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下水即深藏于地下的水体,为人类生活提供着重要的水源供给,同时也发挥着地质力传输作用,更是重要的地震预报载体。由此可见,地下水在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地下水日益面临着污染问题,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将成为地下水保护的关键,尤其是依托现代先进设备,将承担起技术防范的重要使命。文章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要点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并提出了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2-127-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2.058
2019年,国家生态环境部颁布了《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使之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南,同时也预示着国家将从战略角度正视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要求,通过环境监测与执法的整合,完成了环境保护体系的重构。纲要除了对环保内容的深化外,更强调要实现地下水、水功能区、入河(海)排污口的统筹监测,维护最基本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保证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工作兼容发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民众的新期待,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深度治理。据此,要认识到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并依托各种先进技术做好水环境监测,保护好水资源。
1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
综合性、追踪性、连续性是环境监测技术的显著特征,监测人员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从中长期地下水质量监控进程发现水资源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地下水监测数据,寻找影响水质的因素。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空的地下水监测质量,进而为地下水的综合治理方案提供预判性和针对性参考依据,促进地下水综合领域效率的显著提升。地下水监测技术的应用,能保证地下水在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1]。为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行为不能破坏或影响地下水体系。监测人员基于优先检测、可靠性、实用性原则,依托环境监测技术,有计划、有目的地监测地下水体系,并协助相关部门治理地下水。有效约束人类行为,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以达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目的[1]。
2 地下水环境监测要点
随着生态文明观的深入推进,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在监测工作中依托各种化学生物监测方法和设备,一方面能促進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精准性和质效;另一方面还能为有关部门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水位监测要点。在地下水环境监测中,水位属于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监测内容。水温监测要点。实施地下水水温监测时,需要借助各类数字温度计进行水温监测,并使用半导体、铂电阻等传感装置进行独立测量,以此获取不同纬度的水温信息,达到综合监测的效果。水质监测要点。地下水水质监测,主要利用人工取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在采样过程中要利用采样器或者采样泵,在监测过程中既可利用人工测量,也可使用仪器进行辅助,以提升监测的精准性[2]。开采量监测要点。针对地下水开采需求,依据人工抽取及自动出流的方式,对地下水出水方式或者流量进行测量。一般,应用电位差法、示踪法及抽水试验法等技术,对地下水流速与流向进行测量[2]。
3 当前常见的水环境监测技术
3.1 抽出处理技术
抽出处理技术是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中最普遍的一种方式,这种技术可以根据污染物类型等来选择,其具体包含了物理法、生物法、化学法三类。物理法具体包含气浮法、重力分离法、反渗透法、吸附法以及过滤法等可以根据物理学使用的方法。生物法主要是指,监测人员依托污染处理法、土壤处置法、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等方式对地下水质进行监测[3]。化学法主要包含离子交换法、氧化还原法、中和法以及混凝沉淀法等可以通过化学方式或手段,来检测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方法。上述技术都属于P&T技术,在地下水环境监测中多以辅助方式为主,再配合其他先进技术来检测地下水环境质量,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环境污染情况,并根据污染情况采取针对性方式来治理。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3.2 水动力控制技术
水动力控制技术,即以井群系统为基础对地下水梯度变化进行测量的技术。具体而言,即技术测量人员对地下含水层进行抽、注水作业,用以对干净或者污染水体进行监测。但屋内井群系统具有其设置的特殊性,由此将导致水动力控制呈现上下游两个分水岭,最终监测所得的数据之间也将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水动力技术实际应用中,可以依托该特征对水质与水土环境进行针对性监测[4]。
3.3 原位处理技术
原位处理技术是一种较先进的分析技术,这种技术在环境影响和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能有效减少地标处理设备,另一方面还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这种技术对专业技术具有较高要求,原位处理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我国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在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中使用原位处理技术辅助可渗透反应墙,能进一步反映原位处理区域的材料情况和污染物成分,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或控制污染目标。
3.4 生物行为反应监测技术
毋庸置疑,如果地下水环境受到污染,就会持续一些应试性的行为变化和生理变化。对于此,监测人员可以依托生物行为反应来监测环境。这种技术一般来说,主要运用在淡水环境监测中,在具体应用环境中,选择指示生物是关键。金鱼、鳗鱼、斑马鱼是几种重要的水污监测指示物,在地下水环境监测中,通过全面分析鱼类等敏感性指示物因为水体污染所出现的应激反应,可以了解水体污染情况,进而更好地达成水环境监测的目的。生物行为反应监测技术在水体环境监测中具有显著优势。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这种技术已经逐渐可以在线实时监测水环境,了解并摸清水体污染情况,促进水环境监测质效的提升[3]。 4 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举措
