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议论言之有据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12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优秀的、充实的议论文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典型论据。文中能够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恰当的论据一方面丰富了议论文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所以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时除了要言之有理,更要言之有据,这样才能真正令人信服。
  很多同学认为,写作时最大的困难是找不到恰当的论据来证明观点,以至于常常通篇说理,不仅内容单调,理也不能具体准确地说清楚。因此许多同学都注重平时积累写作素材,也买了很多高考作文素材类书刊作为他山之石。这些方法都可行,可由于学习压力大,常常有心无力。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善用、巧用高中三年课本中的材料,就能收获大量优秀素材作为写作论据。下面就给同学们提供三种积累课本素材的方法。
  一、按照古今中外的人物进行整理,对曾多次使用的人物素材进行新的解读与分析。
  选择论据,首先要挑选自己熟悉的素材。如果将课本中所有名人的名字加以整理,我们会得到长长的一串名单。这里以沪教版为例,古代人物有司马迁、苏轼、陶渊明,现当代人物有鲁迅、杨绛、史铁生,外国人物有梭罗、马丁·路德·金,等等。其实这些人物都是学生作文中的常客,可往往写作时陈词滥调毫无新意,也无法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真正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无法揭示这些论据的现实意义。这时候,就需要同学们在整理这类素材之余,对这些人本身进行更全面的了解,或者通过课本中其他人对其的评价加深印象,选取这个人物身上时代感较强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方面加以分析。
  比如运用太史公的材料时,尽量避免重复列举他在逆境中勤奋撰写《史记》的事例来表现其坚忍不拔的精神,反而可以借鉴资中筠《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一文。从司马迁含蓄隐忍的笔法之下,看到他"不阿世,不迎俗,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可贵品质,从一个读书人的担当与责任的角度去思考去挖掘,这样能深入联系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针砭时弊。
  同样,运用居里夫人的事例时,也不仅仅局限在她不断探索研究的科学精神上,还可以从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得到启示,探讨"美丽”一词的丰富内涵,这样可以发掘人性的多重价值,使文章的论证内容向纵深推进。
  二、按照课本里的单元主题整理分类后进行突破。
  以沪教版高三第一学期第五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故园情。其中收录了课文《归去来兮辞》《陈情表》,还有《诗经·采薇》《月夜》《夜雨寄北》和《水调歌头》这四首诗词。李密与祖母的舐犊情深、李商隐与妻子的相濡以沬是人类亲情的家园。而《采薇》中一位长期戍边在外的老兵,终得重归故乡,细腻深沉地抒写了他的故园挚情,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感叹中,包含了对故乡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哀叹和重归故里后的无所依傍,其中个体生命深切体验了生活的绝望、生命的消逝及战争对生命价值的否定。其实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都给予了故园深深的凝视。这份凝视背后正是人类对自己灵魂依托的观照。这些表达游子远行归来时忐忑不安的诗句在我们的课本中屡见不鲜。“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怯”一"笑”,令人哀叹痛惜。而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人类对心灵家园的不断寻找。回归物质的家园是表象,回归精神的家园才是实质。人逐渐正视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坦然面对生老病死,乐夫天命复奚疑。他们超越了时间空间,于是有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释然安足。由此可见,当同学们不仅局限于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而逐渐思考辨析这些家园情怀细微的不同时,就一定可以挖掘出"归去”两字的多层内涵。
