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惠水县甲坝民族小学贵州惠水550602)
童年是一个美好而令人向往的百宝箱。打开她,你将走进一个充满无限魅力的广博天地:那神奇的想象空间,那另类的思维视角,那忘我的游戏精神……都告诉我们孩子的童年时多么得独特。人们常说,和孩子的交往是一种美好和纯洁的享受,而我却时常感受到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期待。因为我需要思考:身为数学教学工作的我们,身为孩子的引路者,在孩子学到知识的同时,究竟能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数学课,如何才能让孩子亲近童年生活,回归童年生活?
一、充满想象的数学课,为孩子创造遐想的童年。
或许大家认为数学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学起来乏味。但数学从其源头看,本应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任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背后,总是凝结并积淀着人类漫长的数学探索进程中一个又一个坚韧的步伐、一次又一次前进的脚步。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作为儿童,他们本身又是如此生机勃勃,充满思考与想象的激情。我们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儿童数学教育,不能只是“数学”与“教育”的简单结合,从某种意义上,她应该和童话、诗歌一样,善于点燃孩子想象的火花,善于激活孩子思维的萌芽。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我先伸出一个手指,问:“这是什么?”学生说:“一个手指呀!”我再问:“还可以是什么?”一句话,学生们茅塞顿开,“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教室。”“可以是一堆苹果。”“可以是一群人。”……显然他们的思路已经扩张,“1”的内涵很快就已涉及到了“一个物体”、“一个整体”,顺水推舟,单位“1”就得此得出。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先设计了一首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我先教了两句,再让同学编歌词继续唱,学生可热闹了,边编边唱,编了一句又一句,我说:“能编完吗?”学生说:“不能,可以一直编下去。”我有问:“能用什么方法来编完吗?”稍加指导,一堂“怎样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在《数青蛙》的歌曲中拉开了帷幕……就这样,一个充满音乐、充满色彩的数学世界向我们的数学课堂一步步的走来,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会深刻的铭记:我们的数学课也可以边学边唱。从而,在童年的蓝天下,一种真正适合儿童思维发展的数学教育,正透过我们的课堂向我们走来。
二、充满游戏的数学课,为孩子创造欢乐的童年。
童年的数学应该充盈着一种游戏化的精神,孩子们才会沉浸其中而忘我地体验、忘我地感悟、忘我地创造。在《有趣的七巧板》中,每个小朋友拥有自己的七巧板,我首先让学生按我的要求来拼图形,很多孩子互相讨论着,还有的孩子自己思考着,然后让学生自己喜欢拼什么就拼什么。特别是最后,学生放开思绪,大胆地拼,将他们思维中的图形都拼的活灵活现。这一刻,小朋友真是热闹非凡,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判断能力,亦是活动,亦是学习的积木游戏,让他们沉浸其中而忘我的体验,忘我地感悟、忘我地创造着。不难想到,把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带入课堂的教学中,孩子的眼神会闪烁着怎样的渴望探索的目光,又会在他的童年留下怎样的印记。
三、充满赞赏的数学课,为孩子创造激励的童年。
“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成功。”走近儿童,首先就意味着一种宽容,一种理解和欣赏。如果一个孩子从未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机遇,往往会自卑、消极,甚至自暴自弃,而一次成功的机会却可以十倍地增强儿童的信心。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毫不吝啬自己鼓励的眼神、赞许的话语,“你还能说得更响亮,对吧?”“老师知道你的答案正确的,赶紧和大家分享呀。”“你的动作很快,再仔细算算。”聪明的孩子一定会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到很多。印象最深的是我在上《认识乘法》时,为了要突破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比较方便,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方案,我让班里56个小朋友每人举两个手指头,引导小朋友用加法算现在一共举了多少个手指头,很多小朋友都站起来说了一连串的2 2 2 2 2……,正当我得意地想来个小结时,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我的加法算式没那么长,我可以用56 56表示。”“每人一个手指是56个手指,再加每人一个手指又是56个,所以是56 56。”一个独特的想法诞生了,我带头拍起了手,那是一堂教研课,后面很多老师也鼓起了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每天都能看到那张自信的笑脸。
