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来华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说明了自我效能感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了调高留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措施,以便不断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育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的,用以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素质提高、能力发展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目前在国内各类高校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留学生群体。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笔者认为分析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研究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对提高教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请教于方家。
一、来华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及成因
相对我国出国留学生的素质而言,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层次偏低,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形成原因主要有:
1. 既往的成败经验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大部分留学生在升学筛选中有失利的经历和体验,自然而然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表现为自我效能感较低。有些留学生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专长和爱好,但在激烈竞争的中学阶段,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学生评价过于单一,仅仅以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判断留学生好坏的标准,留学生很少或没有充分展示自己专长、体验成功的机会,无法加强自我效能感。
2. 通过观察他人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大多数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初认为汉语很难学,甚至不太喜欢学习汉语。近几年,由于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功利性原因,使得很多留学生产生了“混个成绩或文凭”的想法,导致了他们在学习汉语上的不思进取,削弱了他们提高学习效能的动机。
3. 环境的影响。外国留学生入学时要面临文化差异、语言沟通等问题,当他们处在陌生的异国环境里,必然要适应和接受新的环境。留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有些甚至在中学阶段还养成了作风散漫、纪律性差等不良习惯。外国一些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学校对留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有忽视的倾向,导致学习风气不够浓厚,这种环境也极大地影响了留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
由此可见,外国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是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作为主体的学生自身是主要因素,其他因素作为外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自我效能感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1. 影响行为的选择。自我效能感高的留学生倾向于选择适合于自己能力水平又具有挑战性的汉语学习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而如果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往往导致其不敢承担自己经过努力有能力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而使自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也失去了发展自己潜能的机遇。
2. 决定努力程度和持续时间。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够坚持下去。自我效能感较低的留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估计不足,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没有可能完成任务,就会丧失努力坚持的动力和信心,其持续活动的时间就会较短。
3. 影响面对困难的态度。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留学生,自信心强,这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勇于追求成就的动机及坚持实现目标的耐力。留学生如果怀疑自己的能力,就会缺乏自信,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知难而退。
4. 影响思维方向和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高的留学生,常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留学生,往往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环境不好。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往往把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大,从而不去注意怎样更好地行动,损害了其能力的有效发挥。自我效能感也影响留学生的归因方式。
5. 影响学习的情绪和效率。自我效能感高的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信心十足、情绪饱满,心情愉快地进行各种工作,因而学习效率高。自我效能感低的留学生,缺乏信心,在汉语学习中充满焦虑和恐惧,影响学习效率。
三、外国留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
1. 恰当进行外部强化。班杜拉指出:人们在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技能、显示了自己能力的时候,外部强化的恰当运用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外部强化能保证任务的完成,激励学生去努力向新的目标前进,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外部提供的有关信息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产生自我效能感。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是跟留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楚学习汉语的优势,多鼓励关心留学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向学生传播诸如此类的有利于学习和进步的观点,对帮助留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是十分必要的。
2. 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一些教育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由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制定计划、组织信息、设定目标、安排时间等)和自我监控。
大多数留学生对于学习策略这个概念非常陌生,也很少有人主动使用学习策略。帮助留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因为,学习策略是工具性的知识,它会使学习行为更有效。还可以进行交互作用式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注意用典型事例教学,促进知识迁移等。在今后的汉语学习中,培养留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可以运用到汉语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意识到自身的学习潜力,才能激发其自我效能感。
3. 帮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自我效能理论指出,学习者亲身经历的成败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所以,①在汉语教学中要使留学生体验成功。要从留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目标定得过高,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仍然达不到,就不会有成功的体验;反之,目标过低,学生不经努力就达到了目标,也不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能力感。教学目标要形成科学的体系:要包含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包含质和量的要求,既有总目标(如全书或数章),又有分目标(如一章或一节)。要明确每一教学阶段要求留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培养哪些能力、能力要达到的水平以及这些目标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操作应该如何体现,等等。②让留学生充分参与汉语教学的过程,有亲历成功的机会。汉语课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对母语为非汉语的有枯燥的语法和难以掌握的汉字,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利用实物、图画等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时间表示法时,用实物钟表来演示时间,让学生根据指针用汉语说出几点几分,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掌握了汉语时间的表达方法,同时期待下一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习汉语的内动力。一般性知识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的过程,自己进行总结,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有总结归纳能力,鼓励同学之间开展学习竞赛,等等。总之,有充分参与的机会,才有亲历成功的可能。③多给学生提供表达才能的机会。人人都有表达自己才能的欲望,充分满足这种愿望,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在中高级阶段的汉语教学中,学生的汉语学习已经涉及经济、文化、地理、社会等各个方面,无论留学生的汉语水平高或低,他们都有一定的自信心把所学到的汉语知识表达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自由竞争,并且在竞争中给每个学生留下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例如,高级阶段的报刊阅读课设立五分钟新闻汇报,既可以督促留学生在课后准备查阅资料,又能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发动学生参与讨论,给每个人充分提供表达自己才能的机会。