4.1 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制度是行为规范的准绳”,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在保障水环境监测工作的井然有序开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要认识到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现有监测管理体系,保障相关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另外,要根据制度将监测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人,做到有责可依,同时管理监测工作的过程和成果,最大化保障监测工作有序开展,进而推动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良性稳定发展。
4.2 规范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流程
为更好地运用环境监测技术,首先要仔细阅读《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了解规范的引用标准、采样方法、使用范围、术语等,指导监测人员合理运用环境监测技术。与此同时,还要深入基层,统筹地下水环境有關数据信息,通过科学分析布置好监测点,有序开展地下水周期性监测工作。为提升监测质效,还可以将定期监测和抽查监测集合起来,不断优化完善监测技术方案。立足技术方案来说,需从材料选用、成孔方式、采样步骤等维度入手,不断提升监测方案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此外,还需做好监测数据汇总工作,为地下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让相关部门及时改进治理方案,最大限度发挥地下水环境监测作用。
4.3 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革新
首先要打破墨守成规的思想意识,树立创新意识,加强技术培训力度,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其不断寻求地下水环境监测的新方向。加强水环境监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构建数据库,发挥数据库优势,有效收集地下水环境监测资料,并利用直观动态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建模,对不同地区地下水综合治理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了解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并基于此改进治理方案。在这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可借助自动化手段和传感器搜集地下水变化数据,完善数据库,夯实高效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赋予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更强的实用性,提升监测质效[4]。
5 结语
总而言之,水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推进,城市居住人群日益增多,致使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水中,导致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越来越多,污染地下水环境。基于此,为确保地下水环境的安全,进一步解决水资源污染,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使用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监测地下水体质量,了解其中的污染物,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地下水环境治理[5]。
参考文献
[1] 王小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5):69.
[2] 李琦,刘学浩,李霞颖,等.基于U型管原理的浅层地下流体环境监测与取样技术[J].环境工程,2019,248(2):11-15,24.
[3] 杨阳.探析城市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J].科技风,2019,387(19):119.
[4] 张琦.城市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20,166(5):190-191.
[5] 田志仁,李名升,夏新,等.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和工作建议[J].环境监控与预警,2020,68(6):4-9.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2-127-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2.058
2019年,国家生态环境部颁布了《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使之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南,同时也预示着国家将从战略角度正视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要求,通过环境监测与执法的整合,完成了环境保护体系的重构。纲要除了对环保内容的深化外,更强调要实现地下水、水功能区、入河(海)排污口的统筹监测,维护最基本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保证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工作兼容发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民众的新期待,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深度治理。据此,要认识到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并依托各种先进技术做好水环境监测,保护好水资源。
1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
综合性、追踪性、连续性是环境监测技术的显著特征,监测人员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从中长期地下水质量监控进程发现水资源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地下水监测数据,寻找影响水质的因素。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空的地下水监测质量,进而为地下水的综合治理方案提供预判性和针对性参考依据,促进地下水综合领域效率的显著提升。地下水监测技术的应用,能保证地下水在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1]。为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行为不能破坏或影响地下水体系。监测人员基于优先检测、可靠性、实用性原则,依托环境监测技术,有计划、有目的地监测地下水体系,并协助相关部门治理地下水。有效约束人类行为,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以达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目的[1]。
2 地下水环境监测要点
随着生态文明观的深入推进,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在监测工作中依托各种化学生物监测方法和设备,一方面能促進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精准性和质效;另一方面还能为有关部门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水位监测要点。在地下水环境监测中,水位属于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监测内容。水温监测要点。实施地下水水温监测时,需要借助各类数字温度计进行水温监测,并使用半导体、铂电阻等传感装置进行独立测量,以此获取不同纬度的水温信息,达到综合监测的效果。水质监测要点。地下水水质监测,主要利用人工取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在采样过程中要利用采样器或者采样泵,在监测过程中既可利用人工测量,也可使用仪器进行辅助,以提升监测的精准性[2]。开采量监测要点。针对地下水开采需求,依据人工抽取及自动出流的方式,对地下水出水方式或者流量进行测量。一般,应用电位差法、示踪法及抽水试验法等技术,对地下水流速与流向进行测量[2]。