四、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为孩子创造自我价值的童年。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资源。“宇宙之大,粒子之为微,火箭之迷,化工之巧,地球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家华罗庚的这段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数学即生活,它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可以这样说,儿童一生下来就生活在数学的氛围之中,儿童因为生活而了解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时,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在教学《元角分》认识人民币时,我在我们教室开办了一个商店,买来许多小商品,贴上价目表,请小朋友备好零用钱买东西,售货员是小朋友,顾客也是小朋友,一场售货活动结束,怎样换币,怎样交易,在有序的活动中顺利完成。又如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方面,我带领小朋友走进学校附近的超市,我们在一方一方的货物架前估算数字,再进行验证,每当学生估算的数字与实际数字接近时,我总能听到孩子兴奋的喊声。在以后的很多时候,很多家长都跟我讲他们家的孩子在超市、在公园跟他们玩估算游戏,且玩得其乐无穷。
五、充满旋律的数学课,为孩子创造唱着歌谣长大的童年。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虽不象自然美、艺术美那么鲜明、亮丽而潇洒,但她可以是抽象的美,深沉的美,含蓄的美,理智的美,我们的数学教育不应只给孩子们展示那一片灰色的天空,课堂里,“<”、“>”可以赋予它美的旋律:“右手右手大于号,左手左手小于号,大嘴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在我们的课堂你还可以听到“凑十歌”:“一九一九喝老酒,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还有“数数歌”、“拔萝卜歌”(0的认识)、“统计歌”……童年本就是一首旋律丰富的曲子,但在这样的曲子里,它谱出的不只是儿时的天真与稚气,更唱响了我们数学教学的春天!
在数学课中,为孩子创造这一连串的印记,会让我们在数学金字塔的神秘殿堂中,摒弃数学古板、枯燥、令人敬而远之的严肃面孔,让数学真正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儿童,和“儿童文学”、“童谣”、“儿童画”一样,在回归童年中寻求小学教育的真谛,让数学课真正烙上永恒的童年印记。
童年是一个美好而令人向往的百宝箱。打开她,你将走进一个充满无限魅力的广博天地:那神奇的想象空间,那另类的思维视角,那忘我的游戏精神……都告诉我们孩子的童年时多么得独特。人们常说,和孩子的交往是一种美好和纯洁的享受,而我却时常感受到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期待。因为我需要思考:身为数学教学工作的我们,身为孩子的引路者,在孩子学到知识的同时,究竟能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数学课,如何才能让孩子亲近童年生活,回归童年生活?
一、充满想象的数学课,为孩子创造遐想的童年。
或许大家认为数学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学起来乏味。但数学从其源头看,本应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任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背后,总是凝结并积淀着人类漫长的数学探索进程中一个又一个坚韧的步伐、一次又一次前进的脚步。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作为儿童,他们本身又是如此生机勃勃,充满思考与想象的激情。我们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儿童数学教育,不能只是“数学”与“教育”的简单结合,从某种意义上,她应该和童话、诗歌一样,善于点燃孩子想象的火花,善于激活孩子思维的萌芽。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我先伸出一个手指,问:“这是什么?”学生说:“一个手指呀!”我再问:“还可以是什么?”一句话,学生们茅塞顿开,“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教室。”“可以是一堆苹果。”“可以是一群人。”……显然他们的思路已经扩张,“1”的内涵很快就已涉及到了“一个物体”、“一个整体”,顺水推舟,单位“1”就得此得出。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先设计了一首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我先教了两句,再让同学编歌词继续唱,学生可热闹了,边编边唱,编了一句又一句,我说:“能编完吗?”学生说:“不能,可以一直编下去。”我有问:“能用什么方法来编完吗?”稍加指导,一堂“怎样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在《数青蛙》的歌曲中拉开了帷幕……就这样,一个充满音乐、充满色彩的数学世界向我们的数学课堂一步步的走来,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会深刻的铭记:我们的数学课也可以边学边唱。从而,在童年的蓝天下,一种真正适合儿童思维发展的数学教育,正透过我们的课堂向我们走来。