因而,对外汉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多写汉语,课堂上多给学习开口说汉语的机会,对于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要降低难度,鼓励他们从易到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安排一些小游戏或学习竞赛,运用竞争机制,进一步激励动机,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对外汉语教师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中能够轻松、有效、快速地提高教学效率。④改革评价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摒弃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方法。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对于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之外取得的成就进行充分的肯定,把能力、专长的发展到评价体系之内,还要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专长的机会。这样经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反复强化,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自我效能感,并会泛化到学习和其他活动中。 4. 树立榜样。替代性经验对于自我效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一位留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取得成功,就会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可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发动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组织交流、讨论等,都可以活跃学生的思想。学生在讨论中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我效能感,又可从中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还可以从他人的身上看到自己还没有发觉或发掘的潜能,这些都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对外汉语教师要善于发现、敏感地抓住,及时有意识地树立好榜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榜样身上,使学生从榜样身上看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5.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有利于自我效能的形成与提高,专制而压抑的教育情境则会破坏或降低自我效能的形成。对有些留学生由于环境不适应或思乡情绪严重以及成绩不理想而产生厌学情绪,情感低落,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多举行集体活动,让留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还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多给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并及时加以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汉语的信心。总之,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
6. 引导学生自我强化。自我强化对调节学习行为十分重要,它是以自我奖赏的方式激励自己达到某个目标的行为过程。进行自我强化首先必须建立自我行为标准,然后根据设立的标准来评价、检查自己的行为及效果,当达到自己的标准或目标时,就自然会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或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强化要建立恰当的标准。标准过高,经过努力仍达不到,反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标准过低,既不利于能力的发展,也无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要学会建立恰当的标准,关键在于引导留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地自我认知,教师要给学生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尤其在学生开始学习自我强化的阶段。建立适当的标准(目标)可以通过一步一步设立较近的具体目标来达到。
因为较近的具体目标能够使人较快地意识到自己的成功,从而产生自我效能感。如果目标太远大或太抽象,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与之相比会显得微不足道或觉察不出来,结果是感到目标可望不可及,使自己失望或失去耐心,降低自我效能感。
7. 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说服的方式进行归因训练,向留学生提供正确的归因,或让留学生观察能够做出正确归因者的示范,使学生在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中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总之,由于在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断提高,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不断高涨,学习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不断增强,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中亚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2]重视情感因素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育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的,用以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素质提高、能力发展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目前在国内各类高校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留学生群体。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笔者认为分析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研究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对提高教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请教于方家。
一、来华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及成因
相对我国出国留学生的素质而言,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层次偏低,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形成原因主要有:
1. 既往的成败经验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大部分留学生在升学筛选中有失利的经历和体验,自然而然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表现为自我效能感较低。有些留学生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专长和爱好,但在激烈竞争的中学阶段,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学生评价过于单一,仅仅以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判断留学生好坏的标准,留学生很少或没有充分展示自己专长、体验成功的机会,无法加强自我效能感。
2. 通过观察他人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大多数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初认为汉语很难学,甚至不太喜欢学习汉语。近几年,由于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功利性原因,使得很多留学生产生了“混个成绩或文凭”的想法,导致了他们在学习汉语上的不思进取,削弱了他们提高学习效能的动机。
3. 环境的影响。外国留学生入学时要面临文化差异、语言沟通等问题,当他们处在陌生的异国环境里,必然要适应和接受新的环境。留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有些甚至在中学阶段还养成了作风散漫、纪律性差等不良习惯。外国一些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学校对留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有忽视的倾向,导致学习风气不够浓厚,这种环境也极大地影响了留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
由此可见,外国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是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作为主体的学生自身是主要因素,其他因素作为外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自我效能感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1. 影响行为的选择。自我效能感高的留学生倾向于选择适合于自己能力水平又具有挑战性的汉语学习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而如果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往往导致其不敢承担自己经过努力有能力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而使自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也失去了发展自己潜能的机遇。
2. 决定努力程度和持续时间。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努力越具有力度,越能够坚持下去。自我效能感较低的留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估计不足,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没有可能完成任务,就会丧失努力坚持的动力和信心,其持续活动的时间就会较短。
3. 影响面对困难的态度。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留学生,自信心强,这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勇于追求成就的动机及坚持实现目标的耐力。留学生如果怀疑自己的能力,就会缺乏自信,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知难而退。
4. 影响思维方向和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高的留学生,常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留学生,往往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环境不好。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往往把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大,从而不去注意怎样更好地行动,损害了其能力的有效发挥。自我效能感也影响留学生的归因方式。
