天马行空的猜想。对于一些长期习惯被动接受学习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在短期内形成一定的猜想和假设能力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把培养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的能列入一个长期的计划范围内。同时,还要注重创设丰富活泼的教学情境,自然而然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当探究活动的前期准备完成时,学生往往急于动手实验,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让学生探究的活动有实在的探究的必要和价值。当学生提出的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很多时,在一节课内无法进行有效的探究和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有重点的进行探究。   (五)动手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科学课的教学重在“动手做”,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入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亲自去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写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等。让学生亲自做了,真正的动起来,才能发展他们的能力,学会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才能真的做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学生与别人分工合作的能力。在分组实验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弱点,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教师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实验是提高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我的教学案例中,感受特别深刻。第一次组织学生做实验,学生很兴奋,非常的积极、感兴趣,我觉得我终于把他们带进角色一次了,有那么一点有成就感。可是,学生一动手,失败感就来了。学生完全沉浸在摆弄实验器材的世界里,勉强的让学生按教学设计完成实验,但效果是不理想的,在我看来第一次实验课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学生的组织、分工、操作、汇报、记录、总结等能力与我的想象差距太大了。我突然意识到,科学探究的每一个能力都是需要培养的。特别是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全员参与的实践能力。
  (六)探究过程应悉心指导,科学评价,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学生是主体。科学探究活动应本着尊重科学的態度,为了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应着重从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出发,悉心指导,多点耐心。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探究方法的指导上,探究活动可以运用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感知或者分析比较,也可以定性或者定量。但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发展,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科学探究方法。在学生提出的方法中,有些是可行的,有些是不可行的,有些是可行但是是不好操作。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或者论证再选择合适的方法。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有些探究方法的确实现不了。但是讨论使用什么探究方法的过程很重要。在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科学评价。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探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中数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表达能力;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等,这些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教师在给学生评价时,不能只拘泥于结论或试卷分数。而应更具体,有针对性。因为学生的知识背景、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在做整体评价的同时,不应忽视个别评价。在科学评价中,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
  总之,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天地,我们应尽最大力量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相对于城市小学生,农村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普遍要少一些。再加上部分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方面较为落后,不重视英语,或者不知道如何向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渗透,使得农村小学生对英语的认识较为陌生,很少能够带着一定的兴趣或基础进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为此,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想办法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其中合作学习就是一条主要的渠道。本文尝试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出发,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游戏在材料、玩法、建筑造型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幼儿园的建构游戏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早间游戏中的桌面搭建类游戏,以积木类游戏为主,一般作为过渡环节,增加小班孩子自由练习的机会。教师对教师的评价和指导较少。另一种是区域游戏中的地面搭建游戏,小孩子往往以建筑师的身份进入游戏,老师也会适时介入评估和指导。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
期刊
摘要:当代学生接受英语启蒙教育较早,但是到高中阶段,能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并运用于交流的为之甚少。因此,轻松阅读、听懂英语材料、用英语进行正常交流,全面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410  引言  掌握并自如运用英语的语用功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哑巴英语”
期刊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许多探索,为了进一步加强英语教育小组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并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以进一步提高中学英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418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要紧紧围绕着核心素养,努力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思维方式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一直都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因而明确和掌握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策略尤为必要。针对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重点分析论述初中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策略,期望可以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朋友们提供一些教学方面的建议。  
期刊
摘要:在减负提质的背景下,各个学段学科的教学做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以小学最为明显。一直以来,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就是各界所关心的重要话题,被视作造成小学生无法实现全面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近些年的教育改革都会把为小学生减负包括在内。但是,减负不能只是单纯的减少作业,而是要在减负的同时提升作业在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方面的质量。这样一来,使得实践性作业进入了广大小学教师的视野。本文以小学语文学科为切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但目前,很多教师只注意到了第一点,即雖然重视阅读教学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教学方法陈旧老套,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实际上起不到很好的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在此情况下,有必要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活化,让生活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注入新的能量。以下从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经验和指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智力、开发内在潜力、培养数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承载着高考重任,因此学好高中数学对于高中生来讲至关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学校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很多转变以及提升,其中情境教学作为创新性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对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具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已经普遍意识到了初中英语学科的重要性,要通过初中英语教学做好小学与高中英语知识之间的衔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面临实际英语应用需求时做好能力上的准备。农村初中生今后也会面临这些需求,所以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同样不可放松,要通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优化教学效果。本文以小组合作为切入点,从科学划分小组,创设趣味情境和开展趣味评价三个方
期刊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457  学生已经进入小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已经不是很集中,但是对出现的新事物却很感兴趣。动手操作,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将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觉器官融通,并进行有效融合,促进自身思维的运动和知识的建构,并能够以旧知为基础,构建新的指示体系,从而将所学内容由抽象变得具体,由形象思维走向感性思维。教学中,实践操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