二、充满游戏的数学课,为孩子创造欢乐的童年。
童年的数学应该充盈着一种游戏化的精神,孩子们才会沉浸其中而忘我地体验、忘我地感悟、忘我地创造。在《有趣的七巧板》中,每个小朋友拥有自己的七巧板,我首先让学生按我的要求来拼图形,很多孩子互相讨论着,还有的孩子自己思考着,然后让学生自己喜欢拼什么就拼什么。特别是最后,学生放开思绪,大胆地拼,将他们思维中的图形都拼的活灵活现。这一刻,小朋友真是热闹非凡,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判断能力,亦是活动,亦是学习的积木游戏,让他们沉浸其中而忘我的体验,忘我地感悟、忘我地创造着。不难想到,把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带入课堂的教学中,孩子的眼神会闪烁着怎样的渴望探索的目光,又会在他的童年留下怎样的印记。
三、充满赞赏的数学课,为孩子创造激励的童年。
“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成功。”走近儿童,首先就意味着一种宽容,一种理解和欣赏。如果一个孩子从未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机遇,往往会自卑、消极,甚至自暴自弃,而一次成功的机会却可以十倍地增强儿童的信心。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毫不吝啬自己鼓励的眼神、赞许的话语,“你还能说得更响亮,对吧?”“老师知道你的答案正确的,赶紧和大家分享呀。”“你的动作很快,再仔细算算。”聪明的孩子一定会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到很多。印象最深的是我在上《认识乘法》时,为了要突破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比较方便,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方案,我让班里56个小朋友每人举两个手指头,引导小朋友用加法算现在一共举了多少个手指头,很多小朋友都站起来说了一连串的2 2 2 2 2……,正当我得意地想来个小结时,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我的加法算式没那么长,我可以用56 56表示。”“每人一个手指是56个手指,再加每人一个手指又是56个,所以是56 56。”一个独特的想法诞生了,我带头拍起了手,那是一堂教研课,后面很多老师也鼓起了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每天都能看到那张自信的笑脸。
四、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为孩子创造自我价值的童年。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资源。“宇宙之大,粒子之为微,火箭之迷,化工之巧,地球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家华罗庚的这段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数学即生活,它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可以这样说,儿童一生下来就生活在数学的氛围之中,儿童因为生活而了解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时,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在教学《元角分》认识人民币时,我在我们教室开办了一个商店,买来许多小商品,贴上价目表,请小朋友备好零用钱买东西,售货员是小朋友,顾客也是小朋友,一场售货活动结束,怎样换币,怎样交易,在有序的活动中顺利完成。又如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方面,我带领小朋友走进学校附近的超市,我们在一方一方的货物架前估算数字,再进行验证,每当学生估算的数字与实际数字接近时,我总能听到孩子兴奋的喊声。在以后的很多时候,很多家长都跟我讲他们家的孩子在超市、在公园跟他们玩估算游戏,且玩得其乐无穷。
五、充满旋律的数学课,为孩子创造唱着歌谣长大的童年。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虽不象自然美、艺术美那么鲜明、亮丽而潇洒,但她可以是抽象的美,深沉的美,含蓄的美,理智的美,我们的数学教育不应只给孩子们展示那一片灰色的天空,课堂里,“<”、“>”可以赋予它美的旋律:“右手右手大于号,左手左手小于号,大嘴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在我们的课堂你还可以听到“凑十歌”:“一九一九喝老酒,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还有“数数歌”、“拔萝卜歌”(0的认识)、“统计歌”……童年本就是一首旋律丰富的曲子,但在这样的曲子里,它谱出的不只是儿时的天真与稚气,更唱响了我们数学教学的春天!
在数学课中,为孩子创造这一连串的印记,会让我们在数学金字塔的神秘殿堂中,摒弃数学古板、枯燥、令人敬而远之的严肃面孔,让数学真正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儿童,和“儿童文学”、“童谣”、“儿童画”一样,在回归童年中寻求小学教育的真谛,让数学课真正烙上永恒的童年印记。