  同时,同学们也可以打破教材单元的束缚,将不同时期学到的课文加以融合。如《边城》《合欢树》《瓦尔登湖》等篇目都可以纳入“家园”这个主题的素材积累中,通过阐释自己对于这些家园背后的深层内蕴的理解來不断推进和丰富论证内容,阐明论点。
  三、摘录课本中名家篇目的重要段落借鉴于议论文写作中。
  在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生能聚焦特定的文化现象,关注、参与当代文化生活,表现自己对文化现象、群体心理的认识,具有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些都要求同学们能更关注生活本身,关注和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现象。而在沪教版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优秀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比如鲁迅先生的《未有天才之前》《拿来主义》与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都是围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个主题展开的。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中对于阅读书籍之于全人类的重要作用有一段相当精彩的论述。而《爱因斯坦与艺术》一文又是对科学和艺术之间关系的思考。关于文化,关于阅读,关于科学与艺术,关于生命,这些主题都是与同学们生活最贴近的。摘录这些名家的精彩论述,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写作时用自己的语言论述对某问题的看法,也是提高思维能力、锤炼表达水平的有效途径。厚积才能薄发,写作的过程也是从摘录、模仿、借鉴慢慢开始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同学们的身边早已具备数量不菲的网绳,只要细心整理、精心编织,必然能收获一张结实的渔网。作为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希望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在议论文的写作道路上走得更通畅些,从而收获自己的“大鱼”。
  题目
  生活中,当你羡慕别人住着高楼大厦时,也许瑟缩在墙角的人正羡慕你有一间遮风挡雨的草屋。这种羡慕别人的心理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我心所念
  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三 严语
  时代潮流汹涌澎湃,更迭出先进的电子产品、时尚的服装,这些既是他人拥有,亦是我心所念;然而在硝烟四起、时局动荡的地区,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也让那些人艳羡。世间总有我心所念,面对他人的拥有、自身的缺陷不足,两相比较,羡慕成了一种普遍存在。
  羡慕来源于人的内心,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本性。当我们看见他人的拥有而心向往之,羡慕之情便油然而生。归根结底,羡慕即对他人、对世界的认知与自身缺失的比较而形成的渴望、追求的心态。   不可否认,“羡慕”一词晕染着人性的灰色。当羡慕催生的渴望无限放大、膨胀,我心所念就成为贪婪的欲望。《项链》开篇写道“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短短一句却包含着无限的艳羡与苦涩。对金钱名利的渴望、对上层社会的羡慕甚至嫉妒,使得玛蒂尔德沉溺于虚幻的荣华富贵之中,终为一条项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她洗却满身嫉妒、失去曾经的安宁与美貌时,她终于化为作者笔下最深沉的叹息。是的,羡慕使人走向生命的迷途,人被欲望吞噬,忘却初心,当我心所念由于社会的压迫、人世的种种变故最终落空时,生活成为悲剧。
  然而,也是羡慕,使人们努力地生活着、追求着,不负自我,不负世界。当黑人们蜷缩在白人社会的角落,基本的公民权利被剥夺时,他们看见了白人孩子们手牵手去上学,看见了白人们旅途疲惫时自由地栖息在旅社,看见“仅供白人”的餐厅里的白人谈笑风生。“为什么我不能拥有这样的生活?”于是,对宝贵的自由与平等的艳羡化为努力拼搏的动力,悲惨地蹒跚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的黑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心怀羡慕的“马丁·路德·金”们高举革命旗帜,为自己赢得权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
  更是羡慕,使心怀国家的伟大思想家、革命者们将追求的目光投向世界。从西学东渐到当今电子技术潮流,对先进文明的羡慕化为实践的动力,促使心怀远大的人审视不足,打开心门,打开国门,吸收借鉴,最终实现了一个民族的振兴。
  于伟大的灵魂而言,羡慕有更深层的意义。古有庄子借《秋水》中河伯“比形于天地”一事阐明“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不艳羡闻达于世,而自修得高山仰止的境界;今有身处果壳仍心怀无限宇宙的霍金,将对健康的羡慕渴求转化为思想动力,磨砺自我,自我构建、升华。伟人们通过羡慕敞开胸怀,清醒地认识自我与世界,而后摒弃欲望的牵涉,实现自我超越,创造无限可能。羡慕固然源于人心,而在更高的境界上,其存在只應成为照亮自我的途径。人们应当做的是胸怀我心所念,不断提升,大步前行。
