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慧乃天生,知识靠之学来。”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在注重“双基”的前提下,构建数学教学智慧课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益,给发展中的课改注入不竭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构建 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156-01
陶行知先生指出: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也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因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所以,数学课堂,就应该是智慧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一次智慧之旅,知识在这里得到发展、能力在这里得到提升、生命在这里得到张扬。基于此,笔者仅以执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谈谈如何构建数学教学智慧课堂。
1、以学生熟悉的环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背景对于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越来越凸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背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侧重于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创设恰当的情景,为学生的学习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他们参与学习。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环境。本节课,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学生耳闻目睹的校园这一熟悉的素材,让学生介绍他们的学校,因为这熟悉的环境就在他们身边,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学生兴趣盎然,此刻我抓住这教学的最佳时机,出示教材主题图:“观察校园的一角,在哪些地方看到了四边形”,教学的导入自然有于恰到好处。紧紧围绕本节的教学内容,情境的创设没有矫揉造作之涉,也没有哗众取宠之嫌,突出的展示了情境创设服务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新课的导人。
2、以旧知的复习作铺垫,揭示课题
由已知到未知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的认知规律,深刻的理解、掌握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是教学智慧的安排。这一环节的设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在观察到黑板是长方形、垃圾箱的正门是正方形、校门和楼梯处有平行四边形、人字梯上有梯形、……,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提出:在这么多的地方都存在着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把对四边形概念的复习落到了实处;二是提出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待学生准确回答后再次提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这以前我们已经掌握,那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特点呢?不需要学生回答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揭示学习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看似平常,但平常之中却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把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为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奠基,严格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
3、以学生独立探究为主,经历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概念,实施新课程之后,课改针对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模仿且死记硬背而提出来的。本节教学,首先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确定为学生探究学习的重点,在已有知识的支持下,学生在前面的画图中感知,在观察中发现,在猜测中提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有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抓住其本质特征教师提出:两组对边平行指的是哪里呢?经过学生指、书空比划,教学得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立刻提出质疑,这两组对边真的是分别平行吗?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呢?探究中的猜测,早已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他们已有知识的储备对眼前的问题做出了迅速的反应:分别说出了用画平行线、测量平行线间距离和延长三种方法,进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独立探究,它旨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为教学的具体行为;提出质疑,科学验证它旨在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处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4、以静止的预设为基础,注重生成
真实的课堂不可能完全是一种课前预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充满变数的生成,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静止预设”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达成绚丽辉煌的“生成”。动态生成是课堂中智慧生成的本质所在。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教学的过程也绝不是预设的再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应该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应对。
本节教学梯形特征时,先让学生辨别一组平行四边形,在出现菱形时,好多学生都说不是平行四边形,这与自己的课前预设不一致。面对这一生成,我引导学生:为什么它不是平行四边形?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又说:你认为该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引发了学生间的争议。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最终统一到: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上来。这样的教学,既锻炼了教师,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做到了预设与生成并重,大大激发了师生智慧。
5、以练习为桥梁,承上启下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过渡,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对新知加深理解,逐步巩固内化,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朴实、落实、扎实的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走向优化的重要因素。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揭示后,紧接的练习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学生说出最后一个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而是梯形于自然之中由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过度到梯形;梯形的特点教学之后,教学出示一组四边形,要求学生把图形的序号填在恰当的圈内,巩固内化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本质特征,且认识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成功的教学表明,练习不仅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承上启下链按的功效,给学生智慧的旅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关键词】数学教学 构建 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156-01
陶行知先生指出: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也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因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所以,数学课堂,就应该是智慧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一次智慧之旅,知识在这里得到发展、能力在这里得到提升、生命在这里得到张扬。基于此,笔者仅以执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谈谈如何构建数学教学智慧课堂。
1、以学生熟悉的环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背景对于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越来越凸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背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侧重于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创设恰当的情景,为学生的学习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他们参与学习。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环境。本节课,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学生耳闻目睹的校园这一熟悉的素材,让学生介绍他们的学校,因为这熟悉的环境就在他们身边,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学生兴趣盎然,此刻我抓住这教学的最佳时机,出示教材主题图:“观察校园的一角,在哪些地方看到了四边形”,教学的导入自然有于恰到好处。紧紧围绕本节的教学内容,情境的创设没有矫揉造作之涉,也没有哗众取宠之嫌,突出的展示了情境创设服务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新课的导人。
2、以旧知的复习作铺垫,揭示课题
由已知到未知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的认知规律,深刻的理解、掌握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是教学智慧的安排。这一环节的设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在观察到黑板是长方形、垃圾箱的正门是正方形、校门和楼梯处有平行四边形、人字梯上有梯形、……,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提出:在这么多的地方都存在着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把对四边形概念的复习落到了实处;二是提出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待学生准确回答后再次提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这以前我们已经掌握,那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特点呢?不需要学生回答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揭示学习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看似平常,但平常之中却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把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复习,为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奠基,严格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
3、以学生独立探究为主,经历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概念,实施新课程之后,课改针对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模仿且死记硬背而提出来的。本节教学,首先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确定为学生探究学习的重点,在已有知识的支持下,学生在前面的画图中感知,在观察中发现,在猜测中提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有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抓住其本质特征教师提出:两组对边平行指的是哪里呢?经过学生指、书空比划,教学得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立刻提出质疑,这两组对边真的是分别平行吗?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呢?探究中的猜测,早已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他们已有知识的储备对眼前的问题做出了迅速的反应:分别说出了用画平行线、测量平行线间距离和延长三种方法,进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独立探究,它旨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为教学的具体行为;提出质疑,科学验证它旨在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处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4、以静止的预设为基础,注重生成
真实的课堂不可能完全是一种课前预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充满变数的生成,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静止预设”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达成绚丽辉煌的“生成”。动态生成是课堂中智慧生成的本质所在。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教学的过程也绝不是预设的再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应该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应对。
本节教学梯形特征时,先让学生辨别一组平行四边形,在出现菱形时,好多学生都说不是平行四边形,这与自己的课前预设不一致。面对这一生成,我引导学生:为什么它不是平行四边形?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又说:你认为该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引发了学生间的争议。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最终统一到: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上来。这样的教学,既锻炼了教师,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做到了预设与生成并重,大大激发了师生智慧。
5、以练习为桥梁,承上启下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过渡,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对新知加深理解,逐步巩固内化,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朴实、落实、扎实的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走向优化的重要因素。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揭示后,紧接的练习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学生说出最后一个图形不是平行四边形,而是梯形于自然之中由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过度到梯形;梯形的特点教学之后,教学出示一组四边形,要求学生把图形的序号填在恰当的圈内,巩固内化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本质特征,且认识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成功的教学表明,练习不仅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承上启下链按的功效,给学生智慧的旅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