3 当前常见的水环境监测技术
3.1 抽出处理技术
抽出处理技术是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中最普遍的一种方式,这种技术可以根据污染物类型等来选择,其具体包含了物理法、生物法、化学法三类。物理法具体包含气浮法、重力分离法、反渗透法、吸附法以及过滤法等可以根据物理学使用的方法。生物法主要是指,监测人员依托污染处理法、土壤处置法、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等方式对地下水质进行监测[3]。化学法主要包含离子交换法、氧化还原法、中和法以及混凝沉淀法等可以通过化学方式或手段,来检测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方法。上述技术都属于P&T技术,在地下水环境监测中多以辅助方式为主,再配合其他先进技术来检测地下水环境质量,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环境污染情况,并根据污染情况采取针对性方式来治理。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3.2 水动力控制技术
水动力控制技术,即以井群系统为基础对地下水梯度变化进行测量的技术。具体而言,即技术测量人员对地下含水层进行抽、注水作业,用以对干净或者污染水体进行监测。但屋内井群系统具有其设置的特殊性,由此将导致水动力控制呈现上下游两个分水岭,最终监测所得的数据之间也将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水动力技术实际应用中,可以依托该特征对水质与水土环境进行针对性监测[4]。
3.3 原位处理技术
原位处理技术是一种较先进的分析技术,这种技术在环境影响和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能有效减少地标处理设备,另一方面还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这种技术对专业技术具有较高要求,原位处理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我国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在当前地下水环境监测中使用原位处理技术辅助可渗透反应墙,能进一步反映原位处理区域的材料情况和污染物成分,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或控制污染目标。
3.4 生物行为反应监测技术
毋庸置疑,如果地下水环境受到污染,就会持续一些应试性的行为变化和生理变化。对于此,监测人员可以依托生物行为反应来监测环境。这种技术一般来说,主要运用在淡水环境监测中,在具体应用环境中,选择指示生物是关键。金鱼、鳗鱼、斑马鱼是几种重要的水污监测指示物,在地下水环境监测中,通过全面分析鱼类等敏感性指示物因为水体污染所出现的应激反应,可以了解水体污染情况,进而更好地达成水环境监测的目的。生物行为反应监测技术在水体环境监测中具有显著优势。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这种技术已经逐渐可以在线实时监测水环境,了解并摸清水体污染情况,促进水环境监测质效的提升[3]。 4 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举措
4.1 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制度是行为规范的准绳”,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在保障水环境监测工作的井然有序开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要认识到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不断完善现有监测管理体系,保障相关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另外,要根据制度将监测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人,做到有责可依,同时管理监测工作的过程和成果,最大化保障监测工作有序开展,进而推动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良性稳定发展。
4.2 规范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流程
为更好地运用环境监测技术,首先要仔细阅读《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了解规范的引用标准、采样方法、使用范围、术语等,指导监测人员合理运用环境监测技术。与此同时,还要深入基层,统筹地下水环境有關数据信息,通过科学分析布置好监测点,有序开展地下水周期性监测工作。为提升监测质效,还可以将定期监测和抽查监测集合起来,不断优化完善监测技术方案。立足技术方案来说,需从材料选用、成孔方式、采样步骤等维度入手,不断提升监测方案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此外,还需做好监测数据汇总工作,为地下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让相关部门及时改进治理方案,最大限度发挥地下水环境监测作用。
4.3 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革新
首先要打破墨守成规的思想意识,树立创新意识,加强技术培训力度,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其不断寻求地下水环境监测的新方向。加强水环境监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构建数据库,发挥数据库优势,有效收集地下水环境监测资料,并利用直观动态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建模,对不同地区地下水综合治理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了解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并基于此改进治理方案。在这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可借助自动化手段和传感器搜集地下水变化数据,完善数据库,夯实高效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赋予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更强的实用性,提升监测质效[4]。
5 结语
总而言之,水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深入推进,城市居住人群日益增多,致使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水中,导致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越来越多,污染地下水环境。基于此,为确保地下水环境的安全,进一步解决水资源污染,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使用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监测地下水体质量,了解其中的污染物,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地下水环境治理[5]。
参考文献
[1] 王小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5):69.
[2] 李琦,刘学浩,李霞颖,等.基于U型管原理的浅层地下流体环境监测与取样技术[J].环境工程,2019,248(2):11-15,24.
[3] 杨阳.探析城市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J].科技风,2019,387(19):119.
[4] 张琦.城市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20,166(5):190-191.
[5] 田志仁,李名升,夏新,等.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和工作建议[J].环境监控与预警,2020,68(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