  然而,不少人轻易为他人的财富名望而眼红,匆忙追逐,最后迷失本心。当回归到原点时,曾经的理想、情感与价值早已不知所终,因而,“羡慕什么”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真正应当羡慕的不是外部的花花世界,而是最本真的人心。当贪婪嫉妒、人性的灰色潜滋暗长时,表明我们仍然眷恋着这个世界,因为在内心深处,对精神理想的羡慕渴求照亮着我们,使我们放眼望向人类思想的高地,不断为之前行。
  同为走兽,兔子娇小而虎豹凶猛;同为飞禽,雄鹰高飞而鸟雀低回。或许丰富的生命各有值得羡慕的闪耀,这才构成了世间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当我们身居草屋,羡慕着出入于高楼大厦中的上班族时,殊不知自己也成了他人眼中的艳羡对象。知足常乐往往为生活带来一份明朗的愉说。当然,以一颗知足之心为基础,我们当把握真实的自己,弥补不足,发挥优势,成为更好的自己。令人羡慕的生活一定包含着令人羡慕的自己,愿我们通过羡慕,摆脱世俗的繁杂,贴近伟大而澄澈的灵魂;更愿我们在他人的羡慕中,寻求真我,修得自我的高山仰止,实现非凡的人生价值。
  故,自由而洞察,真诚而充盈,澄澈而高尚,人人艳羡亦应成为我心所念。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酣畅淋漓,一气可成,读来令人赞叹。文章开头对于羨慕是什么进行了充分诠释。用《项链》中玛蒂尔德因羨慕而导致的人生沉沦与《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化艳羨为动力,有力论证了羨慕心理正反两面的作用。接着,作者思接千载,用到庄子《秋水篇》和《邂逅霍金》中认识的霍金,再进一步论述羨慕的存在应成为照亮自我的途径,让每个人认清自我,从而超越自我,创造无限可能。这些课文中内容的准确运用为作文锦上添花。
  (徐俊贤)
  羡慕
  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三 章露萤
  羡慕之心时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谁都无法信誓旦旦地承认自己完全没有羡慕心理。但凡是人,都对羡慕避无可避——它既是对眼下处境的不满足,又是对新生活的真切向往。
  “羡慕”本是一个中性词,却在不知不觉间被涂抹上灰暗的贬义色彩。前几年的流行语“羡慕嫉妒恨”被广泛使用,似乎这三个词的捆绑出现已顺理成章,这使得“羡慕”一词被无辜拉下水,成了不健康心理的替罪羊。事实上,羡慕使我们在向往他人的同时审视了自身,并帮助我们明确目标,这与“嫉妒”“恨”相比利己却不损人。所以在谈论“羡慕”一词之前,最好先扪心自问,有没有“冤枉”这个温和的中性词。
  人们对“羡慕”一词的使用也越来越小心翼翼,对自身羡慕心理的表达也越来越少——仿佛直言内心的羡慕会使自己放低姿态、丧失自尊,并向羡慕的对象俯首称臣。如果我们只是羡慕,却不去创造,永远困囿于当下不满意的处境,那么陷入自卑的心理也就成了必然。所以,最重要的不是选择羡慕与否,而是选择直面羡慕的态度——究竟是让一切都止步于想象并让它一次次消磨宝贵的自尊,还是化羡慕为动力,通过努力将羡慕变为所有?千百年前愚公移山的故事仍在书页中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虽然二神移厝的奇幻结局不可能在现实中上演,但愚公强大的行动力和敢想敢做的勇气永远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若移走太行、王屋两座山的计划仅仅停留在愚公的脑海里,那么愚公只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永远居住在深山中的老头儿。所以,不要让羡慕成为一种折磨,陷入空想的痛苦之中,而要通过实践使其成为实现目标的工具。
  然而,对羡慕的困惑也同样存在于不断努力的人群中。当人们殚精竭虑翻越千山万水,以为终于走到天地的尽头时,却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心中的无力感与疲累感顿时涌现出来,只得怨叹一句苦海无涯。实际上,这是没有正视羡慕的结果。羡慕是没有终点的,而无尽的羡慕背后便是差距的存在。我们要做的不是像劳碌的工蚁一般永远进行着“将羡慕的一切变为现实”的苦役,奢望追赶上所有的差距,而是要在无穷无尽的羡慕中意识到差距的客观存在,挣脱羡慕的束缚,不做羡慕的奴仆。正如庄子笔下的河伯,秋水奔涌时从小川行至大河,正当欣欣然时又望见广阔无边的北海,只得望洋兴叹。日夜不休苦苦追寻的广阔到头来只是沧海一粟,这本是一件绝望的事,但河伯没有选择埋怨,也没有选择继续漫无目的地奔流,而是做到了真正的“出于崖涘”:意识到世界的广大和自身的渺小,直面永远存在的差距,并且在苍茫天地中找到自己的安身之处。为了无尽的羡慕而耗尽自己有限的努力只会导致自身枯竭干涸,我们只要不在其中迷失自我便足矣。