5. 影响学习的情绪和效率。自我效能感高的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信心十足、情绪饱满,心情愉快地进行各种工作,因而学习效率高。自我效能感低的留学生,缺乏信心,在汉语学习中充满焦虑和恐惧,影响学习效率。
三、外国留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
1. 恰当进行外部强化。班杜拉指出:人们在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技能、显示了自己能力的时候,外部强化的恰当运用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外部强化能保证任务的完成,激励学生去努力向新的目标前进,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外部提供的有关信息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产生自我效能感。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是跟留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楚学习汉语的优势,多鼓励关心留学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向学生传播诸如此类的有利于学习和进步的观点,对帮助留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是十分必要的。
2. 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一些教育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由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制定计划、组织信息、设定目标、安排时间等)和自我监控。
大多数留学生对于学习策略这个概念非常陌生,也很少有人主动使用学习策略。帮助留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因为,学习策略是工具性的知识,它会使学习行为更有效。还可以进行交互作用式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注意用典型事例教学,促进知识迁移等。在今后的汉语学习中,培养留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可以运用到汉语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意识到自身的学习潜力,才能激发其自我效能感。
3. 帮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自我效能理论指出,学习者亲身经历的成败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所以,①在汉语教学中要使留学生体验成功。要从留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目标定得过高,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仍然达不到,就不会有成功的体验;反之,目标过低,学生不经努力就达到了目标,也不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能力感。教学目标要形成科学的体系:要包含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包含质和量的要求,既有总目标(如全书或数章),又有分目标(如一章或一节)。要明确每一教学阶段要求留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培养哪些能力、能力要达到的水平以及这些目标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操作应该如何体现,等等。②让留学生充分参与汉语教学的过程,有亲历成功的机会。汉语课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对母语为非汉语的有枯燥的语法和难以掌握的汉字,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利用实物、图画等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时间表示法时,用实物钟表来演示时间,让学生根据指针用汉语说出几点几分,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掌握了汉语时间的表达方法,同时期待下一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习汉语的内动力。一般性知识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的过程,自己进行总结,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有总结归纳能力,鼓励同学之间开展学习竞赛,等等。总之,有充分参与的机会,才有亲历成功的可能。③多给学生提供表达才能的机会。人人都有表达自己才能的欲望,充分满足这种愿望,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在中高级阶段的汉语教学中,学生的汉语学习已经涉及经济、文化、地理、社会等各个方面,无论留学生的汉语水平高或低,他们都有一定的自信心把所学到的汉语知识表达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自由竞争,并且在竞争中给每个学生留下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例如,高级阶段的报刊阅读课设立五分钟新闻汇报,既可以督促留学生在课后准备查阅资料,又能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发动学生参与讨论,给每个人充分提供表达自己才能的机会。因而,对外汉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多写汉语,课堂上多给学习开口说汉语的机会,对于口语表达较差的学生,要降低难度,鼓励他们从易到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安排一些小游戏或学习竞赛,运用竞争机制,进一步激励动机,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对外汉语教师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中能够轻松、有效、快速地提高教学效率。④改革评价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摒弃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方法。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对于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之外取得的成就进行充分的肯定,把能力、专长的发展到评价体系之内,还要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专长的机会。这样经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反复强化,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自我效能感,并会泛化到学习和其他活动中。 4. 树立榜样。替代性经验对于自我效能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一位留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取得成功,就会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可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发动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组织交流、讨论等,都可以活跃学生的思想。学生在讨论中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我效能感,又可从中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还可以从他人的身上看到自己还没有发觉或发掘的潜能,这些都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对外汉语教师要善于发现、敏感地抓住,及时有意识地树立好榜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榜样身上,使学生从榜样身上看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5.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有利于自我效能的形成与提高,专制而压抑的教育情境则会破坏或降低自我效能的形成。对有些留学生由于环境不适应或思乡情绪严重以及成绩不理想而产生厌学情绪,情感低落,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多举行集体活动,让留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还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多给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并及时加以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汉语的信心。总之,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
6. 引导学生自我强化。自我强化对调节学习行为十分重要,它是以自我奖赏的方式激励自己达到某个目标的行为过程。进行自我强化首先必须建立自我行为标准,然后根据设立的标准来评价、检查自己的行为及效果,当达到自己的标准或目标时,就自然会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或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强化要建立恰当的标准。标准过高,经过努力仍达不到,反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标准过低,既不利于能力的发展,也无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要学会建立恰当的标准,关键在于引导留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地自我认知,教师要给学生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尤其在学生开始学习自我强化的阶段。建立适当的标准(目标)可以通过一步一步设立较近的具体目标来达到。
因为较近的具体目标能够使人较快地意识到自己的成功,从而产生自我效能感。如果目标太远大或太抽象,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与之相比会显得微不足道或觉察不出来,结果是感到目标可望不可及,使自己失望或失去耐心,降低自我效能感。
7. 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说服的方式进行归因训练,向留学生提供正确的归因,或让留学生观察能够做出正确归因者的示范,使学生在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中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总之,由于在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断提高,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不断高涨,学习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不断增强,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中亚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2]重视情感因素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