  正视羡慕,善用羡慕带来的正能量,那么羡慕就能让生活更美好。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紧扣材料且论证分析层层推进的议论文。作者在首段明确了羨慕心理的普遍性,并揭示了这种心理背后的原因。然后分析了这种心理的积极意义,并将之与“嫉妒”“恨”加以区分。接着用初中课本中《愚公移山》的例子来推进,论证分析最重要的不是是否应该羨慕,而是直面羨慕并付之努力实践,这样才能实现目标和理想。更令人欣喜的是,文章后半段又联想到高中课本中庄子的《秋水》,深入一层论述更重要的是人应该在无穷无尽的羨慕中逐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客观存在,从而“挣脱羡慕的束縛,不做羡慕的奴仆”,找到真正的自我。两篇课文着实成为这篇议论文分析的坚实论据。
其他文献
亲爱的朋友,中国从泱泱五千年的风华中走来,左手是京剧,右手是高铁,掌心合十,就是传统与现代的携手。  古老的中国安在,它在京腔的念白和金鼓的锣声中。现代的中国安在,它在绵延万里的高铁铁轨上。听着正旦圆润的京调,你看到一个水墨丹青的中国,有青花白瓷的大碗茶盖,有国子监雕花的窗棂。沿着高铁飞驰的脚步,你看到一个容光焕发的中国,用速度领跑世界,迈向美好的明天。传统与现代转角处的中国,透过时间的边缘,回首
人们常爱用“让往事都随风”这句歌词劝慰别人不要沉溺于过去,但我认为“随风”的应是往事中的感伤情绪,而不应是往事本身。往事本身不可轻易被抛弃,因为有往事才有未来。  作家马尔克斯曾说,如果没有在故土上的那些经历,他也写不出“马孔多”。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都与往事息息相关,正是往事塑造了一个人。往事是存在于个体内的养分。恰如卢梭所说:“我以回忆往事滋养自己,在我体内寻找养料。”往事是一片天然的沃土,我们
這是一个静默又喧嚣的世界,人们自由地掌握着发声的权利,用沉默或呐喊在这个社会里行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态度。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沉默是一门处世的哲学。一名怀抱婴孩的母亲在乘坐飞机时,主动递给身边的乘客一张事先写好的小卡片,为孩子可能会带来的吵闹表示歉意。一张无声的小卡片,两张沉默的笑脸,满飞机理解的爱心。沉默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奔波在风雨中的外卖小哥雷海为,一直怀抱着对诗词的热爱,十几年
国庆期间我跟随爸妈去皖南旅游,不料外出第二天手机就掉进水里。出门在外,没有手机的日子可怎么过?这意味着再也不能接听电话,也不能玩微信、聊QQ、打游戏、逛淘宝了……想到這些,我心里甭提多沮丧了。  车行盘山路,没有手机的我只能百无聊赖地望向窗外。浅蓝色的天空上,悠闲的白云或者丝丝缕缕,缠绵不已;或者大团大朵,闲庭信步;或如奔马苍狗,变幻莫测。与天空相接的是浓淡不一的黛青色山峦,雾气薄纱掩面,群山羞涩
案几上,两杯茶,氤氲着幽幽的香。  “大师,于世而言,我似乎没有价值。”  “何出此言?”  “我自幼读书,十多年寒窗却只是个小秀才,世人并不缺我治国安邦,我的雄才大略无法施展,自是毫无价值。”  “何為价值?”禅师端起了茶,品着茗香。  “被天下人称赞,即为价值。”书生说着,握紧了茶杯,茶洒在手上也毫无知觉。  禅师微微一笑,拿出一张泛黄的纸,纸的表面并不光滑,起起伏伏的似一座座小土坡,显然,这
三部委发文:校方负责人应与学生一起进餐  2019年3月11日,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自2019年4月1日开始执行。  《规定》要求,学校食品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大鹏振翅欲翱翔于田亩之上,这是中国汉字中“奋”的姿态。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志在天池;乘六月之息、九万里风,鹏飞万里只为寻找生命的意义,于是大鹏选择奋起。  人之志向生而不同,但奋起之姿态殊途同归。  萬物皆因追寻而奋起。追寻之物为何,不同的生灵有不同的答案。对于飞禽走兽,它们或对抗天敌,或搏击自然,无非为了生存、传承,这是它们生命的意义;人非禽兽,总有个人抱负,有的人志在发家致富,有的人志在青史
考場论述类文章写作,除了循规蹈矩的“三段论”议论文,根据不同的论述目的、不同的说理需要,还可选取其他相应的文体形式。新颖而恰当的文体是议论说理的形式上的突破,也是赢得阅卷老师青睐的妙招儿。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文体形式。研究论文:独具匠心显高端  考场论述类文章写作时有一种“高大上”的形式就是研究论文。研究论文是一种类似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形式,其特点是选材专题化、论述规范化、语言逻辑性强、结构较清
任凭叶落又芳春,静望天空贮日辰。  流去时光庭覆草,至今还照往来人。  过盂城驿  檻外古砖生绿苔,驿门弘敞向人开。  风吹木叶声惊鼓,宛若马啼天上来。
“天问一号”启程,揭开中国行星探索序幕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前往火星的地火转移轨道,成功开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同时也揭开了中国行星探索的序幕。  人类太空探索的脚步快得惊人。短短几十年间,就实现了从走出地球摇篮,到能够在地球轨道上长久驻留和漫步月球,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踏上火星。“天问一号”的发射成功,还只是抵达火星的第一步,之后还需要长达7个月的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